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术案例大全-第1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3164。 )不同的对象投其所好,因人而异。只要把对象骗过来,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接下来让他掏钱的事,大家都会帮着你出主意。
大学生成传销小头目
在被抓获的1120名传销人员中,最引人注目的是6名去年刚毕业的大学生。翻开他(她)们的毕业证书,有两人学的是土木建筑工程专业,还有学医的,学计算机专业的。按理,只要凭自己的聪明和才智,他们都能在社会上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位置。让人感到悲哀的是,他们不但误入了传销的歧途,还死心塌地在传销组织中担起了小头目,骗了家人骗朋友,目的是想圆自己的暴富梦。
学计算机专业的女大学生辛某的经历令人扼腕。大学毕业后,她在徐州的一家工厂打工,月工资是700元。当叔叔打来电话说帮她在龙华找了一份月薪2000元的文员工作后,她连当月的工资都没结,背着简单的行李就来到了龙华。也许她的脑子里本身就想着赚钱发财,几堂“洗脑课”一听,她骗来了一个叫周星的好朋友。因为她知道周星家里困难,父亲过世了,母亲和妹妹都要靠她赚钱养活。后来周星又以同样的骗术叫来了另一个朋友,这样,辛某便有了两个下线。
几个月下来,有下线的辛某一点也开心不起来。先不说睡的是地板,吃的是粗糙的饭菜,光是不能看报,不能看电视,不能与外界接触就够她受的,再加上怕人发现做啥事都像个贼似的,她天天都有穷途末日的感觉。为了生存,她不仅骗了家人近万元钱,还把随身带来的手提电脑和新款手机给卖了,到头来只换来一纸刑事拘留证。
夫妻女儿一家人全上
来自山东滨州的孟某今年45岁,原是老家一家工厂办公室的“写手”,可他却偏偏听信了妻子外甥余某的鼓噪,丢了“铁饭碗”来龙华做起了传销。
也亏孟某想得出来,骗别人他一时还开不了口,那就从相濡以沫20多年的妻子身上突破,骗来妻子继而又骗来大女儿孟璇和小女儿孟娜。妻子也不甘落后,没多久又骗来小姑孟女士,真正形成了“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家族式”传销模式。
孟某因为会写一手文章,传销组织内部(骗术研究网 163164。 )多数的演讲稿都由他捉刀完成。他还把大女儿孟璇有意培养成主持人,每遇组织内部的大型活动都由女儿主持,很快便奠定了他在组织中不可或缺的位置。但传销组织最后的报酬还是与业绩挂钩的,到孟某在某舞厅聚会时被执法人员当场抓住,他只拿到过2260元钱的提成。一家人在深圳生活,除了房租和水电费的开支,能支配的钱就所剩无几了。
直到全家人被抓到龙城派出所,特别是听完执法人员讲完传销的危害后,孟某流下了悔恨的眼泪。
骗术更新时间:06…8…3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163164。
第291章
双击滚屏 单击停止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层出不穷传销手法揭底
【案例导读】
近期,不法分子采取不同手段,打着“投资有高回报”的旗号诱骗群众钱财,使一些不明真相的中老年人上当受骗……
【案例正文】
近期,不法分子采取不同手段,打着“投资有高回报”的旗号诱骗群众钱财,使一些不明真相的中老年人上当受骗。
