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从靖康之耻开始-第1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扬州军,都是招募的扬州本地的破产农民,或是山东逃难而来的流民,都属于典型的无产阶级,三无人员。扬州军建立,本身就是为了较少社会不稳定因素,将大量灾民招募其中,进行军事化管理,减少造反的可能。
这些破产的农民,或是有这些逃难而来的流民,多数是拖家带口,上有老,下有小,中间还有女人。最后人数时达到了三十万,能够打仗的壮丁,仅仅有五万之多。
第205章军户制度
招兵,很多时刻不是招收一个人,而是招收一家人。
看着这些老老少少,赵朴心中生出不忍之色,军队是禁止携带家眷的,只是将这些家眷赶出,似乎也太不人道了。没办法之下,赵朴只好提前实行军户制度。
在明朝实行军户制度,总是遭到后人的诟病,说军户这不好那不好,说军户是变相的农奴制度。可在赵朴眼中看来,还是有好处的,至少解决了军队庞大的家眷问题,让军队的战斗力有所提升。
靠着军户制度,朱重八打倒了蒙古军队,建立起来强大的政权。至于明朝后期军户制度出现的弊端,只因为缺乏监督,缺乏监督也必然滋生腐败,将整个军队毁灭。
赵朴有信心,至少在他活着时,军户制度是利大于弊;至于他死后,军户制度会滋生多少弊端,这就不管他什么事情了。他只关心最近二十多年,只关心如何驱除金军入侵,收复山河,至于二十年后的事情,或者是百年之后的事情,他懒得理会。
正所谓华夏沉沦又如何,西方入侵又如何,倭寇入侵有如何,那些太遥远的事情,他懒得理会,他只要保证活着时,当好皇帝,能够保家卫国,能够让百姓有个相对稳定的生活就足够了。提后人操心,替子孙担忧,他懒得理会。
而实行军户制度,前提条件是有大量的土地,没有大量的土地,如何分田,如何建立军户制度。
赵朴曾经想要,是不是通过一些“合法手段”,获取大量“非法土地”。可是一查帐,一查看官府的田地归属,再看暗处的一些账目,立时有种吐血的冲动——若是打土豪,分田地,他这个皇帝绝对跑不了。
他是扬州最大的地主,占据的土地数量树木惊人,扬州约八分之一的土地,都是归他所有。
若是在搞土改,他这个皇帝绝对是被“革命”!
不得不说,身为皇族的赵氏,是当今第一大族,靠着政治上,经济上的有利地位,不需要亲自出手,手下就有一群狗腿子借着各种名义,收敛钱财,兼并土地,从各种方式收取好处。而一些官吏,只要是脑袋不抽筋,也不会找这些人麻烦,于是在这种情况之下,皇族的土地和各种店铺,各种资产不断扩大。
这只是扬州一地,而在其他繁荣的地区也有不少财产。一些因为太隐蔽了,隔得关系太长了,才没有查到。
赵朴看着各种各样的地契,搁着八竿子才能打到一下的土地,心中既是激动,又是惶恐。在这些地契中,有三层是属于皇庄,是明处的财产;而有七层属于隐形的财产,借着各种名义,当着后台老板。
这只是一个扬州,而在江南其他地区,也有着皇族兼并。
这些很是零散,本来是属于宋朝皇室的,并不都是属于他这个皇帝。只是随着金军南下,大量的皇族成员被掳走,留下的也是远支,没权没势的,赵朴无形中接受了这些财产,变为了自己的私有财产。
有了土地,一切都好说了。
可以合理安排,实行军户制度。
在分配土地,制定具体的规章制度上,还有一些细节上,这已经不是赵朴可以做的了。他只是提出简单的思路,至于详细的规章制度、如何操作,这都是大臣们的事情,是户部、兵部的事情了。他是君王,只负责监督,只负责查看是否有暗箱操作。
于是军户制度就这样实行了。
在扬州军中实行,有些试验田的味,失败了无关大雅,成功了却可以借鉴,一切以试验为标准。
