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政权 作者:白长信 >

第17部分

政权 作者:白长信-第17部分

小说: 政权 作者:白长信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克林和姚副书记知道了怎么办?能行吗?”姜云峰犹豫起来。 

  “非常时期就要采取非常手段,只能这么办。至于李克林和姚德林那里我去应付,一切有我挡着。有省厅这张王牌,谅他们拿我也没办法。” 

  上午十点三十分左右,在前往蓝江国际机场的路上,两辆警车一前一后飞驰。 

  前面的车坐着姜云峰和两名侦查员,姜云峰已估计到后面穷追不舍的车是李克林的。此时他已经意识到想甩掉李克林是不可能的了,同时他也想到执行抓捕任务会更为困难更为艰险。这时后面的警车发出刺耳的警笛声,警灯放射出闪闪的红光,两辆车的距离在逐渐拉近。

  “加速!别让它超过。”姜云峰对司机说道。 

  车撒野似的飞奔,时速表针指向160,两辆车一下子拉开了距离。姜云峰车上的警灯和警笛也被打开,警灯闪耀警笛鸣叫,毫不逊色。 

  这个时候,姜云峰惟一能做到的就是在通往国际机场这段路上,决不能让李克林的车超过去。他知道自己没有能力阻止李克林前往海川,但他却可以在这条路上出一出恶气。 

  没多久后面的车又一次追了上来,姜云峰下意识地把手伸到怀里,摸了摸枪,可又急忙把手抽了出来,他对自己这个举动感到不可思议:我这是在干什么?真是没出息! 

  “加速!甩开那辆破车。”姜云峰又向司机发出命令。 

  “姜支队,后面是局里的车呀!”司机提醒道。 

  “别管它,加速!”姜云峰大声吼道。 

  车速加快了,迅速地把后面的车甩开。姜云峰回头看着那辆穷追不舍的警车,一时间想起几年前同李克林一道解救人质时的情景。不同的是,那次行动因为有副支队长李克林参加,使他有了一种踏实感,而这次也是因为有李克林参加,却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姜云峰清楚地记得,当时,绑匪掏出枪对着男孩脑袋那一刻,他的心情是复杂的,是恐惧的,但他瞬间又平静下来。因为他看到李克林依旧是那样坦然、平静地与持枪绑匪交涉着,如同在谈一笔生意。这时他再也没有一丝恐惧。当李克林按着绑匪的要求把枪放到地上,空着手向绑匪们走去时,是他举枪击中了绑匪。姜云峰知道自己的这一枪是李克林给予的力量。 

  可事隔几年,一切都变了。以往生死与共的同事战友,如今已成了冤家。 

  后面的车示意姜云峰的车靠边停下。 

  “姜支队,您看怎么办?是不是停一停?”司机一脸忧虑,有些左右为难。 

  “停什么?只管开你的车,加速!”姜云峰命令道。 

  车速又一次加快,与后面的车再一次拉开距离。 

  这时,姜云峰不知不觉又想到了史向东,他希望史向东在这个时候出现,替他挡挡驾,以扭转眼前这种局面。他不理解叶辉为什么不把这次行动告诉史向东,难道省厅和叶辉对史向东也不信任了吗? 

  “姜云峰,我命令你马上停车。执行命令!不然后果自负,马上停车!”李克林用车上的扩音喇叭大声地喊着,喊声一次比一次威严,一次比一次具有震慑力。 

  虽然一路上李克林紧追不放,多次鸣笛警告,并用车载扩音装置不停地呼叫,却没能奏效,不但姜云峰的车没停下,他的车也没超过去。 

  两辆警车几乎同时赶到了机场,李克林急急忙忙下车拦住姜云峰,厉声问道:“你经谁的批准擅自行动?” 

  “是省公安厅安排的,没办法,对不起。”姜云峰平静地回答。 

  “这样重要的行动你向史局长报告了吗?向我报告了吗?”李克林猜测到这是由叶辉一手策划的,但他没有说破。 

  “因为时间紧,来不及向你和史局长汇报。至于省厅通没通知你,我就不清楚了,你还是问问省厅吧。”姜云峰边说边带着自己的人向候机大厅走去。 

  李克林又一次拦住:“你眼里有没有组织?你擅自行动是要付出代价的!你马上给我回去,海川的任务由我执行。” 

  “没办法,我是执行省厅的指示,可你是奉谁的指示?” 

