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御用闲人-第19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良久,童素颜开口说道:“郡主。你也太胡闹了,这种事是能闹着玩的吗?如果传出去。你叫王上的脸往哪儿放?”到底是正室大房,家里由她作主,这话她不得不说。
“凭什么?他能到那种地方去寻欢作乐,我就不行?姐姐,你是没有瞧见那小妖精,生得一脸的媚相,却偏偏作出一副楚楚可怜地模样,我当时闯去的时候,咱们王上那副神情,哈哈……”赵出云似乎完全没有感觉到这件事情的严重性,想起王钰看到自己时那副模样,不由自主的笑了起来。
“岂有此理,郡主,你好歹是皇室贵冑,如今嫁入靖王府,当事事以夫君为重。不帮忙也就罢了,还成天的添乱,你……”耶律南仙一直对赵出云没有什么好印象,这次她如此不分轻重,不明事理,再也不能纵容她了。
赵出云仍旧死扛着不松口:“我添什么乱了?某人贵为摄政王,主持朝政,不以天下为重,寻花问柳,怎么不说他?”
听她这么一说,耶律南仙偷偷打量着丈夫,虽说男子汉大丈夫,三妻四妾很平常,但放着家里的妻妾不管,以摄政王之尊,
种地方去,王钰实在是有些太儿戏了。
“嗯?干什么?瞧我看什么?”王钰一抬头,发现两位侍妾都盯着他,好奇的问道。
“王上,你心里特别恨我吧?还没有来得及一亲芳泽,就让出云给您搅了。”赵出云不怀好意地问道。
把茶杯一放,王钰起身笑道:“你们女人哪,就是头发长,见识短。你当我真是去寻欢作乐?”
“不是寻欢作乐,难道还是微服出巡,体察民情?”赵出云反唇相讥。
“嘿,你还真说对了,这事素颜事先知道。”王钰笑道。
“不错,王上临去时,曾经告诉过我。说飘香阁出了一位奇女子,她出了一副上联,考倒了京城众多名士,而这副上联有些怪异,所以王上要去一瞧究竟,还让我对出了下联。”童素颜立马替丈夫作证,以求息事宁人。
“哈哈,还是素颜有学问!你不知道,今儿我在飘香阁把你对的下联一说出来,全场都给震住了。唉,书读得多就是好啊。”王钰一脸惋惜的叹道。
耶律南仙倒是相信了,赶紧问道:“哦?王上,你看出了什么来没有?”
“她是犯官之女,可在我印象里,好像没有罢免过这样一位官员。本王怀疑是下面的人作了手脚,已经叫王欢去查了。”语至此处,又想起适才在飘香阁里,当提到自己的名字时,李清照那副惊恐万分的模样。
心里一阵烦闷,王钰挥手说道:“罢了,时辰不早了,都回去歇息吧。”说罢,看了耶律南仙一眼,这意思很明白,他今天晚上在近仙楼过夜。
王府里一妻两妾,王钰近半时间与童素颜同床共枕,赵出云嫁过来之后,王钰倒还没有去过几次,也难怪她得知夫君到飘香阁寻欢时那般气愤了。
“唉……”一进耶律南仙地房间,王钰就长长的叹了一口气,落寞之情尽显无遗。随后进来地耶律南仙听到他这一声长叹,倒有几分意外,印象里王钰很少这般无奈的叹气,是朝政上遇到什么难事了?
“王上怎么也长唏短叹起来?还在为金国的事情烦心么?”耶律南仙上前搭住他的双肩,柔声问道。童素颜是位好妻子,温柔贤淑,持家有道。赵出云古灵精怪,虽然时常作出一些出格的举动来,可在王钰眼里,也未尝不是一件趣事。
但是这军事大事,他却只能与耶律南仙商谈。听她这么一问,王钰拉着她的手,拥在自己怀里,双手环住她纤细的腰,将头贴在了她胸口上。这个姿势让耶律南仙察觉到,他绝非在国事上遇到难题这般简单。难道是飘香阁那位姑娘?
“南仙,我现在有些明白,为什么历代君王都称孤道寡,果真是高处不胜寒呐。”王钰颇有感触的叹道。李清照今天的言论让他有些寒心,虽然他没有汉武帝那样地雄才大略,也没有唐太宗那样胸怀百姓的仁慈,可至少,他不管是落魄还是掌权,心里都想着能让这个国家强盛起来,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自己在享尽荣华的时候,绝没有忘记自己的责任。权力越大,责任越大。可为什么,李清照会那样的害怕?难道下层百姓,都如同她一样,对摄政王畏之如虎么?
