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中国的光荣与梦想 >

第27部分

中国的光荣与梦想-第27部分

小说: 中国的光荣与梦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票房也相当可观,不仅登上韩国、新加坡、泰国等国的外语片票房榜首,还打破了当地外语片票房的纪录。2004年8月,《英雄》在美国发行公映,在公映后的第一个周末就力挫群雄,以1780万美元的成绩,拿到了北美票房的第一名。

    最终,《英雄》在北美地区获得4。5亿元的票房,在日本获得3亿元票房,在欧洲获得1。7亿元票房,在韩国获得1。2亿元票房,加之在中国大陆地区至少获得的2。5亿元票房。《英雄》这部影片总计获得了不低于13亿元人民币的空前收益,成为中国电影市场以及华语电影世界的“救世主”。

    《英雄》在美国发行公映时,美国各大媒体纷纷对《英雄》给予报道,《纽约时报》用了整整两个版面,称“《英雄》经典得就像中国的《红楼梦》”,是奥斯卡奖的无冕之王;《亚利桑那每日星报》的评论说:“96分钟的视觉奇迹令人口干舌燥、灵魂出窍,你别无选择,只能在癫狂状态中惊呼一个字:张!”美国《时代》周刊发文说,《英雄》肩负了亚洲电影的希望

    数年后,若有人要写中国的电影史,《英雄》将会是不得不提的一笔。

    2002年,《英雄》在亚洲地区公映后,随即获得了2003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但这部惊世之作最终还是没能成功“冲奥”。然而,无论是从艺术角度讲,还是从市场效应看,《英雄》这部古装武侠电影无疑代表了当时中国电影的最高水平,也开创了中国电影的一个新纪元。

    《英雄》开辟的这个新纪元,就是中国“商业大片”电影时代的来临。2亿多人民币的巨额投资,国际当红影星组成的豪华阵容,神美精良的高级制作,新颖的艺术技巧,空前的票房收入。《英雄》具备了一部“商业大片”应有的一切元素,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第一部“商业大片”。

    在中国,“大片”学名为“进口分账影片”1994年,为改变电影市场的萧条局面,中影公司向电影局提议以国际通行的票房分账形式,进口最新的一流外国影片,参照国际通行的票房分账形式,进口影片各方收入分成的比例是制片方35%,发行方17%,放映方48%中国人对于“大片”的最早接触要追溯到1994年11月,那一年中国首次引进了一部进口分账式影片《亡命天涯》,“大片”从此就不断地出现在中国人的视野里。

    在世界电影工厂好莱坞,所谓“大片”一般应必备的元素有:巨额投资、巨星云集、巨大场景、故事离奇、情节动人,加上大导演、大公司,影片在票房、口碑上常常实现多赢。1987—1997年的十年内,好莱坞的大片之风刮到了极致。在1997年,投资2。5亿美元的超级巨片《泰坦尼克号》在全球上演,最终获得了18亿多美元的票房,创造了世界电影史的奇迹。

第二部分 第76节:寻乐(2)

    就在1997年,中国的“大片”也开始踏上了实验之路。这一年,为纪念香港回归,中国导演谢晋拍摄了国内首部亿元投资的影片《鸦片战争》。但这部大片并没有达到预期的市场效果。

    经过近4年的尝试探索,2000年,投资1600万美元,由中国台湾导演李安执导的古装武侠电影《卧虎藏龙》在全球上映,成为2000年华语电影的代表作,一时被誉为“国际级武侠巨片”。这部“巨片”最终不仅获得了2亿多美元的票房收入,而且在2001年奥斯卡电影奖上,还获得最佳外语片奖等四项大奖。《卧虎藏龙》创下了华语片多项纪录,成为第一部取得如此辉煌成绩的华语电影作品。

    也许是李安的成功启发了其他导演,使逐渐淡忘了中国古典武侠情怀的电影人醍醐灌顶,原来武侠片也可以这么拍,原来中国武侠片还有如此大的国际市场。票房收入和冲击奥斯卡“小金人”的双重诱惑,让中国的不少导演开始选择拍摄中国武侠式题材大片。

    2002年8月,一部投资2000万美元的武侠大片《天脉传奇》上映,这部影片除了在宣传推广时引起了巨大反响外,上映后不久就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效果似乎是不温不火。2002年12月,张艺谋执导的《英雄》横空出世,这部影片获得的空前成就再一次证明了中国式武侠题材电影的魅力。

