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中庸 >

第1部分

中庸-第1部分

小说: 中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四书五经; 宋元人注; 北京:  中国书店; 1990。

                                  中庸

子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此篇乃孔门传授心法,子思恐其久而差也,故笔之於书,以授孟子。其书始言一
理;中散为万事;末复合为一理。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於密。其味无穷
。皆实学也。善读者,玩索而有得焉,则终身用之,有不能尽者矣。

第一章

『1』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2』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
其所不闻。

『3』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4』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
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5』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右第一章,子思述所传之意,以立言。首明道之本原出於天,而不可易;其实体备
於己,而不可离。次言存养省察之要。终言圣神功化之极。盖欲学者於此,反求诸
身而自得之,以去未外诱之私,而充其本然之善。杨氏所谓一篇之体「要是也。」
其下十章盖子思引夫子之言,以终此章之义。

第二章

『1』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2』「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第三章

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第四章

『1』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
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

『2』「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第五章

子曰:「道其不行矣夫。」

第六章

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以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於民
。其斯以为舜乎!」

第七章

子曰:「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左为扌右上为艹中为佳下为又]陷阱之
中,而莫之知辟也。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第八章

子曰,「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第九章

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第十章

『1』子路问强。

『2』子曰,「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

『3』「寞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

『4』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

『5』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
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第十一章

『1』子曰,「素隐,行怪,後世有述焉:吾弗为之矣。」

『2』「君子遵道而行,半涂而废:吾弗能已矣。」

『3』「君子依乎中庸。□[辶豚]世不见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

第十二章

『1』君子之道,费而隐。

『2』夫妇之愚,可以与之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妇之不肖,可
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所不能焉。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故君子
语大,天下莫能哉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

『3』诗云,「鸢飞戾天;鱼跃于渊。」言其上下察也。

『4』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右第十二章,子思之言,盖以申明首章,「道不可离之意也。」其下八章,杂引孔
子之言以明之。

第十三章

『1』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2』「诗云,『伐柯伐柯,其则不远。』执柯以伐柯,睨而视之。犹以为远。故
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

『3』「忠怒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於人。」

『4』「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
君,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庸德之
行,庸言之谨;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馀,不感尽。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
□[忄造]□[忄造]尔。」

第十四章

『1』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2』素富贵,行乎富贵;数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
患难。君子无八而不自得焉。

『3』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於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
不尤人。

『4』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辛。

『5』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

第十五章

『1』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2』诗曰,「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耽。宜尔室家,乐尔妻帑
。」

『3』子曰,「父母其顺矣乎。」

第十六章

『1』子曰,「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

『2』「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

『3』「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


『4』「诗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

『5』「夫微之显。诚之不可□[左为扌右上为合下为廾],如此夫。」

第十七章

『1』子曰,「舜其大孝也与!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
子孙保之。」

『2』「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

『3』「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故栽者培之,倾者覆之。」

『4』「诗曰,『嘉乐君子,宪宪令德,宜民宜人。受禄于天。保佑命之,自天申
之。』」

『5』「故大德者必受命。」

第十八章

『1』子曰,「无忧者,其惟文王乎。以王季为父,以武王为子。父作之,子述之
。」

『2』「武王缵大王、王季、文王之绪。壹戎衣,而有天下。身不失天下之显名。
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

『3』「武王末受命,周公成文武之德。追王大、王季,上祀先公以天子之礼。斯
礼也,达乎诸侯大夫,及士庶人。父为大夫,子为士;葬以大夫,祭以士。父为士
,子为大夫;葬以士,祭以大夫。期之丧,达乎大夫;三年之丧,达乎天子;父母
之丧,无贵贱,一也。」

第十九章

『1』子曰,「武王、周公,其达孝矣乎。」

『2』「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

『3』「春秋,□[修]其祖庙,陈其宗器,设其裳衣,荐其时食。」

『4』「宗庙之礼,所以序昭穆也。序爵,所以辨贵贱也。序事,所以辨贤也。旅
酬下为上,所以达贱也。燕毛所以序齿也。」

『5』「践其位,行其礼,奏其乐,敬其所尊,爱其所亲,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
存,孝之至也。」

『6』「郊社之礼,所以事上帝也。宗庙之礼,所以祀乎其先也。明乎郊社之礼,
□[礻帝]尝之义,治国其如示诸掌乎。」

第二十章

『1』哀公问政。

『2』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


『3』「人道敏政,地道敏树。夫政也者,蒲卢也。」

『4』「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5』「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
礼所生也。」

『6』「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

『7』「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
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

『8』「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
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
一也。」

『9』「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
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10』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11』「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
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12』「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
、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

『13』「□[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感。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
,则不眩。体群臣,则士之报体重。子庶民,则百姓劝。来百工,则财用足。柔远
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

『14』「齐明盛服,非体不动:所以□[修]身也。去谗远色,贱货而贵德,所
以劝贤也。尊其位,重其禄,同其好恶,所以劝亲亲也。官盛任使,所以劝大臣也
。忠信重禄,所以劝士也。时使薄敛,所以劝百姓也。日省月试,既禀称事,所以
劝百工也。送往迎来,嘉善而矜不能所以柔远人也。继绝世,举废国,治乱持危,
朝聘以时,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

『15』「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所以行之者一也。」

『16』「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足合]。事前定,则不困
。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17』「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
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顺乎亲有道:反者身不诚,不顺
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

『18』「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
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19』「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20』「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
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
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21』「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第二十一章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右第二十一章。子思承上章,夫子天道人道之意,而立言也。自此以下十二章,皆
子思之言,以反覆推明此章之意。

第二十二章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
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第二十三章

其次致曲。曲能友诚。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
下至诚为能化。

第二十四章

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见乎蓍龟,动乎
四体。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

第二十五章

『1』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

『2』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

『3』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
外内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

第二十六章

『1』故至诚无息。

『2』不息则久,久则徵。

『3』徵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

『4』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

『5』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

『6』如此者,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

『7』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

『8』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9』今夫天斯昭昭之多,及其无穷也,日月星辰系焉,万物覆焉。今夫地一撮土
之多,及其广厚载华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拽氵旁],万物载焉。今夫山一卷
石之多,及其广大,草木生之,禽兽居之,宝藏兴焉。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
测,鼋、鼍、蛟、龙、鱼、U+9F08[鳖]、生焉,货财殖焉。

『10』诗云,「维天之命,於穆不已。」盖曰,天之所以为天也。「於乎不显,
文王之德之纯。」盖曰,文王之所以为文也。纯亦不已。

第二十七章

『1』大哉圣人之道!

『2』洋洋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