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志远-第20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安茗站在街口,茫然不知所从。杨志远看了安茗一眼,安茗布衣牛仔,海边的风吹拂着安茗的发,碎碎的,有些凌乱。杨志远看着此时茫然若失的妻子,有些小心疼。他伸出手来,轻轻地握住安茗的手,说:“安茗,走,我们找个人问问吧。”
安茗点点头,顺从地跟在杨志远的身边。仨人朝街边人家走去。杨志远他们站在街口驻足观望良久,早就引起了乡亲的注意,三人往海边走,马上就有一个村干部模样的人走过来盘问。杨志远问:“请问你有没有听说过方明、王秀梅的名字?”
村干部困惑,说:“方明?王秀梅?我们村的?没有听说过!”
杨志远一想,此人三十岁左右,尚属年轻,对于那段历史只怕知之不多。杨志远说:“那么这个渔村姓方的人多不多?”
村干部说:“我们这个村百分之八十都姓方,方姓在村里是大姓,我就姓方。”
杨志远心想既然如此,安茗的老家在这肯定错不了。杨志远问:“那你有没有听说十几年前,这里曾经有过一名参加自卫反击牺牲的烈士。”
这等事情,村干部倒是有些印象,点头,说:“是有过这么一个事情,但具体的情况我并不清楚,得问问村里的老人才行。”
杨志远说,“那能不能麻烦你带个路?”
村干部说,“你们是——”
杨志远说,“我们是方明烈士的后人,特意来老家拜望一下。”
村干部一听,既然都是方家人,保不定还是亲戚,顿时很是热情。立马带着杨志远三人去找村中的老人询问。安茗什么都没说,任由杨志远作主,只是紧跟在杨志远的身边。蒋海燕其实并不知道杨志远和安茗到这个小渔村来是为了何事。现在一听,敢情杨志远他们到渔村来是怀旧是寻根。杨志远与沿海没有一丝渊源,蒋海燕知道的清清楚楚,唯一的可能就是安茗了,可安茗姓安,也不姓方,蒋海燕一时还真没看明白。
听说这两个举止彬彬有礼的年轻人,是方家后人,村里老人全都围了上来。沿海多方言,老人说的就是地方方言,杨志远和安茗听不懂老人们的话,老人家同样对普通话一知半解。蒋海燕和村干部就当起了双方的临时翻译。听说杨志远他们打听的人是方明烈士,老人们都点头,说知道,当年打越南牺牲的。再一听杨志远和安茗是方明的后人,老人们都摇头,说不像。
海边之人日晒雨淋,长年跟大海打交道,皮肤都比较黑,个头也不高,哪像杨志远和安茗,一个玉树临风,一个明媚动人,哪里有一丝村中人的影子。老人们问:“你们是方明家的小子还是闺女?”杨志远说:“这是方芳,我是方芳的丈夫。”
老人们一听名字对得上号,知道杨志远他们八成是真。马上有方家人跑去喊来一老人,来人为方明爸爸的大哥,方明爸爸为方家老三,杨志远和安茗得叫其为大伯。
大伯年近七十,他看着安茗,说:“你真是老三家的闺女?”
安茗点头,说:“我是方芳,我四岁那年被方明爸爸的战友领养。”
这等事情属于私密,外人不可能知道,安茗这么一说,大伯自是信了。
大伯注视着安茗,越看越像自家老三,顿时老泪纵横,说:“闺女,你可千万别怨我们老方家,那时的日子都苦,养不活啊,要是现在,说什么都不会把你送给人家。”
安茗说:“大伯,我谁都不怨,我现在就想看看方明爸爸住过的老屋,老屋还在吗?”