除了较常见的化妆品、保健品、蚂蚁等手法,行骗花招越来越多。近日,多名读者向本报反映,不法之徒分别以养狗、炒股票、买自动饮料机的诈骗手法从中谋利。
骗招1 集资养狗:鼓吹半年大赚到时不见人影
广州读者刘女士反映,去年12月29日,她与旭龙实业公司(以下简称“旭龙”)签定协议,向其经营的名犬养殖场投资1万元(相当于1条狗),半年后的收益由客户与公司三七分成,刘女士按合同可以分到3000元。
今年6月29日,刚好满半年,她和另外20多人乘上“旭龙”安排的中巴到江门取利息,途中业务员称前面道路因洪水堵塞去不了,只好返回广州,她的业务员何某又称公司开始放假,手机已丢。7月2日,她和部分集资者到旭龙所在的广仁大厦才发现公司租借的8、9、11、22四楼全部被贴上封条,大楼物业管理方面称是公司欠租,保全有关资产的手段。
昨天,广州公安局有关人士表示,警方正在全力侦破此案。市工商部门也于4月下旬以“以高额回报为诱饵,诱骗群众购买土特产,骗取钱财”为由吊销“旭龙”营业执照。
据一位曾在旭龙任职的知情人透露,根据客户编号以及他掌握的资料估算,涉及集资者超过600人,每个人集资金额从1万到100多万元不等,涉及金额总数超过2000万元,其中集资30万元以上的客户有19人。
为进一步了解“旭龙”的真面目,记者近日来到其所在地———江门市蓬江区棠下镇五洞村,这里离广州约100公里,属于江门蓬江区与鹤山的交界,风景如画,但仍是大片原始荒地,没有任何康乐设施。“旭龙”公司在宣传中把它描绘成一个“生态乐园”,但负责管理水库和鱼塘的郭伯则说,这里两座养狗棚都是由猪舍改建,狗只也是租回来,老板“走佬”后甚至连租金也未付,目前只剩四只狗。
郭伯告诉记者,“旭龙”同一般公司有明显的不同:两天就可做好的工程拖了一个多月都不见雏形,每次公司带人过来参观,却会造出一种“热火朝天”的情景。
五洞管理区负责人介绍,该水库区以前主要(骗术研究网 163164。 )用来防旱,业务范围是经营养殖业,现在也用来养鱼和养猪。五洞村村民以每年10万元转租给“旭龙”实业开发。去年清明过后,“旭龙”方面的人开始陆续出现,但因“旭龙”在外地领取正式营业执照,对当地政府不理不睬,故具体投资金额多少和开展何种业务等,管理区都无法掌握详情。目前,由棠下镇领导任组长的工作组已经展开工作。
据负责为集资合同见证的律师称,“旭龙”公司当时是真实、合法存在,但他们不保证合同的履行。见证费每份收取100—150元不等。4月底已终止合作关系。对于合同规定超正常的回报率以及公司超范围经营,该律师不愿正面回答。
骗招2 买股票:炒港股包不赔劝买跌是绝招
“只要交1。5万元保证金,我们掏钱为您购买股票,保证只赚不赔!”一位信息咨询公司的讲师在给100多人培训时宣称。记者与报料人一起来到位于解放南路金汇大厦的“广州汇金信息咨询公司”。
记者在房内看到,十几台电脑中一台正显示着香港的股市行情,两排桌子几十张椅子排放在屋子中央。墙上张贴着一张“大额交易市场挂牌证券一般规定”的公告,上面写有几十种香港有名的证券名称和代码,并标明“委托交易收费0。5%”字样。
在记者填表时,十多位女市民也来领表。通过交谈,记者得知她们大部分是下岗女工。一位年近五旬的女士说:“在报纸上看到这家公司招聘营业员,还说每个月固定工资1000元加提成,想来试试运气。”
填好表格后,应聘者5人一组进入一间小房接受面试。主考官是一名30岁左右自称姓萧的男子,他说:“我们公司主要是为广州市民提供一个炒港股的机会,你们要做的工作是说服客户来买卖港股,成交额越大,你们获得的手续费越多。培训合格后,大家就可以成为公司的营业员,可以从客户交易手续费中提取10%作为佣金!”
