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那些人那些事 >

第46部分

三国那些人那些事-第46部分

小说: 三国那些人那些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诸葛亮那时不知怎么走火入魔了,非用马谡不可,他阐明了用马谡的几条理由:马谡少时素有才名;马谡深谙兵法,经常与诸葛亮谈论军计,自昼达夜,滔滔万言;马谡也有战功,南征孟获,曾献攻心计。还有一条,诸葛亮不好当众说出,那就是马谡的哥哥马良与诸葛亮是哥们儿,马良在临死前曾把弟弟马谡托付给诸葛亮。
  街亭易守难攻,只要在街亭谷口摆上弓弩阵,张郃军队就难以逾越天险。大功一件,让马谡去纯属于是让他捡功的。诸葛亮给马谡的任务很简单:守住街亭,占道扎营,阻断由关入陇的道路。
  马谡来到了街亭,临风而望,山川道路一览无余。街亭的形象如同一柄折扇,清水河两条支流汇入谷口形成一个小小的冲积扇平原,街亭镇(现属秦安县陇城乡)就坐落在冲积扇的西端,整个折扇的扇柄则在南山。南山的地势很有特点,当地又称百亩塬,顶部是一个香蕉形的平台,实际面积远大于百亩,北、东、西三面甚是陡峭。
  望着险峻的南山,饱读兵书的马谡突然想:要是上山在百亩塬安营,可以伺机出击歼敌,即使魏军发起进攻,那也只能是从下面向上仰攻,这就把自己完全暴露在一弩十矢的孔明弩下。呵呵,你张郃来吧,来一个射一个,来两个射一双。
  突然撞进眼帘的南山把马谡撞晕了,幸福得晕了。马谡不顾王平的苦劝,带领大军上了南山,在百亩塬上安营扎寨。马谡站在山巅上,向东看着,望眼欲穿,他盼望着张郃早一点出现。
  张郃来了!与马谡一到街亭就发现对自己“有利”的一面的不同的是,张郃首先看到了自己面临的危险。愚蠢的人,只看到对自己有利的一面,聪明的人却能看到对自己不利的一面。
  驻马不前,张郃凝视着南山上的百亩塬,上面,“汉”字大旗和“马”字大旗在风中耀武扬威地招摇。身边的人建议攻上去,把街亭拿下来,给敌人一个下马威。张郃摇摇头,他第一眼就看出来了,要想攻山,就必须在狭窄险峻的山路上攀登,能冲在最前面发起进攻的,最多只有50人,而这50人,面对的是三国最具杀伤力的武器———孔明弩。张郃眼前浮现出瓦口隘张飞军队居高临下的围猎,那一战,自己弃马而逃,差点儿把性命留在了那里。那一次,他知道了地利的重要性。失败的经历,有时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有人说,马谡军队都上了山,空出了山下的大道,正好不费一兵一卒,越过街亭,进入陇西。张郃摇摇头,凭着多年的战斗经验,他断定陇西肯定还有伏兵,要是自己贸然穿过街亭,那时马谡从山顶下来切断归路,前面伏兵再杀出来,就会腹背受敌。定军山夏侯渊之死,已经让张郃领教了冒险的代价。街亭战后纷纷冒出的王平、黄袭、李胜、张休等蜀汉大将率领的伏兵,见证着张郃的谨慎。
  既不能攻,又不能进,莫非退回长安?众人面面相觑,实在摸不准张老将军到底该怎么做。张郃望着地形复杂的街亭,在紧张地思索着。
  《三国演义》里把马谡写成是刚愎自用、纸上谈兵的赵括。想来这也是“尊蜀贬曹”的需要,罗贯中这样写给人们一个印象,是马谡犯了低级错误才被曹魏所趁,并不是曹魏有多伟大。应该说,马谡上南山安营,正是一个绝妙的选择,曹军绝对不敢不顾山上守军而进入陇西,那就只有攻山,只要曹军攻山,马谡的孔明弩就发挥威力了。史称马谡“才器过人,好论军计”,就连后来接替诸葛亮为丞相、被称为蜀汉“四英”之一的蒋琬,也称赞马谡为“智计之士”。《三国演义》里说诸葛亮神机妙算,要求“下寨必当要道处”,对这一点,早就有人实地考察街亭地形,发现街亭要道地势宽阔平坦,如同折扇的扇面,这样蜀汉军队就直接与张郃军队硬碰硬了,蜀汉军队远征已久,而曹军却是新锐之师,即使诸葛亮亲来,也难保必胜。相反,马谡的上山安营之策,充分利用地利,倒像是一条妙计。看来马谡也不是完全的庸才,
  一开始,张郃是真的找不出马谡的破绽,他听着山下清水河的奔流声,陷入了沉思。亲兵递过来一碗水:“将军,喝点水吧。”水?水!张郃眼前一亮,他看着清水河,微微地笑了。
  马谡到底是怎么死的———
  马谡山上安营,按照兵法本是妙计。现实首先是由一些看似最不起眼的事情决定的,其次妙计才起作用。马谡忽略了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吃水。要怪就要怪孙膑、孙武等人写兵法时没有特别注明人首先要吃水才能打仗,所以马谡也就不知道人是离不开水的;似乎也要怪诸葛亮,与马谡通宵达旦地谈论兵法时,没有告诉他人吃水才能活下去的道理。
