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刘伯承传 >

第65部分

刘伯承传-第65部分

小说: 刘伯承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次整党整军,主要抓住加强共产党的领导和开展军事民主这两个环节。在组织整顿的基础上,普遍建立营党委和纵队、旅直属党委,开始建立了军区、分区党委,对所属部队和地区实施一元化的领导。尔后,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对各种不良倾向的斗争。以团以上干部为整顿的重点。
  7月初,邓小平奉召北上,参加中共中央将于9月召开的政治局会议。8月初,刘伯承和陈毅把中原全区团以上干部集中起来,专门部署整训工作。
  8月7日,中原局、中原军区召开了整军动员大会。刘伯承首先作整军动员报告。他回顾了延安整风的伟大意义和成效,提出那次整风实现了“三层亮”:“上有毛主席了解情况,中有同事知道自己情况,下有党校许多干部揭发错误”;向与会的领导干部指出,“要整首先从头整,从主要负责领导干部整,尤其军人,如不进行危险甚大”,“只有自我批评与批评才能教育干部”。他要求大家以延安整风为榜样,通过整党整军,解决三个主要问题:一是在革命局势发展,特别是在艰苦环境下的紧要关头,加强党的领导;二是把整党与士兵诉苦、三大民主相结合,抓好整军这个最基本的问题;三是在思想统一、组织保障、团结一致的基础上,提高军事素养,进行军队建设。
  8月13日,刘伯承、陈毅由中原军区司令部驻地宝丰县皂角树村,前往第二纵队驻地方城县竹园庄,给第二纵队和桐柏、江汉、陕南军区的团以上干部作整党整军动员报告,因为驻地分散,这些部队的干部没有参加上次的动员会议。报告会开始,刘伯承请陈毅先讲。陈毅朗声笑起来,说:“哪里话,你是最高司令官。”刘伯承说:“不,现在是整党,你是党的书记,你不讲哪个讲?大家欢迎。”一阵热烈而欢快的掌声随即响起来。陈毅连连往下按着手掌,示意大家停止鼓掌,说:“要得,我遵命。”他主要讲述了全国战局的演变和中共中央、毛泽东、朱德等对形势的估计,分析介绍了各战场的态势以及国共双方军事力量的消长,特别赞扬了刘邓大军带头中央突破,起了扭转战局的决定性作用。他强调指出:现在中原、华东两支野战军联合作战,逐鹿中原,我和伯承、小平同志都感到光荣之至!说到这里,他随口吟出两句诗:“中原还逐鹿,投笔事戎轩。”扭头问刘伯承:“好象是魏征的诗,是不是?”刘伯承微微一笑,答:“你是文武双全的将才,不会记错,是魏征的。魏征是冀南馆陶人,正在陈再道原来管辖的地盘上呢。”
  接下来,由刘伯承作报告。他主要讲了整党整军、总结作战经验和提高干部水平等问题。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把整党整军搞好,以高昂的政治情绪去迎接新的斗争。他勉励大家要加强学习,学政治,还要学军事,把形势和任务认清,把战略思想搞通,弄懂战役组织指挥和战术协同动作,克服勇敢有余、智谋不足的缺点,适应大兵团作战的新形势。
  动员后,刘伯承、陈毅还参加了第二纵队党委扩大会议,听取了纵队领导的批评和自我批评,也当面指出了纵队有的领导之间的关系不够融洽等问题。他们的指示,推动了第二纵队的整党整军工作。
  在这以后,中原军区团以上干部以纵队为单位,进行了半个月至20天的查整。按照刘伯承提出的“三层亮”的办法,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人人敞开思想,个个不留情面,将影响部队团结和进步的问题一一揭露出来。各纵队领导带头自我解剖,有的查出摆老资格、特功自傲、放松纪律的错误;有的检查出不能正确认识坚持大别山斗争的意义,反而采取抱怨领导和消极避战的态度;有的检查出只想单独建功立业,不愿与主力配合作战的思想:有的检查出打胜仗就骄傲,遇挫折就消沉的不良情绪;还有的检查出领导班子不团结,抗上压下的现象。
