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雨敲窗 朱国良著-第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跳”,如此种种,自然是芝麻大的事也做不成了。
“他人即地狱”。谈到群体意识和人际关系,法国思想家萨特曾作出如上结论。然而从他一生所追求的理想来看,这位思想家还是希望人们互相信任,友善相处,希望“他人即天堂”的。应该说,现代社会任何人都无法离开他人而单独存在。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其实是一种无奈,一种悲哀。说实在的,与人打交道,除了长相靓可以吸引人,扮相俊可以感染人,维系友情的就是心眼好,而互相信任又是心灵碰撞的基本内核,恐怕没有一个人会对缺乏信用,缺少信任的人感兴趣。
“可有尘埃勤拂拭,敞开心扉给人看”。为了发展人们的信任关系,显然要打掉戒心,拓宽胸怀,扫除阴暗心理,把一个“君子坦荡荡”的真实的“我”交出,这看来是一种冒失,但正是用这面明亮炫目的镜子,去反衬出对方的真诚还是虚假。而这种姿态,乃是思想修养博大精深的体现,是一种无私忘我的落拓境界。为了事业去建立真正的信任关系,这是必要的。而怀疑和猜忌,只会使人际关系蒙上一层阴影,正如培根所说:“心思中的猜疑有如蝙蝠,它们永远是在黄昏里飞的这种心理使人精神迷惘,疏远朋友,而且也扰乱事务,使人不能顺利有恒。”
当然,至于有的人口口声声说要别人信任他,因其本身就是“但见丹诚赤如血,谁知伪言巧如簧”的角儿,又如同莎士比亚所说“越是表演得彬彬有礼,越是有着不可捉摸的祸心”的人儿,还奢谈别人对他的信任,那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了!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春风唤不回”。只要人人努力,人际关系中真正的信任便会如东风化雨一般,飘落于我们周围!
九个字与“12345”
老年是什么?是夕阳红?是残月美?
是迟来的爱?是不了的情?是陈酿的酒?
是晚开的花?这些诗意的比拟,美是美的,但恐怕还不实在。依我看,如果老年人有能力,还有老骥奔行、老牛负重的精神,身体还许可的情况下,还要“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发挥银色人才的优势,为社会作贡献,给群众送福音,这无疑也是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一种境界。但太多的人,太多的时候,我以为还是修身养性为佳,颐养天年为好。
依我看,照我想,有九个字老人们要做到做好,那就是要“想得开,看得惯,忘得快”。即老年人要心胸开朗,想得开;对新的事物看得惯;对当年显赫,忘得快。
这三点看法,我看对于老年人是十分可取的。做不到这一些,往往会整天在怨天尤人中生活,至少对家庭无益处,对健康无好处。有的老年人性情多疑,心胸狭窄。有的还常常沉湎于他们昔日在岗位时的“辉煌”与“显赫”,而对离休退休后出现的“门前冷落车马稀”的状况,产生怨恨心理,总是这也看不惯,那也不顺眼;还有的则对别人的一个无意识举动,会感到是“人走茶凉”之举,心里老不平衡。有时开一个纯粹的玩笑,也会感到老大不自在,心里想半天。这实在无益于身心,有害于处世。其实,所谓“好汉不提当年勇”,对于过去当过什么官,有过多少业绩,我们还是有“健忘症”的好。
其实,平安是福,健康是乐。著名相声演员冯巩的母亲以为“医院里没有咱家的病人,监狱里没有咱家的犯人”是幸福。而对于老年人如何修身养性,颐养天年,使之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著名相声演员马季提出的“12345”,又颇可玩味仿效。马季认为一个人最重要,而物质财富则都是零。“1”
