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逝去的武林 >

第20部分

逝去的武林-第20部分

小说: 逝去的武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国术馆的经典。

薛颠写书准确,武功也是求准确。他气质老成,有股令人不得不服的劲,干什么都显得很有耐心。形意拳是“久养丹田为根本,五形四梢气攻人”,首重神气,所以眼神不对就什么都不对了。他教徒弟管眼神,身子步法要跟着眼神走。他说,比武是一刹那就出事,一刹那手脚搁的都是地方,就赢了。所以他校正学员拳架极其严格,不能有分毫之差,说:“平时找不着毛病,动手找不着空隙。”

他是河北省束鹿人,有着浓重的口音,他爱说:“搁对地方。”他一张口,我就想笑。

李存义说:“形意拳,只杀敌,不表演。”形意拳难看,因为拳架既不是用于表演也不是用于实战,它是用来出功夫的。

拳架出功夫可以举一例,练形意拳总是挤着两个膝盖,磨着两个胫骨轴,一蹲一蹲地前进,用此打人就太糟了,两腿总并在一块,只有挨打的份。其实挤膝磨胫的目的,是练大腿根,大腿根有爆力,比武时方能快人一筹,这是功夫。

形意拳专有打法,那是另一种分寸。薛颠的打法,在“占先手”方面有独到之处。示范时,做徒弟的防不住他,他的手到徒弟身上,就变打为摔了,把人摔出去,又一下捞起来,在他手里不会受伤。做徒弟的被他吓几次,反应能力都有所提高。

飞法便是练这份敏捷。飞不是鸟拍翅膀的飞,是另一个字(想不起来,暂以飞字为准)。飞法中含着猴形的精要,薛颠的猴形中有一式名“猴捅马蜂窝”,猴子捅马蜂窝,一捅就跑,它怕蜇着。所以猴形的发力就是一发即缩,飞法就是练习瞬间收力,收得快,发出去就更快了。以飞法可以窥见薛颠比武速度的一丝奥秘。

就像形意拳劈拳叫“劈抓”,不但要劈出去,还要抓回来,能抓回来的拳才叫劈拳,因为有个回旋劲,一去不回头的拳打不了人。

象形术飞法是八字诀,大拇指和食指张开,后三指握着,像比划数字“八”。八字诀上挑,猴捅马蜂窝般挑敌眼。但握八字不这么简单,拳头也能封眼嘛。主要是挑着八字练功,能把手臂的筋挑通了,比武时方能有灵动,有奇速。

云法握剑诀也是此理,与形意的“挤膝磨胫”一样,练的时候多练点,比武时方能高人一筹。

飞法练收劲,一挑即撤,顺这股撤势便是摇。所以飞法与摇法是一体的,摇不是左右平摇,而是划桨式,就像用一只浆划舢板一样,左划一浆,扭身再右划一浆,力向后下方,要深入。

摇法沉厚,贴身摔人,与飞法相续,由极轻灵变极粘重,习者玩味日久,遍体皆活。读者修习象形术,要以书为本,那是大体,我只是举了点例证,勿止于我言,断了追究。

我第一次见薛颠,一见他的状态,就知道是个跟尚师一样的人,一天到晚身上走着拳意。他轻易不说话,一说就是大实话。

比如他送我一对护手钢钩作见面礼,见我很喜欢,就说:“使双钩的窦尔敦也就是在戏台上厉害,能赢人的是剑棍刀枪,这东西没用。”我觉得特逗,哪有这么送人东西的?

但只有这种人才能练到武功的极处。

【附《内功四经》】

『山西宋氏形意门传有《内功四经》,附录如下,仅供参考:

〔原跋〕

此书得自清初,总宪王公得于水底石函之中,初无可解。百年之后,南溪子悟识参机,方知是仙传至宝,付于知己宗景房。学者用之,必须由内功入手学练,纳卦次之,神运又次之,地龙收功,大略不过如此也。尚望同志者详注参学是幸。

