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穿越从靖康之耻开始 >

第106部分

穿越从靖康之耻开始-第106部分

小说: 穿越从靖康之耻开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真宗时,便把这些措施加以制度化。按照这个制度,一般官员都有“官”和“差遣”两个头衔,有的官还加有“职”的头衔。“官”只是说明他可以领取俸禄,而职才有实际的权力。每个机关彼此互相牵制,“任非其官”的情形很普遍。
    设官分职、分割各级长官事权的办法来削弱其权力的,有利于中央集权,有利于社会稳定,但是也加剧了官员的数量。
    最后,变成了一个官员身兼数职,或是一个职位几个人担任,不仅是行政效率下降,更是造成了官僚队伍庞大,财政消耗巨大。庆历新政时,范仲淹就想要给官僚队伍瘦身,结果遭到了反噬,悲剧无比。
    再也没有人敢于给官僚队伍瘦身,即便是王安石也不敢。长久之下,这形成了冗官。
    大量招收流民,盗贼,进入军队,在灾年更是将灾民编入军伍,致使军队数量膨胀。太祖开宝年间,全国有士兵三十七万八千人,其中禁军十九万三千人。而宋仁宗时期,全国有士兵一百二十万九千,其中禁军八十二万六千。而在皇佑初年,军队更是急速增加到一百四十万。没有人敢于给军队瘦身,除非是想要引发兵变。长久之下。这形成了冗兵。
    宰相、枢密使一级的高官,每月俸钱三百千(即三百贯),春、冬服各绫二十匹、绢三十匹、绵百两,禄粟月一百石;地方州县官员,大县(万户以上)县令每月二十千,小县县令每月十二千,禄粟月五至三石。正俸之外,还有各种补贴,如茶、酒、厨料、薪、蒿、炭、盐诸物以至喂马的草料及随身差役的衣粮、伙食费等,数量皆相当可观。宋真宗时外任官员不得携带家属;而家属的赡养费则由官府财政供应;月供米、面、羊等生活用品。此外,还有“公用钱”(即招待费),如节度使兼使相公用钱可高达二万贯,而且上不封顶,“用尽续给,不限年月”。公用钱之外,又有“职田”。诸路职官,各有职田,两京、大藩府四十顷,次藩镇三十五顷,直至边远的小县,尚有七顷。且“外官占田,多逾往制”,由佃户租种,官员坐享其成。
    官员高新,固然是优待士大夫的表现,也加剧了财政支出,形成了冗费。
    三冗之下,国库的收入很多,可是架不住花钱,往往是出现财政赤字。
    可是金军两次南下,固然给宋朝带来大灾难,可是一检查国库收支,竟然发觉节余很大,无形中缓解了“三冗“



