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老理财师的经历与感悟-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去一个城市做报告会,我是提前到达,老板是晚上10点下飞机,到市里安顿好后再与对方一起吃饭,完事后大概就要11点了,但老板还是在睡前看完了一本书,好像是美国的名著《爱情故事》,因为是住一个房间,所以对这些我记得很清楚。
老板每次出差包里必定要带两本书,以在旅途中完成阅读。
老板的文章非常得有文采,比我不知要高多少个层次,以至于去一个城市做报告时,一家证券公司的女博士为之倾倒。
老板兼容并蓄,虚心接受别人意见。
我们一起去做报告会,因为在台上,往往就会对台下有种居高临下的感觉。但老板不,做报告期间会有人递上纸条,有提问的,也有表达观点的,对于表达观点的,老板总是让我收好,回头认真研究,而从来没有轻视过别人。
老板移居到外地后,曾无偿让我在他的房子里住过1年,对于这些我及我爱人始终身怀感激!我结婚也是在老板的房子里完成的,那是国庆节,老板一个人从外地回来住在房子的另一个房间里,因为父母要我们回老家举行仪式,一大早就起来忙碌,我要穿西服打领带,但打领带的技术不高,就到老板屋里让他帮着打一下,老板睡的迷迷瞪瞪的,一边教我一边打,我就直接戴上了,“我刚才是做示范,你再好好打打。”老板说,“就这样吧,挺好的”。我就这样戴着老板做示范的领带打车回家举行婚礼了。
我的1997之十,辛勤创业。
到公司一个月后,上市公司半年报开始陆续披露了,老板要求我们认真研究报表,从报表中寻找有价值的线索。这在证券投资咨询行当还处于草莽的时代,老板已经表现出了超前的眼光,为我们在日后继续领跑这个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多说几句,我们公司是以技术分析起家,在技术分析方面有自己的发明创造,换句话说:我们具有核心竞争力,直到现在这个市场这么发达,从海外引来那么多的优秀人才,但我们对大盘的研判跟任何一家中外券商、基金相比都不会逊色,这是我入道这些年来的客观感受。既然这样,为什么老板不是继续扬长避短,而是要求我们下大力气研究上市公司呢?其实我们这样做,本身就是在不自觉运用优秀上市公司筛选办法。看一家上市公司值不值得投资,不在于它眼下的生意有多火爆,也不在于当下的市场占有率,最该着眼的是其产品与技术储备,是不是能在未来市场竞争中胜出,股价在本质上是对其预期收益的贴现。
回题,当时公司人手少,最初开始研究报表就我们这边两个人,我负责沪市公司,同事负责深市公司,老板有空也参与研究,每天上午把报表分析结论写出来后要用到午评传真上,下午写的要用到晚间传真上,同时公司还制作了标准模式的卡片,给上市公司建立档案库,后来老板还花5万元找人开发了一套软件,给上市公司建立电子档案库。可见当时我们做的工作细致、超前。
印象中当时沪市上市公司要超过300家,而此前我根本就不懂会计,因而更不知道该如何分析,对我而言,那是一段十分艰苦的岁月,承受的心理压力及精力付出一点也不亚于那时的高考,一方面,我不想落伍,不想让老板看不起甚至被辞退,另一方面,我知道技多不压人,多学一点东西一定没有坏处。
于是就象当年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一样,边学边上阵。幸好那时候证券营业部的一个会计不错,性格很温和,会计室与我们的工作室紧挨着,我一有不明白的问题就去问他,他也总是耐心的解释,对我的帮助与提高非常大,这个小伙子后来去了巴黎,希望他在巴黎过得更好。
那段做报表分析的日子对我而言是一种极限训练,就象特种兵所进行的那种野外生存训练一样,过程极其艰苦,而一旦训练完成,则一定如脱胎换骨,应对一般问题就如小菜一碟,得心应手。
之十一,研究报表的体会。
