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从靖康之耻开始-第19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海上茫茫,风险极大,被海浪吞没的船只不可胜数。
潜意识中,世人对海洋都是心怀恐惧,短距离出航还没有什么。可是长距离,连续出现两三个月,甚至是半年,一年之久,则有些恐慌了。在金人看来,完全没有可能的事情,就这样发生了。
辽东可是金军的腹心之地,不容有失。
虽然南征,将金军的大部分兵力抽调一空,可金军还是调集了大约三万人出击,打算将宋军剿灭在辽东。
只是金军刚刚组织人马出击,宋军就跑路了,回到了船上,又开始跑路。然后登陆在天津附近,袭击不断。此刻,海军就扮演着偷袭和跑路的角色,正面交锋打不过金军,只好是跑路为主,一边跑路,一边袭击。
从辽东到幽云地区,漫长的海岸线。都是海军舰队袭击的方向。而海军袭击的速度,又比金军调度兵力的速度要快很多。金军很是强大,奈何人数太少了,而防护漫长而弯曲的海域,极为的艰难;而宋军却是在跑路中袭击,打一枪就走,不求缴获多,不求歼敌数量多,只求折腾个够!
而宋军也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金军重兵驻扎的城池。绝对不进攻,只是进攻一些小村庄,一些小村镇,专门践踏田地。
民以食为天,粮食重于一切。把庄稼毁坏了。把田地毁坏了,来年必然是灾年。那时饿殍遍野。这对于金朝可是致命的打击。打不过人,还欺负不了地吗?李纲将重点放在毁坏田地上!
随着海军袭击辽东,整个辽东、幽云等地,顿时间惶恐不安。
此时,金国皇帝只得下令前线军队撤回,合力保卫老巢!
………………
“什么。宋军水师,从泉州出发,跨越几千里海洋,出击幽云。出击辽东!”
当金兀术得到这个消息时,第一反应,就是不相信;第二反应就是惊骇;第三反应,则是害怕。辽东、幽云一带,属于金军的核心之地,后方的根基之地,一旦有所损失,几乎是致命的。
而为了这次南下,金军几乎动用了倾国之兵,几乎所有的成年男子,都是上了战场拼杀,留在后方的都是老弱妇孺,战力低下,短时间还能支撑,可是时间一长,就有危险了。
“殿下,河东、河北等地局势极端的不利。此时宋军余孽动乱不已,此时已经攻克河东十几个县,杀伤我军上万人,必须要大力镇压;而最为可怕的是,原本就不安分的契丹,出手了,配合宋军,袭击我金军驻地…………”
探子说着,整个天下的战局。
而金兀术的神色越发的阴沉,内忧外患,前钱与宋军激战,各有胜负,金军固然攻占了许多城池,战果丰硕,可是也分散了兵力,战损严重;而此时辽东被宋军海军袭扰,而河北河东等地,也是义军连绵,更为糟糕的是,原本臣服的契丹也是开始作乱。
“三哥,你看如何?”金兀术问道。
“还能怎么样?退兵!”宗辅道,“如今战局对我们不利,进则无路,唯有退去!”
“只是未能擒住宋朝皇帝,就这样退去,似乎有些不甘心!”金兀术恨恨道,“此次宗翰却是大获成功,在江南一带,屡战屡胜!‘
“屡战屡胜?”宗辅却笑道,“他为人鲁莽,为了攻克一个扬州,死伤不下三万;在江南,倒是大获全胜,可是损失也不小。在浙东大战,更是损失四万之多。而在进攻福建时,遭到宋将岳飞的阻击,连番大败,士气低迷,不得已,退回余杭。久战不利,他也会撤离而去!”