第158章军三司
    三冗问题,照已经很是严重了,没有人敢于轻视,也没有人敢于在这方面动手术,可谓是谁碰谁倒霉,谁碰谁死。
    如今金军南下,八十万禁军灭亡,三十万西军覆灭,宋朝的正规部队几乎全军覆没。这固然是大灾难,可是也意味着巨大的军费开支省下了,只需要支付筹备新军,修建城池的费用。
    也就是金军南下,固然是灾难,但是在客观上也解决了冗兵的问题。
    汴梁被攻破,大量的官员被抓走,这又节省下官员薪水的钱。这又客观上解决了冗官的问题。
    而金军南下,各地都在遭受灾难,官员们的福利也可以适当的消减了,这又客观上解决了冗匪的问题。
    “真是一个奇葩的问题,三冗导致了积贫积弱,积贫积弱导致了金军南下,金军南下又客观上解决了三冗问题!”恍然间,赵朴觉得变法的机会来了。
    社会稳定的时刻,变法最为困难,也是必败;而在国家生死存亡的时刻,变法最容易成功。
    历史上,商鞅变法能成功,那是因为秦国在与魏国的战斗中,屡次战败,损失惨重,不变法就要亡国,兵法还有一丝机会。而范仲淹、王安石的改革,那时虽然有社会危机,可是宋朝还是没有陷入灭国的危机中,顶多是财政困难而已。
    而此时,金军南下,宋朝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此时变法压力最小。
    而从经济上分析,三冗问题得到缓解,这又使财政宽裕,有了变法的资金,有钱不一定改革成功,可是没有钱,改革必然困难重重。
    “麻痹的,天大的机会摆在老子面前,老子差些失手将机会丢掉,呜呜!”赵朴又是激动,又是后怕,他果真是一个政治小白,政治觉悟太低了。错过了太多的时间,没有利用这些时间办法。
    所幸的是,错过了太多的时间,但还不是太晚,还有弥补的机会。
    此时是变法的最好时机,谁若是阻止变法,老子就扣上私通金军,卖主求荣的帽子,丫丫的让你老小子遗臭万年!
    而此时,在一旁的王舞月心中又是紧张不已,这位皇帝陛下不会是又魔怔了吧!
    而此时,赵朴心情渐渐的平静了下来,此时变法危险还是不小,不过比起王安石、范仲淹机会大了很多。正所谓徐徐图之,温水煮青蛙,慢慢努力迟早会成功的,他才十七岁,还能活上四五十年,有足够的时间变法,慢慢改革。
    变法之道,在于偷偷进村,打枪的不要。
    在世人还没有察觉时,已经将该干的事情,都干完了。当世人发觉,想要阻止的时刻,已经发觉迟了。
    ………………
    很快一条法令传出。
    新军要成立“三司”,军宣司、军法司、军情司。军宣司,负责军队宣传,宣传抗金主张;军法,负责监督军法,监督军队军队不法行为;军情司,负责军情调查,信息传播。
    在传出军队成立“三司”时,一些朝中大佬只是大致扫了几下,就将这道命令发布下去了,没有太多的在乎。此三司,不同彼三司。
    在朝堂中,宋代设中书、枢密、三司分掌政、军、财三大务,宰相之权为枢密使、三司使所分取。三司管理着天下之财,三司使又名为“计相”。可以说位高权重,权力重要。
    只是这个刚刚成立的“军三司”,则有些不伦不类。。
    军宣司,负责宣传,无足轻重;
    军情司,负责调查军情,许多机构都有;
    至于军法司,负责军法,只不过是将监军制度扩大化而已。
    唯一不同的是,军三司不由枢密院管辖,直接隶属于皇帝。理由是如今战乱,直接隶属,省去中间环节,利于指挥。
    各位朝廷大佬听了之后,也没有太多在意。
    而赵朴心中却是狂喜,变法从军队开始,军队又从亲卫军开始,亲卫军改革,又从军法、军情、军宣开始。
    外人觉得“军三司”无关紧要,可是赵朴却知道,这是改革的关键所在。
    一只军队战斗力,来源于军纪,而宋朝军纪一向不好,他组建的八字军,前一段时间也出现了军纪问题。为了提升军纪,于是便有了监军制度。监军制度,本身就是为了监督监军的不法行为,做到监军与将军之间,权力制衡。
    不过由于,监军素质太低,又是多任用太监为监军,还滥用职权,瞎指挥,致使许多军队对监军制度怨声载道。
    而在八字军初期,他就建立了监军制度,不过多是任用八字军内部的军官,因为彼此之间太熟悉了,致使一些监督流于形式,让八字军军纪差些崩溃。
    这个启示说明,监军权力不能滥用,监军权力要制约,同时监军人品廉洁很重要,还不能太熟悉。
    因而军法司,成立势在必行。
    军法司,可以说是“政委”的摇篮,主要责任在于培养合格的监军。
    身为监军,品级上与将军相平,但是受到将军节制,主要负责全军日常训练记录,几时出操,训练内容,伙食,请假等等,要记录在一个本子上,最后要归档。这些记录必须真实可靠,不得有一丝的虚假。若是有虚假,轻则是罢免,重则是永不录用。
    其次是,负责将士薪水发放,必须全额发放,不得又一丝克扣,对于每个月军队伙食开销等,必须公布,接受监督。
    再次,则是军法惩治,在军士违反军法时,可以予以惩治。
    监军,不得干涉将军正常指挥,只要是少说话,少干涉,多记录,一切务求真实。若是军中将士,觉得监军处事不公,可以向上检举,举报。若是事情属实,监军将会受到严惩。
    在监军的人选上,赵朴果断的放弃了太监做监军,而是选择一些落地的书生,或是不受重要的翰林等,用功不如用过,用有关系的不如用没有关系的。没关系的,比有关系的,更加容易控制;落魄的书生比及地的书生,更加容易控制。
    而在监军的人选上,赵朴优先考虑书呆子。
    书呆子有一万点坏处,但是有一个好处是太呆了了,呆子不会犯下原则性错误。书呆子也最容易洗脑,而一旦洗脑之后,也最不容易改变,可谓是九头牛也拉不会来。
    比如;张东、欧阳澈两人,典型的愤青,外加书呆子,总是不断的批评时政,说这个不好,那个不好。
    赵朴也是头疼不已,砍了两人有些过了,可是不砍了,又是太麻烦,最后干脆送到了军法司。
    不怕这两货嘴巴臭,连续在军队折磨上几个月,知道行军艰苦,那里会这样随处乱说,随意乱讲。这两人为何夸夸其谈,就是因为四肢不勤,干活太少,精力太旺盛。
    在简单的指导一番之后,军法司的各个监军,开始各到其位。
    …………
    军宣司,则是专门负责给军队洗脑,不断的灌输给军队仇恨金人的思想,讲述金军的特点,各个将领的特点,作战风格等。同时通过军宣司,使军队忠诚于皇帝陛下。
    军队宣传,在后世极为重要,一旦掌握了军队宣传,可以说是掌控了一半军队。只可惜,在这个时代,没有人看到军队宣传的重要性,打仗时也仅仅是高级将领彼此动员一下,士兵们往往是不知道为何而战,为什么而战,大战时也是瞎打的成分占据太多,打胜了一拥而上,打输了兵败如山倒。
    因为,这个时代的观点认为,将贵智,兵贵愚。
    练兵之道,就是把将军变得越来越聪明,士兵变得越来越愚昧。将军聪明了,可以指挥若定,料事如神;士兵们愚昧了,就可以勇往直前,不怕死。
    可实际情形却是,将军们的确是越来越聪明,几百里遥控指挥,一旦战斗失利,第一个跑路;士兵们也是越来越愚昧,打了胜仗时,都是积极向前,打了败仗时,比谁都跑得快。
    这种粗放式练兵,赵朴已经抛弃了,现在的本钱有限,学费能少交就尽量少交,能多保存一点实力,就多保存一点实力,必须走精兵战略,必须走强兵战略。

