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墨尔本,算到爱 >

第105部分

墨尔本,算到爱-第105部分

小说: 墨尔本,算到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倍这个数据,和国内现在经常听说的,动辄百倍千倍的投资回报率来说,其实根本就算不得什么。

    但不管是王刚投资滴滴的五百倍收益,还是徐小平投资聚美优品的上千倍收益,那都是属于天使投资。

    天使投资进去的时候,公司的盘子,通常都还是极其之小的,小小的几十万甚至能占一半的股权。

    天使投资的收益率高,但失败率更高。

    巴克莱这样的大型投资机构,是不可能做天使投资的,一个项目投个几十上百万,就算是美金,大投行几百上千亿的资金规模,要投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尽头?

    钱投不出去,就没有办法以钱生钱。大投行有的是钱,缺的是大项目。

    大多数情况下,盘子越大,收益的增长就越小。这个道理解释起来还挺容易的。

    你从拥有一块钱,到拥有一千块,算不得什么厉害,估计人人都能做得到。

    你从拥有一万块,到拥有一千万,就算比较厉害,大部分人都没有办法做到。

    你从拥有一个亿,到拥有一千亿,那就是能常人之所不能。

    ian到巴克莱的时候,接手的盘子,是三十个亿美金的体量,ian走的时候他的盘子已经超过接手那会儿的三倍,达到了一百亿美金的规模。

    华尔街当然有比ian夸张得多的神话,但即便如此,ian也绝对应该算得上是华尔街最出类拔萃的投资人之一。

    只是,在离开巴克莱之前,ian一直都很低调。

    低调里面还带着一点神秘和奇葩。

    神秘的是,没有人知道ian的背景。

    奇葩则是在于ian的爱好。

    ian似乎很热衷认识新员工,比如入职培训这样随便一个hr都能完成的事情,ian作为vp还时不时地要亲自上阵。

    …………………………

    ian从巴克莱出来,是要组建自己的公司。

    齐亦在帮颜滟准备实习用的作品集的时候,还帮ian解决过两次数据处理上遇到的问题。

    齐亦用自己的算法帮ian做了一个可以让那些不具隐藏性的数据在自动对比后完成归类的可视化软件。

    在齐亦看来,除了隐藏的数据,只要是计算机可以独立完成的分析,就没有必要浪费那么多的人力物力。

    齐亦的投桃报李,很快就让ian萌生出了挖人的想法。

    在他未来的团队里面,如果能有一个像齐亦这样的研究员,那肯定是如虎添翼的。

    ian适时地表达了想要挖齐亦去自己的新公司的想法。

    齐亦并没有直接答应,而是说要先搞清楚ian具体要做什么,再看看有没有进一步的打算。

    神秘这件事情,从来都是对关系比较远的人来说的。

    ian想要挖人,没有可能不把自己的“底细”告诉齐亦。

    ian是一个富三代。

    虽然他的祖父已经去世六年了,但ian就是在几个月钱,才从家族的trust fund(信托基金)里面拿到了属于自己的遗产。

    trust fund可以决定受益人在什么样的时间、什么样的地点,满足什么样的条件,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得到自己的财产。

    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大资本家们,除了担心富不过三代,也担心子孙败家败到没有办法生活。

    解决这个担忧的方式,就是设立信托基金。

    trust fund可以设定一次性支付给受益人,也可以每年甚至每个月给一个固定的金额,就和领工资或者零花钱差不多。

    领固定工资的如果叫铁饭碗的话,领信托基金的就算得上是金饭碗了。

    齐亦不知道ian的家族信托基金设置了什么样的遗产继承条件,总之,ian是在四个月前满足了所有的设定,拿到了他名下的一个多亿美金。

    ian在离开巴克莱之后,一改往日的低调风格。

    毫不避讳自己的家世。并且用自己的姓氏成立了一支私募基金。

    一个多亿美金,对于普罗大众来说,那是天文数字,但是对于一只好的私募基金来说,体量还是有点小。

    即便是像ian这么有钱的,完全拿自己的钱在美国做私募也是有点不够看。

    ian并不想从一支很大的私募基金开始做,他希望在年底的时候,自己的私募基金的起始规模可以达到三亿美金,然后就进入封闭期,不再接受新的资金。

第一百九十六章 一些改变(3)(为@头号墨粉 第十六个盟主加更)