    2003年10月,号称是导演何平“十年磨一剑”的史诗巨片《天地英雄》上映。虽然这部影片当年票房收入不到上一年同期《英雄》2。5亿票房的零头,但4千多万的票房收入也是当年国产电影的最高纪录。

    从2004年开始,中国的商业大片驶上快车道,进入了一个繁荣期。2004年7月,张艺谋的另一部武侠片《十面埋伏》诞生,当年就获得了1。5亿元票房的收入。在这一年,由冯小刚导演的《天下无贼》,周星驰导演的《功夫》等都获得了不错的票房收入和观众口碑。2004年,中国一共制作了212部电影,票房突破15亿元,产量和票房都创造了历史新高。

    进入2005年,这是中国电影史上值得纪念的一年,这一年是中国电影诞辰100周年。100年前,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用一架法国制造的木壳手摇摄影机和14卷胶片,拍摄了著名京剧演员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这是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标志着中国电影的正式诞生。

    2005年中国电影表现出“百花齐放”的灿烂局面。1月,冯小刚执导的电影《手机》上映后,获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2月,顾长卫执导的影片《孔雀》获得第55届柏林电影节第二大奖——银熊奖这一年的12月,投资3。5亿元人民币、由陈凯歌执导的史诗巨作《无极》上映。这部大片由全亚洲最重量级的明星阵容主演,无论是投资金额还是制作阵容,都可用“最大”、“最强”来形容,使得2005年中国电影的贺岁档期形成了《无极》的蔚为壮观热潮。《无极》上映后首周票房就轻松冲破亿元大关,再次刷新中国电影首周票房纪录。虽然《无极》票房来势凶猛,但后劲乏力,最终在国内只获得了近2亿元的票房收入。2005年中国一共出产了260部电影,电影票房突破20亿元。

    2006年,中国的商业大片光影四射,迎来了更加辉煌的一年。1月,投资3千万美元的《霍元甲》在全国上映;9月,投资两千多万美元,被称之为冯小刚转型新作的《夜宴》上映;11月,投资1600万美元的《墨攻》上映;12月,由张艺谋执导、以3。6亿元投资再创中国电影投资新高的《满城尽带黄金甲》上映。2006年中国电影票房收入突破25亿元。

    2004—2006年是中国电影尤其是商业大片电影的繁荣时期,大片纷至沓来,呈现出如火如荼的发展态势。至此,“大片”不再是好莱坞电影的专有名词,也是中国电影的一个新类型。中国大片已经成为中国人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在满足大众不同层次的文化消费需求同时,也重构了中国电影的文化生态。

    从2002年张艺谋《英雄》里的“大风”吹到2006年12月的《满城尽带黄金甲》,中国大片走过了5个年头。以“大投入、大制作、高调造势、高票房回报”为标志的中国“商业大片”蔚然成风,在中国甚至世界影坛上出尽风头。但是中国大片在本土的遭遇,却远不如“舶来”的美国影片“幸运”,很多国产大片要么票房惨淡而“明珠暗投”,要么逃不出“叫座不叫好”的“厄运”,与美国好莱坞式大片“既叫座又叫好”的市场反应无法相比。中国商业大片似乎还是“一座根基不稳的楼阁”,在题材选择、故事情节、思想灵魂等方面仍显薄弱。

第二部分 第77节:寻乐(3)

    在题材选择上,中国商业大片的选材范围狭窄,选材类型趋同。有人说,中国大片就是姓“武”,名“侠”,字“功夫”,号“舞刀弄棒”。这5年来的国产大片几乎是清一色地选择了古装加武打、阴谋加爱情之类型,都是“当红影星+刀光剑影”的模式,传统文化、本土素材被简化成一大堆打打杀杀的娱乐元素。

    在故事情节上,中国“商业大片”的奢华形式和空洞内容形成强大反差。有人说中国的大片就是一顿视听的盛宴:武打眼花缭乱、画面美轮美奂、服饰华丽堂皇、色彩鲜明夸张、音乐震撼发狂在内容叙述上,中国大片的故事胡编乱造,主题生拉硬扯,情节经不住推敲,人物扁平单薄,语言荒唐可笑结果是除了给观众留下几个电影明星的魅影和一些令人眼花缭乱的绚丽场景外,很难留下震撼心灵的故事情节。