大伯说:“在。”
大伯在前带路,杨志远他们仨人跟着其后。走过码头,离海更近,远处一排排的网箱从海滩向海中延伸。杨志远一看就知道,此类网箱以箱养扇贝类海产品为主,这么看来,这个小渔村的发家与箱养有着莫大的关系,如果说杨家坳的成功有他杨志远的因素在里面,那么看到眼前的场景,杨志远明白农村发家致富的根本原因还在于要给一村一县之农业经济找对路子。
老屋在这条新街的下方,下方因为离海更近,如今已经荒废了。石头堆砌的房子,许多都已经败落了。方明爸爸的老宅在一个小山坡上,房子还在,虽然经历这么些年海风的吹打,保存的也还算完整。
杨志远陪着安茗屋里屋外地走了一圈。安茗走到屋前的一块大海石前,有些儿时依稀的记忆开始在脑海里显现。安茗坐在海石上,抱膝,下颚顶在膝盖上,目光望向不远处那片湛蓝的海。
海浪翻滚,打在悬崖上发出巨大的轰鸣声,空气中弥漫着海的气息。
大伯见此情景,说:“要不你们先在这里看看,我先去通知家里做饭,等下再来找你们。”
蒋海燕做的翻译,杨志远忙说:“大伯,您不用客气,我们坐会就走。”
大伯急了,说:“这怎么成,好不容易来一趟,怎么着也得吃顿饭再走。”
杨志远一想也是,于情于理得在方家吃顿饭才是。他点点头,说:“好,大伯,那就麻烦您了。”
大伯说:“来的都是客,何况你们还是我们老方家人,客气个啥。”
大伯看了安茗一眼,见安茗坐在海石,早就已经忘我,大伯不想打扰安茗。大伯跟杨志远说:“那好,你好好陪着方芳,等会饭做好了,我再让人来叫你们。”杨志远点点头,大伯于是兴冲冲地走了。
杨志远和蒋海燕站在安茗的身边,静静地望着不远处蓝色的海面,谁都没有说话。
第26章寻根之旅(2)
午饭是在大伯家吃的。此时杨志远才问清楚,安茗的大伯叫方远,二伯叫方亮。听说老三家被人收养的闺女回家寻根来了,方明爸爸这一根的直系亲属都赶来一见。农村人本就朴实,尽管沿海这一带重男轻女思想严重,但看到安茗,亲人们都很热情。这顿午饭,安茗的大伯家围了好几桌。就如同在杨家坳吃饭都是野菜野味一样,在海边吃饭,饭桌上自然是虾鱼蟹贝,倒也丰盛。
安茗自从踏上故土,就显得有些拘谨和不安,现在面对这么多从未见过面的亲人,安茗更是恍惚。这可以理解,换了谁都一样。杨志远代替安茗说话,说谢谢大伯,谢谢亲友们,我替方芳敬大家一杯。
大家举杯畅饮。大伯方远感叹,说:“方芳,一看你现在的样子,就知道你的养父养母对你肯定很好,你现在过得不错,肯定比在咱渔村好,我啊,为你高兴。”
二伯方亮也说:“当年秀梅要把你送人,你奶奶还有些舍不得,现在看来秀梅把你送给老三的战友,还真是送对了,当年可不比现在,渔村的日子苦巴苦巴的,你看看像你这么大的女娃,咱村有几个是上了学的。村里的女娃哪个不是会识几个字了,就不让上学了,在家织渔网,贴补家用,到了十七八岁,找个人家就把她嫁了。哪像你和小杨,自由恋爱,好。”
刚才大家互相介绍,并没有爷爷奶奶,安茗虽有预感,但见二伯提起,她还是忍不住问了一句,说:“大伯、二伯,我爷爷奶奶呢,怎么没看到他们。”
大伯方远说:“他们早就过世了。”
二伯方亮说:“方芳,你妈你哥的情况你知道么?”
安茗摇摇头,说:“知道一点点,但是不多。”
二伯方亮说:“我们这渔村,重男轻女厉害,但你妈却是男女都一样,特别疼你,一到家就把你背在背上,根本就舍不得放手。娃儿,你妈把你送人后,好多次我们都看见她一个人背地里偷偷地抹眼泪,我们都知道你妈是舍不得你。可那时的渔村是真穷啊,我们渔民都是靠划着小舢板出海打点鱼换些钱勉强过日子。你妈也一样,老三邮回那十几块的津贴哪里够家里过日子,你妈和我们一起天晴就出海打渔,刮风下雨就到海边捞海草。即使这样,你妈每次上集镇把鱼换了钱,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你买一毛钱那一分钱一颗的水果糖,因为你小时候最喜欢吃水果糖了,一含在嘴里就咯咯地笑。”
杨志远看见眼泪无声无息地从安茗脸上落了下来。杨志远伸出手,在桌下握紧安茗的手。
大伯方远也说:“娃儿,别怨你妈,你妈把你送人,真的是为了你好。你妈要不把你送人,你留在咱村,还不是打渔织网。你妈对得起我们老方家人,她给两老送了终,这才带着你哥哥改了嫁。秀梅命苦,她嫁到我们方家就没过个一天的好日子。”
