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红楼之黛玉 >

第134部分

红楼之黛玉-第134部分

小说: 红楼之黛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百蝶穿花屏后面,靠墙一张铺着狐皮的贵妃椅。梅花小几就放在边儿上,前面是铜胎掐丝珐琅三足两耳熏炉,此时立在顶端的鹤嘴正升起袅袅薄烟,散发着幽香。缠枝花架上一盆翡翠玉树格外亮眼。

    转过孔雀牡丹屏,后面便是连接二楼的木楼梯。楼梯扶手上都刻满了如意祥云。楼梯更是上铺着圈绒毡子,走在上面很是柔软。

    上了二楼只见,靠西边儿是一张千工拔步床,描金镶宝。妆台临南窗放得离床不远。大大的水银穿衣镜,被镶嵌在东阳木雕屏后面。东边儿一张飞龙莲花纹嵌螺钿三屉大书桌,桌前一把同花色螺钿三屏椅。

    北墙靠着一排鸡翅木顶箱衣柜与多宝阁,中间儿隔着楼梯。多宝阁上放满了各色珍玩摆件儿。多宝格前还专门安置了一张酸枝木雕花平头画案。画案脚边儿一只大大的粉彩人物瓮,里面插着几幅画卷。

    整层楼通透敞亮并无隔断与遮拦。粉白的墙壁配着红漆多棂窗,窗上糊着银红茜罗纱。推窗望去,东边儿是夹在两座小楼间的梅林,婉瑜指着那座小楼道:“瞧见没,那便是我的院子,妹妹闲来没事儿可要多过来走走。”

    黛玉瞧着如烟似雾的梅华林笑道:“便是没空也愿意到姐姐那儿坐坐,或与姐姐在这梅林间作画赏花,抚琴煮茗,闲步笑谈也是极美的。”婉瑜一听笑道:“妹妹说好了,可就不许反悔。”

    西边儿是人工湖,虽是冬天,也碧波荡漾。此时的垂柳还没抽叶子,只光秃秃的枝条随风摇摆,樟子松与红皮云杉却依然绿意盎然的簇拥着临湖游廊。游廊中间建有三间轩室,将游廊分成了五段。

    从岸边儿更是搭了九曲桥连着一座不小的湖心亭。听婉瑜道:“此时瞧不出,那亭子夏日才好呢,周围都种了莲花,不比你府里的差,只这会儿已经收了残荷去了。”

    黛玉听后惋惜道:“倒是糟蹋了,我倒是喜欢那种,留得残荷听雨声的意境。”婉瑜没好气的拍了一下黛玉的手背,真真儿的没有留守,当场就红了!

    婉瑜板着脸低声斥责道:“你既叫我一声儿姐姐,便听好了!好好儿的小姑娘,要什么残荷意境?如今便是那花团锦簇年!”黛玉见婉瑜很是严肃的模样,不由得噗嗤笑出声来,挽着婉瑜的胳膊道:“我的好姐姐,我记住了!”如此婉瑜方露出笑脸。

    正待在说什么,丫鬟来报王妃那边儿已摆下茶点,让她二人前去。黛玉便跟着婉瑜去了王妃正院。

    王妃正院自然与别处不同,七间大开间的正屋建在七层阶梯之上,重檐歇山顶上铺满了琉璃瓦,四角飞檐上各有兽首,一色的赤红柱框与房屋墙壁间形成回廊。

    黛玉瞧着虽比起记忆中的故宫有所不如,却也差之不远。这已经不能称之为屋,黛玉想来这应该叫殿才是。身穿粉色儒衫,配着绿色罗裙,腰间系着浅粉丝绦的八女婢与两嬷嬷端立在门外。

    见黛玉与婉瑜拾级而上,女婢原位蹲身行礼,而嬷嬷快步上前行礼后道:“县主与姑娘可是来了,王妃已等候多时。”说着也不入内,便领着婉瑜与黛玉沿着回廊往东边儿而去。

    转过七间正房往后便是两间耳房,从耳房进去,过一个穿堂,又是一个小院儿,婉瑜笑着解释道:“这是母妃最喜欢的院子,至于为何,我暂且不说,你进去瞧瞧便知道了。只是我也没想到母妃竟然会在这里摆宴为你接风。”说完便掩口笑了起来。

    黛玉抬头看着院门,既无匾额也无对联,心中也不由得对这院子充满了好奇。

    推开院门,便是一面锦鲤戏莲壁。转过照壁,四周种满了湘妃竹,既无厢房也无游廊,只正中间儿三间正房。

    那嬷嬷见婉瑜与黛玉进了院子,便躬身退了出去,又两个与之前见过的女婢同样穿着的婢子迎了上来,躬身与婉瑜和黛玉行礼后才轻轻掀起门上的锦帘,将黛玉二人让了进去。

    刚进入屋内,黛玉便惊呆了!里面可没有什么三间屋子,就一个大通间儿,地上铺满了汉白玉!进门右手边儿立着人物花鸟紫檀七联屏。瞧不见后面有什么。左边却是一副半透明双绣牡丹屏。黛玉正好可以影影绰绰看到后面冒着热气的大浴池!