明朝的军户制度,是介于人丁稀少,国家赋税不足以养军,只能是军队自养,目的在于省钱、强军,却不是以利民为主;而赵朴实行的军户制度,则是以强军、保国为目的。
宋朝禁军战斗力低下,有很多原因,其中实行募兵制是最大原因。
募兵制,是走向职业化军人的开始。在封建社会,实行募兵制有些超前,不是造成军阀割据,就是士兵战斗力低下,前者是唐朝,后者是宋朝。在文盲率极高的时代,搞募兵制是一件极为危险的事情,不是造成军阀割据,就是造成政府财政赤字。
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封建社会,那些实行兵农合一,战时为兵,闲时为民,战斗力比较强,超过那些搞募兵制的国家。
“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
历史上,造反者绝大多数都是无业流民,或者是失去土地农民,因为一无所有,才无所顾忌;那些有田地耕作的农民,有稳定职业的百姓,很少参与造反,即便是有委屈,也多数忍了,他们多数是积极抵抗义军的主力。
因为有地,便有安稳的生活,而所谓的义军入侵,所谓的蛮夷入侵,往往会让他们失去土地,失去安稳的生活,这让他们拼死反抗。
总之,实行了军户制度,让军人有了战斗意志,有了战斗意志,在适当的训练,就是一只强军了。即便是不能纵横无敌,也可以自保有余。
而宋朝实行募兵制,当兵是为了挣钱,而钱哪里有命重要,于是养成来士兵们习惯于大顺风战,善于抢功劳(抢功劳,就是抢钱),而一旦遇到强敌,一旦久攻不克,士气就会下跌,甚至会奔溃,出现上万人,十几万人,几十万人大溃败。
这在后世时不可想象的,可是在这个时代,却是最为常见。
在扬州实行的军户制度,很大程度上借鉴了明朝的军户制度,可是在一些细节上却是改动较大。
明朝的军户制度,所有军户皆为世袭。每个军户的在卫军士,其主要任务是在固定的卫所充当额军,被称为正丁。正丁子弟为次丁或余丁,正丁死亡,要由该军尸的次丁、余丁依次递补。若本户绝嗣,则要由同族人递补。
也就是说阵亡之后,没有补助,反而是继续派丁上前,全家男丁死光了之后,还要牵连上同族。身为军户,既要种地,又要卖命,身为军属,不会享受到优惠待遇,反而是有着沉重的赋税,坑人无比。
此外,明朝军户身份是世袭的,子子孙孙都要当兵,不允许从事商业、手工业,甚至连科举考试也不允许参加。
而赵朴设计的军户制度,军户必须是世代从军,一户一丁,也就是说一户人家在,至少有要一个前去当兵,而其余的丁口可以从商,可以读书当官,也可以从事手工业;总之必须有一丁参军。一旦家中缺少丁口,未参军,实行重税;而一旦家中有阵亡将士,则是实行减税;一旦无故逃避兵役,轻则是收回田地,重则是加重赋税。
而在扬州,实行按亩纳税,免除人头税,实行留五纳五;其中税收中截留三层,用于兴办义学,义学免费为主,主要在提高识字率,较少文盲数量;同时义学中实行军训制度,军户出身的孩童、少年,必须要参加一定数量的军事训练。
此外,重点防备土地兼并,军户土地不得随意买卖。
军户制度,看似只是军事上,却是设计到了普及初级教育、摊丁入亩、军训尚武等制度。
就这样,在一些大臣,武将的参与之下,军户制度草草定稿,然后实行了。至于缺点有多少,问题有多少,刚刚实行两个月,好坏暂时还不知道。
…………
正是冬天,闲暇的时刻,而军队却不能闲暇。
扬州军只是厢军,在训练的量上只有八字军的一半,但是三大纪略八项注意必须遵守,宁可军队战斗力低下些,也不能变成遭殃军。
经过短暂的训练,扬州军有了一丝的气象,只是战斗力真的不怎么样。
在战场上,五万扬州军,只需要五千金军,就可以击溃,还是要加大训练量呀!
