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别裁(上册)-第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犯了伤害罪。 讲法律逻辑,这是对的。 但从另一面讲,善就是善,恶就是恶,坏人就该打,可以不跟他讲这一套。这就是说死守逻辑的坏处,也就是说仅仅是“博我以文”的流弊。 以下面这句“约我以礼”来救这个流弊就对了。 知识要
491
874论 语 别 裁
渊博,思想要有原则,走一个专精的道路,作人处事要保持文化思想的中心精神。 这是颜回第二点说到孔子教育他的方法,也可以说是他的心得。第三点他说自己受孔子教育,大有“欲罢不能”
之感,他说有时候自己想想算了,不再研究了,可是却像谈恋爱一样,藕断丝连,总摆不下来。“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颜回说他自己,尽所有的才能、力量跟他学,然后感觉到很不错、很成功,好像自己建立了一个东西,自己觉得“卓尔”站起来了,可以不靠孔子,不依赖老师了,好像行了,结果冷静下来一反省,还是不行。“虽欲从之,末由也已。”虽然跟着他的道路走,跟着他的精神那么做,但茫无头绪,不晓得怎么走,简直一点苗头都找不到。 这是颜回口中所描写出来的孔子,就是这样一个人,讲他的作人,崇高、伟大、平实,而摸不透。 第二点讲到孔子教育人家,是那么善于诱导,而且那么注重多方面的知识,知识渊博了以后,同时注意中心思想的建立。 第三点说明自己努力的结果,不论怎么,老是跟不上孔子。讲到这里,我们联想到禅宗百丈大师的几句话:“见与师齐,减师半德,见过于师,方堪传授。”说够得上作一个禅宗大师的徒弟,要有一个条件——比老师还高明。 他说如果学生的学问见解和老师一样,已经是矮了半截了。 为什么?因为老师已经走了几十年了,这个学生还是在几十年以前的程度,在后面跟着老师走。教育的目的希望后一代比前一代好,要年轻一代的学问见解,超过了老师,才可以作徒弟。 所以我经常有个感想,我们年纪大一点的朋友们,领导青年们,所
492
子 罕 第 九974
期望于后一辈青年的,就要效法这几句话,希望后面的青年比我们行。 有一次演讲,谈到命运的问题,我说我们这一代,不包括现在的青年,不必算命,如果要算八字,我对大家——也包括我自己在内,已经批断好了八个字:“生于忧患,死于忧患。”
我们这一代是命中注定垫墙基的。但是不要自认悲哀,这是神圣的,一个建筑物基础不稳固就不好。 所以我们这一代要认清楚,是未来一代的基础,自己要建立得稳固,同时希望后一代,要胜过于我们,见解学识都超过我们,这是我们国家民族所最值得欣庆的事。 如果现在发现不及我们,这有什么用?
要现在超过了我们。 如孟子说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这种“见过于师”
的青年就是英才,但是这种人才,始终很难得。
大丈夫当如是乎?
下面继续说孔子作人外世的态度:
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 病间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
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
欺天乎?
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
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
这是说孔子的修养。 由这一段话看出两点,第一可见当时学生们,尤其子路、子贡这些人,对孔子的尊敬。 以另一
493
084论 语 别 裁
个观点来研究,我个人经常认为——这里特别提醒大家注意,我个人见解不一定对,只是提供大家作一个参考——孔子了不起的地方,除了他的学问、道德、修养以外,我以前说过,他在当时的确可以推翻任何一个国家的政权,取而代之,但他绝不这样做。说到取而代之,我们讲一点题外话。 读《史记》,刘邦和项羽两个人,分别看到秦始皇出巡的那种威风与排场。 项羽看后,对朋友说“彼可取而代之。”用白话说是“老子可以把他拿下来,我来干!”刘邦看后则说“大丈夫当如是也。”用白话来说:“一个大丈夫,应该做到这样,才够味道。”根据行为心理,同样一个观念,但两个人表达的气度,就完全不同。 一个是非常粗犷的,好比你坐在椅子上,一个人走进来,把你拉下来:“你下来!我要坐。”而另外一个人说:“这个位子,可让我坐坐吧?”然后坐下来。 气量就不同。 所以我们读历史,这些文字上的要点,应该特别注意。我们回头再说正题:孔子当时那么多门弟子,而在那么少人口对比下,等于现在一个非常大的党组织。 尤其在孔子那个时期,春秋战国的变乱已经那么久了,他又有三千弟子,都是各国的优秀分子,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人才都有。只要稍微动一动,任何一国的政权,他都可以取而代之,但孔子始终不干这种事情。 为什么呢?
