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从靖康之耻开始-第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把常识,变为理所当然时,就无可救药了。
宋军作战方式很老套,不论是对抗辽、西夏、金国,都是几路兵马齐头并进出击,习惯于大军团作战;打了胜仗一切好说,可若是打了败仗,只要是有一路溃败,其他几路,第一个反应就是向后退,免得被敌人包了饺子,而不是想着进攻,反包围敌人,或是援救友军。
在宋军中,援救友军的现象很少出现,往往是各打各自的,一旦有了意外,率先跑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我是将军,一切我自会考虑,殿下多虑了!“种师中道,脸色阴沉的道。
赵朴点点头,转身离去。
…………
战斗依旧在进行,上前拼杀不需要他。赵朴需要做的只是看着将士冲杀,踩着梯子,抛石机扔着石头,狂箭如雨,猛火油往下倒,一个士兵被杀死落在了城下,一个士兵登上了城池剧烈砍杀。
一开始看起来很血腥,很是残暴。
可是单调而机械的看久了,赵朴心中的血渐渐冷了下来,默然的看着死亡,看着一个个生命走向凋零。
这就是战争。
战争并不美好,不是琴棋书画,没有那样恰意;也不是朝堂上,勾心斗角,弯弯曲曲不断。战争就是死亡,除了死亡之外,什么也没有。“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这些都是文人的幻想,也是文人对战争的亵渎。
在战场上,士兵是最廉价的军用物资。
太多的士兵死去,可能节省粮食,缓解用粮紧张。
激战了三天之后,大军攻陷了榆次,距离太原已经很近了。可是此刻传来了不好的消息,姚古、张灏等部没有紧跟上来,此时的种家军突出严重,好似一个楔子陷在了金军占领区的深处,处在了金军包围之中,三面受敌。
侦骑不断的传来了消息,金军上万的兵马,正在急速的调动,正要兵临榆次。
种师道听着各方传达来的消息,立时间陷入了深思中。这时,快马赶来的信使打乱了他的思考,枢密院知事许翰送来的一封信。
“请监军前来!”种师中道。
当赵朴赶到时,种师中将一封信,交给了他。
打开信,只见上面写道:“种将军敬上,如今太原被围,已经八月有余,城内粮草奇缺,军民损失惨重,期望王师。夏季已到,女真不耐暑,已经退至云中休整,太原城仅留一偏师,顷刻可以克服……”
书信上洋洋洒洒几千字,是一片优美的散文,看起来优美至极,赵朴不觉感叹,有才呀有才。不就是派出援兵,解除太原之围吗?明说了就行,何必说这么多。似乎担心种师中不执行任务,末尾更是采取了激将之法。
“看完了!”赵朴道。
“殿下,不知出兵还是不出兵?“种师中问道。
“出兵也可,不出兵也可!”赵朴道。他可能打仗不行,但是纸上谈兵,夸夸其谈,分析局势,是他最大的长项。“皇帝还不差饿兵,如今粮草不足,器械不足,在准备不足之前,贸然出兵,取死之道,这是其一;其二,我军士兵多是来自西北,西北多山地,士卒善于山地作战,平原交战是弱项,在晋中平原上与金军铁骑争锋,是以己之短,攻敌之长;其三,在于粘罕,这货最为阴险,多是借着云中避暑为名,引动我军出击。从云中到太原,只需要十天的时间,就可以到达,一旦我军聚集在太原城下,被金军围住,那就是必死无疑!”
“这是不出兵的理由,可是出兵也有好处。首先,太原被围困已经八个月了,再不出手解救太原,太原真的可能陷落,从道义上,必须出兵救援太原;第二,河东之地多山地,只要我们避开平原与金军决战,我军还是有一丝胜算的;第三,最佳的出兵时机来临了,围困太原几个月,金军士卒早已尽疲惫,精神松懈,斗志正是虚弱的时刻。”
“出兵不出兵都可以,一切都需要将军定夺,不过我倾向于出兵!”
