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那些人那些事 >

第71部分

三国那些人那些事-第71部分

小说: 三国那些人那些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 孤胆英雄
  同床眠卧的秘密——
  赵云就像一只困在黑屋子里的鸟儿,发现了一处光亮,便欣喜地飞了过去。他不知道,那光亮处,其实是玻璃。
  赵云来邺城刘备处报到的当天晚上,刘备通知张飞把他的铺盖卷儿拿走。关羽和张飞,是一直睡在一张床上的(见第一、二章)。当时关羽在曹操那里,陪刘备睡觉的,只有张飞一人。张飞看刘备要剥夺他的“侍寝”资格,猜想自己可能犯了错误。可是,到底犯了什么错误呢,他还真是想不起来。好久,张飞才想起可能是那晚他说梦话时嗓门稍微大了一点,把刘备吵醒了。张飞比较冤,他怕影响刘备睡觉,养成了压低声音说梦话的习惯,别提有多辛苦了。
  张飞找到刘备。要问出真实原因,他知道大嗓门不是问题。刘备对他说,他和关羽、张飞睡一张床还习惯,可是,要是和张飞与另外一个人睡,那刘备就接受不了。哦,原来刘备的床上又有“新人”。张飞暧昧地笑笑,说他绝对立马把铺盖卷儿拿走,绝不妨碍刘备洞房花烛。刘备很奇怪他怎么会想到洞房花烛上去,张飞说,那“另外一个人”,不就是刘备新找的女人吗?除了女人,除了自己和关羽,张飞想不通还有谁还能上刘备的床。
  可是,偏偏有人不是女人,也能上刘备的床。当刘备把赵云的名字说出来时,张飞立马不高兴了。一个新来的,凭什么呀!张飞计较的,不是一个铺位,而是地位。张飞这样的情绪,后来还有过。刘备三顾茅庐,辛辛苦苦把诸葛亮聘来,与他交情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虽然张飞表示不满,但是刘备的床铺刘备做主,赵云还是上了刘备的床,“先主与云同床眠卧”。同性睡在一张床上,也能喜新厌旧的吗?张飞不乐意了,再见到刘备,就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的。
  更让张飞气愤的是,白天根本不见赵云上班。张飞直皱眉头:老大不会堕落到养小白脸儿的程度吧。几天后,赵云终于上班了。和他一同出现的,还有几百个新兵。张飞不由点头:老大就是老大啊,原来是派赵云偷偷募兵去了,晚上他和赵云一张床,原来是为了方便讨论工作。赵云是冀州本地人,熟门熟路,在当地募兵有优势,这一点,张飞对赵云是服气的。
  好热闹的张飞,嚷嚷着要开新兵欢迎会,他甚至都写好了欢迎会的口号。赵云却说万万不能开,现在袁绍还不知道这事呢,要是袁绍知道了,就麻烦了。刘备赞许地看着赵云,要张飞学习赵云的谨慎。
  募兵这事儿,不像“娱乐场所”招聘小姐那么隐秘的。别看只有五百兵,可是要瞒过袁绍,还真是不容易。可是,赵云偏偏做到了。可怜的袁绍,好吃好喝地养着刘备,刘备却派赵云悄无声息地挖他的墙角。这不能怪袁绍无能,是赵云太“狡猾”了。赵云最适合做这种需要把握细节的工作。
  夜里,赵云被一阵笑声惊醒,点亮蜡烛一看,原来是刘备在梦里笑出声来了。刘备没有理由不笑。他在逃离徐州时,只带走了几十个骑兵。后来被袁绍收容后,逃散的士卒零零星星地汇聚,可还是没几个人。在赵云招募来这五百新兵之前,刘备在争霸路上几乎是裸奔的。有了这五百个新兵,刘备便不再是“裸奔”。五百人不多,但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五百人,都是本地人,老少爷们,乡里乡亲,一个人可以引来几个人。赵云,刘备感谢你!
  买了新衣服,总想去大街上转转。同样的道理,不再“裸奔”了的刘备,想离开袁绍单干。毕竟,寄人檐下的滋味不怎么爽。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刘备要去搭建自己的窝。他以南下开辟敌后抗曹根据地的名义,顺利地骗过了袁绍,赚取了一支部队,加上赵云募来的新兵,还有自己的一点点部曲,远走高飞,来到了汝南、颍水一带,从此脱离袁绍,再也没有回到北方。
  战马啊,不要再回头了,我们已经离开家乡很远了。
  赵云带着满腔热情,跟着曾与他“捉手而别”也曾“同床眠卧”的刘备,跨过黄河,渐行渐远。真定的女人,只是在黄昏,独自坐在门前做针线活的时候,偶尔才会想起曾经为一个叫赵云的男子而心颤。
  赵云,能找到归宿吗?他还会被“剩”下吗?