他认为这样,影响并不久,不是千秋万代的事业,要影响得悠久而博大,不在于权力,而在于文化与教育。在这节书里可以看到,这些弟子们对他,简直捧成一个大党魁。 所以后来儒家称誉孔子为“素王”
,这是真正的王。 所谓“素王”
,是没有土地、没有人民,只要人类
494
子 罕 第 九184
历史文化存在,他的王位的权势就永远存在。 称孔子为“素王”
,等于佛教中称释迦牟尼为“空王”是同样的道理。 不需要人民,不需要权力,而他的声望、权威和宇宙并存。 第二点看到孔子本身,始终是一副救人救世的心肠,并没有把富贵、权位当一件事情。 这里说,孔子有一段时间生病,子路就把同学组织起来。把孔子视同一个皇帝或社会组织的领袖,而叫同学们为臣,好像是层层节制的部属。 这里的“臣”是阶级的观念,俨然显示出政府组织的味道。后来孔子病好了一点,知道了这件事,就感叹:“久矣哉!”
他说我病了这样久,在这段期间“由之行诈也。”
他就骂子路,你怎么光做些欺骗的事情,自己欺骗了良心,违背了道德。“无臣而为有臣”
,我本来是个平民老百姓,又不是帝王,为什么把同学们组织成这样?
把我变成这样?
“吾谁欺?
欺天乎?“
你骗人,这个罪过可是我背了,我本来是老百姓,你硬把我变成这样,这不是骗人吗?骗自己?还是骗天呢?
看到这里,我们有个感想,这感想要从经验来。 我们发现,有时候当一个领导人,往往会被部下捧坏了。 根据过去的经验,我们自己并不想这样,下面的人会把我们捧成这样。尤其是年轻的朋友们要注意,假使将来有那样的地位,要留心被别人捧,到了那样地位,别人都说你的话说得对,都对你说“是的”。这时你要考虑,不要给人捧坏了。 历史上有很多人,到了某一阶段会昏了头,就是被下面捧坏的。还有,当一个领导人,自己要想下台下不了,下面的人不让你下来,像有位工商界的朋友,不想做。 我劝他说,你做做好事,你现在关门是舒服了,可是你要想到你下面一万多员工,加上他
495
284论 语 别 裁
们的家属,有好几万人靠你吃饭,你不能说不干。 我劝他不要以工商的观点,而以社会事业的观点继续做,这样就伟大,所以人到某个时候,自己想下台,有下不了台的痛苦。
解 脱 生 死
回头说到正题,孔子说“吾谁欺?
欺天乎?“
用土话来说,就是“你为什么替我摆这个臭架子?