个人倒掉了,后面就全是零了。人生在世,特别是老年人,“2”点不可忘,即需要潇洒一点,糊涂一点。“3”是要忘记疾病,忘记年龄,忘记恩怨生活。“4”是老年人应有一个老伴,要有一点老底(积蓄),要有一处老窝(家),要有一些老友。
此外还要唠(大家相聚聊聊);要掉(要掉价,具有平民意识);要跳(多活动);要小(像孩子一样想得少);要笑(经常心情舒畅)。此为“5”也。我想,老年人如此“猴跳、蚁行、龟性、童心”般生活,当是其乐融融,其情陶陶的。
让我们读读名人深刻的话,当可清醒:“人啊,活得自然一点吧!你本来就是用灰尘、沙子和泥土制造出来的,你还想成为比这更多的东西吗?”让我们嚼嚼诗人睿智的话,可以清心:“总把自己当作珍珠,就总有被埋没的痛苦,把自己当作尘土吧,让别人踩出一条路。”这些回归自然的“看破”,望穿人生的“消极”,其实正是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这对于抱定“现时不怕先生骂,行为只怕后生笑”的老人,对于乐做一个心地清纯、正直敦厚,让后辈敬重的老人,无疑是重要的。
捕鱼、钓鱼之术
不少地方沿袭而用的老法子、土办法,往往是百姓智慧的闪光。比如早春时节,农民们总在刚露头的麦苗上来回穿梭踏几下,据说在这种压力下,麦苗反而长得快呢!在香菇之乡
庆元这些地方,有的香菇硬生生不冒头,在似僵非僵之际,菇农就会拿根木棍轻轻敲一下,此谓之“惊樯”。还真怪呢!经这么一惊一敲,这些香菇还真长了出来呢!难怪乎有人琅琅而呼:“科技兴农,莫忘老农。”皆因是一些老经验、老办法还是管用的。因为这经历了岁月的考验、不断的实践。
记得前些时去钓鱼,闲来扯谈,一位朋友告诉我一件也是关于钓鱼的事。说是江苏一些地方的渔民捉鲤鱼,先是捉到一条雌鲤鱼,然后用线拴住它放入水中,这条鱼就会“嘤嘤呜矣,求其友声”。而一些雄鲤鱼便会不断地来追逐,渔民便用叉刺去,将鱼刺死或活捉。
这事给人启迪良深。这鱼的死其实是被诱惑而俘虏。这和人们在钓鱼的意思同理。钓鱼须放饵。钓饵是用芝麻、黄豆、酥糖之类加工而成,其香可知。《淮南子》有云:“钓鱼者务在芳香饵芳香饵者所以诱而利之也。”
其实,如今在五光十色的生活中,也较多五花八门的诱惑。在人类生存的世界上,形形色色的诱惑是无所不在的。
应该说,对有些诱惑我们不必过敏过虑。如细雨淋湿花蕾,微风轻飞燕子;如舞台绝技惊人,荧屏节目精彩但对于有些诱惑则当有洞察力、免疫力和抵抗力了。
君不见现实生活中,也有人用诱惑去设法钓人。一些别有用心的不法之徒,觊觎别人手中的权力,总用金钱和礼品制成“香饵”,去“钓”我们的党员和干部。有的甚至还用“美人计”,津津乐道于“大夫七计总成空,祸水终能成大功”那一套。面对这些打上门来的诱惑,以革命原则和利益为重的同志,犹如“蚊子叮菩萨毫不所动”,香饵和糖弹便无济于事。而那些见钱眼开的人,一旦经不住诱惑,欣欣然“吞饵上钩”,就会被人家牵着鼻子走。甚至会被牵到牢房,缚到刑场。
明人有诗曰:“男儿欲登凌霄阁,第一功名不爱钱。”这是何等大襟杯、大气魄、大目标。为什么有的人拒饵不食,有的见饵就吞?有的经不起诱惑?关键还在党性和修养上,关键还在自己身上。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如果一心为人民服务,凡事替别人打算,就能拒腐蚀,永不沾;要是一味为人民“币”服务,毫不利人,专门利己,就难免被人钓住嘴巴,刺伤身体。行文至此,想到清代有人写过的一首《垂钓》诗,内有两句曰:“香饵自香鱼不食,钓竿只好立蜻蜓”。如果大家在党风廉洁上也都能做到这样,该多好!