  刘备在汝南、颍水一带栖身的愿望,被曹操破灭了。官渡之战以后,曹操亲自率军南下,攻打刘备。刘备来个好汉不吃眼前亏,继续南逃。建安六年(201年)九月,刘备投奔远房亲戚荆州牧刘表。“傍大款”一族的祖师爷来了,刘表毕恭毕敬,亲自“郊迎”刘备,“以上宾礼待之”,完完全全是一副“欢迎傍我”的姿态。刘表不是做无本生意的傻瓜,他让刘备屯兵新野,抵御曹操。
  战马啊,不要再回头了,我们距离家乡越来越远了。
  无数次,赵云仰望北方,不知还能否回到真定那个花样城市里去。真定的女人,已全然忘记了曾经有一个叫赵云的花样美男那么的让人心颤。
  假想中的常山派掌门——
  赵云还是遇到了自己的老乡,在战场上。
  刘表欢迎刘备“傍”他,是要让他对付曹操的。当时曹操已经停止南下,集中精力对付袁绍的两个儿子。可是,刘表却要刘备向北主动进攻,挑衅曹操。建安八年(203年)秋冬之际,刘备进至博望(博望并非《三国演义》里所说的“坡”,而是一个县,在今河南方城县西南),与曹操手下名将夏侯惇、于禁、李典相持。曹方意在防守,不发动进攻。刘备似乎也很害怕,也不敢发动进攻。双方相持。一天,夏侯惇得报:刘备把军营烧光,跑了。夏侯惇决定打一次防守反击,不顾李典的劝阻,率军追击,结果中了刘备的埋伏。夏侯惇大败,幸得李典援救,方才捡了一条性命。虽然让夏侯惇跑了,但是刘备俘虏了不少士兵。
  哎哟哟,刘备也会打仗啊。博望之战,是刘备一生中难得的一次胜仗,在《三国演义》却被写成了诸葛亮的“初出茅庐第一功”。博望之战,并无多少战略意义,但是,赵云俘虏了不少人。刘备要杀俘虏了。刘备并不是演义里四海归心的超级偶像,也不是传说中以人为本的仁义之君。他也会杀俘虏,俘虏中也有宁死不降的硬汉子。要杀的俘虏,五花大绑,被摆在了刑场上。
  扫视着俘虏,赵云突然看到一个熟悉的面孔:夏侯兰!夏侯兰也看到了他,二人你看着我,我看着你,眼里满是泪水打转转。赵云苦笑着,时光一下子拉回到了儿时,那时,赵云和夏侯兰曾经玩“打仗”游戏,曾为谁当官军谁当叛军而争得面红耳赤。现在,他和夏侯兰,两个发小,却真的刀戈相向,只是,赵云仍然分不清谁是“官军”谁是“叛军”。
  大人之间的游戏,一点也不如小孩的游戏好玩。在这个游戏里,夏侯兰成了俘虏,赵云成了胜利者。俘虏有耻辱感,胜利者却也有挫败感,因为滴血的战争,浸染了美好的童年记忆。
  两个“少小相知”的发小,在这滴血的战场上,在这个远离家乡的地方,相遇了。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这一刻,他们不是敌人,他们只是老乡。他们从对方的眼睛里,读到了家乡的信息,读到了童年的温馨。
  共有过去的人,比共有未来的人,更让人难忘。
  赵云向刘备请求放了夏侯兰。革命不是认老乡,革命不是攀交情。赵云开口求情,刘备没有一上来就表态。像刘备这样高明的领导,对这种事情,不表态就是表态了。很明显,刘备并不情愿放了夏侯兰。不是刘备残忍,而是现实残酷。滴血的生涯,刘备早已经习惯了砍下敌人的头颅,当作自己的军功章。也不是刘备不给赵云面子,而是他的心早已经习惯了滴血时代的无情暴戾。
  但是赵云岂是随随便便就开口的人?他早就知道刘备不会轻易答应的,可他早就有了让刘备答应的把握。他对刘备说夏侯兰精通法律,是个难得的专业人才,杀之可惜,可以作为新鲜血液补充到革命队伍中来,壮大革命力量。这话刘备爱听,他就顺势放了夏侯兰。刘备好人做到底,把夏侯兰安排到赵云军中。
  可是,几天后,赵云却请求刘备把夏侯兰从他军中调走,他说夏侯兰明于法律,可以做军正(军中执法官)。刘备向来是见贤而喜的,当场考察,当场拍板,曾经的战俘夏侯兰,成了威风凛凛的军正。
  刘备表扬赵云慧眼识珠发现人才,高风亮节荐人以贤。赵云和夏侯兰会心地看一下,内心的苦涩,只有他们两个知道。
  赵云救下了老乡夏侯兰,唯恐被人误作他在组织常山派,所以,他就把夏侯兰推了出去,而且,他还把一些常山子弟调到其他人的部队里去。赵云主动把常山派的根基断了,以此来向刘备的大桑树派表态。不拉帮结派是好同志,可是赵云做得有点过了,凡是有常山籍的新兵,要投老乡赵云麾下,一概不允,“云不用自近”。史家为此留下了“其慎虑类如此”的记载。
  何慎之有?何虑之有?
