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抗日之血肉长城 >

第18部分

抗日之血肉长城-第18部分

小说: 抗日之血肉长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王庄那种场面,张德能是万万撑不下来了的。胜负故且不论,光凭此人在部队伤亡百分八十以上的情况下,还能驾驭部队不使其崩溃这一点,就已经是张德能远远不及的了。这倒让我想起一个故人来,程家骥的作战风格有点那个人当年的影子。"

    “谁。”

    “李裕生。”(李明瑞,字裕生,原桂系第一悍将,勇冠三军,后为工农红军第七第八军总指挥。)作为当年孙传芳的五省联军中最年轻的旅长,谢宏在江西龙谭可是和这位当日的桂军第一悍将杀了个七起七出。他的那个旅也被李明瑞的部队基本打光,他失去实力后只能转任师参谋长,从此以后就没有再直接带兵。当然桂军也没有占什么便宜,那一仗桂军中有名的俞李三兄弟之一俞作豫也是身负重伤,差一点就战死沙场。有这番经历,他对李明端这个惺惺相惜的老对头的一切又如何不刻骨铭心。

    或许是对这个名字司令长官太熟悉了,且此人又已经英年早逝多年,德公轻叹一声之后说:“要是裕生还有我的麾下,我又何必发愁手下无勇烈之将。”

    也许是这个话题对于司令长官来说过于沉重一些了,屋里沉寂了好几分钟。

    “德公你看这个程家骥此次能够达到目的吗?”

    “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我相信此次如此对待有功之程部,应是军政部那帮人主意,委员长未必知情。此次我让你暗中配合他演了这么一出,也是想敲打一下军政部那帮老爷们,想来不出今天委员长就会知道此事。”

    “德公,要是委员长不满足程家骥的愿望了,此事又如何。”

    “不会的,大战当前,我战区又多是地方部队,气可鼓不可泄,这个道理委员长要是不明白,那他也不可能坐在今天这个位置上了。”

    说来还是战区长官了解他那位早年的盟兄。当徐州发生的事情,当天下午由军统的渠道传到这位委员长耳中时。日理万机的他并没有轻乎此事,在得知此事的始末的第一时间他就马上召见了军政部那位何部长。虽然没有人知道他们谈话的具体内容,但是有卫士听见何部长告辞之后,委员长在自己的办公室余怒未消的连说两个“蠢”字。

    当天晚上军政部的一位中将部副,就连夜坐上一架没有战机护架的法国小飞机飞往徐州。为了这点芝麻大的事情让堂堂军政部的部副冒着很大的“生命危险”,连夜前往徐州简直有点不可思议。接着第二天中央报,扫荡报等国府喉舌,就全力宣传起大王庄之战程支队的光辉战绩起来。在极短时间内整个武汉,整个尚在国府控制下的地区,程家骥的名字一时间变得大名鼎鼎!

    后来从军政部里透出来的消息说,程支队的战报报到军政部时居然没人相信。程支队这样一支地方军系的先遣部队,居然可以在兵力不占优势的情况下,与对日军一个基本上满员的大队血战一夜并取胜,几个中将部副都认为是程支队谎报军情。他们先是想对这份战报来个置之不理静观其变。这倒是不能全怪他们,之前这种谎报军情的事情也是时有发生,弄得军政部有好几次都狼狈不堪。后来还是第五战区又向军政部打来替程支队请功的报告,军政部这才碍于李长官的面子,给了程支队一大堆华而不实的奖励。

    本来,这事要是摊在别人头多是自认倒霉,就是通过正常渠道申诉成功,也不过是最多日后用其它名目给这个部队补充一下了事了。可这回的这个事情偏偏遇到了程家骥这个刺头,军政部在委员长那里挨了一顿臭骂不说。要是这事补就得不大及时,让五战区几十万非中央系的部队寒了心,影响了下面的会战。那委员长就不会是一顿臭骂就算了的,那是要有人要人头落地的。

