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脉诀汇辨 >

第4部分

脉诀汇辨-第4部分

小说: 脉诀汇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脉为征兆。脉之行也,气行而血随,上下周匝,起伏交会, 濡守使,各尽其职。 
十二经中,皆有动脉;惟手太阴,寸口取决。 
《难经·一难》曰∶“十二经皆有动脉,独取寸口,何谓也?扁鹊曰∶‘寸口者,脉之大会,手太阴之动脉 
也。’”以肺为五脏六腑之华盖,布一身之阴阳,居于至高之位,凡诸脏腑皆处其下,肺系上连喉咙吭 
嗌,以通呼吸。肺主一身之气,气非呼吸不行,脉非肺气不布故耳。然《素问·五脏别论》曰∶“帝曰‘气 
口何以独为五脏主?’岐伯曰∶‘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脏气,气口亦 
太阴也。是以五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变见于气口。’”其义又所重在胃矣,细思之而理则一也。气 
口本属太阴,而曰“亦太阴”者,盖气口属肺,手太阴也,布行胃气,则在于脾足太阴也。按《灵枢·营卫生会篇》 
曰∶“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厥论》曰∶“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素 
问·经脉别论》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脾气必归于肺,而后行于 
脏腑营卫,所以气口虽为手太阴,而实即足太阴之所归,故曰“气口亦太阴”也。乃知五脏六腑之气 
味,皆由胃入脾,由脾入肺,此地道卑而上行也。由肺而分布于脏腑,此天道下济而光明也。土居中而 
为金之母,系诸脉之根;肺居高而有君之象,布诸脉之令;故曰肺朝百脉,而寸口为之大会,犹水之朝 
宗于 也。又考气口即寸口也。肺主诸气,气之盛衰见于此,故曰气口。脉出太渊,共长一寸九分,故曰 
寸口。又肺朝百脉,脉之大会聚于此,故曰脉口。其实一也。吴草庐曰∶“医者于寸、关、尺,辄名之曰此心 
脉、此肺脉、此肝脉、此脾脉、此肾脉者,非也。五脏六腑凡十二经,两手寸、关、尺者,手太阴肺金之一脉也。 
分其部位以候他藏之气耳。脉行始于肺,终于肝,而复会于肺,肺为气出入之门户,故名曰气口,而为 
脉之大会,以占一身焉。”李时珍曰“两手六部,皆肺之经脉也,特取此以候五脏六腑之气耳,非五脏 
六腑所居之处也。”《灵枢》、《素问》、《难经》载十二经脉有走于手而不从三部过者,如手阳明大肠 
经之脉,起大指次指之端,从大指次指之间尽处为合谷一路,为臂之上廉,入肘外,上肩而终迎香,以 
交于足阳明胃经也。与右寸无干。足阳明胃经之脉,起于鼻之交 中,下行属胃,络大肠,至足,而终于 
厉兑,(足大指端。)以交于足太阴脾经也,与右关无干。足太阴脾经之脉,起于足之大指之端,上行膝股,入 
腹中,以交于手少阴心经也。与右关无干。手少阴心经之脉,起于心中,下络小肠,其支者循 下,下肘 
内后廉小指一路,终于小指之端,(即少冲穴。)以交于手太阳小肠经也。与左寸无干。手太阳小肠之脉,起 
于小指之端,循臂外侧,左右交于两肩,下属小肠,上行于头,络于颧而终于耳中,(即听宫穴。)。以交于足太 
阳膀胱经也。与左寸无干。足太阳膀胱之脉,起于目内 ,下行络肾,属膀胱,终于足小指,(至阴穴。)以交于 
足少阴肾经也。与左尺无干。足少阴肾经之脉,起于足小指,上行循喉咙,挟舌本,注于膻中,以交于手 
厥阴心包络经也。与左尺无干。手厥阴心包络经之脉,起于胸中,属心下之包络,入肘内之曲泽穴,行 
臂两筋之间,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而终,以交于手少阳三焦经也。脉行中指一路,与左尺无干。手少 
阳三焦之脉,起于小指次指之端,(即无名指。)行臂外两骨之间,下络膀胱,其支者从膻中而止耳,终于丝竹 