    此时王妃坐在一张八宝紫檀大圆桌前,悠闲的吃着茶,看着黛玉那吃惊的模样,眼中有着淡淡的得意,嘴角也抿着笑意。

    黛玉赶紧上前见礼道:“玉儿见过王妃。”王妃一听就不高兴了,放下手中的茶盏才道:“玉儿方才叫什么来着?”婉瑜噗嗤一笑对黛玉道:“还不快叫母妃?”黛玉红着脸呐呐的道:“玉儿给母妃请安。”(未完待续。)

第一百四十七回 县主

    感谢那些认真阅读《红楼之黛玉》的朋友,谢谢你们的提点,更谢谢你们帮着捉虫哦~各位亲~古井说到做到三天加更到此已经结束,从明天开始,古井将恢复正常更新时间,中午一点半,下午七点半,谢谢你们一直以来的支持与厚爱!o(n_n)o~

    ——————————————————————————————————————

    腊月十三,各家接到武郡王府请柬的,都早早来到武郡王府,便是婉瑜也起了个大早,来到黛玉的梅香苑要替她张罗。

    婉瑜上了暖云阁二楼,只见黛玉梳着朝云近香髻,一支赤金飞凤衔珠簪斜插在发髻上,凤翅流苏坠在额前,两朵粉色珠花贴在凤簪的另一边儿。三颗由大到小的粉珠,串在一条极细的金链上,坠在耳垂下。

    紫色交领衫子镶着鹅黄的牙子,滚着鹅黄的边儿。领口袖袂绣着一朵朵盛放的玉兰花。配着紫色流光月华裙,裙裾处一支玉兰伸展而上。腰间同样一条紫色滚鹅黄边儿的束腰,一块雕成玉兰花形的羊脂白玉坠在鹅黄的宫绦上,压着裙裾。

    婉瑜不由得叹道:“我还说来给你张罗,瞧你如今竟是已经收拾妥当。”说着将钗儿手中的金缂纱衣拿了出来,给黛玉穿上,退后两步瞧了瞧道:“母妃的眼光真好,这件纱衣也就妹妹穿得!别的人也穿不出这味道。”

    黛玉在水银穿衣镜前照了照,又去妆奁里挑了半天,选了一条金项圈戴在脖子上。项圈上中间儿嵌这一颗拇指大小的珍珠,珍珠左右两边儿各嵌了三块,长条形羊脂白玉。如此在婉瑜跟前一转问道:“姐姐觉得如何?”

    婉瑜拍手笑道:“如此这般妹妹竟成了,那天上来的仙子神女!我们竟都成了俗人!”黛玉微红着脸嘟着嘴道:“没得姐姐这般来笑话儿我的!”婉瑜见她害羞,便拉了她的手轻声笑道:“真的好看!”

    婉瑜低头时却见黛玉手上戴着的一只玉镯,乃是当年自己送给黛玉的,原是自己三朝时父王所赐,赠了黛玉一只,自己留着另一只,今早想着当年认下的妹妹,打今儿起便真是自己的妹妹了,心中欢喜,便戴在了手上,不曾想黛玉也戴着。

    婉瑜抬头看了黛玉一眼,然后放开了黛玉的手,轻轻挽起衣袖,只见婉瑜雪腕上也戴着一只,与自己腕上一模一样的镯子,黛玉也忙挽了衣袖,露出半截皓腕,婉瑜噗嗤一下便笑了出来,黛玉也抿着嘴笑了起来。

    二人在梅香苑用过早膳才一道去给王妃请安,又跟在王妃身后见了不少的皇室宗亲。

    武郡王虽说只是郡王,但皇后娘娘是武郡王妃的胞姐,却是谁都知道的。今日武郡王夫妇认女,广发请柬,自然是没人会驳了他夫妇俩的脸面。

    便是七王妃也亲自驾临,见武郡王妃身后跟着婉瑜和一陌生紫衣姑娘,便知那紫衣姑娘就是黛玉,上下打量一番后才笑着点了点头。黛玉自然是跟在婉瑜身后赶紧的给七王妃行礼,礼毕后武郡王妃笑道:“你没见过我这女儿,今儿见了可不能白见。”

    七王妃没好气的瞪了武郡王妃一眼,也不理会她,只瞧了一眼身旁站着的嬷嬷,便见那嬷嬷捧着个楠木雕花盒送到了黛玉跟前道:“七王妃给你的见面礼。”虽不知盒子里是什么,黛玉仍急忙蹲身双手接过道:“谢七王妃赏。”

    此时七王妃才开口笑道:“赏什么赏?不过是你母妃给你讨的礼物罢了!”说完还横了武郡王妃一眼。武郡王妃也不以为意的道:“我自己的闺女我自己疼,又机会当然要给她多讨些,攒着往后坐嫁妆。”

