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战风云录(中)-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卷土重来,到40年代后期,“星系报”如日中天, 为胡氏家族赢得惊人利润和巨大声誉。 家族遗风 1954年9月5日,胡文虎在去檀香山旅行途中逝世。他的事业由他的子 女接替。胡文虎的子女依序是:胡蛟、胡山、胡好、胡仙、胡一虎、胡四 虎、胡四虎妹 (名字不详)。其中,胡山遭胡文虎嫌弃,未列入遗产继承人 名单;一虎、四虎、四虎之妹为胡文虎妾侍所生,故未让他们分掌报馆, 估计只分得少量遗产。 胡文虎遗嘱未公之于众,但从实际状况看,胡文虎传统观念较深。令 人费解的是,女儿胡仙却继承了报业,据有关胡氏家族的传记披露(可参 阅寄丹著、广州出版社出版的《报业豪门——胡文虎、胡仙传》):胡仙还 是胡文虎的养女,个中原因,一是胡仙聪明伶俐,深得胡文虎喜爱;二是 胡仙具有大学学历。 家族报业分配如下:胡蛟分派新马泰,主理《星洲日报》、《星槟日报》、 《星暹日报》;胡好因空难丧生,其儿子胡智东分到香港英文《虎报》;胡 仙得《星岛日报》、《星岛晚报》。 遗嘱内容不详,但胡文虎的用心却十分明显,他要子女继承他办报, 而疏离药业。比如,胡文豹的长子胡清才,名义上是星马系星报业有限公 司董事长,但三家报馆的社长却是胡文虎的儿子胡蛟。这样,胡清才实际 权限只在药业。 翻开八九十年代的香港星岛报的头版,广告汗牛充栋,而万金油却杳 无踪迹。这说明:胡氏家族已分家产,至少是星岛报不再为销药而出报。 家族遗风断了一脉,行家认为:这样也好,报纸本应该具有独立性。 胡文虎生前,常用老话告诫子女:“疏离政治,不谈主义,在商言商, 办报图利。”胡文虎确实做到这四言真经,他赚了钱,亦名气赫赫。据考, 他未获得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官方荣誉。 胡文虎的子女们,是否能做到这点? 众所周知,紧跟政治,报纸和报人都能比较快地出名。胡文虎的宗旨 是图利不图名。长子胡蛟似乎有些图名之嫌。当然,贴近政治的动机可能 是多方面的:自己不想图名,但要为报纸扬名;出于商业利润方面的考虑; 真正受理想、主义的驱使。 胡蛟主管星马系三家报纸,开始都能恪守父训。一年后,胡蛟聘请李 星可担任 《星洲日报》主笔,每日一篇社评——评价时事政治及星马社会 问题。《星洲日报》将办报宗旨题于报头:“唯一能替华人社会服务,唯一 能替华人说话”。
… 页面 37…
该报鲜明的政治倾向很受当地华人欢迎,发行量节节上升,成为当地 第一大报。《星洲日报》批评的矛头,不仅仅限于社会底层,有时直指新加 坡、马来西亚政府。 1966年,胡蛟又创办英文《东方太阳报》,李星可兼这边的主笔,一周 提供一篇社评,其他日期的社评则从《星洲日报》译转。 1971年,新加坡发生“五月事件”,胡蛟被政府列入这起政治事件中的 嫌疑人,指控他是“来自香港的中共方面人员,接受了周息0。1%的贷款港 币720万元”、“抨击政府”等。胡蛟对政府的指控无法提出反驳,《东方太 阳报》于5月16日停刊。不久,《星洲日报》被外人接管。 现在谈谈胡好的儿子胡智东。他主管的是香港英文《虎报》。因是英文 报,影响不了占香港总人口的大多数,而少数洋人读者和华人精英,又不 会轻易受其影响。《虎报》谈不谈政治都无关紧要,读者少,报纸没多少利 润。 真正能吃透先父遗训的当属胡仙。香港奉行西方式的言论自由,无论 偏向哪一边,宣扬什么主义都允许存在——只要报刊不触犯法律。 因此,香港办报,政治风险不如东盟各国大。但是,报纸政治倾向明 显,就可能会被读者认为不客观,势必影响销量。 香港的政治气候,受内地与台湾的影响最直接。