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姐的贴身家教-第3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不知道他心里到底想的什么。
无奈之下,校长跟教委的人只能继续等待,等待下课之后再询问潘森的意见。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很快课堂就来到了尾声。
郑经见时间差不多了,轻轻合上课本,准备将自己精心准备的一番收尾结束语背出来。
他相信这是画龙点睛的一笔,必然能够得到潘森的认可。
“诸位同学,《呐喊》一书包含了多个短篇集,而我们想要真正了解这篇自序,就必须要将所有短篇都读透。从1918年的《狂人日记》到1922年的《社戏》。作品的选材,‘多采自病态的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而当时的鲁迅认为最须急切地疗救的,正如这篇自序所言,是人的“病态”的灵魂。
正如古语所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旧社会愚民政策是鲁迅先生所极力反对的,也是跟国际思想所相悖的。‘铁屋子’作为作者对传统中国社会的象征,它既显现了鲁迅深居其中的寂寞孤苦,同时也昭示了作者要领着国人从精神上走出它的决心。于是,呐喊就成为作者从深寂孤苦中所喷射出的一腔激情孤愤。鲁迅先生既是要唤醒铁屋子里的人们,也是为了给先行者们鼓劲,给他们慰藉,告诉他们:鲁迅与他们同在。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篇写于94年前的文章对于今天的我们仍然有着重大意义,督促着我们为了正义,为了公平而呐喊。鲁迅先生,与我们同在。”
哗啦啦!
在校长的带头下,整个教室里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六班学生一个个神情激动,好像真的被郑经的讲解感染了一样。
全班都沉浸在一种深深的感动中。
只有一个人例外。
那就是潘森。
潘森听了郑经最后一段结束语,似乎觉得哪里不对。眉头紧皱,不停在纸上写写画画着什么。
看到这一幕,校长的心不由咯噔一下,暗道不好。
果然,接着就见潘森缓缓举起手来,示意发言。
“潘森先生,您有什么高见?请讲。”郑经讨好的道。
潘森站起身,道:“高见没有,但是郑老师刚才的话里有一处低级失误,我觉得有必要指出来。”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句话出自《论语??秦伯》。原句是:‘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按照郑老师的讲解,那就是‘对于老百姓,只能使他们按照我们的意志去做,不能使他们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也符合郑老师前后语句意思的衔接,对不对?”
郑经茫然的点点头:“对。”
这句话确实就是这么理解啊,潘森先生怎么就对这话质疑呢?
潘森摇摇头,道:“其实这句属于严重被误读的一句古语。春秋时代的文章是没有标点符号的,后人要研读那时侯的文章,便要再经过一个断句的过程。即是根据上下文意思自己在句子的适当地方加上标点和停顿,这样才能得出一句句意通顺而连贯的话。
而这句话的正确理解应该结合上下文跟孔子的一贯思想主张来断句。正确读法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如果人民掌握了诗礼乐,那就让他们自由发挥,如果人民还玩不来这些东东,我们就要去教化他们,让他们知道和明白这些东西。而不是当做愚民的语句来错误理解。”
“……”郑经懵了。
“……”校长也懵了。
“……”教委的人更懵了。
他们没有想到,这么一句晦涩的古语竟然被一个外国人指了出来,还当着这么多的学生面。
他们也没想到潘森对于华夏文化的了解竟然这么深厚,连这种古语的误读都知道。
只是被当众指出错误的郑经,还有希望在潘森先生的心里留下一个好印象吗?
似乎,已经不可能了。
因为潘森先生坐下来,正摇着头收拾笔记,准备离开教室。
好好一堂课,竟然被一句无心之语给搞砸了!
郑经此刻想扇自己巴掌的心都有了。好好的加什么古语,这不是自作孽不可活吗?让你装比,让你装比!