    七王妃一听,倒是噗嗤笑了出来,张口想说什么却又见黛玉与婉瑜在一旁,遂又掩了过去。

    不久贾老太太也亲自带着儿媳孙媳与两个孙女一起到来,迎春因着待嫁,并没有来,只让邢夫人替她带来了送给黛玉的贺礼,贺礼也不过是自己亲手绣的一副炕屏。与惜春送来的《锦鲤图》倒是很得黛玉的心。

    贾老太太送出的倒是翡翠头面一套,红宝石一匣子,蓝宝石一匣子。古籍一套,宋徽宗的《芙蓉锦鸡图》一幅。不说别的,光这幅画,便看得黛玉心跳不已,若没记错,这幅画前世可是收藏在故宫里的!

    便是王夫人也狠了狠心拿出了一幅北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而邢夫人却只送出了一对黄底红彩缠枝如意纹葫芦瓶一对,青花竹石芭蕉纹玉壶春瓶一对。

    倒是王熙凤送的一套琉璃盏,乃是早些时候,黛玉在她屋里瞧见过的,说是喝玫瑰茶很有味道。如今便包了来送给黛玉了。黛玉瞧见的时候,也是好一顿笑,往后再见王熙凤也每每拿这说事儿。

    众人都来了,只守寡的李纨与待嫁的迎春留在了府里,当然客居在贾府的邢岫烟与薛宝钗,有了上次的教训,这次也没人将她俩带来。但宝玉,自然是不会落下。

    不过此时宝玉却只能与贾琏一起跟在贾政贾赦身后去了正殿拜见武郡王,故而涵迤公主到来时倒是不曾碰上宝玉,不然又不知会闹出什么事儿。

    婉瑜和黛玉领着姑娘们到了园子里,只这满园的姑娘小姐,黛玉也只认得黄家俩姐妹与探春惜春。遂带着她们在园子里转了一圈,便来了自己的梅香苑。

    探春在薛宝钗的帮衬下,倒是给黛玉送了一座金枝玉叶的小盆景。盆景虽个头不大,但却是赤金为枝,翠玉为叶。连盆子也是用的昌化牛角冻,看得黛玉直呼暴遣天物!心痛不已。

    黛玉深知探春自己是送不起的,而王夫人已经送过,又哪里会舍得给探春这等物品?那么也只能是薛家拿出来的罢了。如今却是也不点破,只装作不知。

    在黛玉院中,黄悦华倒是依旧端庄秀雅的与黛玉坐在一起,惜春却是满眼好奇的与好动的玉莲一同四处游逛。探春却深为武郡王府竟然会黛玉准备这样一个小院,而感到震惊。

    正当探春想说什么时,有小丫鬟匆匆来禀王妃让黛玉立即到正院与她一同前去接旨。接旨,黛玉跟在林如海身后接过一次,那次还是在姑苏的时候,林如海被钦点为兰台寺大夫兼任巡盐御史,便是李公公亲自去的姑苏宣旨。

    如今说要接旨,却不知是给谁的旨意。黛玉来不及多想,便领着黄家姐妹与探春惜春二人往王妃正院而去。在去王妃正院途中便见到了同样匆匆赶去的婉瑜。

    到了正院,王妃也来不及多做解释,便是七王妃也跟着武郡王妃一道匆匆带着姑娘们往前面正殿而去。

    此时武郡王府正门大开,东面设有香案,武郡王率领着一干来贺男宾具已站在正殿之下。

    新任大明宫掌宫内相王贵忠,便站在正殿前,手捧黑犀牛角为轴,两端有银色巨龙翻飞的七色绫锦,更有“奉天诰命”四个篆字端庄古朴,望之令人顿生威严肃穆之感。

    武郡王妃到来时众人以肃穆静候多时,此时具是不敢做声,武郡王也只向王妃点了点头,武郡王妃便带着众宗室女眷及婉瑜黛玉,站在了武郡王后面。贾老太太等人自然也是按品级站列在更后边。

    见人已到齐,武郡王便率先跪下,余者皆随之跪下,黛玉跪在武郡王妃身后,不由得回忆起了当初接圣旨时的场景,一时倒是走了神。

    内相王公公见众人已跪,遂一抖拂尘,展开圣旨尖声宣读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闻武郡王得女,林慧。性资敏慧,率礼不越,风姿雅悦,甚得朕心。现册封林慧为,县主,享县主食邑。赐玉如意一柄,金如意一柄,县主吉服一套,宫绸十匹,宫缎十匹,钦此。”

    接着王公公补充了一句:“林慧接旨~~!”那声音拖得老长,生怕人听不见似得。

    听闻是册封黛玉为县主的圣旨,别说贾府一家老小吃惊不已,便是七王妃等宗室女眷也是深感惊讶,武郡王却是心中一跳,对于皇帝的意思更加明了,而黄季云与林如海跪在人群中,却是相视一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