1、置之死地而后生,人在压力下往往会爆发巨大能量。那时做报表研究给我带来沉重压力的同时,也给我带来巨大的求知动力,能在短短两个月时间内熟悉财务知识并掌握财务分析方法,甚至还总结出了自己的分析技巧。
人的惰性有时需要压力来消除。
2、为用而学,效率奇高。因为是在对上市公司进行分析过程中遇到困扰而随时寻找解决之道,因此对于那些可以解决问题的知识和方法印象尤深,所谓记得住,学得牢,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由此我想到对孩子的教育问题,让他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自己想办法解决,解决不了就问,或者对自己特别感兴趣的问题由着兴趣去想,去看,去听,去学,这样的效率大概是最高的,孩子也是最轻松的。
3、在会计实务不精通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横向和纵向比较研究来判断公司价值。这就好比我们看小说,尽管多数人不会写小说,但还是会区分谁的小说写得好,谁的写得差。
对于同一个作家,他的哪部作品好哪部作品不尽人意,大家也会有基本的判断。那时已基本能通过同类上市公司比较和历史业绩比对来对公司进行评判,并发现问题。
4、通过上市公司公开的报表分析可以找到好股票,这是我初次进行报表分析得出的直接结论,而且经过实证检验。
1997年沪市第一家半年报是东北热电(600795,现在的国电电力),当时股本很小,应该只有1亿左右,现在已是54亿了。当时半年报显示这家公司业绩不错,而且最主要的是,后面它会先租赁机组,然后会购买机组,背后有大股东支持,如果大股东想扶持它,那非常容易得到快速发展。所以我在报表分析中给出的结论是现价买入,中长期持有。
这只股票后来不是众望,股本扩张了近50倍,大家可以想想涨幅有多大。印象中97年中报还有一只股票也不错,是明星电力,但只是中期机会。
5、不要简单看每股收益,而要进行细致分析。
就如不要简单看一个人穿得有多好,家里有多少钱一样,要看家里钱是怎么来的,是中大奖来的还是靠劳动所获,还有是不是坑蒙拐骗或者贪污受贿,不是正道和常道而来则是很危险和不可持续的。
6、功夫在表外。研究政策动向,掌握行业信息,了解上下游情况,以及客户及竞争对手反映等等,也都值得特别重视,另外公司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思想与管理艺术也值得重视。
之十二,发工资。
虽然那时我们老板已名声在外,但也只是刚刚起步,原始积累并不多,公司的注册资本只有10万元,所有员工加起来不到10个,我们是名符其实在创业,也因此,老板给的工资不多——1000元。每到开工资的时候,老板会从口袋里掏出一叠钱,然后数出十张,“XXX,这是你这个月的工资。”,没有工资条,也不用签字,当然,老板和我都不是计较之人,大家在一起工作一直都很融洽,并且都满怀对未来的希望与憧憬。有过多少往事,仿佛就在眼前。十多年过去了,那些在一起勤奋创业的一幕一幕回想起来依然历历在目,而且倍觉亲切。
后来也有过大把数钱的时候,但那种数钱的快感总是短暂,远比不上那些创业的岁月印象深刻。
之十三,一位天才商人
第11节
这一年,我还遇到一位天才商人,来自南方,年龄跟我差不多,眼镜后面的眼睛都会说话,十分的精明,生意场上非常有一套,而且跟政府关系十分相熟,政府与市场在他这里左右逢源,几乎就如股掌之间。认识他时资产就已上千万,现在早已成了亿万富翁,开发了大片大片的房地产。
在他身上,我看到了商业原则,与公司合作,有收益后会立刻兑现分成,丝毫不会拖泥带水。
在买房子问题上,他的建议深深影响了我。他买房子比较早,当时是在不很富裕的情况下买了房子,当然房子不会很大,地角也不属于黄金地段。与他一起买房子几个人,后来都发展的不错,换了大房子,他因此说第一次买房子失败(其实也不算失败)。
因此,我要买房子时,他建议可以适当超前一点,这个建议非常重要,在后面的房产投资上我会专门提到。