空,而交于足少阳胆经也。小指一路,亦与右尺无干。足少阳胆经之脉,起于目锐 ,下胸中,络肝属胆, 
入足小指次指之间,其支者自足跗出大指端,以交于足厥阴肝经也。足厥阴肝经之脉,起于足大指 
丛毛之际,循阴器,属肝络胆,上贯膈,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系出额,其支者从目系下行至中脘, 
以交于手太阴肺也。则足之少阳、厥阴、皆不行于手。惟有肺脉起于中焦,循臂内,上鱼际,终于大指之 
端,(即少商穴。)其支者从腕后(臂骨尽处为腕。)出大指次指之端,以交于大肠经也。乃知此,经正属寸口,肺之动 
脉所行之处也。至如诸经动脉,各从所行之处。手阳明大肠脉动合谷,(在手大指次指岐骨间。)手少阴心脉动极泉,(在 
臂内腋下筋间。)手太阳小肠脉动天窗,(在颈侧大筋间曲颊下。)手少阳三焦脉动和 ,(在耳前。)手厥阴心包络脉动 
劳宫,(在掌中,屈中指无名指尽处是。)足太阳膀胱脉动委中,(在膝骨约纹里。)足少阴肾脉动太 ,(在踝后跟骨上。) 
足太阴脾脉动冲门,(在期门下尺五寸。)足阳明胃脉动冲阳,(足大指次指陷中为内庭,上内庭五寸是。)足厥阴肝脉动 
太冲,(足大指本节后二寸。)足少阳胆脉动听会。(在耳前陷中。)夫诸经脉之动,各自不同,况不尽行于三部,伪诀胡 
为漫无分疏乎?《难经·二难》虽言尺寸,其意以关为界,从关至鱼际为一寸为阳,阳得寸内之九分;从关至尺泽为一 
尺为阴,阴得尺中一寸;乃以阴阳而言,未尝分经络也。然则脏腑果何借以诊乎?经不云乎,“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 
肝。呼吸之间,脾受谷味也。”脉之盛衰本于胃,出入由于肺。胃气如物之有轻重,肺气如物之轻重者权衡以平也。如 
伪诀即以某部为某经,其凿甚矣。 
脉之行于十二经络者,即手足三阴三阳之经脉也。《难经·二十三难》曰∶“经脉十二,络脉十五,何 
始何穷也?然,经脉者,行血气,通阴阳,以营卫于一身者也。其始中焦注手太阴肺,手太阴肺注手阳明 
大肠,手阳明大肠注足阳明胃,足阳明胃注足太阴脾,足太阴脾注手少阴心,手少阴心注手太阳小 
肠,手太阳小肠注足太阳膀胱,足太阳膀胱注足少阴肾,足少阴肾注手厥阴心包,手厥阴心包注手 
少阳三焦,手少阳三焦注足少阳胆,足少阳胆注足厥阴肝,足厥阴肝还复注手太阴,是谓一周也。” 
身形之中,有营气,有卫气,有宗气,有脏腑之气,有经络之气,各为区分。其所以统摄脏腑、经络、营卫、而 
令充满无间,环流不息于通体者,全恃胸中大气为之主持。大气之说,尝一言之。《素问·五营运大 
论》曰∶“黄帝问地之为下否乎?岐伯曰∶‘地为人之下,太虚之中者也。’曰∶‘冯乎?’曰∶‘大气举之也。’” 
可见太虚寥廓,而能充周磅因礴,包举地之全体者,莫非气也。故四虚无着,然后寒暑燥湿风火之气,入 
地中而生化。若不繇大气苞地于无外,则地之崩坠震动,且不可言,胡以巍然中处,而永生其化耶!人 
身亦然。五脏六腑,大经小络,昼夜循环不息,必赖胸中大气斡旋其间。大气一衰,出入废而升降息矣。 
神机化灭,立见危殆。或谓大气即膻中之气,所以膻中为心主,宣布政令,臣使之官。然而参之天运,膻 
中臣使,但可尽寒暑燥湿风火六入之职,必如太虚 穆,无可名象,苞举地形,永奠厥中,始为大气,膻 
中既称臣使,是有其职,未可言大气也。或谓大气即宗气之别名。宗者,尊也,主也,十二经脉奉之为尊 
主也。讵知宗气与营气、卫气分为三隧,既有隧之可言,即同六入地中之气,而非太虚之比矣。膻中之 
诊,即心包络;宗气之诊,在左乳下。原不与大气混诊也。然则大气如何而诊之,《内经》标示昭然,而读 
者不察耳。其谓“上附上,右外以候肺,内以候胸中”者,正其诊也。肺主一身之气,而治节行焉。苞举无 
外之气于人身者,独由胸中之肺,故分其诊于右手主气之天部,朝百脉而称大会也。 
脉之大会,息之出入;一呼一吸,四至为息。 
医者调匀气息,自一呼人之脉再至,自一吸人之脉亦再至,呼吸之间,而脉准来四至者为平脉;间有 
五至者,亦未可断病。盖人之气息,时长时短。凡鼓三息,必有一息之长,鼓五息,又有一息之长,名为太 
息;如历家三岁一闰,五岁再闰也。言脉必有四至为平,五至便为太过,惟正当太息之时,亦曰无 ,此 
