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仓鼠劫 作者:常万生 >

第8部分

仓鼠劫 作者:常万生-第8部分

小说: 仓鼠劫 作者:常万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斯歉意地答道:〃在下李斯,因长夜难眠,闲步户外,听到书声朗朗,故贸然前来,请恕打扰。〃   
  青年人见李斯举止斯文,并无恶意,便打消了疑惑,将他延入屋内。   
  青年人好客而又健谈,他先是询问了李斯的来历,然后自我介绍道:〃在下淳于越,吕相国门客,来此已一年多了。〃   
  李斯问:〃相国待你如何?〃   
  淳于越道:〃相国待人有礼,三千门客多受厚遇,其中已有多人被相国举荐为官。如此知人善任,唯才是举,实属难得!〃   
  李斯道:〃先生所言,想来俱是事实。但我之所遇,却远不这样美好!〃接着,李斯把他受到的冷遇说了一遍。   
  淳于越不以为然地一笑,说:〃这无妨。相国招致宾客并不是为了沽名钓誉,而是着眼于秦国的统一大业,因此他对前来投奔者大都很挑剔。天生我才必有用,请勿急勿躁!〃  
 
  听淳于越这样一说,李斯觉得心情舒畅多了。他决计等待下去,只是希望这等待不要太久。   
  李斯的目光落到摆着简册的桌案上,随之问道:〃这么晚了,还在读书著文?〃   
  淳于越道:〃这是吕相国的嘱托,怎敢懈怠?吕相国大招宾客,注重著书立说,每个人都要写一篇文章。要求思想精深,见解独到,文字妥当,无一处可更改。方才我反复吟读拙文,便是力求减少纰漏。〃 
  
  李斯凑近案前,展开简册,见上面写的是一篇关于兵不可偃的文字,内中写道:   
  〃古圣王有义兵而无偃兵。兵之所自来者上矣,与始有民俱。凡兵也者,威也;威也者,力也。民之有威力,性也。性者受于天也,非人之所能也。武者不能革,而工者不能移……〃 
  
  李斯看罢,深感言之有理,说:〃先生此文,颇有见地,李斯钦佩之至!〃   
  淳于越道:〃此言过矣。我不过匆匆写来,尚欠推敲。明日相国还要大聚门客,研讨订正,以使此文更臻完善。〃   
  李斯有些不解,问:〃一篇文章,何必这样认真?〃   
  淳于越笑道:〃更认真的事还在后头呢。此文经门客们推敲后,尚须综合各家之长,重新改过,然后再请门客研讨,少则二、三次,多则五、六次,有的竟至十次、二十次。最后,吕相国还要亲自逐字逐句地审阅。吕相国说,天下事最是写文章不可草率,因为文章是给世人和后人看的,草率成文会误人子弟,甚至误政误国。文章不厌百回改,不改不成文,我等久在相国门下,这种事已经习惯了。〃 
  
  经淳于越这一点拨,李斯的焦躁情绪得到了缓解,并对吕不韦其人产生了几分敬重。他憧憬着即将进行的文章大汇改,期待着朝霞尽快升起,东方尽快放白……   
  三   
  吕不韦的相国府在咸阳城中十分惹人注目。它占地很广,建筑豪华,高屋低宇,鳞次栉比。其正门在这座巨宅的前部,门是面阔三间的建筑,中央明间为门,左右次间为塾,各有堂、室。门内有院,再次为堂,堂是生活起居和接见宾客、举行各种典礼的地方,堂的左右有东西厢,堂后有供寝卧的室。除了这一主体建筑之外,还有一些附属建筑及亭、台之类。在这座巨大的宅院中,除了吕不韦及其家人外,还居住着一些门客和家僮,更多的门客和家僮则住在与此宅毗邻的一些院落中。它们高墙相接,屋宇相连,在偌大的咸阳城中俨然成了城中之城。 
  
  在门客居住区内,有一座方形小院,院中有宽敞的厅堂,堂前有石阶数级,内植花草树木,十分幽静别致。此院叫〃汇文院〃,是吕不韦和门客们专门研讨文章的地方。每次集会,这里都是宾客盈院,热闹非凡。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近乎挑剔地对研讨的文章进行评说,常使著文者穷于答对。但这样一来,却使从这里出去的文章篇篇精辟,绝少赘词病句,因此,门客们称此院为〃文章病院。〃 
       