安茗泪流满面,说:“我不怨。”
杨志远觉得自己带安茗走得这一趟寻根之旅,走对了,很有必要。尽管杨志远不知道,安茗在知道自己并不是陈明达爸爸和安小萍妈妈的亲生女儿后有过怎样的一种心路历程,但安茗的心里未必就没有一丝的阴影,就不会想‘自己是被自己的亲生母亲遗弃了,妈妈不要我了’这类的问题。这是一个心结,肯定会时时刻刻出现在安茗的脑海里,她近乡情怯,何尝不是因为自己被亲人遗弃而胆怯。
而从这一刻起,杨志远知道,妻子的心结解开了,因为她知道自己并不是被遗弃,而是因为爱才被放手。
饭后,杨志远陪同安茗上爷爷奶奶的坟前祭拜了一番。这一片都是方家墓地,依山望海,波澜壮阔,安茗按当地的习俗,烧了纸钱,在坟前虔诚跪拜。
蒋海燕对安茗的家世是知道的,早就知道安茗是陈明达将军的女儿。今天,她陪同杨志远和安茗一大半天,今天的所有之事,她都尽收眼里,她没想到安茗的身世竟然如此的曲折离奇,她身世的背后竟然还有着这么一个荡气回肠的感人故事:战友舍身相救,将军全心抚育战友后人,彼此都是情真意切,无怨无悔,肝胆相照,演绎着人间最真情的故事。
蒋海燕久历商场,见惯了巧取豪夺、尔虞我诈,她的心被这个真实的故事深深地刺了一下,她真没想到,在她的身边还会有如此真情的故事发生,蒋海燕想,看来生活中并不缺少真情,而是自己缺少了一颗去发现美和认知美的心。
从山上下来,杨志远和安茗向方家亲友告辞。地址早就交换过了,方家人诚心挽留,希望杨志远和安茗能在方家住上一晚。安茗心结已解,自然是思母心切,恨不得立即就飞到生母的身边,去见一见自己近二十年没有见过面的亲人。安茗说:“大伯、二伯,这次就不住了,下次吧,我现在很想去看看秀梅妈妈。”
方家亲人一听,也就不再多说什么。杨志远从包里掏出一万元,交给方家的两位伯伯,请他们帮忙把老宅修缮加固一下,两位老人推来推去,说什么都不愿意接受。安茗说:“大伯、二伯,这是我和志远做儿女的心意,这个钱,必须是我们出。老宅就是我们在渔村的根,有个念想在这里,我们就可以时不时地回来看看。”
大伯点头,说:“这倒也是。”
安茗笑了笑,杨志远发觉,自从踏上这片故土,安茗这是第一次有了笑意。安茗说:“大伯、二伯,我希望下次回渔村,我可以住进我家的老宅。”
两位老人应承,说:“这个自然。”
安茗挥手告别,说:“大伯、二伯以及各位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哥哥、姐姐,我走了,谢谢你们了。”
安茗牵着杨志远朝大家鞠了一躬。然后上车,挥泪而别。
在去邻县的高速公路上,蒋海燕接了一个电话。大概是对方问蒋海燕在哪里,蒋海燕说了县名。停了停,蒋海燕又看了一下窗外的路牌,说了一个地址。此地离邻县的出口,大概还有几十分钟的路程,双方约定在高速公路出口碰面。
蒋海燕接完这个电话以后,示意司机放慢车速,不急着赶路。杨志远在沿海认识的人不多,以为蒋海燕只不过是顺道见一个朋友,他没做他想,反正到了蒋海燕的地头,只能听之任之。
安茗把头靠在杨志远的肩膀上,此时的安茗自是睡不着,她靠着杨志远,侧眼看着车窗外的海岸线出神。
此高速沿海岸线修建,风景绮丽,大海一望无际,不时可见海潮追赶着击打着悬崖峭壁,然后冲起滔天巨浪,气势惊人,场面壮观。蒋海燕是沿海人,对此自是熟视无睹,杨志远是内地人,见多了山,这是第一次见到真正的海,无边无际,从心里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和奥妙。
奔驰下了高速,缓缓靠边停下,杨志远一看,前方停有一车,挂本地市0号小号车牌。车旁站有一人,杨志远一看此人,顿时恍然大悟,敢情蒋海燕刚才在车上接听的那个电话,不是为她,而是为自己。尽管两年没见,但杨志远还是立马认出此人,此人是张顺涵,本省省委书记的秘书,两年前因为杨家坳土特产品馆一事,杨志远与其在北京饭店见过一面,印象深刻。
此时蒋海燕已经下车,杨志远一见,赶忙和安茗跟着跳下了车,朝张顺涵走去,大家于两车的中段相遇,握手。
张顺涵的手很是有力,说:“志远,你这也忒不够意思了,到了沿海,也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