第五百一十五章 或许我可以试试
郑经后悔万分。
比郑经更加后悔的是校长。
校长看着潘森那冷漠的脸,心里变得哇凉哇凉的。知道友好学校的事情算是泡汤了,一个全校最好的语文教师,让个外国人指出了讲解中的错误,这简直就是丢人丢到了国际上。
虽然校长本人也并不知道“民可使由之”跟“民可使,由之”之间到底啥区别。
叮铃铃,下课铃声打响。
郑经脸上带着大写的尴尬艰难开口:“下课。”
他其实真的很想将下课时间拖延几十分钟,好让他再重新讲一次,弥补这次失误。
只是明显不可能。
潘森站起身,跟学生一起冲郑经鞠躬,说声:“老师再见。”
然后走出了教室。
陪同的教委的同志赶紧跟上去,然后还没忘回头狠狠瞪了校长一眼,指着校长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
本来一件皆大欢喜,都能从中获益的事情,就这样被搞砸了。
“潘森先生,我们学校为诸位来宾准备了很有当地特色的本地菜。做菜的师傅学了几十年的鲁菜,手艺绝对一流。中午就在我们学校用了餐再走吧?”校长拔步跟上,殷勤的冲潘森道。
他心中还存着万一的期望,万一潘森就因为做的菜好吃决定选择一中了呢?
而潘森听到校长的话,本来想要拒绝的。不过想了想,还是点了点头:“据我所知现在真正有本事制作一席正宗鲁菜的师傅已经不多了,孔子先生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就是说的鲁菜。我在美国一直未曾找到过真正的鲁菜馆,既然校长安排了,我就却之不恭,尝尝咱们这发源地的正宗菜式。”
校长闻言大喜,连声说好,赶紧让两名副校长陪同着参观校园,他去亲自安排宴席了。
今天能不能力挽狂澜,绝处逢生,就看这一顿饭了!
等潘森一行人走远,校长不由回头指了指郑经,道:“你啊你!关键时刻掉链子,真的很让我失望!以后学校还如何敢把重要任务交给你?!好好反省吧!”
郑经被校长说的诚惶诚恐,唯唯诺诺的说不出话来。
本来他指望着这次的事情翻身,彻底改变被王庸羞辱的负面印象。有机会更是可以借机再踩王庸几脚,把之前的仇一起报了。
谁知道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太骨感。骨感到郑经感觉全身凉飕飕,连一件衣服都没穿,被人扒光了一样。
六班学生此时也默默看着自己班主任,一个个本来对郑经信任有加的眼睛里,生出丝丝狐疑。
他们这个年纪的孩子心理叛逆,“愤青”情节也最为严重。在外国人面前丢脸,是他们不能接受的。
他们原本设想的是大华夏文化彻底征服潘森,让潘森惊呼不可思议的。
可现实却相反,潘森却以外国人的身份给他们上了一堂华夏文化的课。
“屈辱!”一个学生重重的锤了一下课桌,小声道。
郑经嘴角一抽搐,想要训斥那个学生。可不知为什么到了嘴边的话偏偏说不出口,只能咽下去,灰溜溜的走向办公室。
蹬蹬蹬,校长一溜小跑,全身都跑出了汗水,往校长室冲去。
刚才他那一番鲁菜老师傅的话都是胡说的,事实上学校食堂里根本就没有一位超过四十岁的厨师。
当时他灵机一动,想要利用潘森对于华夏文化的喜欢来留下潘森,没想到生效了。
只是现在问题也摆在了面前,他必须尽快找到一位鲁菜老师傅,做出一顿真正让潘森喜欢的宴席来。
校长记得他抽屉里好像有一张著名鲁菜大师的名片的。
砰一声推开门,校长跟一阵风似的冲进屋里。
只是当他看见正惬意坐在椅子上的王庸后,不由愣住了。
“你还没走?你不是被开除了吗?”校长有些气愤的问道。
王庸眉毛一挑,道:“就算开除也得给个辞退手续,并且补偿一定工资吧?你以为是黑涩会收小弟呢,想招就招,不想招就赶走?”