    按理说,没有太多的人,会对一支忽然冒出来的私募基金感兴趣。

    但ian的家世引来了无数好奇的眼光,再加上成立的第一个月,ian就交出了30%回报率的答卷。

    ian家族的第二代,也就是他的父辈有两个拥有华尔街精品投行的巨鳄,ian的这一代,也有华尔街的明星。

    但从来没有人听说,这个家族里面还有一个叫ian的第三代。

    在华尔街,八卦资讯和金融资讯有着同样的传播速度。

    华尔街从来都不曾有过关于ian的传说,ian背景的真实度引人猜测。

    很多人都在猜测ian是不是谁的私生子,才会忽然这么毫无“教养”地宣扬自己的家族背景。

    华尔街的金融分析师们,分析起一个人的背景和八卦的时候,也一样如鱼得水。

    ian很快就被“人肉”了。

    没多久,就开始有人把之前低调到尘埃里面的ian的背景给挖了出来,包括ian在巴克莱的投资履历。

    ian不是华尔街的明星,也没有一个回报率高到可以成为人们谈资的“神级”投资。

    ian的履历,第一眼看起来,只能算得上是华尔街普普通通的一个投行人士,没有哪一个耳熟能详的项目是可以和ian扯上关系的,也没有那个融资的神话是由ian创造的。

    但ian的履历,如果深扒下去的话,就会发现是非常与众不同的。

    过去的五年,ian在巴克莱投过的所有项目里面,没有一个是看走眼亏了钱的,也没有一个是上市之后直接就暴跌的。

    这样的履历,就算是放在华尔街最好的年份也是不太常见的,要知道投行是个高风险才会产生高回报的行业。

    而ian交出这样的履历的五年,是次贷危机几乎毁了华尔街的五年,绝对算得上是华尔街最差的年份。

    五年前的那些华尔街的明星们,早就已经过气的过气,破产的破产,跳楼的跳楼。

    在华尔街,成功和失败都在转瞬之间。

    这份脚踏实地的履历,让ian这个原本低调的富三代,在重新高调地亮相之后,就吸引了很多次贷危机里无处安放的家族资金。

    次贷危机之前,很多投资看中的都是暴利。

    重新洗牌之后华尔街当然还一样有追求暴利的人,但ian这么脚踏实地的投资手法,更能得到追求稳利的家族资金的青睐。

    尽管这里面的大部分人对于ian的第一支私募仍然处于观望状态,但有决断力的家族很快就采取了行动。

    ian只想要一个很小的盘,到了三亿美金的体量就不再接受新的资金。

    ian的信托基金加上他自己手上的资金就已经接近两个亿了,最早和ian接触的人都非常看中这个信息。

    国内有很多小的私募,也都会要求基金经理自己投钱进去,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投资者放心,拿别人的钱去投资和拿自己的钱去投资,完全就不是一码事。

    只是,ian自己出了大部分的资金这件事情,要近距离接触的人才知道,不然的话,就会有更多的人趋之若鹜。

    有这么多钱的ian,选择做另外一支私募的受限合伙人的话,都可以直接开启奢华的退休生活了,ian是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情况下选择成立自己的私募。

