靠谱电子书 > 游戏竞技 电子书 > 游戏的城市 >

第13部分

游戏的城市-第13部分

小说: 游戏的城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下午坐在原木铺就的空间里,以“卡巴基诺”的名义追怀那个含糊不清的三十年
代,要不便是在暮色四起的黄昏斜对着人工的壁炉,以“卡鲁娜”的方式沉醉于更
影影绰绰的十九世纪,两个人的心灵怎样抵抗日常生活的腐蚀这个重大的命题,则
被弃置一边。
而这个命题是无法忽略的,只要我们并不麻木不仁,并且对生活的意义还有一
些自己的想法。情调生活无法替代我们的全部生活,我们生活中的一些非常重要的
东西——积极的探索、紧张的思考、富有意义的遐想——也不可能在情调生活里获
得。小情调永远只能点缀我们生活中的一个角落或者一个层面,对它的滥用将是我
们生活中的一个悲剧。

指向空洞的“咖啡文化”

在我们言说了不断地被滥用的社会意识“情调主义”之后,现在,我们有必要
来言说“情调主义”的物化对象——那四处泛滥的“咖啡文化”。
当这座城市开始了它的极具意义的开放历程,我们同时也看见了“咖啡文化”
的滥觞。在这之中,一种叫做“雀巢”的咖啡以其无以伦比的推介力度而使得中国
的每一座城市的子民深刻地认识了它(尽管不一定是深刻地认同着它),有关“雀
巢”咖啡的广告语成了这个时期的城市文化标志之一。接着,当“雀巢”咖啡失去
了它的霸主地位之后,咖啡文化并没有失去它泛滥的势头,我们在大众传媒上目击
了“卡巴基诺”咖啡的盛行,目击了“哥伦比亚”咖啡的风靡,目击了“摩卡”咖
啡的崛起和瘐澄庆对它的“让我一次爱个够”的推介;与此同时,各种风格的咖啡
馆如同雨后春笋般遍布于城市的大街小巷,它们以空间的形式对咖啡文化似乎正作
着强烈的呼应。现在,一切都已具备:回味不同的咖啡,形态不一的咖啡馆,而走
入咖啡馆品尝咖啡的人想来也比比皆是,他们正一同注释着今日的咖啡文化。这种
文化最关键的内涵是:城市人的日常生活已有着固定的节奏,他们早已超越了“温
饱阶段”,更不用谈“生存阶段”,悠闲地品尝各种咖啡从而悠闲地品尝生活中的
万般滋味,已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基本主题,与此同时,它也逐渐地成为广人们生
活方式的一部分。