  刘伯承因势利导,既肯定了查整的成绩,又指出了新的目标。他在总结中说:“今后的问题,是如何在这一基础上改善领导作风,巩固和发扬己有的成果,克服种种坏习惯、坏风气。”他还特别提醒大家:“建设新的习惯和作风,比起破坏旧的习惯与作风,仍然不是容易的事,要有极大的坚持力才行。”
  中高级干部进行这样痛快淋漓的自我批评和思想交锋,在中原部队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许多人放下了包袱,开动了机器,决心以新的姿态去迎接新的战斗。
  中高级干部的深入查整,带动了部队的进步。各部队及时进行了时事教育和整顿支部的工作。时事教育以学习“人民解放战争两周年的总结和第三年的任务”为中心,经过讲解、报告,小组和连、营军人大会的讨论,战士们对胜利形势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斗志更为昂扬。整顿支部工作,也是采取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式,发动群众评议支部领导和党员。许多表现好的党员、干部受到了群众的表扬和鼓励,一些有缺点的党员、干部受到了应得的批评。
  这样,使党员与非党群众都受到了深刻的教育,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关系,切实改进了支部的领导作风。
  在抓紧政治整训的同时,刘伯承大力抓了军事整训工作。7月28日,他颁发了中原军区一个月整训工作大纲,明确规定了“步兵部队着重基本技术之精练与提高,即着重射击、投弹、刺杀,特等射手与普通爆炸手的建立,地形利用,工事构筑和单个战斗”。要求机枪手、炮兵、工兵、侦察员等专业兵员,各自完成本职基本技术的练习。对营以下各级指挥员,严格规定“除精密组织与检查部队实际训练外,应着重进行村落战、街市战、对防御敌人进攻诸攻坚战斗之研究与作业,并配合研究洛阳、昌潍、临汾、宛西诸战役的经验教训,在部队基本技术之训练告一段落时,则进行联合动作的实兵指挥与实战演习。”
  他更重视指挥机关和指挥人员的训练。针对即将到来的大兵团作战,他指出:“作战由口令时代进到指挥时代,现在是组织时代。大兵团作战,如不健全司令部工作是不能操胜算的”。9月10日,他亲自起草和颁发了《中原军区野战军关于四个月指挥工作的命令》。命令指出:“我们处在由小规模的作战转变到大规模的各兵种协同动作的运动战、攻坚战的关头。??我们野战军必须在战斗及其间隙中,在各级党委领导与首长集中指挥之下,在士兵委员会三大民主运动的基础上,进行下述的四个月(自10月至明年1月底)的指挥工作”。命令对作战、后勤、训练、司令部工作的进一步提高都提出了详尽的要求。在这个命令中,还特别批评了某些干部中存在的官僚主义倾向。认为这是妨碍部队提高训练水平和作战水平的大敌。指出:“现在我们各级干部有些是高高在上,闭户幽居,不深入所属部队,不了解实际情形进行研究,因而也不能对所属部队进行活生生的适应机宜的指导与帮助,更不能谈到在检查中做出正确的、简单明了、具体扼要的总结与改善工作。这样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各级干部必须痛切反省与切实纠正。”
  上述一系列的部署和措施,表明了他把训练当作即将进行的战略决战的最基本的准备。他常常批评有些干部不重视训练的思想和行为,反复指出,“不教而战是为弃之”。我们的指挥员只会一个字“冲”,究竟怎样冲法?
  敌人在哪里?一个娃娃长到十七八岁不容易,在一冲主义下白白送了命,怎么对得起革命,对得起人民?
