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普天之下 >

第270部分

普天之下-第270部分

小说: 普天之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地参考书。
    同时。大秦国地首次抡才大典。也是当前朝廷上下在这一年初地头等大事。礼部与新成立地贡院正为此事忙得焦头烂额。朝中大臣们如王敬诚、耶律楚材、高智耀之辈都是文人出身。对些事尤其关注。唯恐这第一次开考出什么祸事。让一向对科举颇有微辞地赵诚心生恶感。
    赵诚虽然对此事也很关注。但却没有臣下们那样如履薄冰。选拔人才总是需要地。他找不出一个比科举更好地办法来维持国家地长久运转。只不过与科举相比。有两个方面要相对重要一些。一是让读书人读何书地问题。一些如何任用读书人地问题。两个方面都关系到国家地兴衰。
    开考那天。三百名既紧张又兴奋无比的读书人,被安排在皇宫中一处被临时改造的宫殿中应试。一营亲卫军将整座大殿包围。持刀挽弓严阵以待,负责安全,不放任何闲人进入。御史台众大小官员在耶律楚材的率领下负责监察,不准有任何挟带与舞弊的行为,还安排人手反复地巡查。(7星阁 手打 qixingge。COM)
    此后的几天之内,考生们的吃喝拉撒全在里面,从第二天起里面地气味令人作呕,考生们身在其中在纸上奋笔疾书,抒写着锦绣文章,却浑然不知臭味。赵诚曾亲至一次观摩现场,便再也不去。这殿试只有其形式而无其实质,只不过考试地点在宫中罢了。
    当考生们得知总共要在里面呆上五天,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说是五天,其实并不需要,只是因为题量较大,大多又是选答题,但应试者不知最终判卷的标准,总是抱着侥幸的心理,宁愿将所有题答得满满当当的,不管自己涉猎的深浅。
    每人一次性地收到十来张试卷,上面列着题目,并得到足够的笔墨纸砚。
    先考策,题目有三,一曰:大秦国提举常平仓之改进法;二曰:重修《天盛律令》之要义;三曰:选贤荐能惩贪汰庸之策。
    考生只要选其中一题。这种策,其实真正考察的是考生对时事的关注,若是两耳不闻窗外事,读死书者,则对大秦国提举常平仓的现状闻所未闻,朝廷现有地律法也是,至于朝廷地吏治更是如此。这样一考,问题就来了。那些在赵诚治下数年的考生就占了大便宜,他们总能或多或少地私下讨论时事。而河东及陕西等地地考生一接到考题就蒙了,这些地方的考生显然对这个新朝廷还不太了解。
    但话说回来,答得好地人也并非一定有真才实学或者有为君子。宋人先贤苏轼对此有过论断:得人之道在于知人,知人之法在于责实。由正人君子审好恶,才能选有德之士。如设个名目来取。是教天下人作伪。比如人人都可扮演孝廉。至于文章诸事,策论为有用,诗赋为无用;就政事来说,则均无用。
    次考论,题目只有一,曰:论“无农不稳无工不强无商不富”。考生却没有其它选择。
    这道考题更加说明,朝廷的科举并不只是满足读书人做官的美好愿望,它体现出最高君王的意愿。凡是考生,只要不是傻子。无不顺着赵诚的意思答题,哪怕他从来就瞧不起那些种田打铁与想方设法赚阿堵物的商贾们,也会写上一篇自以为天花乱坠地文章来。有没有真知灼见或得文理是否通顺倒是另一回事。
    后考诗赋,以“先天下之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题作赋一篇,体现出赵诚对文人们的最殷切的要求,却不是一定要读书人们有治国平天下的本事。赵诚从来就不指望从这三百来位学识参差不齐的考生中出个天才人物。
    然后考经义,在十三经中各出五道,要考生帖经和墨义,至少选考其中的十题,但不能仅限两经。