    在这样的压力下,向来批准一份补充几百支枪的报告都要拖上几个月才能批下来的军政部,这次行动的讯速就完全可以让人理解了。

    。

第十二章 风光无限在徐州(下)() 
正在向徐州开进途中的夏维民,在得知自己这个不安份的小舅子弄出了这一场风波之后。马上拍来一封长达几百个字的电报,把程家骥狠狠的训斥了一顿。同时夏维民也让人给军政部的有关要人们结结实实的上了几份厚礼。他可不想得罪了那位从党军时期开始就是委座帐下第一员大将的何部长。抛开其人位高权重不说,光是方方面面的大员就不有多少是这位何部长的门生故吏。三战区的顾长官就是这位何部长当年的得力部属,暂十六军是拉出来了,可是夏维民的根基可还在浙南。要是何部长发话,顾长官不高兴了。别的且不说,抄了他夏维民的老窝可不什么办不到的事情。

    此时的程家骥正处于在他军人生涯的第一个高峰。在带着部队押着俘虏在徐州的大街上走了一圈之后,程家骥发现自己似乎在一夜之间就成了军委会的宠儿。

    那位为了他的部队的事情,专程飞到徐州来的军政部的脚有点跛的熊中将。带来了军委会决定授与程家骥的四等宝鼎勋章。战区长官部还专门组成了一个隆重的授勋仪式。这种等级的宝鼎勋章,既可以授与将级军官又可以授与校级军官。所以徐州的人们在授勋仪式之后,纷纷传说程家骥极有可能会被破格再升一级,一跃成为整个国军中最年轻的少将。这个传言也让程家骥一夜之间成了整个徐州社交场上最耀眼的明星。整个徐州的头面人物,都以能够与这位前途无量的未来之星打上交道为荣。

    当然委员长这会是不会只开空头支票的了,作为大王庄之役程支队作战得力的奖赏。由委员长特批的用以奖励全体作战有功的官兵的二万现大洋,在授勋的同时也交到了程家骥的手上。

    对于自己能不能马上成为将军,眼下的程家骥倒不是很在乎。他最看重也不是那枚在当时来说含金量颇高的宝鼎勋章。他眼下最关心是自己的军事实力能得到多大的扩张增强。在大王庄之战后,有感于自己的力量的薄弱,已经在思想向一个军阀紧急靠拢的程家骥。现在最关心的还是军委会给他的部队补充多少枪支弹药和新兵。当然最好是军委员能够直接从其它部队里给他抽老兵,但是这个想法就算是程家骥知道是不现实的。抗战以来各个战场的中国军队都损失极为惨重,都急需补充。中国人口众多,壮丁新兵倒是不缺,只是这个有战斗经验的老兵那就大大的馈乏了。

    虽在心里早有准备,但委员长的慷慨还是让程家骥大吃一惊。让他不由在心下暗叹,这位老头子在用势借势方面的功力可真正让人叹为观止。军政部的熊部副带来的方案里,一步到位的将程支队从一个相当于乙种团的小支队,直接拔升成这一个直属第五战区的新的独立旅,下辖一个甲种团一个乙种团。作为对暂十六军被从编制里划走一个支队的补偿,一个团的湖南新兵将被补入暂十六军的建制。

    至于武器装备和新兵,这一回军政部倒是大方的很。军政部先是从湖北给这个新成立的独立一百旅拔来了五百名新兵不说。还大方的将在徐州一个原来负责徐州机场扩建的工兵营改做步兵,划给了这个正组建的独立第一百旅。战区长官见军政部这次这么爽快,也不甘示弱的又拨给了程家骥部三个新兵连。

    熊部副到来的三天之后,程家骥就发现加上原有的部队,自己帐上的兵力足足有了一千九百人。虽然这个数字离一个独立旅的三千人以上的正常编制还少将近一半。且湖北的那批新兵还有十天才能到位,但是这已经是程家骥来到这个世界所指挥的兵力最多的时候了。更何况军政部和战区长官都表示作为抗日有功的部队,独立第一百旅将在近期内全部补齐兵员缺额,尽早达到建制满员。

    在武器方面,军政部和战区也尽量得给了独立一百旅很大的照顾。虽说还不能与那些中央军的精锐的装备相提并论。但在第五战区来说,独立一百旅已可称得上装备精良了。程家骥将些次缴获的那些日式重装备也补入了部队,从火力上来讲,独立一百旅的确是相当强大了。

    程家骥高兴了几天后,下部队去看了一看,就发现了情况并没有自己想的那么乐观。部队的人数是增加的,装备是增多了,可是部队里的新兵太多。那个刚刚改行的工兵营里老兵倒是较多。不过他们比较拿手的是修工事,真刀真枪的面对面的与日本厮杀在短期内是想也不要想。总之一句话,程家骥发现自己的部队现在最大的问题是缺少战力,如果不说没有话。