  “我是姚书记亲自安排的,请问,这有什么不妥吗?” 

  姜云峰一时无语,但他还是推开了李克林,带着人继续往前走。 

  李克林再一次把姜云峰拦住。双方互不相让各执一词,一方打出省公安厅的牌子,一方打出姚德林的旗号。 

  正在争执不下时,李克林的手机响了起来,是姚德林打来的。 

  “克林吗?怎么样,还顺利吗?” 

  “姚书记,我已经到了机场,姜云峰准备乘中午的班机去海川,他提前行动没同我打招呼。”李克林说到这里把手机递给了姜云峰。 

  “姚书记要你接电话。” 

  “姜云峰!我现在问你几个问题,你要如实回答。第一,李克林和你交待过没有,这次行动是由你们俩共同去执行?第二,你清不清楚这次任务的重要性?黄犯是公安部A级通缉要犯,我想这一点你应该清楚!第三,你为什么要单独行动?是经谁的批准?谁给你这个权力?这样做的后果你想过吗?由于你擅自行动打乱了抓捕计划,这个责任你负得起吗?”姚德林的气势大大地高过了李克林。 

  姜云峰有些招架不住了。“我,我这也是奉省厅的指示……” 

  没等姜云峰缓过气来,姚德林大声喊道:“我代表市委取消你这次行动的资格,现在你就回来!”姚德林没给姜云峰说话的机会,就把电话扣死了。 

  接下来形势又发生了变化,正在姜云峰被这突如其来的闷棍打得晕头转向时,他的手机响了。 

  “姜云峰同志吗?你让李克林听电话。”电话是方明打来的。 

  “好,好的。”姜云峰像从睡梦中惊醒,忙把手机交给李克林。“方书记的电话,让你接。” 

  “李克林同志,去海川的任务是我亲自安排的,这也是市委的决定,就由姜云峰同志去执行吧,你就不必去了。” 

  “那好,我执行市委的决定,方书记,您还有什么指示?是的,我这就回去。” 

  一场征战,被方明的这个电话画上了句号。 

  两天后海川传来了消息,黄东东趁夜色乘一艘毒贩子的快艇逃离了孤岛,此次抓捕行动失败。 

  专案工作受阻,抓捕行动受挫,似乎也激怒了老天爷。 

  近几天蓝江地区天气变化异常,气温骤降。接连几日阴雨不断,偶尔放晴的天空,一时间又布满乌云。 

  夜色笼罩下的市委大楼,几扇窗户还透着灯光,方明和叶辉正在研究下一步专案组的工作。方明看上去又瘦了许多,两腮凹进颧骨凸起,灰蒙蒙的面孔泛着一层浓云。 

  “方书记,海川这次行动失手,又增加了您的压力,我担心这样下去您会顶不住的。” 

  叶辉仔细地观察着方明,感觉到这副面容与他刚到蓝江时所看到的判若两人,不由得一阵心酸。他多么盼望着一场胜利的到来,哪怕是小小的胜利。不然,方明会挺不住的,也许等不到那一天身体就要垮下来。 

  “你认为海川这次行动我们有些什么收获?”方明站起身向窗前走去,看着阴雨绵绵的都市夜晚,透过蒙蒙的雨雾,闹市区的灯光依稀可见。路灯如同两条橘黄色的长龙,静静地伏卧在雨夜中。 

  “就这次行动本身倒没看出什么,不管怎么说案犯还是跑掉了。不过,好像‘一二·一九’案件的背景更清楚了,我发现有人比我们还要关心海川的行动,已经开始赤膊上阵了,而且这个人还是个大人物。” 

  叶辉刚说完,方明迅速从窗前回过身快步地走到叶辉面前,问道:“大人物?这个人比我大还是比我小?” 

  “姚德林!我敢保证他就是策划‘一二·一九’案件背后的大老板。” 

  “你能这么肯定?” 

  “我已经把这个想法向包书记谈过了。”叶辉补充道。 

  “他的意见?” 