第159章军宣司
    一能领先半步,就是天才;领先一步,就是疯子;但是领先两三步,则是前途难料。
    如今,他是大宋的皇帝,是万万人之上,位高权重,看似君临天下,威风无比。可赵朴知道,这是火山口的皇帝,说不定什么时候,命就没有了。
    此时,他看起来,控制着大宋的大部分土地,各路的厢军、义军都是听从他这位皇帝陛下,应天府的大臣们都是以他为首。可是他知道,能指挥动的军队,仅仅是他手下的三万八字军将士,能指挥动的也仅仅是那些心腹大臣。
    山东、河南、陕西一带军队,还有江南一带,他根本无力指挥。
    若说宋朝一直的国策是强干弱枝,那此时就是出现弱干强枝的局面,他这位皇帝陛下的圣旨出了应天府,能不能指挥动地方的那些大员,还是两说。若不是宋朝百年立国,威严依旧存在,再加上外敌在前,国家危难,此时说必定就是遍地反王,遍地都是割据政权。
    所幸的是,宋朝的分权制度,将各个权力压制到了极限,消除了独裁、割据的因子。再加上百年的重文抑武的思潮,使这个时代很难诞生李渊那样的枭雄,想要如曹操那样挟天子更是不可能。
    这是一个没有枭雄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做皇帝时幸福的。只要是不做天怒人怨的事情,皇位稳稳当当。
    不过一切都不能寄希望于侥幸。
    总之,做皇帝依旧是高风险的行当,一个不慎生命就没有了,珍爱生命,一切需要谨慎。
    如何立于世间?
    拥有一只强军,枪杆子里出政权!
    不过,枪杆子里出政权固然正确,可枪杆子掌握在谁的手中更为重要。
    历史上,许多牛人自以为掌握了枪杆子,就掌握了天下,却没有让枪杆子握在手中。比如,清朝末年,清政府辛辛苦苦的操练新军,各种武器,各种福利,都是尽力的向着新军倾斜,结果新军的确是变得很强大,实力很牛逼。
    可是思想工作没有做好,新军被革命思想侵袭,最后成了清政府的掘墓人。
    赵朴可不想辛苦操练八字军,最后却是八字军玩起政变,将他推到在地,那就是悲剧无比了。
    虽然说王彦、王守义、李破军等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