    在思想灵魂上,中国大片缺少人性的光亮和大爱情怀,没有人性美的灵魂。在国产大片中,无论是正面人物,还是反面人物,都表现出一种令人窒息的冷血人格,常以赤裸裸的冷血和变态的残暴表演来展现“人性之恶毒”。国产大片总是靠玩“狠、毒、怪、异”取胜,在极尽暴戾手段之时,对社会、人生不能做深入的探索和领悟,缺乏思想灵魂和人文情怀,难有精神提振作用。

    另外,中国商业大片还存在“票房口碑两极化”、“宣传营销炒作化”、“市场运作单一化”等问题。

    一位学者对中国的大片做出了这样的深刻分析:“中国大片在根本上缺少爱心、缺少格调、缺少优秀文明的文化内涵。中国大片要摆脱‘叫座不叫好’的厄运,就要从玩技术、玩阴暗、玩噱头的误区中跳出来,赋予影片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大爱情怀。”《中国大片缺什么?》,肖鹰,《中华读书报》,2009年12月7日。

    中国商业大片一部接一部地出炉,一次又一次地向奥斯卡发起冲击,但无一例外地都是折戟沉沙,铩羽而归。随着古装、武打、阴谋、爱情模式陌生化的消失,“叫座不叫好”的局面终归会以“既不叫座也不叫好”来终结。

    经过2004—2006年的繁荣和纷争后,从2007年开始,中国的商业大片进入调整转换期。

    2007年12月20日晚,跟5年前的那个夜晚一样,在这个寒冷的冬季,许多观众都被一部电影感动着流泪。这一次不是张艺谋的《英雄》,而是冯小刚的《集结号》。看了《集结号》,很多观众都流下了眼泪,有人甚至说自己的灵魂受到了一次“洗礼”。

    进入2008年后,作为贺岁档力作之一的《长江七号》,一上映就博得了“很开心、很温暖、很震撼、很激动”的好评。另外《赤壁》、《画皮》、《梅兰芳》等

    影片在2008年也都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精神享受,实现了观赏性和艺术性的共同提升。这一年中国电影产量达到406部,票房总额达到43亿元。

    2009年依然是华语电影大年,整个年头都被寒假档、贺岁档、暑期档等电影档充满着,《二十四城记》、《风声》、《花木兰》等影片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引起人们的眼球关注。这一年,作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献礼影片《建国大业》,上映一个多月就创造了4。1亿的票房纪录,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赞誉。这部主旋律式电影很好地把握了弘扬主流意识形态、追求商业利润和坚持艺术价值之间的关系,利用大量明星客串加盟,保证电影票房收入,使其成为中国主旋律题材电影的登峰造极之作。这一年中国电影故事片产量达到456部,全国城市电影票房收入达到62。06亿元。

    2009年末,由美国著名网站独立联线组织全美近60位影评人评选的新世纪第一个十年十大佳片榜单出炉,三大华人导演王家卫、杨德昌、贾樟柯上榜,他们分别凭借《花样年华》、《一一》、《站台》入榜,他们恰巧代表两岸三地,表明过去十年间中国电影的全面成就。

    到2009年,中国电影的大片时代已经走过12个年头,纵观这12年中国电影大片史,基本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1997—2001年是中国大片的实验探索期;2002—2006年是中国大片的发展繁荣期;2007—2009年是中国大片的调整转型期。

第二部分 第78节:寻乐(4)

    在十多年时间里,中国大片如雨后春笋般兴起,激活了国内电影市场,而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它难免为许多矛盾所制约,呈现出诸样的不足与弊病。与美国好莱坞百花齐放的大片景象相比,中国的大片还只是刚刚起步,路途还很遥远,唯有志者的不懈求索才能创造出中国大片的更加繁荣景象。

    艺海悲歌

    没有英雄的时代是一种悲哀,这也许是一个真的缺乏英雄的时代。很多没有信仰、没有信心的人们,在大声呼唤英雄到来的时候,中国武侠大片塑造的英雄式人物,似乎能满足人们的这种心理需求。但电影里的英雄式人物总归是艺术,离众生还是很遥远、很虚幻的,对普通大众来说,现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