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姐的贴身家教-第6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话一出,弹幕顿时一堆的省略号。刚才为王庸辩驳的人都无语了,感情王老师就是传说中的猪队友啊。大家为你洗了这么久,你倒好,直接自己承认了。
“不过,我的笑并不是你们想象中的那种笑,而是另外一种——嘲笑!”王庸面色一正,补充道。
“啊?嘲笑?”弹幕都傻了,包括黑子。
他们不懂王庸在嘲笑什么,明明是此刻华夏正在遭受嘲笑好吗?
王庸没有多跟弹幕解释,而是拿着手机径自走到了讲解员面前,将正要从刚才钧窑橱窗前离开的讲解员拦住了。
讲解员眉头一皱,她知道这是一个华夏人,她刚才确实说了一些对华夏不敬的话语。但是那都是事实,如果华夏人连事实都不敢承认,那跟把头埋进沙漠里露出屁股的鸵鸟有什么区别?
王庸转头看向赵莉:“我说,你翻译。”
见赵莉点头,王庸重新看向讲解员,嘴角带着淡淡微笑,道:“无知不丢人,但是拿着无知炫耀就丢人了。”
赵莉犹豫一下,担心引起冲突。可见王庸眼神坚定,还是一五一十翻译了过去。
讲解员听到,顿时气的脸色都变了。
“你说谁无知?我看真正无知的人是你!我刚才说的话都可都是经过南韩专家们集体论证过的!是科学而严谨的!”
王庸嘴角微笑不变,语气也继续保持轻蔑:“哦,那就是南韩所有专家都无知。”
“你……”讲解员被王庸这大言不惭的话气疯了。
竟然还有自大到这种程度的人,说什么南韩所有专家都无知。你算老几?你有什么资格这样说?
南韩游客们也生气了。
一个个指着王庸鼻子大骂:“可恶的华夏人,滚出南韩的土地!在我们国家侮辱我们,你就不怕被制裁吗?!”
“果然说一贯粗鲁的掌柜们,这种话简直太符合掌柜们的风格了!多年来的经验告诉我,对付这种人完全不需要讲道理,直接打一顿就好了!”
“大家不要冲动,这家伙不过是被踩到了痛脚而已。堂堂宗主国制瓷水平竟然还不如属国,换位思考,连我都觉得有些接受不了呢!然而这就是事实,哈哈哈……”
一时间,王庸陷入众人指责之中,甚至有人想要动手,情势危急。
讲解员瞅着这一幕,丝毫没有劝解的打算。而是脸上明显带着丝丝快意,袖手旁观。敢在南韩土地上装比,这就是下场!
直播间里观众们也是吓到了。
“我去,王老师玩的有点大啊。这是真的在用生命装比啊!”
“你们可别说风凉话了,刚才要不是你们怂恿,王老师能当众挑衅这群棒子?出了事你们责无旁贷!”
“谁有南韩报警电话?打一个吧,万一真出事就不好了。”
就在华夏网友七嘴八舌想主意营救王庸的时候,却听王庸蓦然大喊一声:“shut up!”
汉语可能大部分南韩民众听不懂,但是英语几乎每个人都懂,毕竟南韩一直以来都仰美国鼻息生存,英语在南韩影响甚大。
王庸这句“闭嘴”,成功的把所有在场南韩人惊住了。
见场面被hold住,王庸这才不紧不慢的走到钧窑橱窗前,道:“我之所以说你们无知,说有原因的。这些器皿,外表都挂着一层厚重的乳浊釉,一般认为这就是钧窑瓷器的特点。所以,你们南韩专家将其归类为钧窑。可是那些专家们不懂,在华夏还有另外一个窑口,叫做金华铁店。如果你们上网搜索一下金华铁店出土的瓷器碎片,就会发现何止釉色一样,就连细节都一模一样。”
南韩民众全都愣住。
“胡说八道!以为随便编造一个莫须有的窑口就能骗过我们吗?”讲解员反应最快,立马指责道。
其他游客也跟着指责。
直到一个学生模样的人拿出手机看了半天,然后弱弱的说出一句:“好像……他说的说真的。”
众人一看那学生手机上的图片,表情立马变了。华夏果然有一个叫做金华铁店的窑口,那里出土的瓷器碎片果然跟这批“钧窑”瓷器一模一样!