事实当然不是这样,而且绝对不是这样。
在最具有代表性的社会人群中,我们看见的是庞大的下岗人群和准下岗人群,
正为了他们的“生存”而不是闲情逸致拼命地奔走着;我们又看见的是日益壮观的
白领人士和他们的边缘同盟军正为了他们的“发展”而不是散淡心情着力地忙乎着;
我们还看见的是那些所谓的成功人士正为f他们的进一步成功而短兵相接而图穷匕见
着……社会中的主要人群在今日的时代里都处于一种“逼迫”或反逼迫的状态中,
他们没有多少可能以冲淡的心情在搪懒的秋阳之中品尝“卡巴基诺”和“哥伦比亚”
咖啡,更不用说去把玩这之中在文化匕的细微差别。
今天,小部分热衷于咖啡馆麇集的男女,他们决不是为了自己骄傲的口感而来,
他们心不在焉地喝着咖啡的同时,那全部的精神都集中于所捕猎、所发泄的对象上,
他们更在意的是自己的越轨者情感;而广大男女举起咖啡杯的时候,他们也无暇细
品,他们将咖啡当作“提神剂”,在今天的生活里他们不得不时时刻刻打点起精神。
泛滥于世的“咖啡文化”就这样地指向了空洞,它不仅没有反映出我们生活的
真实状况,而且还将这种状况作了严重的歪曲:一种绝对是未来社会的图景被提前
移置到了我们的身边,肚界仿佛真的只剩一下各式各样咖啡飘散的浓香、清香和幽
香,人们仿佛真的个个在品尝咖啡,个个进入了新时代的伊甸园,而我们生活中的
全部严酷、沉重和悲凉,已经微不足道,已经烟消云散。
我们不知是谁在有意地炮制指向空洞的咖啡文化,我们只知这种空洞的咖啡文
化的第一受益者——打着咖啡文化的旗号、拨着个人算盘的中外商业主义者。阳光
下的共享空间
多年以前,天才的约翰·波特曼便以他对建筑的独特思考为这个世界也为我们
这座城市带来了“共享空间”的超凡理念,稍后,我们先在崛起于上海四方的宾馆、
后在遍布于城市四周的购物广场中感受着这种理念的物质化呈现,其中的上海商城
堪称“共享空间”的最为成功的范例。在所有这些空间中,我们充分地享受着优美
环境中的人文气息,也扩张、加深着我们对空间在这个时代里的理解。
然而,一种遗憾始终存在,所有的“共享空间”都只存在于建筑的内部,严格
地说,它们都是一些与阳光、地气和土壤隔绝的所在,都是人工制作从而反自然的
所在,它们远离了人的本真状态,生命的真实处境。于是,某种意义上说,“共享
空间”成了这个时代建筑思想的傲慢反映,在城市新兴开发区——虹桥或者陆家嘴
——我们看见了这个时代的不屈不挠的努力,那一幢幢摩天大厦争相比拼着各自的
高度,比拼着远离土地的技巧,仿佛在这种比拼中显示着人类的真实欲望:只要努
力,我们一定可以达到与太阳一样的高度。与此同时,土地上的一切却被有意无意
地忽略掉了,托付着我们生命的大地与我们的关系也被有意无意地忽略掉了。人们
不再向自然学习,更不用说膜拜了,人们在远离土地的空间里自鸣得意,人们与自
然的关系至多是在自己的空间里放上一些人工的、复制的、用化学方式处理过的各
类花卉,从而表示他们与自然的接近,但他们的灵魂其实是悬在高高的空中的。
已有种种迹象表明远离土地因而远离自然的趋势正方兴未艾,在城市中偶尔出
现的一些与自然更为和谐的“共享空间”——比如开放式的淮海公园、放飞信鸽的
人民广场——在总量上还不能说明更多的东西,而远离土地的高密度建筑在这座城
市的反复推出,依然在不断地粉碎着我们对生成于阳光下、大地匕的“共享空间”
的渴望。
也许,还要再过若干时候,人们方会理解他们在远离土地的现代史长征中走得
过远了,他们在离开自己的游牧生活、田园生活之后,在远离地气、土壤和阳光的
钢筋树林里的逗留,已提早耗尽了他们的精魂,使得他们只剩一具干瘪的躯壳。

豪华游艇与超消费

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豪华游艇被推介到我们这座城市已有若干的年头,在最初
的时候,它着实地让我们兴奋了一阵,因为作为居住在一座处十发展中时期城市的
市民,通过“西端”和其他牌号游艇的形象,他们无疑感受到了发达国家的强劲实
力、第一第二世界具有示范性的生活方式,以及人们常常只能在“好莱坞”影片里
方能领会其神髓的那种无与伦比的豪华。
媒体的强烈鼓吹,商业集团的努力运作,广大男女的不由自主的迷恋,这一切
都成了那个时期情感的必然反映,人们也因此记住了“福克”、“皇朝”以及稍后
的“格兰特”等游艇俱乐部,也记住了那些疯狂一时的“金卡”、“银卡”的炒手。
今天,豪华游艇在我们这座城市的现实情境使人们较以前更清晰地认清了一些
问题,不少游艇俱乐部开始将目光投向中消费层,同时不再将“金、银卡”的推介
作为唯一的销售方法;而广大的人们也不再简单地想象豪华游艇与自己的关系,不
再将幻想错误地置放于一个其实与自己无关的休闲空间,这所有的一切部说明了以
豪华游艇为象征的超消费目下受到的阻击局面。
当然,如果有人因此将这一切看作是高消费全面崩溃的象征,那就过于简单了。
从某种意义上说,高消费是这个时代的男女所梦想的东西,也是这个社会的人们所
追求的东西。由于时代的急遽变化和社会的严酷分层,在今日的生活里是有着被叫
作成功人士的那些人们的,他们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现实中都能够占据高消费的领
地,在他们那里,高消费并不是一个空洞的词语,我们同样也没有任何理由国为今
天的生活中还存在着低消费层面而将高消费看作是一个邪恶的咒语。然而,超消费
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它是对高消费的超越,它完全无法对应我们的社会、我们今
天的消费现状,即使以那些成功人士的标准来看,超消费也无法完全地符合他们的
消费现状,更不用说处于社会中下层的人们,超消费因此便成了一个极其空洞的词
语,成了一个在本质的意义上暂时还无法实现的神话,一个如果你不加以警惕便会
腐蚀你心灵的怪物。
只是,一切并不那么令人沮丧,因为我们的城市正在迅猛地发展,分离的各个
阶层中自会产生出能够对应超消费的人们,那时,豪华游艇便不会只是一个远离人
们、远离生活的西方化的尤物。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切的到来不会太远。