  吕不韦的门客人人能文,没有滥竽充数者。吕不韦招纳门客与〃四公子〃不同,凡有士人投奔,并非来者不拒,而是要进行一番审查,特别是要看他的学识如何,文章写得怎样,至于他属于何种学派、是哪家门徒,他却不大在意。相反,他倒主张学派越多越好,见解越丰富越好,这样可以打破一家独尊的局面,造成百家争鸣、异彩纷呈的氛围。他鼓励不同学派、不同见解之间进行争论,互相取长补短,同时也允许自成体系、自圆其说的见解存在。这样,吕不韦的三千门客便成了一个学派庞杂且各具生机的学术群体,既有儒家、道家、法家,又有墨家、名家、农家,吕不韦对他们都不存偏见,一视同仁。 
  
  士人投奔吕不韦门下要做的一件大事就是写文章,或独立成文,或由数人组成一个小组集体写作,内容不限,天地、万物、古今的一切皆可涉及。吕不韦有自己的考虑:不能作赔本生意,不能白白供养这些门客,要让他们创造价值。吕不韦有个宏愿:有朝一日,把这些经过反复推敲筛选的文章,分门别类地辑录成册,传之后世,力求不朽。 
  
  吕不韦认定这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业,是他立身扬名的得意之举,因此,尽管他政务繁杂,仍然将一部分精力投入其中。他亲自帮助门客拟定文题,经常了解他们的写作进度,至于汇文院研讨文章的集会更是很少缺席。 
  
  今天,门客淳于越是在众人到达之前就来到汇文院的。他先是在厅堂左侧的厢房里将所著文章又看了几遍,然后又针对可能出现的质疑进行了答辩准备,直到自己心中有数了,这才步入厅堂,坐在预先给他安排好的位子上。这时,门客们才相继到来,并很快地使汇文院座无虚席。 
  
  吕不韦在侍者陪伴下到来时,人声嘈杂的汇文院顿时鸦雀无声。主持这次集会的一位年长的门客经向吕不韦请示之后,会议便宣告开始。   
  首先,由淳于越宣读他的文章,陈述他的见解。其中心论题是:兵不可偃,兵不可禁,当今天下,战争不可避免。因为,战争源于人的本性,而这种本性是受之于天的。在诸侯纷争之时,人的这种本性更是极度膨胀,战争频仍,势在必然。 
  
  淳于越的陈述有理有据,言简意赅,门客们交头接耳,赞许有声。但是,经过了短暂的寂静之后,不同的看法和见解便纷纷出现了。   
  截然相反的看法是兵可偃,战可止。人的本性是渴求摆脱战乱,频繁攻伐乃天下之巨害。   
  一位举止稳重的中年门客说道:〃古人有言,兵者不祥之器,兵事者危物也。又云:止戈为武。兵事既起,农夫离其业,商贾离其肆宅,大夫离其官府,百业凋零,生民涂炭,给天下人带来无穷祸患。况且,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岂可不顾民意,妄谈攻伐?〃 
  
  又有一位门客接上来说:〃治天下贵在施仁政。仁者爱人。好仁,天下无敌,焉用战?城郭不坚,兵甲不多,并非国家之灾,国之大灾莫过于上无礼,下无学。战事既起,杀人盈野,杀人盈城,是莫大的罪过。主张兵不可偃是乐于杀人,而乐于杀人之人是不能得志于天下的!〃 
  
  这种截然对立的见解一经发表,又得到一些门客的支持,发言者相继,有的甚至指出,淳于越的文章其主旨和立意便是错误的,也不能自圆其说,建议不应在未来的成书时收录,以免贻害天下。 
  
  对此,淳于越尽最大努力进行了争辩,但因反对者甚众,一时难以把众人说服。   
  这时,一位青年人拨开人群,走上前来,他向主持者深施一礼道:〃可以让我说几句吗?〃   
  主持者一愣,那目光分明在问:你是何人?怎么没有见过你?   
  这青年人是李斯,他是随着门客的人流来到汇文院的。他已在后面认真听到了这场争论,感到骨鲠在喉,不吐不快。此外,他已看到吕相国就坐在前面,门客们又来了这么多,以为正是表现自己的良机,便鼓足勇气走上前来。 
  
  吕不韦看到李斯,沉默有顷,然后冲着主持者微微地点了点头。         
        
  李斯顿时精神大振。他镇定自若地扫视了一下四周,从容道:〃我以为,兵事是否可偃不能一概而论。如认为凡是兵事便为不祥之物,主张禁止,就好比因为有人噎死就禁止天下人进食;有人从船上掉下水就禁止人乘船,同样是荒谬而不可取的。兵如水火,善用之可造福天下,不能用则为祸天下。又如药饵,得良药活人,得恶药杀人。兵事有义与不义,义兵禁暴除害,强国安民,循礼行义,乃天下良药,岂但不可偃,而应为之叫好!而不义之兵,则不论是攻伐还是救守,皆不可取!〃 
  
