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中医天下 >

第2部分

中医天下-第2部分

小说: 中医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妈妈!”浩浩委曲地叫了一声望了宋子和一眼忍着眼中的泪水硬是没有哭出来。

    宋子和见状心中大奇好一个特别的孩子竟然在陌生人面前忍住不哭性格坚韧可见一斑。忙寻了一个物件与他来玩又端来了一盘糖果以引开他思念父母的注意力。

    小孩子家有了吃的玩的便自欢畅起来。宋子和心中一松看来这孩子还真是好照顾。

    不过待哄了浩浩睡去宋子和坐在那里不由得犯起愁来孩子太小了白日里自己还要接诊病人无暇照顾浩浩的。他的父母何以丢下这个年幼的孩子不顾私下去了当是遇到了什么急事能做出这般举动?素未谋面萍水相逢此举当是出乎常理。

    宋子和隐感这其中似乎有什么不对劲一时间又想不出是哪里的问题。摇了摇头无可奈何地一叹只有麻烦些时日待那对夫妇来将孩子接走就是了。

    一夜无事。

    第二天一早宋子和寻了邻居一个人称王婶的中年妇女托请她白天照顾浩浩只说是一个远房亲戚因有急事逼不得已将孩子送来寄住些日子。宋子和平日里为人和善医术又高邻里都自敬他刚一说出自家的意思那王婶便满口应允随将浩浩接到自己家去了。

    如此过了五六日并不见那对夫妇来接孩子宋子和不由慌了起来。那对夫妇莫不是出了什么事如此长久下去怎生是好!

    又自过了半个月那对夫妇仍旧音信皆无怕是不来了呢。宋子和后悔未将那辆汽车的车牌号记住否则也有个寻找的线索。问那浩浩父母名谁家住哪里茫茫然摇头不知太小了还不知这些事情。浩浩这些日子倒也乖巧不哭不闹想父母想得急了便静静地坐在一旁不理人只是强忍着不哭。让人看了也自觉得可怜却又不得不佩服小小年纪的坚韧劲。( )

第三章 万物皆为药

    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侧)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选自《灵枢经。经脉第十》

    ——————————————————————

    一个月的时间过去了那对夫妇似乎永远消失并且不曾来过一般宋子和的盼望终于变成了失望他知道那对夫妇必是出事了否则不可能将这么一个可爱的孩子弃在他这里。无奈之余宋子和开始打算抚养浩浩了。

    “你这孩子莫不是与我有缘是上天将你送到我这里来的罢!”望着熟睡中的浩浩宋子和自言自语道。他从浩浩的身上似乎看到了一种希望一种宋氏医术能传承下去的希望。宋子和的眼中露出了一种惊喜的光芒因为眼前的这个孩子带给他一种强烈的感觉这是个习医的好材料。

    “你这个被父母遗弃的孤儿就随我的姓氏好了叫宋浩罢我要将你培养成一名出色的医家我宋氏医术传至我已十四代了还真是需要你这个小家伙来继承呢!”宋子和兴奋地道。这个平淡的晚上他做出的这个决定也自决定了日后一个名医的诞生。

    从此以后每当闲暇时宋子和便教宋浩开始背诵一些中医歌赋如《汤头歌决》、《药性赋》以及宋氏家传验方也自被宋子和编成了朗朗上口易学易记的歌决。

    中医歌赋是历代医家的经验医学理论浩如烟海一些基础知识和技能必须要熟记背诵临床应诊之时才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择其要者而编成的歌赋自可供习医者记诵之用这是学习中医的基本功大凡名家皆经历过此过程。一如诗词般的歌赋中可将那一张方剂的药物组成、功效、适应症大都概括了甚至一两个字自能表达出多种意思汉字的奇妙尽在此间。

    每当夜幕降临平安堂内便传出了那幼稚的童声。

    “四君汤中和义参术茯苓甘草比。益以夏陈名六君祛痰补气阳虚尔……”

    “犀角解乎心热羚羊清乎肺肝。泽泻利水通淋而补阴不足海澡散瘿破气而治疝何难。……”