  在这些繁忙的领导工作的同时,刘伯承还潜心于战略战术的研究。他小屋里的灯光常常亮到夜阑更深。他认真学习、领会中共中央9月政治局会议提出的争取5年胜利和继续发展外线进攻的新方针,仔细翻阅历年来的战役、战斗总结和敌情资料。他还选读苏军的报刊文章,借鉴苏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实施大规模歼灭战的经验,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下许多心得。在他的胸中,正孕育大规模歼灭战的各种设想和新的战法。
  从9月起,中原野战军和东北、华北、华东、西北野战军先后发起规模空前的秋季攻势。随后,及时地将秋季攻势转向就地歼灭国民党军重兵集团的战略决战。9月24日,华东野战军一举攻克战略重镇济南。中原战场战略决战的局势,开始显明起来。当天,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治委员粟裕向中共中央军委和华东局、中原局提出建议,乘济南战役胜利的余威,把战线向南推进,在陇海路东段和淮阴、淮安举行淮海战役。中共中央军委、毛泽东于25日致电粟裕和刘伯承、陈毅,同意进行淮海战役,并设想将战役分为三步:第一步作战,以歼灭黄百韬兵团于新安、运河之线为目标;第二步作战,歼灭两淮高(邮)宝(应)地区之敌;第三步作战,歼灭海州、连云港、灌云地区之敌。
  刘伯承接到上述电报后,认真地考虑了发起淮海战役的必要性和战局将会出现的趋势。9月25日,他与陈毅、李达致电中共中央军委和粟裕,表示“同意乘胜进行淮海战役,以第一方案攻两淮,并吸打援敌为最好”。接着,他和陈毅、李达、陈赓、陈锡联等,又专门分析研究了当前的形势。他高瞻远瞩地指出,自济南攻克后,华北已放手大打,东北则先以一部配合华北解决北宁路范汉杰部19个旅,尔后华北全力打击傅作义,太原则己不很费力。
  东北及华北拟在今年解决问题。华东野战军在10月至11月也可放手大打。
  中央军委已令其稍事整补后,南下攻击徐州以东的黄百韬兵团,尔后直下两淮,以威胁南京。此两役如获成功,则苏北、苏中全入解放军之手,对解放军之补给解决了大问题。然后,他又谈到了中原野战军的任务:中原区及西北区在10月至11月上半月,仍然处在钳制地位。侍华东两战役胜利完成后,就可放手大打,那时形势即将大变,故8月30日蒋介石说“今后三个月如不能在长江黄河间打开一局面,则非垮不可”。中原区所对付的敌人即为白崇禧的第十二兵团、第三兵团与第十四兵团。以上这两段话,清晰地勾勒出全国基本的敌我态势和中原战局,虽然这时关于淮海战役的概念还是比较狭小的,但他已经预见到“放手大打”的趋势,同时清醒地认识到目前中原野战军”仍处在钳制地位”。为了配合华东野战军发起淮海战役,他与陈毅、李达等当即作了相应的部署,命令第二纵队及桐柏、江汉军区主力,在平汉路武胜关以南发起攻击,采取耗散敌人的方针,牵制国民党军第十二兵团和第三兵团,防止其突然东调徐淮地区;令第一、三、四、六、九纵队等,在方城、叶县地区集结休整,以待战局的发展。
  刘伯承一贯具有极强的全局观念,只要对全国战局有利,他就勇于主动承担艰巨困难的任务。这时他鼓励部属任劳任怨,积极作战,最大限度地把敌人吸引在自己周围,就是为了给华东野战军和其他战略区创造歼敌的有利条件。他最痛恨那种“你来我不来,腰来腿不来”的不顾大局的行为,一经发现,总是给予严厉的批评,使大家引以为戒。为了配合华东野战军作战,他提出中原部队要“牵制西面,保障东面”。
  第二纵队等部在平汉路南段的积极破袭,激怒了白崇禧,他获悉华东野战军正在鲁南休整,鄂豫地区仅剩下中原野战军,以为有机可乘。于是在10月上旬集结了黄维第十二兵团和张淦第三兵团,浩浩荡荡杀奔豫西,企图寻找中原野战军主力决战。这正中刘伯承的下怀。他立即与陈毅、李达等采取“南北分兵、拖散敌人、寻机歼敌”的方针,以第六纵队加入钳制部队,与第二纵队及桐柏、江汉军区主力,陕南第十二旅等,伪装成主力,且战且走,将张涂兵团拉入大洪山区,把黄维兵团抑留于桐柏山区,使两敌远离交通要道,不能顺利东调,以利华东野战军在东面作战,主力则继续停留在禹县、襄城、叶县地区待机。
  10月7日,刘伯承偕同陈毅、李达由中原军区驻地方城县独树镇,乘车来到第四纵队驻地方城县竹园庄,参加该纵队团以上干部会议。会议开始,他手持花名册一一点名,干部们见状十分诧异,不禁交头接耳,悄声议论。
  他严肃地说:列队、点名是军队最基本的课目,连这样的课目也感到惊奇,说明我们的头脑里一点没有正规化的观念。我们很快就要在中原放手大打,形势的发展对部队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去那种稀稀拉拉、各自为政的游击习气,再也不允许存在下去了。大兵团作战,更要有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