  李斯讲到这里,情绪很激动,使他的这番话产生了较大的震憾力,门客们屏息静听,将惊异的目光一齐投向这位陌生的青年。   
  李斯继续说道:〃诚然,兵事既起,无疑要造成死伤和破坏,但攻无道、伐不义,乃天下正道。当今列国,秦国最强,理应大兴义战,使天下归为一统。主张偃兵止攻,实则是违民意、逆潮流,不顾秦国之大利,天下之大利!……〃 
  
  又是一阵赞扬之声。淳于越如得力助,向他报以深深的感激。李斯自觉征服了众多宾客,更是不胜得意。   
  在李斯侃侃而谈的过程中,吕不韦始终认真地倾听着。他用商人的眼光审视着李斯,直到今天,在经过几番近乎刁难对待之后,他才真正认识了李斯。此人才能不凡,〃奇货可居〃,秦有李斯,乃秦之大幸。 
  
  当即,吕不韦令淳于越将李斯这番见解补入他的文章之中,并赐李斯千金。因为他有言在先:若能著美文、陈卓见者重赏千金。   
  自不待言,这次集会之后,李斯被接纳为门客。门客称舍人,人们称李斯为李舍人。   
  李舍人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在吕相国门下站住了脚跟。他为自己的成功感到兴奋,但他始终不理解:为什么吕相国对他如此严苛,直到现在才允许他跻身舍人之群?   
  第二天,当吕不韦召他前去时,李斯才明白了吕不韦的用心。   
  吕不韦是破例将一个普通舍人延入相国府内一间接待贵客的厅堂的。李斯坐定之后,吕不韦开门见山地问道:〃你还在怨我吗?〃   
  李斯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发问,一下子不知如何回答,只是有些慌张地摇了摇头。   
  吕不韦笑道:〃尽管你嘴上不说,你的神情已告诉我了。但我并不计较。今天召你前来,不是请你释去对我的怨愤,而是让你记住这一切,记住欲成大事决非举手之劳,需要的是坚毅和忍耐。〃 
  
  李斯疑云顿消,会意地点了点头。   
  〃初见你时,印象尚好,但觉得你锋芒太露,名利心太甚。名、利皆人之所好,但不可求之过急。急功逐利、急于求成,往往事与愿违。我知道,你出身微贱,一心想摆脱微贱,这才远道来秦,立志报效秦国,争取有所作为。我最满意你的地方即在于此。只是希望你不负厚望,为天下一统建功立业!〃 
  
  李斯很感动,道:〃多谢相国知遇之恩,李斯终生难忘!〃   
  吕不韦道:〃你有志仕途,无可厚非。但仕途并非坦途,风云变幻奥妙莫测,且险象环生。有人一生追求功名,最终却为功名所累,概因不善变害为利、化险为夷,望戒之慎之!〃 
  
  李斯顿首道:〃相国之言,重于千钧,李斯记下了。〃   
  此后,李斯成了吕不韦最器重的门客之一,委派他和几个德高望重的门客负责编录校订舍人们的文章,有些事情还找他咨询,并多有赏赐。商人吕不韦把在李斯身上花力气看作是一项有意义的投资,他盼望着能有更大的收益。李斯则以能附骥尾为荣,在其追逐名利富贵的艰难跋涉中实现了最初的满足。 
  
  一个外乡人,想在当朝权臣吕不韦门下求得一官半职,谈何容易?〃初生牛犊不畏虎〃的李斯,终于在求仕之途上碰了一鼻子灰。   
  然而,机遇终究不会辜负那些有胆识、有气魄的人。在《 吕氏春秋 》的创作研讨会上,李斯激扬文字、侃侃而谈。几百号门客不禁折服感叹:此真高人也!吕不韦也被征服了,终于拍板接纳了李斯,拜其为舍人。         
        
  第四章 秦宫客卿   
  一   
  吕不韦组织宾客编纂的大型著作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受吕不韦之托,李斯与其他门客一起担任了修改和审定文稿的任务。这是一项繁重而庞杂的工作。一则文章数量很多,审读、遴选颇费时日;二则对入选篇章必须字斟句酌,认真修改。有时为了改一个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