之十四,节俭的习惯。
无论是我们老板,还是那个商人,还是我本人,大家都着节俭的好习惯。那时我们写稿子向外发传真的时候,一张纸如果没写满,老板会把空白的地方用手一折,然后撕下来,只发有字的地方,这样既节约纸,又节约电话费,我当然也是跟着老板这样做的,而且一直保持着这个习惯,以至于后来到那家国有的投资公司时,同事都笑说:X老师你可真为公司节约。
前面提到的那位商人,尽管早已上亿的身家,但直到现在据说住五星级宾馆时还会将宾馆里提供的免费袋装茶带走。他在买了新的大房子后,邀请我跟我爱人到他家做客,去他家前,我在他们家附近的一家高档商店里买了一些日本水果,40元一斤的,在他家吃完饭后,他说没有必要买这么贵的水果。后来他参加我们的婚宴,给了一个很厚的红包。
关于一些节约的习惯以及由穷而富过程中的花钱心理,在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的自传《华尔街教父》有过经典的总结。格雷厄姆在送走客人后,往往不会选择立刻打车,而是再走到地铁口去乘地铁回家。但有时又会突然大把的花钱,可能是潜意识里想当一回金钱的主人。
之十五,财色故事。
97年后来由一波秋季行情,公司把握得不错,名声也越来越响。这时,一家外地上市公司找到了我们。
那天晚上,那家公司的老总还有随从带着当地的市长在一家五星级饭店宴请我们。宴请开始前,我看到一位头发倍儿亮的男子带着一位靓丽女郎也来参加。宴会开始,自然要互相介绍一番,那位老总谈了不少公司的优势,宴会中途那位靓丽女郎贴到市长耳朵上说了几句悄悄话就离开了。
第二天一到办公室,老板愤愤不平的跟我说:“你知道昨晚那女的是干什么的吗?”“不知道。”“陪了那位市长一晚上,10万!”
后来这个股票涨得不错,老总的那个随从告诉我说他有30万原始股,市值早已超过百万,但他不舍得卖。其实他根本就不懂股票,后来行情一直不好,庄家早跑了,他还在坚守,对他而言,也只是纸上富贵了一次。
我的1997之十六,大户室里两个赚钱的人。
那时我们的工作室里经常来的大概有三、四十个人,其中有两个印象比较深,也基本代表了两种投资风格。一个是喜欢做短线的,看好一个热门股票,往往是全仓介入,基本持股不会超过2天,赚钱与不赚钱都会走掉,这样就避免了被深套的可能。
由于喜欢追热门股,所以短线往往是赚钱的,经过长时间的跟踪,我知道他总体是赚钱的,但他每年都会把赚的那部分提出来,只用原来的本钱在里面操作。这个人文化不高,甚至会满口脏话,但他在股市投资中是在不自觉的严格执行操作纪律,而且是符合自己性格特征的操作纪律。他每天都看我们的研究,看我们推荐的股票,因为那是我们自己开发的系统中有强势股列表这一栏,他就从中寻找并发现目标。
总结起来,我认为他是在不自觉地遵循投资的一些基本原理,严格遵守投资的纪律,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想结合的典范”。
另一个人,是擅长做波段。他爱看的我们系统里搜罗到的潜力股,然后再认真研究,买入后会坚持持有一段时间,中间的涨跌都不为所动,最后赚钱不少,比那个做波段的收益要高。
他给我的印象是,很精明,也很有耐心。他的成功,是潜质与心态的胜利。
之十七,被公检法人员带走。
人生旅途大概不会一帆风顺,总会有有一些插曲乃至波折,有些会超出我们的想象,所以需要有风险意识,并要注意风险管理。
到目前为止我遇到过两次雨公检法打交道的经历,后一次还非常惊险,今天先说最初的那一次。1997年,是我们公司事业蒸蒸日上的一年,我们至少赚了200万。年底前的一天,我象往常一样在工作室里按部就班工作,进来了两个人,人高马大,坐下来问我:XX(我们老板的名字)在不在?我说不在,出差了。
“你是XXX吧?”“我是。”“我们是XX单位的(公检法部门,我就不具体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