“这……怎么会这样?”指责王庸最凶狠的一个南韩人,语气变的十分失落。
“不可能,我们南韩专家们不可能弄错的!”讲解员也是表情尴尬,拼命否认。
而其他南韩民众都选择了沉默。
但凡有点分辨力的人都能看出来,确实是南韩学者们弄错了。这一批瓷器确实不是钧窑瓷器,自然也就比不上那三件上等的高丽青瓷了。
“唉!”一个南韩老人摇头叹息。
也不知道是叹息南韩专家们的无知,还是叹息南韩文化的衰落。
直播间里,华夏网友们则是一片叫好。
“漂亮!有理有据,打脸响亮。看这下棒子们还得意不?”
“刚才黑王老师的人呢?出来啊!王老师笑怎么了?笑就对了!看见一群猴子秀无知,难道还不能笑了?”
“黑子是看不见这一幕的,他们只会肆无忌惮的攻击王老师。”
博物馆里,那个南韩讲解员尴尬的举起话筒,道:“咳咳,让我们参观下一个展览橱窗,这个厉害了,这是元釉里青红瓷。每一件瓷器上都刻绘着诗句,凸显了当时民间的喜好诗文风气。具体情形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咱们南韩现代的读书风气,就能了解了。”
南韩人均读书量不菲,平均每人十一本,是华夏的一倍还多。
这也是许多南韩人瞧不起华夏的一个地方,觉得华夏人只知道金钱,不喜欢读书。
这次讲解员虽然没有明着鄙夷华夏,但是暗中还是带上了一些情绪的。
直播间里弹幕又是骂声一片。
现场的南韩游客则有点挑衅的看着王庸,心想这种事情总没法辩驳了吧?
谁知,只听王庸又是一声哂笑,道:“读书多固然是好事,可读的书不对的话,那读的越多就只能错的越多了。”
“什么意思?你凭什么说我们读的书不对?”讲解员瞪着王庸,质问。
王庸撇撇嘴,说:“凭什么?就凭你刚才那番话!元釉里青红瓷之所以出现大量的诗文刻绘,不是因为民间喜好诗文,而是因为青红瓷烧制的时候很容易出现大片的色彩不均匀,绘制画面的话会导致整个图案模糊不清。而诗文就相对好一些,尤其后期青红瓷烧制工艺成熟以后,人们用线绘在上面刻绘诗文,更是将这种特点发挥到了极致。像是什么人生百年常在醉,算来三万六千场,什么三杯和万事,一醉解千愁,都是那时候的有名诗句。”
【公告】客户端特权,签到即送vip!
【专题】最新热销小说top20
if(q。storage('readtype != 2 && ('vipchapter 《 0) {
(';
}
第八百五十二章 藏谜诗
南韩讲解员闻言不由一滞。
她有心想要反驳,可是因为有前车之鉴,她已经不敢理直气壮的冲王庸大声嚷嚷了,因为很有可能最后被打脸的是她。
她把希望放在了游客群中,希望会有一个身披金甲圣衣,踩着七色云彩的英雄来解救她。
只是她的希望注定落空。
非但没有英雄来救她,反而有一个游客落井下石的道:“这位先生说的对,当时元朝时候釉里青红瓷烧制技术确实不成熟,单纯的将这种诗文特点强加到民间现象上,是不科学的。”
却又是之前那个大学生。
如果不是他说了一口流利的韩语,还带着庆州腔调,讲解员一定怀疑这家伙是内奸。
讲解员眼里出现蒙蒙雾气,想哭。
她从事这个工作好几年了,还是头一次遇见这么欺负人的游客。
呜呜,太欺负人了!