赵朴看着河东的地形图,缓缓道:”这一战我军的劣势很明显,优势只有一个,那便是出其不意。我建议,若是出兵救援太原,人数不宜太多。姚平仲之败,说明兵在精不在多。此次救援太原,最好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六万多人大张旗鼓前进,以解太原之围,引动金军围剿,可战可退,重在拖住金军进攻步伐,这是鱼饵;另外,从大军中抽取一万精兵快速出行,昼伏夜行,重在隐蔽,不能被金军察觉,最好走山岭等无人少人区,而云中避暑的金军南下,在金军必经之处设下伏兵,骄横的金军必然不会料到我军埋伏在这里,那时我军出击,就是金军葬身之地,这是鱼钩!“
“这一战,重在两点,一是鱼饵,那部分身为鱼饵的宋军,可能会全军覆没;二是鱼钩,那部分宋军重在隐蔽,重在出其不意,重在山岭之间消除金军铁骑威力,痛杀敌军!这一战的重点,在于兑子。我军死上十几万无所谓,可是金军死上一万就是巨大损失;若是金军死上五万必然元气大伤;若是金军死上十万,可保大宋三年无战事!”
第53章河东之地
抱着金饭碗要饭,这是宋朝最为明显的写照。
都说,宋朝缺马,屡战屡败。其实,宋朝缺马,可是却不却钱,凭着强大的财力,完全可以组建一只骑兵,即便是不能与辽国铁骑,金军铁骑,蒙古铁骑相比,组建一只三万铁骑完全有可能。
宋仁宗时代,就打算组织铁骑,可是遭到了满朝大臣的反对,就是范仲淹也反对。
结果从四川,辽东,大理,青唐羌等地,引进了许多战马,战马的数量也不少,足可以组建铁骑,抗衡辽国,金国一二。可是很悲剧,战马数量不少,却是散胡椒面一般,散到各个部队。结果每个部队都有骑兵,但是数量不多,三五百匹马
骑兵只有集中使用,才能发挥出威力。结果宋朝却是将骑兵拆开,分布在各军,于是各军都有铁骑,却是都是渣。
骑兵一直扮演着步兵“小妾”的身份,不重视骑兵,错误使用骑兵,致使宋朝一直进攻缺乏。
不重视骑兵,重视步兵,至少以步抗骑,也有一拼之力。宋初,宋军步兵之强堪比战国时期的魏武卒,战力很是强大,只可惜强大战力没有维持多久,就急速的衰退了,衰退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如今,大宋只剩下西军这一只可战之兵。
可在赵朴看来,也是外强中干,打了顺风战还可以,若是打了一些败仗,就立刻一溃千里。前景极度堪忧,可是必须一战,哪怕这一战是必输,甚至是必死,也必须一战。
…………
种师中听完赵朴的分析,立时惊呆了,惊讶于赵朴的狠辣。
的确是狠辣,以一部分将士为诱饵,引动金军注意力;以另一部分将士为鱼钩,伏击支援而来的金军。这个作战计划不深奥,重在狠辣,那部分作为诱饵的将士,可能全军覆没,只为了伏击一部分金军。
“这个不行吧!”种师中有些犹豫道。
“将军,这一战本身就是必败之战。金军东路军南下,严重的破坏了京畿要地的经济,不能给我军送来充足的粮草,而河东路也是遭受金军袭扰,提供的粮草有限,再拖下去我军必输,不用打了,饿就饿死我们;可是盲目出兵,在晋中平原上,与金军铁骑交锋,我们扛得住金军的袭扰吗?”
“既然是必败之局,我们为何不拼上一把,壮士断腕,以牺牲一部分士兵为代价,消灭一部分金军,消耗金军的有生力量。金军不同于我们,女真人人口有限,死了之后就再也难以补充!杀一个够本,杀两个赚一个!”
“只要金军损失超过十万,必然难以南侵,我大宋也有喘息的时间!”
“你想到过后果吗?”种师中道,“这个计划极为歹毒,坑害一部分友军,让一部分友军陷入必死之局。若是让朝中一些大儒知道,你我必然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没有想过,我知道这一战是国运之战!”赵朴道,“若是这一战输了,西军精锐尽数覆没,金军西路军南下,攻占潼关,东西两路围攻汴梁,我大宋就亡了,大宋已经亡了,还在乎这些?”