    …………………………

    私募基金不是股票,可以有大户有散户。

    股票是大笔的资金可以进入,零零散散的钱也可以放进去自娱自乐。

    私募基金都有一个准入的门槛。

    而且,私募的门槛要比一般的基金或者股票高得多。

    ian这支私募的门槛是一千万美元。

    这个门槛的意思是,如果你想要持有这支基金,那么你至少要拿出一千万美元。

    这个门槛可以多不可以少,在达到这个门槛之后,就可以用百万为单位往上加码。

    ian的投资手法很特别,有很多都是别人看不明白的投法,刚到巴克莱的时候,投委会经常会否决ian的案子,因为获利少。

    但时间久了,ian从不失手的漂亮履历摆在那里,他的项目一个个过会,反对和质疑空降兵ian的声音就越来越少。

    就这样,ian这个vp,在巴克莱的职权,不到ed却胜过ed,ian看中的项目都能过会,过会后都能赚钱。

    业绩好这件事情,在投行里面绝对是可以昂首挺胸的。

    业绩好一年,可以扬眉吐气一年,如果业绩一直好的话,那就可以直接“眼高于顶”。

    这本来就是一个金钱的游戏,比的就是谁能和金钱成为更亲密的伙伴。

    只不过,漂亮的履历需要悉心的呵护,百发百中的履历里面,如果有个“晚节不保”的瑕疵,就会功亏一篑。

    这也是为什么,离职的时候,ian会对自己手上还没有完结的两个案子的交接工作极其看中。

    ian得要保证,就算是自己走了,他经手过的案子也不能是亏钱的。

    ian在巴克莱是一个工作非常努力的人,勤勉、绅士、谦卑、和善是ian的标签,ian自己不主动说出来的话,根本就没有人猜到过他的背景。

    ian是在从巴克莱离职之后才开始高调的,不然的话,就冲ian的背景,也会有无数人抢着帮他做数据分析,根本就不会有齐亦什么事情。

    …………………………

    对冲基金的黄金年代,也是宽客的黄金年代。

    宽客们可以完全不懂市场规律,就单纯地靠数据分析和超级计算机赚得盆满钵满。

    但这个黄金时代只存在与次贷危机之前。

    华尔街正在重新洗牌,对冲基金正在亏钱。

    齐亦做了宽客之后,很快就搞明白了自己的前辈们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赚钱。

    但那样的方式已经成为过去时。

    权衡利弊之后,齐亦决定接受ian的提议。

    既然ian愿意带着齐亦,拿三倍于现在年薪砸他,还表示齐亦如果想要转做前台的话,未来就留一个vp的位置给他。

    如此这般诱人的条件摆在齐亦的面前,加上可以学到ian的投资理念,齐亦没有可能在了解完ian要做的事情之后,仍然不产生跟着ian干的想法。

    齐亦是两个月前下定的决心。

    他准备在去墨尔本参加完颜滟的毕业典礼之后就申请离职。

    顺利的话,一个月之前,齐亦就应该已经加入ian的公司了。

    但是从墨尔本回去之后,齐亦就推翻了自己之前的决定,开始变得犹豫。

    犹豫这件事情,是很少发生在齐亦身上的。

    通常,别人会犹豫的事情,齐亦这样的概率学家,只要稍微算一算概率就能直接有结果了。

    但换工作的事情,因为忽然牵扯到了颜滟的堂哥颜凌的身上,就变得有些不一样。

第一百九十七章 一些改变(4)

    (第二更,求月票)

    颜大邦夫妇已经正式退休了。

    因为主动拿出了自己手上15%的股份给技术人员,所以颜达邦卖掉公司之后,并没有马上使得自己的存款变上到九位数的台阶。

    正常来说,一家公司的出售,至少是可以卖到自己年利润三倍的价格。

    用这样的方式来定价的话,买公司的人,三年之后就可以收回成本,第四年开始都是赚钱。

    可现在是制造业的寒冬,颜路机械的利润又有很大一部分还停留在应收账款的阶段。

    颜达邦夫妇出售自己的公司的时候,只给颜路鞋机定了一个亿的估值。

    这个估值是颜路机械算上应收账款之后,一年的利润,一点都没有按照“行规”来的意思。

    如果按照“行规”,把公司的估值放到三个亿,一来,短时间之内不一定会有人买,二来,如果人家买了,很有可能最后是被坑的。

    颜达邦夫妇的思维模式,和很多才开始创业都还没有盈利,动不动就给自己的公司标个上亿的估值的那些人,是完全不一样的。

    一家公司的估值,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若是有个什么“行规”就拿来做作为寸步不让的理由,那就只能是烂手里或者找个冤大头了。

    颜达邦夫妇卖公司的时候没有考虑过“行规”,在妥善安排好跟着自己的技术人员之后,夫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