反而替我丢了人!“的意思。 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孔子的态度,子路对他恭敬,而他责备子路,当然没有像我们那样用土话痛快地骂子路一顿,他反而是”引咎自责“的态度,觉得自己没有把子路教育好,所以说”吾谁欺?欺天乎?“
下面又申述理由:“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他说我与其以君臣的关系,死在臣子的手边,还不如以师生的关系,死于你们学生的手边更好些。 这个话假如没有到那个位置去体会,是不知道的。 我们在历史上看到过,有些帝王死了好可怜,曾有好几个帝王死了以后,尸体发臭,生虫没人管,几个儿子,去争着当皇帝,真还不如一个老百姓。 明朝的崇祯皇帝,最后亡国自尽的时候,拿起宝剑要杀公主,公主年纪小,跪下来问自己有什么罪,皇帝说你没有罪,错在作了皇帝的女儿。 这便同南北朝时刘宋顺帝所说:“愿后身世世勿生帝王家。”是一个道理。 所以一个人死得光明磊落、痛痛快快很难。我有些朋友,其中学佛、学道,或打坐的来问我修道的工夫,我总是劝他们不要搞这一
496
子 罕 第 九384
套,是有这种方法,但做不到,也不要想成佛成仙,一个人健康快乐的活着,死的时候干脆利落,不牵累别人、不拖累自己,就是第一等人。 这个话也是经验中得来的。 因为我的老朋友太多,而有许多老朋友真可怜,死得不干脆利落,拖累了别人,也苦了自己。 所以不要拖累别人,不要拖累自己。如何安排自己将来的死,最好找一个洞,先进去睡好,自己差不多了,搬块石头把洞门一堵,好了。 否则拖累别人很痛苦。 不过,这也不够解脱,倒不如梁启超说的:“求仁得仁又何怨,老死何妨死路旁。”
说到这里想起了两位老朋友与殡仪馆的故事。 一位是上将军某公,有一次,他说真想在殡仪馆附近,最好隔壁找一幢房子。 我问他什么意思。 他说有两点理由。 第一,老朋友一个个凋零,经常要跑殡仪馆,方便些。 第二,有一天自己要去的时候,就走过去了,也方便。 第二个朋友也是一位将军,十多年前一个春节,碰到我说,今年真倒楣。 我向他为什么?他说刚过年,大正月坐三轮车去吊一个朋友的丧,到了门口付了车钱,那个三轮车夫问道:“先生你还回去不回去?”可真把他气得不得了,大骂车夫:“你才不回去!”不料几个月后,这位朋友真到那里不再回去了。 就是这样巧的事情。 这是两个故事,也是两种绝对不同的观念。由这一段,看到孔子思想的通达,他意思说,为什么死还要摆这种排场。 第三点,他告诉子路,你怕我死后不得大葬——就是国葬、公葬——得不到你们认为死后的光彩。 我们经常看到“生荣死哀”四个字,生的时候享尽了荣华,死后的荣耀,就是大家都会哀痛。可是我们现在到殡仪馆吊丧,
497
484论 语 别 裁
有许多人在那里已经没有哀痛之情了。孔子这里是说,我虽然不得大葬,没有生荣死哀,“予死于道路乎?”我也没有惨死,总是寿终正寝。 我们常常看到讣文上有“寿终正寝”这四个字,但现代往往与事实不符,因为现在的人都是死在医院,有几个寿终正寝的?古代说寿终正寝,是指死在自己的房间里,断气以后,才抬到正门的大厅上,所以是寿终正寝。 现在都死在医院,送到太平间,哪来的正寝?还有现在殡仪馆中,有许多太太挽丈夫,儿子挽父母的挽联,都不合理的。 因为照古礼,自己是当事人,没有心情在文学境界上作诗作联,所以亲人是没有挽联的。 若是自己不会写,由别人代写,更是莫名其妙。 挽联要与死者有感情才挽得出来,与之毫无感情,怎么代写?有感情的自己写,很简单。 白话的:“你死了,我也快来了!”或:“你先走一步,我会跟来的,你安心的去吧!”不很好吗?所以讲到中国文化,目前许多地方都是问题。 可是我们在这里,看到孔子对于他自己的生死,却看得非常平淡。
卖不出去的无价宝
下面文章,转了一个气势。
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
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第二个“贾”字在这里念“姑五切,音古。”行商坐贾,
498
子 罕 第 九584
是古代商贾两个字的分别意义。 流动作生意的称为商;开店固定在一个地方做生意的称为贾。 子贡有一天和老师幽默一番,他说有一块美玉在这里,老师!你说我是把它放到保险柜里藏起来好呢?或者找一个好价钱把它卖掉了好呢?孔子一听就懂了,他说:决定卖!决定卖!我在这里等人来买的,可是卖不出去,没有人要!这是他师生之间的幽默。 也就是说孔子感觉到生不逢时,吾道不行,而借子贡的幽默表达出来。 所以接下来就叙述孔子的另一个想法: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