种师中沉默了,这是一个巨大的抉择。
“好,拼上一把!”种师道最后开口道。
赵朴深吸了一口气,这一刻他与这位老将军命运联系在了一起。
………………
战场拼杀,多一份思考,多一份思量,就少一些损失。
大致的作战方针已经指定了,可是具体的规划,还需要细细思考。比如,伏击地点在那里,昼伏夜行如何避开金军侦查,还有那些步卒负责执行,金军铁骑南下的时间。这些都需要种师中好好思考,赵朴也插不上手,也乐得清闲。
一天之后,对着河东的地图,种师中讲述起了这次伏击战的具体内容。
听着种师中的讲述,赵朴心中也是暗自点头,种师中不愧是一员老将,作战计划上滴水不漏,几乎是找不到一丝的漏洞。
赵朴道:“一切都死完美的,老将军不愧是久经战争!”
“只是伏击的兵力不宜太多,不超过一万人,这一万人最好在全军中选拨,在全军中最优秀的士兵参加伏击!”赵朴道。
种师中点了点头。
人上一万,无边无沿。在郊外的平地上,七万士兵站立在平原上,有的是种家士兵,有的是陕西其他部,有的是临时招募,有的是来自京城禁军,五花八门,典型的杂牌军,战斗力也是差距巨大。
再好的作战计划,也需要精锐的士兵作为支撑,不然一切都是枉然。
而选兵,是此次战斗胜负的关键
在高台上,种师中道、赵朴等居高临下的看着底下的士卒。没有说话,只是静静的看着台下,而在旁边是一个沙漏,沙子不断的漏下,时间一点点的流逝,十分钟后一些士兵已经忍受不住,或是伸手挠痒,或是旁边低语,或是东张西望。
“将军,这一战重在纪律,只有严格执行纪律,才能合格!那些做小动作的排除在外!”赵朴低声说着,眼神中满是失望。站立是最简单的动作,也是考验一个士兵纪律性最简单的,没有纪律的士兵战斗力再强,也是一群散兵游勇。
沙漏的沙子流尽,也不过是十分钟的时间,可是大致扫了一眼,合格的人数不及百分之一,也就是七万人的队伍,仅仅有七百人做到“站如松”,这些将会重点关注。
同时一旁的几个书记官快速的划着勾,记录着那些不动如山的士兵
“疾如风,其许如林,侵略如火,不动如山。兵者,纪律为先,不动如山在先。”赵朴道,“选兵第一关,重在纪律,请将军下令!”
种师中点头,开始选兵。
“第一关,考核耐力,卧倒在地一个时辰,坚持不下去的离开!”
这一关考验的是纪律,只要纪律好,才能在伏击中更好的隐藏,不被发觉。此时五月份,太阳正热,卧倒在地一个时辰,本身就是一中折磨,而能忍受住折磨,有着坚强的意志,本身就是本事。
一开始,七万人安安静静的卧倒在草地上,但是时间一长,一些人就忍受不足了。而这时,一些军纪官下去,将那些不合格的剔除去,那些被剔除的被淘汰了,无缘参加伏击。
一个时辰过去了,坚持下去的不足两万人;
“古时,吴起选兵,操练魏武卒,士兵披三重甲,持戈配剑,操12石之弩,负矢囊内装弩箭50枝,携三日口粮,半天能走一百里。而我的选兵标准下降了很多,第二关,只要携带各自武器,从这里达到榆次城,绕行两圈,返回这里,即为达标!”
随着种师中的号令,七万多的士兵开始跑步,而种师中,赵朴等人则是骑马跟在后面。
从这里到到榆次城,再返回大约在三十里,来回能坚持下来,就是合格的士兵。宋朝缺马,没有太多的代步工具,只能是靠着两只脚板行进。这一关考验的是体力,较好的体力,跑步速度快,不被四条腿的马追上,才有活下去的机会。
一个半时辰,有八千人达标。
“八千人足够了!“看着这八千人,赵朴心中满是自豪。原本以为这两关能过关的不足五千,实际上竟然有五千达标。看来比起现代人,古代人不论是体力上,耐力上都是普遍较高。
“若是金人从云中增援太原,至少是几万人,八千人伏击金军,这足够吗?”种师中语气中有些怀疑,伏击讲究的是出其不意,还讲究兵多欺负兵少,八千人伏击,这足够吗。
可是,连他也没有发觉,在怀疑中渐渐的以赵朴为中心,由过去的不屑一顾,到仔细听取意见。
“伏击,最重要的是隐蔽。军队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