  马谡的妙计看起来很完美,几乎找不到突破口,偏偏张郃从一个匪夷所思的地方找到了突破口:水!两军对峙,排兵布阵,攻战杀伐,才是一个将军要考虑的,张郃从“吃喝拉撒”的“喝”来考虑问题,真是大巧似拙。也许,极致就是返璞归真。
  山上,马谡俯瞰下面的曹军,摩拳擦掌,等着他们前来送死,他也知道张郃的威名,不敢懈怠,构思了不下一万种打法。没曾想,张郃不但根本就不想上山和他打,反而是在山下折扇状开阔地带的“扇面”外沿安营,全军布成一道优美的外弧线。一副你下来就和你打,你不下来我就在这里看风景。
  张郃坐在清澈的清水河边,品着河水沏的龙井,翻开一本某个儒士送给他的书,读了起来。有人来报:已经切断马谡汲水之道。北方秦岭,山上是没有水的。湖北人马谡,从来不知道生活中还有“缺水”二字,正如一个从来不缺钱的人,点菜时从来不问价钱,马谡的一万种打法,没有一种把“水”考虑进去。
  张郃只考虑了一种打法:绝其汲水之道。高手出招,化繁为简,一招制敌。没有人进行过不喝水多少天会死的试验,但是医学家说脱水后三天就会死亡。山下,清水河淙淙而流;山上,马谡军士渴得嘴里烧火。终于,马谡忍不住了,被迫下山与张郃决战,决战的目的,不再是为了胜利,而是为了能喝上一口水。一个只为吃喝而战的人,不会成功的。马谡跑到山上,架好孔明弩,本想诱张郃攻山,没想到孔明弩无用武之地,自己反被张郃逼下山找人家决战。高手出招,举重若轻,轻轻一点,便中对方命门。
  《三国演义》里为了突出司马懿,让张郃被司马懿派去抵挡王平,然后让司马懿派别人断山上汲水道路,把街亭之战写成了司马懿的杰作。罗贯中这样写,是为了写司马懿的聪明,更是为了下文的空城计张本,从而突出司马懿是小聪明,诸葛亮是大聪明。其实,历史上,司马懿当时正在千里之外的荆州,指挥街亭之战的,是雅歌将军张郃。
  读《三国志》和《三国演义》都会产生一个疑问:山下张郃断水,山上马谡完全可以全力出击,下山与张郃决一死战,那他为什么不这样做呢?或者说,他这样做为什么失败了呢?诸葛亮事后上自贬三级表,说马谡“举动失宜”,马谡怎么举动“失宜”了?难道仅仅是考虑不周失了水道吗?《三国志·王平传》有“谡舍水上山,举错烦扰”一语,那马谡“举”了啥“错”呢?
  看一个人犯了什么错,那就看别人是如何处理他的。也许,我们能从历史上马谡是怎么死的,能看出马谡犯了怎样的错误。现在人们说起马谡的死,历来人们都认为马谡是在街亭之败后,回到诸葛亮大营负荆请罪,最后被诸葛亮挥泪斩于军门,京剧《失街亭》就是讲的这一段。人们有这种印象,其实主要都是来自于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其中九十五回描写马谡于大营自首领死,斩首之时,全军落泪,诸葛亮亦失声痛哭,这就是所谓的“挥泪斩马谡”。
  但是,这些全是小说家的艺术加工,史实与这一说法是有很大出入的。首先根据《三国志·向朗传》的记述,当时向朗为丞相长史,随军征战,而向朗素与马谡善,“谡逃亡,朗知情不举,亮恨之,免官还成都”。此段意思十分明显,就是街亭之战后,马谡畏罪潜逃,而向朗知情不报,被诸葛亮免去官职。其次,《马谡传》中有明确记载:“谡下狱物故”,即病死狱中。综合以上史料,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马谡战败后畏罪潜逃,后被捉拿归案,最后病死狱中。
  可是,同样一部《三国志》,在诸葛亮的本传里却有另外的说法,“戮谡以谢众”。在这里,马谡就是被诸葛亮斩的,至于挥泪与否,那就只能是推测了。
  在另外的史书里,对马谡之死也有交代:“寿父为马谡参军,谡为诸葛亮所诛,寿父亦被坐髡”(《晋书·陈寿传》),“亮既诛马谡及将军李胜”(《资治通鉴·魏纪》);在《晋书》和《资治通鉴》里,马谡又成“被诛”也就是被斩了。
  马谡是如何死的,已经成了历史谜案,但是有一点确定无疑:马谡因错判罪。
  马谡的错误是什么呢?我们一般都认为马谡的错误是上山安营导致失败,可是上山安营是马谡一人的事情,诸葛亮还要处罚其他人干什么呢?《三国志》作者陈寿的父亲被判髡刑,我们可以说其是马谡参军负有参谋责任,但是与马谡分兵在山下扎营的黄袭被剥夺了兵权,李胜和张休被处死,这又是为什么呢?