当听完王钰的感叹之后,耶律南仙笑道:“王上,妾当什么大不了的事情,这有什么关系?自古以来,雄才大略的君王,总是不被当代所理解。秦始皇修长城,天下人以为他残暴不仁,可没有想到,长城数千年来,在抵抗外敌入侵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汉武帝接连发动对匈奴作战,天下人诟病他劳民伤财,可没有想到,正是他毁灭性的打击了匈奴,才让漠北无王庭,剪除了北方草原对中原地威胁。让后代子孙,不再受到伤害。你如今和他们作着同样的事情,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真地?你真的这么想?”王钰猛然抬起头来,急切的问道。
“当然,就算全天下都不理解你,妾也会支持王上到底。”耶律南仙的口气不容置疑。
王钰心中一阵欣慰,北方草原一直是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从秦汉时起,一直到清朝,几千年的时间,中原始终受到北方的威胁。匈奴,突厥,契丹,女真,蒙古,鞑靼,满清八旗。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中原王朝摆脱不了北方外族的威胁?难道那一片蒙古大草原,当真是中华民族的噩梦?有什么办法,可以一劳永逸的解决北方的威胁?
第一百八十碗 人不轻狂妄少年
刚刚过完春节的文武大臣们又开始忙活起来。眼大事,莫过于开春之后的科举考试。大宋自立国以来,历代君王都十分重视科举,每科录取的进士人数也连年攀升,最多的时候,达到五百余人。
大宋人口数千万,五百余人看似不多,实则太过。要知道,唐朝全盛时期,每乎录取的进士也不过百十人,甚至几十人。太子太傅,帝师闻焕章去年向王钰建议,朝廷应该控制进士录取的数量,要在整体上提高进士的“含金量”。
王钰从其言,今科取士,大幅削减了文进士的数量,却将武举的录取名额从四十人提高到了七十人。并且由他自己亲自定下考试科目,在听取了岳飞,韩世忠,林冲等亲信将领的意见后,大宋武举的考试科目为“韬略,阵法,骑射,搏击”,将韬略排在第一位,显示出朝廷对于文武双全型人才的重视,而摒弃了力敌万人的匹夫之勇。
此举遭到了一些非议,立国以来,朝廷一直扬文抑武,厚待读书人。而摄政王这个动作,分明是想把文武提到相同的高度来,这是有悖于历代先帝的政策。也不知道是谁向举子们透露了消息,京城名士一片哗然,本来这些个读书人十年寒窗,不远千里来到京城,为的就是图个功名,封妻荫子。现在朝廷削减了文进士的名额,考中的难度又加大了。
二月初三,以四川虞允文为首的应试举子,联名上书,反对朝廷削减文进士数量。一时群情激愤,赶到京城应试的举人们奔走呼告,联名请愿。闻焕章是一名大儒,历来被书生们视为精神领袖。而这一次在得知是他向摄政王建议之后,举子们怒了,纷纷以诗词讽刺。大有将其定性为读书人的叛徒之势。一道千人联名的奏章送到主管省试的礼部。礼部的官员不敢怠慢,立即转呈中书省政事堂。
当天,这道达两指厚地请愿奏章就摆到了王钰案头上。这道由虞允文主笔,众举子联名的奏章,词藻华丽,气势磅礴,引经据典。王钰读后,大感惊奇。意见书能写得像记叙文一般吸引人,这主笔的家伙颇有才华啊。礼部的官员已经在上面作了批注,意见也是模棱两可,说白了还是得由王钰拿主意。
“削减文进士名额,这本是极为机密之事,怎么会考试之前就传了出去?”王钰合上奏章,似在自语。又似在责问政事堂众官。
众官面面相觑,知道这个消息的人,除了中书省的官员外,也就是礼部和吏部,谁这么不知轻重,将这等紧要的消息放了出去?那些年轻人。血气方刚,一旦得知此消息。还不拍案而起?