    这经义,有能力者往往将数十道题答了个遍。唯恐落人身后,但却不知所谓墨义的“标准答案”却是以贺兰山长刘翼的“十三经集注”为准,也无不体现出关于“经世济用”、“格物致知”、“君轻民贵”、“利国富民”、“务实求真”等思想。这当然又是来自贺兰的学生占了便宜,其他人对刘氏地集注几乎闻所未闻。
    最后还考杂科,有律法》学、医科々学、算术¢、画、音律,无论擅长或不擅长,须选其中一种,当然也有人不自量力地选了两种。这就相当于专业课,那斡三半当场画了一幅《士子赴考图》。并引起了巡考的御史台官员们的争相现场观瞻,斡三半以为这杂科大概就是专为自己举办地。
    礼部尚书高廷英在最后一位考生走出考场之后,就连忙来到赵诚面前奏报,老天保佑没有出乱子。
    “都考完了?”赵诚伸着脖子问道。
    “禀国主,士子们都业已考完,就等着下月发榜呢!”高廷英道。
    “他们”赵诚顿了顿,好奇地问道,“士子们的观感如何?”
    “禀国主,士子们大多欣喜若狂。都自以为自己考得不错。对着内宫大拜,感谢国主隆恩!”高廷英道。
    “真的吗?”赵诚表示怀疑。
    高廷英在赵诚的逼视下。不得不老老实实地回答道:“虽有河东士子对应试题目有所不满,以为这是朝廷故意刁难,但也是人之常情。臣当年在燕京应试时,也曾对金国朝廷有所不满,但考科举,总会有人欣喜若狂,也总会有人因落第而心灰意冷。”
    “呵呵!”赵诚大笑道,“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挂名时。人生四大喜事也,尤以进士及第为最。”“臣以为,吾王求贤若渴,立科举,又将兴学校,必令天下士人趋之若鹜。只是国家当今初创之时,毋令士人心灰意冷为要啊,尤其是陕西与河东的士子。”高智耀劝道。
    赵诚听他口中说得委婉,想来必是有外地的考生在宫外表示不满,眼不见为净。赵诚心知肚明,因为那些题目大多是他亲自出的,虽然表面上看像是偏袒贺兰的考生,却是他有意而为之。况且,他这一次原就本着将就着用的心思,凡是考生,只要不太差,都会被录取,只不过有些人此生只能找到了个养家糊口地饭碗而已。
    有了这第一次,那么下一次开考,则会是不同的情景,凡是想通过求学应举而为官的,怕是都会将贺兰里所开的课目当作真言。
    “策论、经义~赋及杂科,孤会各自评判,每科各有三榜,总不会令读书人们失望而归。”赵诚成竹在胸。
    “遵旨!”高廷英应道,却不知赵诚最终会如何安排这三百人。
    “今朝廷有了些钱粮,虽然要花钱的地方还很多,但是各地兴学校的钱还是要花的。”赵诚道。
    “臣正要将此事奏报国主。灵州、夏州民间有人办私学,礼部已派人核查,臣以为朝廷可授名位,以奖励士绅义举。”高廷英又道,“中书令王大人又言,可责令地方州官授官田若干,以资助士绅办学。不知国主有何御旨?”
    “嗯,此言甚好,孤甚感欣慰!有敌来袭,将士可慷慨捐躯卫国,然治理国家却需文臣,今国家初创,虽贤者众多,然江山应代有才人出,方为国家昌盛之本。”赵诚道,“今又有河汾名士麻革归乡开坛讲学,此人在河东士林间影响极大,与当地不少名士有深交,麻革辈虽不肯为孤所用,然礼部不可慢怠,敕河东提举学官务必躬亲关怀。”
    “国主真令臣”高廷英硬是将自己的后半句话咽了下去。高廷忧随耶律楚材南下降赵诚的,倒是真心奉承赵诚地,不为别的,却是为赵诚对文人相来极为礼遇。
    科考虽暂时告一段落,但是从大街小巷消失了数天的考生们再一次在街上晃荡,等待着发榜日的临近,虽然还惦记着自己最终的命运,但考前紧张的神情也只有发榜的那一天才会再一次涌上心头。眼下,正是他们放开心怀,怀兜着官府发的银钱,呼唤着新识的朋友们四处畅游,倒也不亦乐乎。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小说,欣赏最新文学章节请访问:wap。qixinge 