  “包书记认为揭开蓝江问题的突破口应选择在新创集团,一切迹象表明胡安平可能就是‘一二·一九’案件的雇凶者,他应该是操纵这起案件的二老板,而藏在他背后的那个人就是姚德林。” 

  “你手中有多少证据?如果证据不足,想拿他们会很难的。” 

  方明的担心叶辉也清楚,方明既想到了证据,也想到了张忠时。得不到省委主要领导的支持,想揭蓝江的盖子,不是件容易的事。 

  两人又沉默了一会儿,叶辉说:“扳倒胡安平的办法我想好了,就看您敢不敢下这个决心,只要您敢下,我就敢做!” 

  “谈谈,谈谈。” 

  “依我的想法,就从绿岛饭店着手。胡安平购买绿岛饭店这件事,已经触犯了法律,仅收购资产这一项,流入他腰包的就不下四个亿。抛开行政部门为他操作的两个亿贷款不算,就这四个多亿足以把胡安平给扳倒。这件事就由我牵头,不需要您出面,只要您现在点个头,明天我就组织司法和行业管理部门开展调查取证。我算了一下,最多不会超过十天,就让他进看守所。到那时候一切就由不得他了,他那个保护壳就是钢筋混凝土也无济于事。”

  “好吧,我全力支持你!突破口选在新创集团,攻击点是绿岛饭店。” 

  然而奇迹并没有发生,叶辉查处绿岛饭店的想法落空了,胡安平也没进看守所,政治形势的突变出乎人们的预料。 

  就在方明与叶辉这次谈话后的第三天,省电视台播报了两项决定: 

  “蓝江市委市政府产业结构调整方案经省委省政府批示,被正式列入全省经济工作改革创新工程。省委省政府决定把蓝江市作为全省国有经济改制的试点城市。省委要求各市地学习蓝江的改革经验,充分借鉴蓝江国有经济体制改革和资源结构调整的做法,积极探索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经省体改委、省经委和省企业家协会推荐,省委省政府审议决定:授予新创集团全省企业制度创新明星称号;授予新创集团董事长、总经理、省十大杰出青年企业家胡安平全省创新工程优秀企业家称号。” 

  蓝江的产业结构调整被借题发挥了,省里的两项决定改变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初衷。由此,蓝江这个调整方案同省委两年改变蓝江的既定方针,恰如其分地“融”为一体。 
 十五 早上七点左右,市委大院正门前陆陆续续地聚集起了一堆人,随后人数在迅速地增加,人群横在正门前,宽宽的大门被人流紧紧地封住。此时,上班的车辆大多被挡在门外,各式各样的轿车面包车一排排停在门前的一片空地上,机关工作人员只好从正门两侧人行道进入市委。 

  早上,叶辉刚到市委门前,就注意到有一伙人匆匆忙忙地赶了过来,从这伙人的举止和衣着上,叶辉发现了异常的动向,意识到上访队伍中混进了成分不同的人。 

  叶辉与史向东刚通完电话,市委门前的人群一下子失去了控制,变得混乱起来。好像是上访人员中出现了分歧,从争吵发展到动起手来。 

  叶辉从车上下来走进人群,抓住一个汉子的手腕,严厉地警告道:“马上带着你的人离开!这里是市委,不是你们闹事的地方!” 

  被叶辉抓住手腕的这个人,正是几个月前在假日酒店前带头殴打员工的那个汉子,算上为肖玉兰送葬的那次,这已是第三次相遇。这个人想挣开叶辉的手,但他试了几次却无法解脱,感觉到手腕像被钳住一样。他抬起另一只手,正要向对方的面部出击,又立刻把手收了回去,这时他才看清站在面前的这个人。他被吓了一跳,但马上又镇静下来,满有道理地说:“我们是来帮助维持秩序的。” 

  “好大的口气,你们这种人还配谈秩序,带着你的人立即离开!快给我走!”叶辉用低低的声音命令道。 

  这个人用疑惑不解的神情看着叶辉,想解释几句,可又不知该如何去解释。知道自己有错,一时又说不清错在什么地方。叶辉突然间感到:这种人虽然无知,可行为却是赤裸裸的,相比那些经过精心包装粉墨登场者,要透明得多。 

  “回去告诉你们那个胡老板,今天这件事我没有当众公开,也算是给足了他的面子。让他记住,只要蓝江还是共产党的天下,他就得给我放老实点。”叶辉仍然把声音压得很低,但口气却一次比一次严厉。在这种情况下,叶辉不能让上访的群众知道这伙人的来历,否则会使群众的情绪变得更加愤怒,会酿成难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