    真正的中医教育应该从幼童开始虽然这有很大的难度普通人家不似从医的人家那般便利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但是大多数的名医都是从世家走出的。虽也有那般矢志不移者自学成材独闯出一条道路来然而家庭环境的熏陶对一个医者的成长是尤为必要的。传统的中医有着传统的中医教育那就是家传师带这是一种独特的学习氛围耳薰目染言传身教习者自可逐渐领悟中医的本质内涵和奥妙。有那一般浅学之徒虽身在医界混了一辈子至死都不知(中)医为何物。

    如此过了一年有余那宋浩的父母再无消息好似不曾来过一般宋浩乃是上天凭空赠送给宋子和的。宋子和先前也曾担忧过说不定哪一天宋浩的父母突然到来将他领走宋子和还真是舍不得了。后来也自想通了便是宋浩的父母出现他会恳请对方将宋浩留下跟他习医的。宋子和认为自己能说得动对方心中也自坦然起来。其实他心中也知道日后便是宋浩的父母不来他的家族中人也一定会来寻找宋浩令他认祖归宗的。不管怎么样这个已被自己认为孙子的孩子是他宋氏医术的传人因为他感觉到这孩子有一种先天习医的灵性是他百转渴求的好徒弟。

    白河镇上的人都知道宋浩是宋子和收养的亲戚家的孩子以为是过继来的自无人知道这其中的缘由。时间久了也无人再说起这件事宋浩早已认为自己是宋子和的亲孙子了对自己来历不明的身份已是忘得干干净净。

    闲暇时宋子和抱了宋浩教他辩认药橱里的中药当归、白勺、生地、山枝子……性能归经寒热温凉一一讲解配合以宋浩先前背诵的《药性赋》且不管他能记下多少能理解多少但叫他有个印象就是了。其实小孩子家天真无邪性情专一尤其是在三四岁上是记东西的最好时机。辟如现在一般人家教孩子背唐诗儿歌的小孩子学得极快大人们可能不经意的说了一遍他便能记下个大概来。儿童时期的先期启蒙教育可是孩子日后成才的关键呢。

    那宋浩也自聪明此时早已忘记了他的父母存在但将宋子和看做是亲爷爷一般了。学起东西来极快宋子和说上几遍但能记下全然不多费口舌。宋子和见状心中欣喜不已这个宋浩是比自己的那个亡儿宋强小时候还要好教得多。由于宋浩的意外到来宋子和的丧子之痛慢慢的淡化去了时间可能是最好的治疗剂罢。

    待到宋浩五六岁上那些中医歌赋早已记得熟了宋子和便开始教他背诵起《黄帝内经》、《伤寒论》等一些经典中的经典篇章来也是不管宋浩理解于否但叫他强行背下就是了。尤其是《黄帝内经》中十二经的原文是宋子和令宋浩这时必需记下的。如此打下的基础对宋浩日后成长为一代名医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平安堂中有一具塑料制品的针灸模型上面标示出了人体的全身穴位宋子和也自教了宋浩来认。那针灸模型好似是一件玩具以前便已引得那宋浩兴起胳膊腿的经常被他卸下来玩耍没想到这上面一条条线上的小点点也是他学习的内容。于是学起来也是飞快什么手太阴肺经、足厥阴肝经的原是他早已背熟的十二经脉理论联系实际将那一排排的穴位名称记下来倒也轻松得很。宋子和看在眼里喜在心上他的满腔热血和希望都已是扑在宋浩身上了这是他晚年的慰藉。

    平安堂的几百味中草药被宋浩遍识之后每当宋子和进县城到药材公司购置中药的时候便开始带了宋浩去。因为药材公司的库房里有着上千种中草药不泛一些冷僻罕用的药物。那个时候药材公司在全国还普遍存在是个体中医诊所进购药材的唯一渠道。后来药材市场放开几大药材产地的药贩子蜂涌而入导致了药材公司的黄摊解散市场经济下再没有一家独大的道理。

    站在药材公司的库房里宋浩算是开了眼界在这处中草药的海洋里任他游览。宋子和是药材公司的大主顾与那里的职工们早已是熟人了几位老药工早就听说宋子和有一个孙子五六岁便已能识别出几百味中草药了都自喜宋浩聪明伶俐也自由了他在库房里辩识药物。开始考验了宋浩几次让他识别几十种中草药皆应答无误令老药工们惊讶不已。来得次数多了库房里的药物皆被宋浩识遍了这种强的识药、记名能力出现在一个小孩子身上带给众人的只能是佩服和赞叹。后来竟有了“小药王”的美誉。