消息已经泄露,再去追究是谁的责任,于事无补,王钰摆了摆";qzone";,不错。”
“王上。此人祖籍四川,仁寿县人士,出生之时,并不哭泣。稳婆急,以手拍之,文非但不哭,反而张口就笑,举家震惊。一时名闻乡里,皆称之为异数。此人不但文才出众,而且写得一手好字。今科取士。此人必定榜上有名。”老相孟昭对这位虞允文似乎十分熟悉,大概是因为同乡的关系吧。
不过他不知道。王钰也是四川人,对于这位反对他的小老乡,倒是有些兴趣。这凡是狂妄不羁之人,多半有些真本事。王钰用人,不怕你狂,就怕你是浪得虚名。陆游够狂吧?敢在飘香阁跟他抢女人,可从飘香阁回来,王钰就专门关照了主考官,让他注意这个人,若是真有实学,可堪大用,必然录取。
“什么?生下来就笑?奇了,本王好歹活了三十年,还未曾听过这等事,看来果真是个异数啊。”王钰笑道。
“王上,此人与尚相,可是颇有渊源。”孟昭适时地点了一句。什么?与尚相爷还有关系?王钰听到这话,转头向左边的尚同良瞧去。孟昭心直口快,有什么说出什么,不过这会儿政事堂的大臣们都觉得他有些多嘴多舌了。
王上历来反对这种拉关系,套近乎,你在大考之前将这事抖出来,不是让尚相难堪么?万一这虞允文今科高中,王上要是认为跟尚相有关系,这如何是好?尚同良听到此处,倒是处之泰然,点头道:“不错,这虞允文的父亲当年进京应试,臣就是主考官,是臣亲笔录取的,后来被哲宗皇帝点为第三名探花。有一年,他父亲回京述职,领着才四岁的虞允文到臣府上拜望,此子甚为顽劣,将臣的孙子打得鼻青脸肿。其父严辞训斥,责令其赔罪,虞允文坚决不从,给臣留下了深刻地印象。”
“哦?还有这事?那算起来,他父亲是您的门生,他算是你的徒孙辈了。
开玩笑似地说道,倒也没有责怪之意。
“是,不过此次进京,这虞允文从未到臣府上拜会过。臣得知他落脚之地,特地派人召唤,他却说为免旁人闲言碎语,还是等放榜之后再来拜见。”尚同良说起虞允文时,流露出十分的期许,似乎对这位徒孙寄予厚望。
“哈哈,这小子但有几分硬骨。本王倒是很想看看他有几斤几两。这样,尚相休辞劳苦,替本王走一遭,去见见这小子。告诉他,别给朝廷添乱。站着说话不腰疼,哼哼,等他中了进士作了官,再来跟本王理论这些朝廷大事。这些读书人,就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看得出来,王钰对这个虞允文也很有兴趣。
今年的科举,看来是要大丰收了。还没有开考,就让王钰发现了两个青年才俊。而他所看重地这两个人才,在历史上都是大大的有名。陆游,著名地爱国词人,一生为光复中原而奋斗,最后却是壮志未酬身先死,写下了“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名句。虞允文,南宋有名的文人将领,采石矶一战,聚集一万八千乌合之众,打得完颜亮十七万大军一败涂地。古往今来,以十比一地比例,而且战斗力根本不在同一层次的情况下,取得如此大捷,实属罕见。就连毛主席读到采石矾一战,也感慨“伟哉虞公,千古一人”。
扯远了,话说王钰素来倚若泰山地老相爷尚同良,奉了摄政王之命,亲自到虞允文所住的客栈去接见他。劝说其放弃请愿,安心准备大考。
大考之前,真正还能安心读书的,没有几人。更何况眼下书生们都忙着上书请愿,四处串联,要不就是走访好友,游山玩水,不管考不考得中,反正到京城来一趟不易,况且车马旅费都是朝廷供给,不玩白不玩。这里需要提到一点,从陈东考中状元那一科开始,王钰已经命户部拨出专门款项,凡是取得进京应试资格的考生,其来往食宿费用,都由朝廷供给。由地方官府,负责发放。
而且,新地刑律当中,对于贪污考生路费的量刑是最重的,贪污一两考生路费,以平时百两计。而且,凡是有贪污考生路费前科的官员,一经查实,永留案底,终生不得擢升。如果你在知县任上贪污这种银子,那你就完了,你一辈子都只能作个七品官。
这个政策,有效的杜绝了因为家贫而无法进京赶考的情况。还有一个去年在大宋官场传为笑谈地故事。王钰的一个门生,考中进士后,放到广西任知县。他治下有一个考生,成绩优异,取得了进京赶考的资格,也领到了朝廷发放的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