因地理等原因,香港 尤对内地的政治气候敏感,有个报人开玩笑道:“北京打个喷嚏,香港都要 感冒3天。”40多年来,内地、台湾的政治风云动荡起伏变化均较大,星岛 报能保持中立,确实不易。 正因为胡仙做到这一点,星岛集团才有今天这般辉煌的成就。 危难受命 胡仙生于1932年,家境富裕,又深为胡文虎喜欢,胡仙是含着金钥匙 成长的。 胡仙少年时就开始写文章,常去父亲的报馆玩,对报纸并不陌生。1951 年,胡仙进香港圣士提反女校读书,她性格内向娴静,喜欢文学、绘画、 工艺品,她的理想是做一名作家或画家。她熟悉报纸,但并不熟悉报业, 也无此兴趣。如果不是三兄胡好死于空难,香港华文星报的重任,大概不 会全压在一个少女柔弱的肩膀上。 有记者问她,在校读书时,是否想过将来要经营星报这样的大企业。 胡仙说: “没有,当时一点都没想到,也没兴趣。但是后来父亲去世了,我一 ‘跳’下海20多年了,开始时学了几年才摸出一点门道来。” 胡仙受命于危难之中,她接手星报,正是香港星报第二次危机影响未 尽之时 (第一次危机是太平洋战争)。 胡文虎之所以能成为中国的报业大王,很大的原因是处在幕后的林霭 民鼎助。林霭民任星岛日报、晚报社长,权势很大,功勋彪炳,但永远是 一个高级打工者。胡久虎是报业王国的绝对君主,俗话说:“伴君如伴虎”, 两报社长之位,不是那么好坐的。 孰是孰非,很难判断。反正他们分道扬镳了。1951年,林霭民因“挪 用公款炒股”被革职,他去职时带走报馆10余名业务骨干,另创一家 《循
… 页面 38…
环日报》。林霭民与胡文虎20多年的宾主关系一夜断绝,这就是轰动香港报 业的“林霭民事件”。 星岛元气大伤,一片混乱。胡文虎代理社长,动员子女全来临时顶班 或参与管理。因创痕很深,事逾3年,报馆仍人心浮动。现在老主人胡文虎 又死了,星岛前景如何,更是难于预测。 胡仙走马上任,年纪才22岁,她与家族部分成员住在虎豹别墅。嫂子 怎么看都不放心,说要陪她去上班。胡仙苦笑道:“你看,经理还是个孩子, 要人陪着上班?” 据老报馆的人回忆,那天胡仙很朴素,提个文件袋,像一名普通职员, 来到报馆。她沉着冷静,带有一点忧郁。她没有坐在经理室椅子上,召见 各级主管,发号施令。而是去各部门造访,说话很简短,也很实在。 “人真奇怪得很,一个年轻女孩子,几句简单朴实的话,居然使我们 想发泄的一肚子气不知道何时溜掉了。我们觉得她虽然嫩,但很实在,她 的面部表情告诉人们需要支持,是一个可信赖的人,就这些也就够了。”一 位老星报记者回忆道,他接着又说:“当时一些人听了她的话,认为她很有 涵养,有城府,好像是一个猜不透的人。” 胡仙为什么这样镇定?是她以先父的办报原则为底气。她重修的办报 宗旨是:“一份能够赚钱的报纸,就是一份好报纸。” 她推行“事业部制”,层层负责,层层包干,指标落实,定期考核。实 施后的第一年,各部门的利润翻番。员工收益增加,对胡仙刮目相看,众 人说: “这姑娘比她父亲厉害。” 她把报纸同时销往台湾,并增发欧美航空版。后来采取比飞机更快速 的办法,利用通讯卫星传递,当日在纽约、伦敦、巴黎、堪培拉等地开印。 若论在香港的销量,星岛逊于东方、天天等报;若论在世界的总销量,星 岛日晚两报,销量高达100万份。1962年,胡仙独资创办《快报》。 星岛的利润逐年上升,1973年,报业税后纯利1500万港元;进入80年 代,报业年利润逾1亿港元。这样的业绩,连欧美一些大报都自叹弗如。 1972年5月,星系报业有限公司改名为星岛报业有限公司,胡仙仍任董 事长。公司于6月上市,每股面额2港元的股票升水卖6港元,购者如云。胡 仙持有公司的86。7%股权,按高峰期市值计,她的股权值4,3亿港元。 位于港岛北角的星岛新闻大楼,实用面积19。15万平方英尺。胡仙高高 在上 (办公室在顶层),管理着销量百万份的大报,还大举进军房地产。 胡仙兑现了她的理想,她身家25亿,一度被称为“亚洲最富有的女人”。 再论政治 胡氏父女,是香港商人办报的成功典范。父女一脉相承:疏离政治, 以商治报。 香港的政治地位和地理位置独特,处于内地、台湾之间,要想超然物 外,根本没有可能。 50年代末,金门炮战。一时香港风声鹤唳,传言“共产党要对香港采 取行动”。港九人心惶惶,市景萧条,报业亦在其中。星岛每天送出报纸, 又要拉头天没卖出的回来。报业赤字飚升,员工惊慌失措。同时,海外的