    待宋浩又长了几岁能走一些远路了宋子和便带了宋浩到白河镇附近的山上采集中草药有时还到那万松岭走上几回让他识别野生的中草药是什么样子同时采回一些新鲜方便入药的。万松岭是一座天然的中草药宝库有着数千种可入药的植被和昆虫。此时在宋浩幼小的心灵中扎根下了一个概念那就是万物皆为药!万物皆为药是中医的本质和内涵之一就看医家自己怎么认为和如何来用了。

    每当宋浩在平安堂旁观宋子和给那些患者诊治疾病的时候逐渐慢慢的意识到原来爷爷教给自己这些东西可以解除人的痛苦的已是模糊的意识到自己将来也会和爷爷一般从事这种“神圣”的事业。虽然“神圣”二字对此时的宋浩来说还不甚清楚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但他知道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因为他也想和爷爷一样做一个了不起的人被大家尊敬的人。

    药物识得多了字自然也识得多了医书上的内容倒也能读得来虽是不求甚解。有时候竟然也能说出个所以然来。

    一次平安堂内坐满了候诊的患者。宋浩刚从外面进来。一个中年人认得宋浩是宋子和的孙子便开玩笑地道:“小神医给我看看病罢人太多等不得你爷爷来看了。”

    宋浩抬头望了那中年人一眼说了声“面黑无泽声低无力肾虚!房事过度所至!”说完便跑出玩耍去了。

    立时间满屋绝倒。中年人呆怔在了那里。一旁诊病的宋子和也不禁哑然失笑。

    这是宋浩从望诊上得出的结论他自然不知那房事过度为何义但顺着医书上的内容说来就是了。( )

第四章 超强的指力

    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侧)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颊**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选自《灵枢经。经脉第十》

    ———————————————————————————

    宋浩到了七岁上的时候已是到了入学的年龄了于是上了白河镇的一所小学。宋浩先前学记药名大凡汉字已被他认得差不多了便是学校的语文教师也自不及他。

    一次宋浩恶作剧般的写了两个字“葳蕤”来寻他的班主任语文老师王老师来认可怜那王老师看了半天还真是认不出念啥。难为情地摸了摸头无奈地道:“这个吗……等老师查下字典再告诉你好不好?”

    “这是一种药名唤作葳蕤的!”说完宋浩笑嘻嘻地跑开了。

    “这孩子!不愧为是宋大夫的孙子啊!学问渊博得很呢!”那王老师非但没生气而是由衷地赞叹道。

    后来那王老师又观察了宋浩一段日子于是找到了宋子和说道:“宋浩这孩子的能力水平再在一年级念下去实在是耽搁时间呢不如令他跳级到二年级罢。”

    “行啊!”宋子和点了一下头。随后和王老师一同找到了学校的校长。那校长也曾去宋子和的平安堂看过病的自是熟人了。听宋子和与王老师如此一说便找来了宋浩考核了一番。最后拍掌决定道:“这孩子真不赖!那就跳级到二年级罢。”

    结果宋浩在那二年级念了还不到半年就又跳到了三年级。

    这个时候宋子和已开始教宋浩习练针灸术了。他先是找来了一个厚皮西瓜。郑重地说道:“我们宋家真正应人的东西乃是针法《黄帝内经》你囫圄吞枣的也读过两遍了罢其内容一半以上讲得都是针道。针道之妙在于它的简便捷随手而应。真正的针灸术并不是你随便的找准了穴位一针刺下去就了事了关键的是它施针的手法而手法的成败于否是你日久练就的指力。我宋家祖传秘术——回阳九针没有一定的指力是不能达到那般起死回生效果的。”

    宋子和说到这里取了一根三寸长的毫针随手一刺针身便没入了那个厚皮西瓜之中手法轻灵如刺豆腐一般。要知道那个厚皮西瓜处在半生未熟之际皮质滞韧便是宋浩持刀来切也要费些力气呢何况是那一根纤细的毫针了。看得宋浩惊讶不已今天才算是见识到了爷爷的施针指力。以前见爷爷在病人身上施针之时插来刺去的随意得很以为人人皆可作为呢。

    “针灸之道人多畏之乃是惧怕它的疼痛。本是治痛再增其痛病家便不堪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