“兄长,既然这样说,那我们就撤离!”金兀术道。
接着,南阳对峙的金军,开始大规模的撤离而去。
………………
在西北。
这里是西军老巢,这里是抗击西夏的前线,西北军年年与西夏战斗,在不断的拼杀中,战斗力很是强大。当然了,这种强大只是相对的,属于矮子里拔将军,在弱小的宋军中,可以成为第一。可是面对强大的金军,却是屡战屡败的料。
种师道如此,折可求如此,姚古如此,姚仲平如此,太多的西军将领败在了金军手中,尤其是败在了完颜娄室手中。
完颜娄室好似不败的战神,好似天生为了克制西军而诞生,在一次次战斗中,大败西军。
就连宗泽,也是多次败在完颜娄室之中。
区别也仅仅是,一些人大败,一些小败,一些战成了平局。
在宗泽镇守西北的那一段时间,一开始由于西军内部纷争,给了完颜娄室空子,败仗不断;可是随着宗泽渐渐的熟悉军务,败仗渐渐变小了,变成了平局为主。战场上出现了相持局势,而这对于金军极端不利。
只是随着宗泽病逝,张浚继任,占据呈现了波动。
一些城池丢失,西北战场上再次损兵折将。
但是随着,张浚渐渐的熟悉军务,渐渐的掌控西军。西北战场再次出现了对峙局面。
而西军也一直的贯彻着皇帝陛下的主张,已守为主,以守代攻,反对冒进,蚕食般进攻。在这种方针之下,西北宋军,出现了一系列的小胜利。
从西北到湖北,到江南,大约三千里等的漫长战线上,宋金之间。大约有上百万部队,剧烈的拼杀着,总体上宋军处在劣势上,丢城失地无数,损伤将士无数。只要少数城镇坚守住了,没有被金军攻克。
但是金军在一连串的胜利中。分散了兵力。致使一个金军士兵往往要与十个宋军士兵战斗。而西北的山地,湖北的山地、河流,江南的湖泊水泽等,都不利于骑兵作战,反而是容易被大河大湖分割为一块一块。
金军在初期的胜利后,遭受了宋军猛烈的反击。
宋军总体作战方针。就是坚守大城,坚守要害关隘,引诱金军进攻,将金军主力消耗在攻城战中;而在一些小城镇则是放弃。不断的坚壁清野,不断的拉伸金军战线,不断的分散兵力。然后集中优势兵力,不断的夜袭,不断的袭扰,用几倍于敌人的兵力,围歼金军。
每战不追求强敌数量多,不搞大兵团会战,而是不断疲劳敌人,不断的小股歼敌。
在战斗初期,金军还不觉得什么,可是随着连续半年之久的激战后,金军有些吃不消了。漫长的补给线,孤军深入,气候不适应等等,一天天的拖垮了金军,金军士气已经疲惫,无力再战。
而此时辽东被袭击,给了金军撤退的机会。
先是东路金军撤退,从江南,一下子撤离到淮河一带;而中路军接着撤退,从南阳撤退到汴梁一带;而西路军最后撤离,向着河东一带撤离。而在金军撤离时,宋军开始反击,追歼敌军,一些大胜,一些小胜,一些大胜,一些小胜,一些先败后胜,一些先胜后败…………
………………
“金军终于退了!”赵朴长长的松了一口气,舒服无比。不管怎么说,在他的亲自率领之下,襄阳是保住了,在连番的战斗中,宋军得到了磨练,不再是不堪一击,不再是虚弱不堪。
这次大战之后,金军想要发起全面进攻,已经不可能了。唯有重点进攻,以点破面,而这也给了宋朝修生养息的时间。
“恭喜陛下,力战金军退去。”一旁的汪伯彦恭喜道。
赵朴点点头道:“这也有丞相之功!”
汪伯彦:“陛下,有功则奖,有过则罚,以勉励将士。此战,赵鼎先是丢失扬州,后是让金军渡过长江,让金军洗劫江南;而在江南之战,岳飞更是连续五战五败,丢失十二座城池,这都是失地之责;而刘光世在六安大破金军,收复泰州;张俊坚守无锡,始终未陷落…………”
这都是一连串的人名,还有一连串的战功,都是讲述着有功的将士,失地大败的将士。
而这些文武大臣中,除了少数人,赵朴有一点印象之外,多数都不认识。赵朴只能道:“请内阁,速速制定战功薄,以奖励有功将士!”
“是,陛下!”汪伯彦道,“只是有一件事,陛下当速速决策?”
“哦,不知何事?”赵朴问道。
“迁都杭州!”汪伯彦道。(未完待续。。)
第308章迁都杭州
迁都杭州!
汪伯彦抛出了一个惊人的意见。
“迁都杭州!”赵朴脸上闪过惊讶、茫然、不知所措等,心中却是明亮道理极点。
这是文官集团们,提出了迁都主张!