… 页面 39…
代理商要求中止发行合同。 星岛危在旦夕,不问政治的胡仙,在政治危机中只有迎向政治。她亲 赴内地,“刺探虚实”。回来后向员工打保票:“中共不会对香港采取任何行 动。”并在报纸上大力宣传这一观点,对稳定香港的人心,起了很好的舆论 导向作用。 胡仙客串了一回政治家,即告勇退。就她的政治行动而言,也是出自 商业目的。 在香港,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若一份报刊,政治上过于偏激,往往 会受到某一方政治势力的干预。星岛未遇到过这样的事。实业愈大,愈持 谨慎态度;热衷政治者,较多的是一无所有的人。 胡仙恪守中立。星岛在台湾销量很好,但胡仙从不在公开场合评论国 共的优劣、善恶。她始终把握一个度数——不要让人认为这是为台湾当局 办的报,要让人相信:这是为兼顾台湾读者而办的报。 我们翻阅各时期的星报,并未发觉星报在取悦讨好台湾当局。星报对 内地台湾的好事坏事都登,相比下,台湾的内容要多得多,不少篇幅是介 绍其经济成就的。 新闻本身就是政治。星岛抢新闻,在香港是很出名的。胡仙是如何疏 离政治的呢?用她常常敦促采编人员的话说:“客观报道,不带感情色彩, 更不要评论。” “少谈政治,赚钱为上。”胡仙在另一场合又这样说。 “政治,我们不是不要碰,而是希望可以走中立路线,我们只是这样 希望。” “只要香港有像水门事件(美国共和党的人在民主党水门总部安置窃 听器)那样的机会,我们当然也是一样做的;只是不同意 《华盛顿邮报》 和《纽约时报》处理水门事件的方式。它们应该报道,调查也对的,但是 不应该下判断,更不应在社论中说尼克松有罪,应该辞职。我觉得报纸不 可以压迫人,说某人怎样怎样,报纸没权去判罪,或控诉某人;我总觉得 它们报纸这样做是不对的。” 无为而无不为。胡仙淡泊名声,疏离政治,但最后,她获得的政治荣 誉最多。 她被港府任命为太平绅士。 香港中文大学授予她名誉博士学位,称赞她是“非凡的女社会活动家、 作家、企业家、政治活动家、报业家、经济强人。” 英皇室授予她BOE勋衔,伊丽莎白女皇称她是“女中豪杰”。 胡仙是世界中文报业协会自创办以来的主席。 国际新闻协会推举她为主席,她是出任该职的第一位亚洲人。协会在 她当选为主席时发表声明:“胡仙首先是一个报人,一个真正懂得报纸为何 物的人,她在当今报业激烈竞争中,一步一个台阶,不断把报纸推向时代 的浪峰,成为真正的喉舌,她是伟大的报业家、新闻女杰,她当选为主席, 是当之无愧的。” 胡仙把家族事业发扬光大。父亲胡文虎,在九泉之下,一定会为他这 个女儿深感骄傲。 80年代,香港“走资”曾一度甚嚣尘上。作为一家大集团的老板,绝 不会无动于衷。
… 页面 40…
夜深沉,虎豹别墅游人散去,月光下的花园如仙境一般。“走还是留?” 胡仙在月下花丛中徘徊着,徘徊着 胡仙年轻时幻想做诗人,命运却把她推上报业集团的高位,她为她的 企业而奋斗,至今独身。现在,政治风云的变化,又迫使她再次作出重大 选择。 (请参阅广州出版社出版、寄丹著《报业豪门——胡文虎、胡仙传》。)
… 页面 41…
第三十二章文侠金庸执报业终成大器 建国初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