参与培训的朱先生后来告诉记者,他在休息时请教萧某怎样做“营业员”,萧某告诉他一个“绝招”:“在我们的电脑(骗术研究网 163164。 )显示某股跌低时,你一定要劝说客户交保证金买进,我们会做好‘配合’工作的。”炒股10多年的朱先生听后便再没有来过。
骗招3 买自动饮料机:老友极力吹捧万元打了水漂
罗俊与李先生原本是同窗好友,相识十数年。罗的前女友在一间销售自动饮料机的“无为”公司任职,入职多月无任何业绩,为了让女友留在公司,罗向多位熟人极力吹捧自动饮料机前景诱人、收益高、风险低,终于将任职公务员的李先生说服,以3万元买了两台自动饮料机,并委托“无为”公司经营,每月收取800元的收益。事后,李先生才得知,罗和其女友从这次“交易”中抽取30%作为中介费。
在收益日前的一周,罗又以某牌子自动饮料机作幌子,鼓动李介绍其他人来买。许先生碍于老朋友之间的情面,以1。5万元买了一台,签约后才过了几天,“无为”的主要老板即时“人间蒸发”。后来,被骗人聚在一齐,发现该公司涉案金额达200多万元。
骗术更新时间:06…8…3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163164。
第292章
双击滚屏 单击停止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暗访上海大学城”传销一族”
【案例导读】
热衷传销不上课,究竟是什么样的魔力吸引着年轻的上海大学城传销一族……
【案例正文】
分明是在校大学生,却满口传销行话。一头黄发,一副浅色的运动型墨镜,一身白色的西装,社会化打扮和一脸的稚气搁在一起,有点不伦不类的感觉
染黄发的“传销大学生”
“只要你做了一个月的传销,我敢保证你会有巨大的变化。”说这句话的时候,吴柯(化名)正坐在床沿上,身体向前倾,两脚晃荡着。
坐在他对面的,是两个来自南汇大学城的女生,她们睁大着纯洁好奇的双眼。我以学生身份打入这个校园传销链条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此时坐在边上不动声色地看着这场表演。
“是什么样的变化呢?”女生问。
“会脱掉学生气。”吴柯用眼角瞥了我们一眼,下意识地捋了捋自己的黄发。
其实吴柯自己也才是上海某大学三年级学生,却弄了一头黄发,一副浅色的运动型墨镜,一身白色的西装。社会化打扮和一脸的稚气搁在一起,有点不伦不类的感觉。
吴柯得意地向师妹们“现身显宝”:“你会很有自信,肯上进,不会再和那些同学一样成天打游戏。最主要的是,你会不怕竞争。比如说,有一个部门经理坐在你对面,你不会觉得自己比他差,只要是你在讲话,你就是他的老师,没什么可怕的。”
按吴柯自己说,他进大学以后就“独立”了。和朋友一起开了家小公司,“也算个小老板啦”。他从去年10月开始接受传销培训,今年2月正式加入一个叫“天域时代”的公司。
“给自己、朋友一个创业的机会”,是这个组织的口号。
“如果你以前也做过传销,就会发现天域的制度是所有的制度中周期最短、回报率最高的。它可以让你迅速积累起创业的资金。我们要组成一个团队,我们这个团队选择天域是因为天域能成为我们共同创业的工具。”
“那么容易就能创业啊?”我身边的一个女生咕哝了一句。
“当然能!”
吴柯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个苹果,一根吸管,“你们觉得吸管可能穿过苹果吗?”他老练地握住吸管的上端,猛地一插一转,吸管就从苹果的另一头冒了出来。
但是参加吴柯的这个团队就没穿苹果这么容易,条件是必须购买天域的产品,“最低消费”是1800元买一盒两瓶装的藏药,学生得说服家长凑到这个数目。
“关键是要想去做,这个机会很难得。许多队员也都是东拼西凑借了钱,才参加进来的。”
“可是这药太贵了。”“贵和便宜都是相对的。比如一支只值2块钱的铅笔,如果要卖100块,你肯定不会买。但如果它明天就会涨到1000块,那你今天一定会买。”
这是一句我们耳熟能详的传销话语。
以前这样的传销话语出现在城市的角落,或者是偏僻的农村,那时候听众多是学历不高、见识有限的低收入人群,此时这样的口号却出现在大学城里,让暗访中的我充满困惑。
“激发自己的崇高动机”
这个有着怪异名字——“陈”的传销团队的确很年轻,有近一半的骨干是上海南汇大学城的学生,其余的也大都从那里刚刚踏上社会。
T ony是团队的组织者,刚从学校毕业,进入一家广告公司。
“我们的团队正处于创业的阶段,我们的目标是建立一个高素质、高效率的团队。”这是每次例会都要强调的团队目标。
例会的场所是他们在上海的西南角一条窄窄的漕东支路上新租来的公寓。
组织者今年4月租下这套两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