“天价消费”的崩溃及其他

一度甚嚣尘上的“天价消费”在99年2月彻底复归于平静。昔日需用数万美金换
得一张VIP卡方能消费的游艇俱乐部而今关门大吉;过去要用25万乃至更多的人民币
方能购得其中一件的福吉尼家俱而今风流云散;而对我们这篇文字有着特别意义的
杰尼亚服装依然在它过去的高价位上孤独地守候到了今天,仿佛就是那个永远寂寞
的麦田守望者。
有人禁不住会拍手称快。崩溃的“天价消费”完成的不就是平民们的内心暴动
吗?过去,他们将高高在上的价位和它所象征、隐喻的生活方式视作为对自己的冷
酷挑衅,视作对他们捉襟见肘的生活的藐视和践踏。如今一切颠倒了过来:在99年
2月温暖如春的冬日里,人们并无多少困难就在左膀右臂上背起一只200元上下的
“路易·威登”,走过“美美”、“锦江迪生”以及“梅陇镇广场”时他们可以尽
情地嘲笑那些寒冷地垂挂在玻璃橱窗中的世界品牌,在这个年份,他们的内心获得
了平衡和平静。
我也有类似的同感,但不免还有些疑问。
我想说,对这个时代而言,“天价消费”成为主流那将是一种真正的灾难,因
为这不仅将混淆社会的不同等级,还将百倍地助长人们内心中攫取财富的欲望,最
终导致罪恶、贪婪的产生。然而,我深深地怀疑某些人对“天价消费”的仇恨心理。
因为仔细分析,我们就会发现,这些“平民主义者”的内心深处较之其他人更渴望
着“天价消费”,如果有朝一日他们真的能够占有“天价消费”的话,他们会以其
他阶层的人们所不可比拟的激情来炫耀和鼓吹“大价消费”。于是,我们明白了这
么一个道理,这些人们在今天对“天价消费”的崩溃所表现的欢天喜地的心情,其
实说明的不过是他们在“向上爬”时那种插琐的内心挣扎,而他们昔日对“天价消
费”的仇恨,也不过是说明了他们内心中对“天价消费”的又爱又恨的卑微心理。
在昨天,我们不必去羡慕所谓的“天价消费”;而在今天,我们也不必去诅咒
“大价消费”。
无论在理论还是在现实的意义上,这座城市依然需要绅士般的“杰尼亚”,在
平民生活之外的某一个角落,在寻常区域之外的某一个处所。

让我们选择甲A

在相当的时候,言说表现为一种冒犯,甚至表现为一种挑衅。
譬如此刻。
当甲A联赛似乎又像模像样地开始它的99年这一轮竞赛时,我想说的是,假如我
们有足够理性的话,我们应该“选择甲A”,并不是每一场甲A足球赛我们都非看不
可。
我明白这种说法就是冒犯,就是挑衅。
让我更为清楚地表达我的观点。
我十二分地同情“球迷族”的行径。这些年轻的男女们,他们既然狂热得宁可
挨耳光也要去乞讨某些球星的签名,他们当然不可能去选择甲A;
我十二分地理解我的同事们的举动,我指的是从事体育报道,更准确点说是从
事足球报道的记者们的举动,他们才华出众、热情洋溢、极其敬业,但受制于媒体
这一基本事实使得他们没有多少自由空间,而他们对甲A的超常情感使得他们夸张了
甲A的真实情景,他们因此也不可能去选择甲A;
我同样十二分地心领神会这座城市以及这座城市之外的商业集团的心情,出于
他们无与伦比的嗅觉能力,他们把球场直截了当地理解为新利润的增长点,而刚刚
开始的99甲A联赛显然将满足他们对新一轮财富聚集的想象。
然而,我坚持“选择甲A”。
我们有多少理由每场必看甲A呢?说句不那么中听的话,与去年相比,他们依然
故我、如出一辙,与我们每天在电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