息之长,非脉之急也。若非太息,正合四至也。 
呼吸既定,合为一息;日夜一万,三千五百。 
呼出于阳,吸入于阴。一呼脉二至,一吸脉二至,合四至为一息。一日一夜共计之,约一万三千五百息。 
呼吸之间,脉行六寸;八百十丈,日夜为准。 
即此一呼一吸计之,一呼气行三寸,一吸气行三寸,呼吸既定,脉气行去六寸。以一万三千五百息算 
之,共得八百一十丈。以脉数之十六丈二尺折算,应周行身五十度,此昼夜脉行之度数准则也。按越 
人《二十三难》云∶脉数总长十六丈二尺,任、督、二跷在内。以一呼一吸行六寸算之,昼夜一万三千五 
百息,共计八百一十丈。周于身者,得五十度。后又云∶其始从中焦注手太阴,终于足厥阴,厥阴复还注 
手太阴。所谓如环无端者,不知二跷、任、督,从何接入,岂附行于足少阴、太阳耶?附则不能在循环注接 
之内,当俟知者。 
凡诊病脉,平旦为准;虚静凝神调息细审。 
平旦者,阴阳之交也。阳主昼,阴主夜;阳主表,阴主里。《灵枢·营卫生会篇》曰∶“平旦阴尽而阳受气 
矣。日中而阳陇。日西而阳衰,日入阳尽而阴受气矣。”《灵枢·口问篇》曰∶“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 
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故诊法当于平旦初寤之时,阴气正平而未动,阳气将盛而未散,饮食未进, 
谷气未行,故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至扰乱,脉体未及更改,乃可以诊有病之脉。又切脉之道,贵 
于精诚,嫌其扰乱,故必心虚而无妄想,身静而不言动,然后可以得脉之妙也。 
诊人之脉,令仰其掌;掌后高骨,是名关上。审位既确,可以布指;疏密得宜,长短不失。 
凡诊脉者,令人仰手,医者覆手诊之。掌后有高骨对平处谓之关上,看定部位,徐以中指先下于关部, 
次以食指下于寸部,次以无名指下于尺部。人长则下指宜疏,人短则下指宜密。指爪不可养长,长则 
指头不能取齐,难于候脉。且沉取之时,爪长则按处必有深痕,在于闺阁,尤为不便。 
布指轻重,各自不同;曰举按寻,消息从容。 
看脉惟在指法之巧。大法轻手循之曰举,重手取之曰按,不轻不重,委曲求之曰寻。极须体认。如举必 
先按之,按则必先举之,以举物必自下而上,按物必自上而下也。则举中有按,按中有举,抑扬反复,而 
寻之义尽见矣。 
《难经·五难》曰∶“脉有轻重,何谓也?然,初持脉,如三菽之重,与皮毛相得者,肺部也。如六菽之重,与 
血脉相得者,心部也。如九菽之重,与肌骨相得者,脾部也。如十二菽之重,与筋平者,肝部也。按之至骨, 
举指来疾者,肾部也。”盖言脉有六部,轻重不同。菽者,豆也。豆之多寡,因举按有轻重也。凡持脉者,下 
手当明举按之法,先轻手取浮,而后重手取沉。肺脉甚浮而先得,故经文下“初持脉”三字,以下心、脾、 
肝、肾脉一脏重于一脏。肺主皮毛,心主血脉,脾主肌肉,肝主筋,肾主骨。相得者,得其所主之分,而即得 
其本部之脉也。肾部不言十五菽而言至骨者,因至骨明于十五菽也。 
关前为阳,关后为阴;阳寸阴尺,先后推寻。 
从鱼际至高骨却有一寸,因名曰寸。从尺泽至高骨有一尺,因名曰尺。界乎尺寸之间,因名曰关。关前 
寸为阳,关后尺为阴。关居中若为阴阳界,而阴阳实互交于此。寸候上焦,关候中焦,尺候下焦。须先后 
细为推寻,推其虚实,寻其体象也。 
男子之脉,左大为顺;女人之脉,右大为顺。 
朱丹溪曰∶“脉分属左右手。心、小肠、肝、胆、肾、膀胱在左主血,肺、大肠、脾、胃、命门在右主气。男以气 
成胎,故气为之主。女以血为胎,故血为之主。若男子久病,气口充于人迎者,有胃气也,病虽重可治。反此者 
逆。或曰,人迎在左,气口在右,男女所同,不易之位也。脉法赞曰,左大顺男,右大顺女。何子言之悖耶?曰, 
《脉经》一部,叔和谆谆于教医者,此左右手以医者之手为主。而若主于病者之手,奚止千里之谬。” 
按诊家多曰∶“阴气右行,阳气左行。男子阳气多而左脉大为顺,女子阴气多而右脉大为顺。”其说似 
是而实非也。丹溪所以力排俗见,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