北京宋约斋得于燕都,刘晓堂先生得于瀋阳工部库中。

〔内功经 卷一〕

内功之传,脉胳甚真。不知脉络,勉强用之,则无益而有损;前任后督,气行滚滚,井池双穴,发劲循循,千变万化,不离乎本,得其奥妙,方嘆无垠。任脉起于承浆,直下至阴前高骨;督脉起于尻尾,直上由脊背过泥丸,下印堂,至人中而至。井者,肩井穴也,肩头分中即然;池者,曲池穴也,肘头分中即然,此周身发劲之所也。龟尾升气,丹田练神,气下于海,光聚天心。从尾骨尽处用力向上翻起,真气自然上升矣。脐下一寸二分,丹田穴也,用功时,存元神于此处耳。小腹正中为气海,额上正中为天心,气充于内,形光于外也。既明脉络,次规格式。格式者,入门一定之规也,不明此,即脉络亦空谈耳。头正而起,肩平而顺,背平而正。正头、起项、壮面、神顺、肩活,胸平背自平,身微有收敛之形,此式中之真窍也。足坚而稳,膝曲而伸,襠深而藏,肋开而张;足既动,膝用力,前阴缩,两肋开,气调而匀,劲松而紧;出气莫令耳闻,劲必先松而后紧,缓缓行之,久久功成。先吸后呼,一出一入,先提后下,一升一伏,内收丹田,气之归宿。吸入呼出,勿使有声。提者,吸气之时,存想真气上升至顶也;下者,真气降归于丹田也;伏者,觉周身之气渐小,坠于丹田,龙蛰虎卧潜伏也。

下收穀道,上提玉楼,或立或坐,吸气于喉,以意送下,渐至底收。收者,慎气谢也,提玉楼者,耳后高骨也。使气往来无阻碍,不拘坐立,气自喉者,以肺摄心也,气虽聚于丹田,存想沉至底方妙。

升有升路,肋骨齐举;降有降所,气吞俞口。气升于两肋,骨缝极力张开,向上举之,自然得窍。降时必自俞口,以透入前心,方得真路。

既明气窍再详劲诀。

曰:通,劲之连也。曰:透,骨之速也。通透往来无阻也,伸劲拔力以和缓,柔软之意。

曰:穿,劲之连也。曰:贴,劲之络也。穿贴横竪联络也,伸劲拔力以刚坚,凝结之意。

曰:松,劲之渔。曰:悍,劲之萃。

松渔者,柔之极也,养精蓄锐之意;悍萃者,刚之极也,气血结聚之谓。松如绳之系,悍如水之清。

曰:合劲之一,曰:坚劲之转。合者,合周身之一也;坚者,横竪斜缠之谓也。

按肩以练步,逼臀以坚膝,圆襠以坚胯,提胸以下腰。按肩者,将肩井穴劲,沉至涌泉;逼臀者,两臀极力贴住也;圆襠者,内向外极力挣横也;提胸者,起前胸也。

提頦以正项,贴背以转斗,松肩以出劲。两背骨用力贴住,觉其劲自脐下而出,自六腑向外,转至斗骨而回。出劲之时,将肩井穴劲软意鬆开,自无碍矣。

曰横劲,曰顺劲,变之分明,横以济竪,竪以横用。竪者,肩至足底;横者,两背手也。以身说,则竪者自腋至二肩穴;横者,自六腑转于斗骨背也。自襠至足底,自膝至于臀,以腿而言之也。

五气朝元,周而復始。四支元首,收纳甚妙。吸气纳于丹田,升真气于头,复至俞口,降于丹田。一运真气,自襠下于足底,复上自外胯升于丹田。二运真气自背骨膊里出手,复自六腑,转于丹田,一升一降,一下一起,一出一入,幷行不悖,周流不息,久久用之,妙处参悟甚多。

练神练气,返本还元,天地交泰,水升火降,头足上下,交接如神;静升光芒,动则飞腾,气胜形随,意劲神同。神帅气,气帅形,形随气腾。

以上劲诀即详,下言调气之方:

每日清晨,静坐盘膝,闭目钳口,细调呼吸,一出一入,皆从鼻孔。而少时气定,遂吸一口气,但吸气时须默想真气自涌泉发出,升于两胁,自两胁升于前胸,自前胸升于耳后,渐升于泥丸,降手时,须默想真气由泥丸至印堂,降至鼻,鼻至喉,喉至脊背,脊背透至前心,前心沉至丹田,丹田气足,自能复从尾閭,达于脊背,上升泥丸,周而復始,从乎天地,迴圈之理也。

〔纳卦经 卷二〕

乾坤

头项法乎乾,取其刚健纯粹。足膝法乎坤,取其静厚载。凡一出手,先视虎口,前中高咳用力,正平提起;后脊背用力塌下,真手来时,直达提气穴,着力提住,由百会穴转过昆仑,下明堂,贯两目,其气欲鼻孔泄时,便吸入丹田。两耳下各三寸六分,谓之眼穴,用力向下截住,合周身全局,用之久。自知其妙也。凡一用步,两外虎眼极力向内,两内虎眼极力向外,委中大筋竭力要直,两盖骨竭力要曲,四面相交,合周身之力向外一扭,则涌泉之气,自能从中透出矣。