说说心理平衡
人是万物之灵,乾坤之主,无时无刻不在寻求平衡。平衡是一种稳定状态。吃进的东西要排泄,这是求得体内平衡。有了苦恼要发泄,这是求得心理平衡。如果是只进不出或只出不进,人体就会失衡,随之就会“病来如山倒”了。
时下最不平衡的往往是人比人生出的倾斜。他比我,比出“叫化子比娘娘”之怨;我比你,比出“小河比大江”之叹。这样的比,产生的恶性效应,如果是导致了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失衡,就难免会在人生道路上翻车覆船了。
无需讳言,社会上、生活中会有许多不平静、不平衡的事,诸如做多的不如做少的,做少的反而又是钱多的;有感叹“十年寒窗苦,不及个体户”的;有抱怨“大学生赚小钱,小学生赚大钱”;有愤愤于“高级工程师,不如菜场剖鳝丝;高楼里办公,不如老太婆卖葱”的。还有播种多情收割的是薄情的,撒下爱心长出的却是负心的,付诸希望得到的却是失望的,想得到龙种却收获跳蚤的,凡此种种,恐怕不少事是奈何不了的。我们也大可不必在横比竖比中消沉和泄气。
可见,要保持心理的平衡,须得有宽广的心胸。对此,民间有些宽心的说法倒可借鉴一下:“人比人活不成,驴比马骑不成。同样是木头,柳木虽大做砧板却天天挨刀,檀木虽小做祖宗牌位,还终日供着香火。”其实,生活中有吃甲鱼的乐趣,也有吃青菜的有趣。吃满汉全席是一种福份,沽一杯浊酒也有滋味,住三室一厅固然宽松,而躲进小楼也有温馨当然这样的自慰毕竟消极了一点。但是,在欲望面前消极一点,对做人毕竟没有害处。在今天,我们更要将患得患失想得少一些,把一己私利看得淡一点,把面子底子看得破一点。
人生在世,贵在理智地去求得平衡,这更须有一种精神的境界。在失衡面前,尤要分清美与丑、正与邪、荣与辱、福与祸、成与败的是非界限。要多以事业为重、讲政治、比贡献,决不能以钱划线,用金钱来衡量一切,以致于“酒色财气四堵墙,人人都往里边藏”。因为我们毕竟还有崇高的追求,因为在我们工作的天地中,都有一个发光发热的岗位,我们理应去尽力而为,兢兢业业、扎扎实实地去干一番事业,做出一些成绩,“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为党为国多出力!因此,我们的比应是正确的比,高尚的比,净化了的比,比的是对工作的干劲,对事业的执著追求,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炽挚为爱。因着这一基础上的比,1955年,装甲兵司令员许光达听说自己将被授予大将军衔,把自己与并肩作战的其他战友比较之下,向毛泽东同志写了一份《降衔申请书》,谦逊地从德、才、资、功指出自己与大将衔的不相称之处,恳切地要求改授上将。党的好干部孔繁森吃苦在先,工作在先,他“比”的是“想一想、比一比西藏灾区那些还在饿肚子的群众”,因此,他甘愿住简陋房,吃普通饭。新时期的“铁人”王启民也讲“比”,但他是自觉地同创业时的铁人王进喜比,比的是无私奉献、忘我拼搏的创业精神,因此他越比工作干劲越足,而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如果一味在待遇、享受上攀比,才会越比心里越失衡,越比气越不顺,越比牢骚越盛。其造成的思想防线坍塌,精神状态颓废,艰苦奋斗的传统丢掉,一味为金钱、地位所烦所扰,其后果实不可小视!
大凡人活在世界上,需要物质的东西,但也要精神的追求。有时物质的不足,需要有精神上的补充。因此为使人们更顺心、顺气、顺劲地工作和创造,各级领导和部门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展送“温暖”,进行凝聚力工程的建造,这对平衡人的心理无疑也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尤其是在新时期中,如何创造性地做好这些工作,也是值得重视和需要研究的。
一种“叶公心态”
中国的文化真是博大精深,作为历史长河和文化积淀的成语,便是人类宝库中灿烂的一章。拿“叶公好龙”来说,借一位叶公好假龙,怕真龙的事例,说出了一些人心口不一、言行二致的通病。现在想想,举凡看看,这个成语还很切中时弊,因为眼下“叶公心态”和“叶公现象”的事例并非绝无仅有呢!
不是吗?有些人刚才还在洋洋洒洒千言万语地写文章呼唤投入到改革的攻坚战去,字里行间慷慨激昂之情溢于言表。然而,当改革触犯到权力利益之时,精神状态马上如“秋后霜打的茄子蔫了”。其反差之强烈,真有如“春雷滚滚,白雪飘飘”之悬殊。有的人刚才还在大谈特谈破除束缚人的旧体制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但当改革需要我们作出一些牺牲、忍耐一时阵痛的时候,当初一股豪情可薄云天的气概,马上跑到爪畦国去了。还有的人刚才还在为让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奔走呼号,俨然“伯乐相马”。不料人才真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而且符合“人民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