“你……简直无赖!要钱是吧?好,给你!我马上给财务打电话,让他们结清你的工资,然后你立马从我面前消失!”校长说着,拿起电话道。
“不着急,校长要是有重要事情还是先忙重要事情比较好。看校长神色,似乎郑老师的课讲得不顺利?”等待的这段时间,王庸早就打听清楚了今天全校严阵以待的到底是什么事情。
说实话,他在听到讲课老师是郑经后,就不由摇了摇头。
倒不是出于两人之间的罅隙,对郑经有偏见。而是郑经确实不太适合这种场合。
郑经作为一名具备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在应试教学方面的能力毋庸置疑,就连王庸其实心里也是佩服的。
可这种应试教育,死板的讲解,面对华夏人还行。面对外国人,就显得很无趣了。
就像是我们听英语课一样,哪怕英语老师把语法讲解的再漂亮,也引不起我们的兴趣。反倒是英语老师唱个流行歌曲,会一下子让我们沸腾。
找准听课者的兴趣点,比什么都重要。
所以说郑经的失败早就在王庸预料之中,王庸现在也是明知故问。
校长愠怒的看王庸一眼,说:“你现在是不是很幸灾乐祸?觉得这是对我的报应?”
“校长您这么说就是侮辱我王庸的人格了。虽然校长您想要开除我,可在这件事上您的出发点是为了学校,为了学生。我就算再记恨您,也不能在这个时候幸灾乐祸啊!”王庸一本正经道。
“哼,这还像是句人话。不过别以为说两句好话我就能心软,放你一马啊!你的错误很严重,我必需以儆效尤!”
王庸一笑,道:“我没指望校长法外施恩,但是校长可否考虑下让我戴罪立功?”
“戴罪立功?”校长不解的问。
“郑老师不行,未必代表别人不行。或许我可以试一试。”
王庸看着校长,表情郑重,丝毫看不出一丝开玩笑的意思。
校长愣住了。
他没想到王庸会在这种时候主动请缨。
说实话,他真有换个人再讲一次的想法。只是想遍整个学校,都没想到比郑经还靠谱的老师。
高三倒是有几个资格更老的高级教师,可是他们的风格更加沉闷,潘森绝对不会满意的。
郑经已经是校长能够想到的最好的人选了。
只是一直以来校长似乎都遗忘了一个人。
王庸。
入校仅仅半个月,就实现奇迹般逆转,将一个垃圾班级的语文成绩带成了年级第一。虽然只是那么一次。
可校长也了解过王庸的教师方式,确实比学校其他老师更有吸引力,也更容易获得学生认同。
既然连最讨厌学习的一群学生都能听得进去王庸讲课,那么潘森自然也可以了。
校长心里一动,眼中顿时燃起一抹希望:“你有几成把握?”
王庸咧嘴一笑,伸出一个手指头。
“一成?”校长脸色黯淡下来。
一成的把握实在是太低了,不值得冒险啊。
刚想回绝王庸,却听王庸开口了:“不是一成,是百分之一百。只要潘森还是地球人,逻辑思维没有漫游到火星,我就有把握让他心服口服。”
“你不是在逗我吧?”校长大惊失色。
王庸这说的也太离谱了,就算是全国最厉害的老师来了,也未必敢说这种大话。
王庸不会是为了免于开除,故意这么说的吧?
稍稍平复下心情,校长认真看王庸一眼,道:“你开除的事情我可以再考虑考虑,但是今天这事可开不得玩笑。你千万不要意气用事。”
王庸同样认真的看着校长,回答:“就算成功后您仍然要开除我,我还是会这么说。我对自己有信心,更对华夏文化有信心。”
校长眉头微微皱起,像是在权衡利弊。
良久,他忽然重重一拍桌子:“好!我今天就豁出去,陪着你赌一把!假如这次你真的能够力挽狂澜,成功促成咱们学校跟三一中学的结契,我不光收回之前开除你的决定,我还给你涨一倍工资!把你推荐到全省优秀教师的评选活动里去!”
涨工资,推荐当省级优秀教师,校长这次给出的条件不可谓不丰厚。看来是真的下了血本。
王庸呵呵一笑,抬起手掌做个击掌的姿势,道:“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