让而让她没想到的是,王庸的欺负才仅仅开始。
王庸信步往前,走到了展架前面,直接取代了讲解员的位置,开始了知识普及。
“大家看这个瓷盘,这上面写得是‘流水何太急,深宫镇日闲’。博物馆给出的解释是,这句话出处不明,疑似元曲句子。实际上这两句话出自唐宋小说,早在元朝之前就已经有了。
其中记载最有史可查的是宋朝刘斧所写的《青琐高议·流红记》。故事讲的是一个唐代书生赴长安赶考,路过皇宫后墙,见宫中流出的溪水中飘着许多红叶,其中一片红叶上写着:‘流水何太急,深宫镇日闲。殷勤谢流水,好去到人间。’
书生捡起这片红叶,越读越觉得此词写得妙极。同时认为是宫中婢女所写,佩服宫女才华,思慕之下,便回诗一首:曾闻叶上题红怨,叶上题诗寄阿谁?书生将这句诗写在另一片红叶上,放入溪水之中,从此未娶。
十年之后,宫中放出宫女数人,书生受于父母之命娶了其中一人。新婚之夜,揭开头盖,为新娘子美貌所惊。无巧不成书的是,婚后一天,新娘子无意中发现了那篇题有诗句的红叶,询问之下,取出另一片十年前拾自溪水中的红叶,两相对证,相顾无言,方信冥冥之中自有缘分。”
“稳!老司机开车就是舒服,各种典故信手拈来。这下棒子们服了吧?”直播间里观众们大喊道。
对于王庸的文化底蕴,华夏网友早有领教。此刻见王庸在直播中更是随口就讲出一段,愈加佩服。
而南韩游客在听了赵莉翻译之后,都默默无言。
他们其实很想赞叹,但是碍于民族尊严,却只能硬生生憋在心中,别提多难受了。
南韩讲解员则面色通红,支支吾吾半天,没说出一个字来。
只能将手一挥,做贼似的看了王庸一眼,见王庸面色正常,然后才宣布:“下面我们去……去……那边!”
说完讲解员带着一众人往一个小展厅走去。
只是才走进去,讲解员心里就后悔了。
因为这个展厅里展出的瓷器是被南韩专家认定为不明窑口的。
按理说南韩专家这种严谨的工作态度没问题,因为他们确实看不出这是出自华夏哪个窑口。
但是谁能料到今天偏偏有个妖孽似的游客在?说不定他就知道这是出自哪里呢?
“千万不要知道,千万不要知道!”讲解员心里默念,把南韩所有神仙大佛都给拜了一个遍,然后才鼓起勇气走到橱窗前。
“大家看,这是新安沉船中出土的比较另类的一批瓷器,这些瓷器都是黑色、褐色或者酱色的釉质,区别于华夏几个大窑。所以南韩专家们推断其出自某个不知名的乡野小窑,是船员们日常用来生活的瓷具,非贸易买卖所用。”
讲解员一边说着这些话,一边偷看王庸。
她真的害怕王庸出口打断。
幸好,王庸从始至终没有开口。
她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了下来,招呼大家随便看看,准备去下一个橱窗。
只是众游客还没凑上去看,却听王庸骤然发出一声哂笑。
这一声笑,不止讲解员听得全身一颤,就连南韩游客都忍不住一个激灵,转头看向王庸。
他们太熟悉这种笑声了,这是典型的王庸发难式笑声啊!
果然,只听王庸笑完之后,指着橱窗里的瓷器道:“这些瓷器上面都有凸起鼓钉纹,这种纹路是典型的七里窑装饰特征,叫做划胎柳斗文点。至于七里窑是不是乡野小窑,我想景德镇有话要说。毕竟这是一个在当时足以跟景德镇相媲美的存在,如果七里窑都是小窑,那么景德镇算什么?山村砖窑?”
讲解员看着王庸,终于哇的一声哭了出来。
为什么?为什么非要盯着人家怼?人家只是一个讲解员啊!不公平!
南韩游客除了震惊之外,依旧沉默不语。
现在已经没人再怀疑王庸话语正确与否了,他们已经麻木,被一次次活生生怼到麻木。
讲解员擦擦眼泪,靠着强烈的职业信仰,继续带领游客们前行。
“这是根据沉船复原出来的新安沉船模型,从模型里可以看出,这艘船的规模不小,装载量自然也惊人。只可惜这艘代表着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大船,还是没能抵过天灾的侵袭……”
在沉船模型柜台前,讲解员停下来说道。
本来这是一次对外推销的好机会,很多游客都会选择在这时候打开钱包,买一个模型当做纪念。
只是今天出现了意外,所有乘客都无动于衷。而是齐刷刷看向王庸,似乎在等待王庸决断,如果这个也是假的,那么他们就不买了。
而王庸不负重望的走上前,看了一眼,两眼……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