  在人情为重的汉时,出门在外谁不愿意和熟人在一块?是什么力量让赵云做出了自虐式的选择?
  当赵云为夏侯兰求赦时,刘备虽然不动声色,但是一个不祥的词语在脑海里盘桓:常山派。
  当刘备向关羽、张飞提出常山派这个概念来时,关羽再也无心读《春秋》,张飞再也无心画美人。作为大桑树派的掌门人和两大长老,关羽、张飞、赵云三人,眼睁睁地看着从大桑树下带出来的人马,在一次次逃亡中所剩无几,却无计可施。来到荆州后,刘表象征性地拨给刘备一部分士兵,估计也都是一些老弱病残,而且大都是当地人,与大桑树派隔着好几层呢。大桑树派似乎就只剩下了关羽和张飞这两个“万人敌”支撑。
  让刘、关、张三人不安的是,赵云在冀州时成功募得五百人,然后带到了荆州,这五百人,是可以组成常山派的。常山派的掌门,自然是赵云。赵云要是真能成立常山派,虽然,也许连与大桑树派分庭抗礼也做不到,但是,给大桑树派使个绊子,还是绰绰有余的。老油条刘备,不可能意识不到这一点。那常山派弟子都是北方人,北方人尤其安土重迁,正宗的常山派要是形成,刘备担心某一天夜里,赵云会带着常山派回到北方。
  曾经,赵云,这个假想中的常山派掌门,经常让刘备犯嘀咕。想一想也是,当时刘备手下,谋士没有什么重量级人物,武将却有三驾马车:关羽、张飞、赵云。关羽、张飞,绝对超级铁杆大桑树派,但是,对于赵云,刘备却把握不准,因为,在他的心里,老是有常山派的阴影在晃荡。
  刘备、关羽、张飞对常山派的臆想,让他们对赵云也就有了些许戒备乃至敌意。这一点,赵云不可能感觉不到。还有比被别人当作假想敌更痛苦的事情吗?
  赵云主动地让夏侯兰调离,主动地疏远老乡老友,完完全全把自己弄成了一个孤家寡人。最有可能组建常山派的人,自己主动地把这个可能性降为零。这才是忠诚的好同志嘛!刘备放心了,从此,常山派这个词在他的脑子删除掉了。毕竟,刘备与赵云曾经“捉手而别”,也曾“同床眠卧”。可是,大桑树派的成员,例如关羽和张飞,就不一定对赵云释怀了。赵云背负着猜忌的目光,走得很累,很累……
  终于,在当阳长阪,这种猜忌爆发了。
  长阪英雄孤胆雄——
  建安十三年(208年),刘备当阳惨败,撇下才一岁的宝贝儿子刘禅及其生母甘夫人,带着诸葛亮、张飞等数十骑,非常不男人地南逃。估摸着到了相对安全的区域,刘备下令休息一下,因为再跑下去,虽然可能不被曹纯的虎豹骑杀死,但是也得累死。刘备一边喘粗气,一边向后边张望。大家纷纷劝他别看了,都说甘夫人一个妇道人家,还抱着一个一岁的孩子,乱军之中,能赶上来吗?刘备继续看着后边,询问大家谁见赵云来着。大家这才明白,原来刘备找的是赵云,这才想起来这一路上没看到赵云。
  大家相互问了一遍,然后确定赵云没跟上来。赵云哪里去了?投奔曹军了呗,这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事儿嘛!大家骂开了,这个时候,骂赵云就是效忠刘备。有人说早就看出赵云这小子不是东西,关键时刻他果然投敌去了;有人说别看赵云平时温良得像绵羊,其实他就是一个白眼狼……别看这群人被曹纯的虎豹骑追得丢魂落魄,但是骂起自己的同事来,却是斗志昂扬。
  有个家伙的声音最大(声明:历史未记载是否张飞),他喊道:赵云这时肯定要回北方了!
  嗖——
  一枝手戟带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