    按于俊才的话来说,大王庄之战之前的暂十六军先遣支队要是想击溃现在这支独立第一百旅,只需要出动一个步兵营在骑兵连的配合下只要花上三个小时就足够了。眼下这支独立一百旅只怕能剩下一半的人逃出战场,就已经是奇迹了。

    程家骥并不认为于俊才说有什么夸张的地方,要是手下这支部队此时被调上战场去和鬼子硬拼,那程家骥相信自己唯一选择就只有临阵脱逃了。可不认为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落个全军覆没是什么光荣的事。其实程家骥并不是个死打硬拼型的将领,在大王庄之所打成那个样子,一方面是因为当时确是时势所迫,一方面也因为程支队当时那些老兵们的坚强战力,但有一丝别的法子程家骥都不想再去打那种同归于尽的死仗。

    程家骥在这个时期并不想自己去从头到尾白手起家的训练出一支劲旅,尽管这样更加符合yy的原则。徐州大撤退迫在眉睫,他不认为自己带着一支刚刚有点样子的部队能够成功的跳出日本人包围圈。虽说历史上的徐州大撤退没有一个整师的国军被歼灭,可程家骥还是很有紧迫感的决定在徐州大撤退前用尽一切手段使自己手上的实力能够多一些,突围的时候也多些把握。

    正当程家骥要展开心里的飞速建军计划的时候,那位战区长官部的谢高参又来拜访了。

    。

第十三章 快速成军全攻略(上)() 
一见到谢宏那张千年不变的笑脸,程家骥就有一种忍不住要将对方这张假面具撕下来的冲动。

    这一回程家骥一手策划弄出来的徐州请功事件。(何部长在私下里一次对心腹幕僚发牢骚时说的。这句话不知为何马上就在千里之外的徐州官场闹了个尽人皆知。)明面上看起来是程家骥占足的便宜,但当事人心里有苦自己知。在这件事上程家骥承认,自己是完完全全的被战区长官部那位看上去宽仁厚道人畜无害的李长官当枪使了一回,还要感谢人家还算厚道没有马上过河拆桥。

    在押着战利品和日军战俘在徐州大游行的当天。程家骥就想明白了,自己所做的一切会如此顺利,实在是有些太过于儿戏了。光说这徐州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此刻又是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的驻地,也是整个津浦路战场的大后方。那平日里的戒备是何等森严,要是自己这番小小的运作下来,真就可以神不知鬼不觉的带着近千人全副武装的进入这座重镇。那么相信徐州早就是日本人的天下了。

    对于战区李长官的用心,他稍稍一想后,也就明白了。时下日本人大兵压境大战在即。第五战区辖下又基本上都是装备和训练都远远不如日军的国内各个地方军系的部队。

    李长官领军多年不可能不清楚大战在即,军心士气的重要性。对手下这些武器装备阵旧,甚至于食不裹腹的杂牌军旅,他是一定要多加激励的。通过程家骥这次闹出的这个事,李长官是先是利用此事敲打了一下一向厚此薄彼的军政部,又间接的给了委员长一个小小的难堪。

    而委员长也不愧是权术上的顶级高手,那里能够猜不出李长官这点小心思,眼下第五战区的部队也确实需要恩威并济好好的振作一下。最高当局刚刚才枪决了那位一枪不放退出济南的韩主席,威已立恩未施。委员长也正愁找不到适当的时机给第五战区的杂牌军们打打气了。正好在这个时候,自己自觉自发的跳了出来。虽然用的方法有点让人不悦,但堂堂一国事实上的元首是不会在这个时候和自己过不去的。相反作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委员长很好的利用了这种形势,对程家骥这个刺头又是赏钱,又是授勋,还大大扩充的程家骥手上的实力。真正做到了化被动为主动,极大的激励了第五战区的那些杂鱼部队的军心士气。

    当然程家骥并不会天真的认为,最高统帅和军政部的那些大员们就会对自己近乎于抗命的行为,在心里会毫无介蒂。

    委员长和军政部的大员是不会为了这种小事与李长官过不去。但是夹在几尊大神中的自己要是处理不好这些盘根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