第八十章 会盟㈤

           大宋端平元年春正月庚子朔,皇帝赵昀下诏求直言。(7星阁 手打 qixingge。COM)又令侍从、卿监、郎官,在外执政、从官,举堪为监司∝令者各二人。三衙、统帅、知阁、御带、环卫官,在外总管、军帅,举堪为将帅者各二人。
    春正月末,金军攻淮东,袭招信军、楚州等多处,掠生口七百,宋淮东帅赵葵主动请辞,诏不允。益都李遣使索要钱粮,否则叛宋归金。
    二月朔日,金将武仙自邓、唐攻襄阳、枣阳,宋权京湖安抚制置使兼知襄阳府史嵩之坚守不出,金军城外骂阵,旋而暂驻在宋境以外十里内。史嵩之奏报云金人军中有疑似秦军旗帜。诏以赵范兼淮西制置副使,任责防御。
    二月望日,秦军在仙人关外聚集,借口追击逃入宋境的盗匪,要求入蜀,宋将一日七次急报求援。诏以赵彦呐为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兴元府,整饬蜀军,以备敌患。
    三月己酉,以贾涉子似道为籍田令。又因礼部郎中洪咨夔进言:今日急务,进君子,退小人,如真德秀、魏了翁当聚之于朝。帝是其言,命咨夔洎王遂同为监察御史。
    郑清之等进对云:金人已日薄西山,虽猖狂侵边,然独立不敢南侵也。以今日计,秦军则为心腹大患,若秦军退去,则金人无以为恃,必退焉!秦与我朝并无仇怨,金人则与我有世仇,时势危急,故我朝应与秦人修好,必保无虞。
    于是,苟梦玉又一次踏入了中兴府。
    已经夏四月末的光景,苟梦玉还未迈入中兴府的城门,就听到城内传来此起彼伏的爆竹声。整座城池中飘荡着火药的气味,却不是因为战事,而是因为今天是科举发榜的日子。
    总会有闲人从礼部官衙。快步疾跑到某家客栈,高呼:
    “中了、中了!”
    客栈里总会伸出数十颗脑袋。急切问道:“谁中了?”
    高中了地人立刻欢天喜地。一跃越龙门。荣耀无比。店家早就将准备好地爆竹燃放。然后那报喜地人立刻上前讨赏钱。结果细心地人发现。几乎没有落第地。
    经义为一科。㈦ 星 阁首 发 w…w…w。q…i…XIN…g…ge。c…o…m。词赋又是一科。策论是另一科。剩下地杂科归为“博学科”。四科共分为三甲。均统称为“进士”。其中。一甲三人称“进士及第”。自然有状元、榜眼、探花。均是并不偏重一科地。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地称号。剩下地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三日后。众进士们齐聚在集贤殿外。等候秦王地亲自接见、问对、赐宴。
    中书宰相及御史台地高官。六部尚书√郎、殿试官等侍立在侧。众进士们地答卷按照录取次序被摆放在赵诚地面前。这份录取次序都是他事先亲自拟定地。
    “状元程亮!”赵诚瞥了一眼案上地名字呼道。
    “宣状元程亮进殿觐见!”有太监扯着阴柔的嗓门冲着外面高呼。
    程亮就是常与斡三半等人交好的贺兰的学子,要说大秦国科举这几科,时人都以词赋进士为荣,原因是经义科无论是帖经还是墨义两者都以背诵为工,无须通晓经文义理,故人贱其科,而词赋非聪明博学之士难成佳作。
    程亮是个有心人。他认为在秦王的眼里策论科怕是最重要地,所以他十分留心时事,在策论是很下功夫,尽管他认为自己经义与词赋考得也不差。闻听殿内高呼自己的名号,程亮整理了一番衣冠,低着头在太监的引导下,迈入殿中。
    “草民凤翔府人氏程亮叩见国主!”程亮撩衣跪倒在地。他立刻感觉到万千目光子着自己,令他感到威压与紧张。
    “从今天起你就不是草民了!”赵诚笑道。这个场合很让他感觉到有些飘飘然,君王们给臣下封官时。最喜欢看到臣下感激涕零地情景。
    “是,臣叩见国主万岁!”程亮心思活跃,顺便不着痕迹地拍了赵诚一把,这言辞也立刻变得利索了些。
    “试论时,状元郎主张朝廷需对举国商户编册治理,防止百姓因逐利而抛荒行商,不事稼事,此论朝廷早有察觉。今日问对,孤想知道状元郎还有何新论?”赵诚直接问道。
    “国主治国。主张无农不稳无工不强无商不富。但臣以为国主怕是忘了我大秦国还有牧民!”程亮直言不讳地说道。七星阁手机站: wap。qixinge
    他这话倒令殿中诸人侧目,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啊。而了解赵诚的人都知道赵诚却喜欢这样的人。
    “哦?状元郎可以谈谈高论。”赵诚好奇地问道。
    “农、工、商虽都是国家根本,但牧民从事畜牧,也为朝廷提供战马。无战马,则我秦军将士只能为步军。我朝不比宋国,其地多水田,不利马军迂回突袭,即便如此,凡我河曲良马被商贾返至宋境,也是一马难求,价值百贯。昔日,嵬名氏与宋人交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