不过不管怎么说,扬州军就这样成军了,问题很不少,还需要提高。但是无容置疑的是,不久之后八字军必然离去。那时扬州军,将是守卫扬州的主力部队,扬州需要他们保卫,八字军主力不会长久的留下,当卫戍部队,主要还是以征伐金军为主。
第206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皇帝巡行天下,这涉及到了安全保卫,奏章批阅等问题,繁琐的事情极多。赵朴一再的说,精简为主,可是依旧磨蹭了十几天,才搞定一切。
赵朴要离开扬州,只是谁戍守扬州的问题上出现了争执,最后决定留下岳飞,张贵二人,他们负责操练扬州军,筹备扬州附近的军务;而赵鼎负责扬州路的军政大事,负责淮河一带的防线建设,多数大臣依旧是留在扬州,只有汪伯彦以宰相之名相随。
此时戍守扬州的,有一万八字军,五万扬州军。
而在两万八字军的护卫之下,赵朴浩浩荡荡的向襄樊一带前进。
…………
一场大雪拯救了大宋。
至少在许多人眼中是如此,金军节节胜利,宋将军节节败退,山东全境沦陷,而陕西丢了一半,河南只剩下一个汴梁。此刻战线已经由黄河推进到了淮河,距离宋军的陪都扬州,只是咫尺之遥。
虽然说,八字军激战金军,覆灭了冒进的七千金军骑兵,取得了大捷。
可是谁也不会认为,扬州真的守得住,一旦超过十万的金军会师在扬州,扬州必破无疑,区别也仅仅是沦陷的时间长短而已。一些聪明的人,已经开始渡河,向着长江以南跑路。一些文人,一些边远州县开始向投靠金军。
而金军上下,也是弥漫着胜利的气氛。
只是一场大雪,一场雪灾,彻底的终结了梦想。
在一些地带,雪已经漫过了膝盖,战马运动不便,弓弦潮湿,后勤运输苦难。结了冰的城墙湿滑、冰冷无比,根本无法攀缘,这一切导致了进攻困难。
此外激战半年之久,女真上下士气衰落,士兵思乡心切,南下掳掠的财富,又足以富足生活,金军上下进攻的欲望不太强烈,只能是退去。而此刻,谣言不知从何处传起,说大雪是天神所降,为的就是阻止金军南下,为的就是保全大宋社稷,一旦金军继续南下,必然遭到天神的诅咒。
一切说得有鼻子有眼。
而此时河北,河东,甚至是幽云地区,义军起伏不断,不断的骚扰着,破坏着,金军必须回师前去剿灭。只有稳定的后方,才能更好的灭宋。
最后只能退兵而去,首先中路军入侵到了襄樊一代,差些过了长江,打倒湖南,只是此刻不得不退军,一退千里,再度退回了黄河,回到了河东等地;而西路军,在娄室的率领下,攻陷了半个陕西,此时也是退兵而去,只留下少量军队戍守一些要害城池,而陕西绝大多数城池,交给了投降的西军镇守。而在山东,除了青州,淄博等地留兵守卫之外,也是向后退兵。
金军是打下了许多地盘,但是又很快的放弃了。此时的金军还没有转型成功,依旧是以劫掠为主,抢了就跑;或者说金军文治能力较差,打下了许多地盘,但是无力占领,只能是占据一些要害,然后离去。
此刻,金军缓缓的后退,那些义军不断的追击。这些义军,分为十几股,昼夜侵袭,袭击岗哨,或者是射火箭烧帐篷,或者是在前进的路上设置路障,或是夜晚敲鼓,难以睡眠,总之这些义军不会大张旗鼓的,明刀明枪的战斗,只是如耗子一般,东一榔头,西一棒槌,骚扰不断。
派大军追杀,他们撒腿就跑,追也追不上;即便是消灭了一股,也不过是灭了几十人而已,连塞牙缝也不够。
在不断的袭扰着,金军退兵而去
此时,黄河已经结冰,大军踏冰而去,撤回了黄河北岸,望着撤退的大军,宗翰眼神中闪现出可惜之色,问道:“我军损失如何?”
“冻伤者,足有三千人!”一旁的副将回答道。
宗翰道:“这场大雪来的太突然了,我军一丝准备也没有!”
越是往南,气候越是暖和,在淮河一带,往年河水都是不结冰的,即便是在冬天,也只需要身穿单衣就足够了。可是谁知道一场大雪降临,雪灾出现了,在雪灾面前,金军的非战斗减员极为严重,三千人只多不少。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三次攻打宋国,第一次势如破竹,仅仅是宗望一人,就逼迫得宋国退让,那时全军士气最为旺盛;第二次动用了十五万大军,东西两路合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