  因此,这中间肯定还发生了除断水之外的事情。
  张郃的“吸星大法”———
  通过诸葛亮战后写的自贬三级表也许能看出一些端倪,诸葛亮在其中说马谡“不能训明章法,临事而惧”,很明显,马谡是没按照“章法”行事,到关键时刻吓尿了裤子。所谓“章法”,可以指兵法,也可以指军法,结合“临事而惧”,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马谡临战畏惧,违背军法。再回到街亭,复原一下当时的情形,我们也可以得出这一结论。
  山上,蜀汉士兵都嘴唇干燥,渴得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蠕动着。马谡说下令:把山上所有的鸟兽捉来,喝它们的血,饮它们的尿。一个士卒说:“一只兔子能有几滴尿呢?”另一个士卒说:“渴都渴死了,哪有力气跑得过兔子?”想来也是,刘翔吃好喝好也不见得能跑得过兔子,何况当时水都喝不上的士兵呢!
  马谡看看山下“张”字大旗,一咬牙,放弃了自己费尽心思想出来的一万种打法,下令:下山突破,与敌死战!山下有清水河,到了山下就可以喝上水了。蜀汉士兵闻令,如获重生,像兔子一样向山下冲去。很快,士兵们退了回来,因为他们发现要是硬往下冲,在到达清水河之前,就早死在曹军刀下了。
  张郃最让敌人害怕的,就是他总是能知道敌人会怎么做。张郃早已命人在南山下折扇状开阔地带的“扇面”外布好兵马,严阵以待,单等马谡军队冲下来立足未稳之时,给以迎头痛击。南山险峻,张郃部队难以攀登,但是,上山容易下山难,马谡部队要是下山进攻,要付出比张郃部队登山还要多的代价。
  看着纷纷退回来的士兵,马谡郁闷死了。给张郃布下的天罗地网,张郃却用来把马谡网住了。马谡抽出宝剑,一下子刺死一个后退的士兵,恶狠狠地喊道:“谁再退后,就地正法!冲下去,向两侧的山上跑!”
  士兵们依然一动不动,反而都仇恨地看着马谡。懊恼、焦虑、悔恨、恐惧,把第一次领兵的马谡击垮了,从没有独立领兵经验的他也不懂得如何整肃军心。这让我们想起定军山之战,主帅夏侯渊战死,军士纷扰,张郃被推举为主帅,他很快就勒兵肃纪,在汉水北岸整好队伍,刘备望而止步。士兵们不敢往下冲,是因为冲下去之后,要面临两侧山上曹军的射杀。马谡看中的地利,张郃也看中了。马谡要是不识地利,可能就不上山了,张郃也就不那么容易找到机会。
  愚蠢不可怕,愚蠢却偶有聪明的想法才是可怕的。
  武侠小说中有“吸星大法”,可以吸敌内力以制敌,煞是恐怖。张郃就像掌握了“吸星大法”的武林高手,充分利用了马谡的小聪明,堵住了马谡军队下山的路。马谡先前引以为凭借的百亩塬,一转眼间成了令人恐怖的坟墓。在山上,渴死;往下冲,战死。马谡可不想死,还有那么多兵书笔记还没整理呢!也许是求生的欲望使然,也许是在张郃面前分寸尽失,马谡选择了逃生。
  这时,张郃又显出了自己与众不同的一面,他放过马谡,马谡算是什么东西呢?魏国的敌人不是马谡,而是马谡身后的蜀汉大军。马谡带头跑了,张郃把后边的蜀军包围,蜀军士兵一看,元帅跑都不带我们一起跑,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