汪伯彦,是文官之首。他提出的意见,不仅仅代表了他一个人主张,更多是代表了朝堂中多数文人的主张。
汪伯彦道:“陛下,此战金军败退而回,江南遭受了大劫,唯有迁都;才能安定人心,这是其一;其二,江南是我大宋赋税根本,北伐之根本,不容有一丝疏忽,迁都可利用财税;其三,建康距离长江太近,一旦金军渡江,危在旦夕,此战建康失守,便说明建康不可为都城;其四,唯有杭州处在江南中央,可以从容掌控江南…………”
汪伯彦说了一大堆的理由,有些牵强,可赵朴没有反驳,只是静静的听着。
君王需要太多的倾听,而不是太多的争吵与辩驳!
最后,赵朴道:“迁都之事,明日再议!”
………………
“迁都,杭州!”回到了寝宫中,赵朴还在为思考刚才的事情。
都城,在何方?
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一个国家的国策。
定都长安,有利于掌控西域,掌控丝绸之路,同时对中原、河北等地形成强烈威慑,随时出兵平叛。历代,定都长安,很多程度是是为了对东部的世家豪强形成战略威慑,对西部、北部的草原民族形成军事威慑;
定都洛阳、汴梁,居中央,有利于统御中原。也可以在中原王朝势力衰弱时,避开北方少数民族锋芒;
而定都建康、杭州,有利于掌控财税,保证中央财政富足;
而定都北京,则是有利于掌控东北。压制北方少数民族;缺点是不利于掌控南方,会使南方形成藩镇割据。
而不论是定都在哪里,都没有人定都在襄阳。
正所谓,不东不西,不是东西!
历朝历代,都是看到了襄阳的重要性。可是却从来没有人迁都到襄阳,因为襄阳只适合藩镇割据,但是不适合掌控天下。
赵朴问道:“舞儿,你说,定都在襄阳合适吗?”
“不好!”一旁的王武月道,“历代。从未有定都襄阳,定都襄阳的,多是割据政权,寿命不长!”
“只是,襄阳不行,又有那个地方行!”赵朴摇摇头道,“建康。风水不好,定都建康的王朝,向来短命;而定都杭州,也不行,似乎只有吴越,定都在杭州,只是空有强大财力,却是不战而降。总之建康、杭州,我都不看好,都是短命王朝;唯有襄阳最为合适。只是襄阳距离前线太近了,只要金军一个奇袭,几天的奔袭,就可杀到襄阳城下,朝不保夕!”
最为中意襄阳。只是襄阳距离前线太近了,安全无保障。
就像上次,根本没有一丝征兆,金军就杀到了襄阳,就开始围攻武备学堂。若不是他准备妥当,早已经命丧当场了。
都城,第一要素,是安稳!
有可靠的屏障,可以阻拦敌军。不然只有在都城附近,囤积大量兵力,就好像汴梁一般。
而襄阳,处在中部地带,是好的中转站,战略要塞,但不是好的都城。
“陛下,谋事在人,定都在何方并不重要,重要在于人!”王舞月劝说道。
赵朴却是道:“世人皆是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其实差了,民心可以收买,人和可以争取,然而地利上的劣势,却是极难弥补,若是强行要弥补,也要付出惨重的代价;而要挽回天时,挽回天下大势,无异于逆天而行。逆天而先,十个能有一个成功就不错了。世人重视人和,轻视地利、天时,不过是自欺欺人而已;没有天时,没有地利,人和也是无本之木,无根之水!”
此时,赵朴有些彷徨,有些迷茫,这一切都是落在王舞月眼中,心中不由生出了心疼之感,开口道:“不如向内阁询问?”
“内阁不行!”赵朴一口否决了,“内阁,处理一些政务还可以,可若是讨论迁都,争吵十几天,也未必能吵出一个结果!”
“陛下,不如向礼部尚书秦桧问询?”王舞月又道。
赵朴神情不变,心中却是惊骇,不动声色问道:“秦桧?你觉得他怎么样?”
王舞月道:“国之大才!秦大人,才略不输于王荆公,司马光!”
赵朴点了点头,秦桧的才能的确是不输于王安石,司马光,是最为顶尖的人才,只是可惜此人缺乏原则。没有原则,优秀的才能,不仅无利,甚至是有害的!
“罢了,此刻只有秦桧能解决了!”
尽管不喜欢秦桧,尽管对秦桧忌惮不已,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