巽兑

若夫肩背宜于松活,是乃巽顺之意,襠胯要宜靠紧,须玩兑泽之情。塌肩井穴,须将肩顶骨正直下与比肩骨相合,曲池穴,比肩顶骨略低半寸,手腕直与肩齐,背骨遂极力贴住,此是竪劲,不是横劲,以竪则实,以横则虚。下肩井穴,自背底骨直至足底,故谓竪。右背则将左背之劲,自骨底以意透于右背,直送二记扇门穴,故谓横。两劲幷用而不乱,元气方能升降如意,而巽顺之意得矣。襠胯要圆而紧,气正直上行,不可前出,不可后掀,两胯分前后,前胯用力向前后胯用力向下,涌泉来时向上甚大,两胯极力按之总以骨缝口相对,外阴、内阳,忽忽相吞幷为主。

艮震

艮象曰:时行则行,时止则止,其义深哉。

胸欲竦起,艮山相似,肋有呼吸,震动莫疑,肋者协也,鱼腮也。胸虽出而不高,肋虽闭而不束,虽张而不开,此中玄妙难以口授。用力须以意出、以气胜,以神足,则为合式,非出骨内劲也。用肋一气呼吸为开拳,以手之出为开闭,以身之纵横为开闭。步高劲在于足,中步劲在于肋,下步劲在于背,自然理也。

坎离

坎离之卦,乃身内之义也,可以意会,不可以言传。以肾为水火之象,水宜升,火宜降。

两相既济,水火相交,真气乃萃,精神渐长,聪明且开,岂但劲乎?是以善于拳者,讲劲养气,调水火,此一定不易之理也,须以意导之。下气聚劲,练步,皆欲心气下达于肾也,亦须以意导也。

〔神运经 卷三〕

总诀四章

练形而能坚,练精而能实,练气而能壮,练神而能飞。固形气,以为纵横之本;萃精神,以为飞腾之基。故形气胜,能纵横;精神敛,能飞腾。

右第一章言神运之体

先明进退之势,复究动静之根,进先伏而后起,退方一合而即动。以静为本,故身虽疾,而心自暇,静之妙,当明外呼吸之间。纵横者,劲之横竪;飞腾者,气之深微。

右第二章言神运之式

击敌者,有用形、用气、用神之迟速;被攻者,有仆也、怯也。索也之深浅。以形击形,自到后而乃胜;以气击气,手方动,在而谓;以神击神,身未动,而得入。形受形攻,形伤而仆于地。气受气攻,气伤而怯于心。神受神攻,神伤,而索于胆。

右第三章言神运之用

纵横者,肋中形合之式;飞腾者,丹田呼吸之间。进退随手之出入,来去任气之自然。气欲露而神欲敛,身宜稳而步宜坚,即不失之于轻,复不失之于动。探如鹰隼之飞,疾若虎豹之强。

右第四章合言体用之意

山不汗则崩,木无根则倒,水无源则涸,功夫亦然,学者欲用神运经,必须内功、纳卦、十二大劲,周身全局方可学此。否则不惟无益,而且有损。凡用此功,必须骑马式,稳住周身全局,一呼则纵,一吸则回。纵时两齐起,回时两足齐落,此法永不可易。然用劲,又因敌布阵,当有高低、上下。远近、迟速、虚实、大小、变化不一。刚柔动静之间,成败得失之机,在是焉。欲善用劲,须动步不动心,动身不动气,心表静而步坚,气静而身稳,由静而精,自得飞腾变化矣。盖知静之为静,静亦动也;知动之为动,动亦静也。是以善于神动者,神缓而眼疾,心缓而手疾,气缓而步疾,盖因外疾而内缓,外柔而内刚,知体用之妙也。所贵者,以柔用刚,方是真刚,以柔用疾,方是真疾,此中定静妙奥,之用得之于象外,非可以形迹求也,学者务要深详参究,久而久之,神运之法自能悟其妙理。

神运即明再言内功十二大力法:

一曰底练稳步如山,二曰坚膝屈直似柱。

三曰襠胯内外凑齐,四曰胸背刚柔相济。

五曰头颅正侧撞敌,六曰三门坚肩贴背。

七曰二门横竪用肘,八曰穿骨破彼之劲。

九曰坚骨封彼之下,十曰内掠敌彼之里。

十一曰外格敌之外,十二曰撩攻上内外如一矣。

〔地龙经 卷四〕

地龙真经,利在底攻;全身经地,强固精明;伸可成曲,住亦能行;曲如伏虎,伸比腾龙;行住无踪,伸曲潜踪;身坚似铁,法密如龙;翻猛虎豹,转疾隼鹰;倒分前后,左右分明;门有变化,法无定形;前攻用手,二三门同;后攻用足,踵膝通攻;远则追击,近则接迎;大胯着地,侧身局成;仰倒若坐,尻尾单凭;高低任意,远近纵横。』

困时动懒腰

薛颠是我见面就磕头硬拜出来的老师,他当上国术馆馆长后走了文士的路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