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之钢铁基地-第1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炮兵团的行进速度太慢,不过弟兄们都尽力了,好几匹骡马口吐白沫、前进不得,算是废了。只是比起步兵来还是太慢,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啊。”刘金标没有察觉,抹了一把汗水,无奈的对吴长纯说道。
“嗯嗯嗯,火炮是咱么的命根子,决不能丢弃,再说就算丢掉。咱们也是人困马乏,南边那个华军部队追得更快。不如这样,我带骑兵团到南边骚扰那支部队。能争取一点时间算一点,你带人抓紧前进。我们最后在漯河汇合。”
如果是不了解吴长纯的人,说不定真会被他一番真诚、决绝的姿态打动,轻易相信自己的军长大人,可能还来一出感人至深的临别嘱托。不过刘金标也是北洋军里的老人,谁头上有几根白毛都清清楚楚,对于吴长纯的为人,那更是知根知底。
说起军事训练、战术运用、领兵作战,北洋内部比吴长纯强的人一抓一大把。但北洋三个军里却只有吴长纯、段祺瑞和冯国璋担任无比重要的军长,人家段祺瑞、冯国璋,再加上担任作训处处长的王士珍,被称为“******”三杰,是有真本事的,只有吴长纯,靠的是钻研、投机取巧、拉帮结派和阴人下绊子上位。在第三军里要不是副军长萧安国和两位军长张作霖、曹锟的帮忙,吴长纯早就把军队搞得乌烟瘴气了。
所以,吴长纯一抬屁股刘金标就知道他的意思,购驲的怕死。想提前逃跑!只是即使知道刘金标也没有办法,他不像吴长纯关系广泛、最早跟随袁世凯,刘金标的根基比起来浅得多。如果临战脱逃,肯定会被袁世凯砍头!所以刘金标对于吴长纯的脱逃必须无动于衷,为了稳定军心,为了自己的身家性命和前途,必须保持部队的安稳。
“军长,别的我也不多说,宫保大人联合英日俄三国,大兵压境,是非暂且不论。一旦击败华国,千万不要放弃南方地区。咱们利用华国现在的工厂,不久后就可以拥有现在华国拥有的一切。到时候所有列强都不敢对我们怎样。这是刘金标我最希望说的话,还请军长大人一定向宫保大人转告。”
吴长纯皱皱眉头,脸皮极厚的他都准备迎接刘金标的痛骂了,没想到临了得到这么一段摸不着头脑的话。仔细想想,还真有道理,这个大老粗刘金标什么时候这么有看法了?可惜了,要是没有这档子事,说不定会在北洋内部闯出些名头。
“好好,金标深谋远虑,等到漯河汇合后咱们一起向宫保大人提议,那我就先去了!”吴长纯甚至没有做出向南的姿态,直接带着骑兵团向东北而去。
部队一阵骚动,刘金标马上下达命令平息骚动:“军长大人去南边拖延华军追击部队,为咱们争取时间。”
士兵们没有想那么多,眼睛看到的和耳朵听到的不一样,该相信谁不是问题,真真假假的无所谓,快点跑才是硬道理。
临近傍晚的六点左右,刘金标带领的二十师还没有进入舞钢,不到三公里的距离,刘金标却不敢下令继续前进了,因为侦察兵传回消息,华军追击部队就在身后一千米左右的地方,就算用肉眼看,刘金标也能看到位于华军最前方的骑兵部队,听侦察兵说后面还有大队骑着自行车的部队,怪不得追击速度这么快!
跑不进舞钢土城了!刘金标当机立断,下令部队进入右侧的一个小村庄,并立刻展开防御。北洋军的优秀素质在这时体现出来,经历了近五十公里的强行军,疲惫不堪的情况下还能保持队形不乱,得到命令后立刻履行,而且有条不紊。工程兵和步兵在村庄四周挖掘简易防御工事,辎重兵安置好弹药粮草、并随之准备支援前线,村子中心是一片大大的打谷场,被设置为炮兵阵地,54门火炮一一安置。
如果没有华军的出现,北洋军的炮兵设置相对于列强来说比较先进,北洋常备军的炮兵营采用三连每连六门的编制,18门炮的炮兵营编制与当时各国普遍采用的12炮制炮兵营比起来火力更加凶猛,火力反应速度也要比12炮制炮兵营、尤其是当时采用3连四炮制的日本陆军快上一倍。因为此时最基本的战术炮兵阵地是炮兵连级阵地,六门火炮组成的炮兵阵地需要进行水平射角调整时绝大部分只需要在原地挪动调整火炮自身的射角,尤其是管退炮大量装备北洋军后效果更加突出。
从火炮本身上看,北洋军装备了大量比较先进的克虏伯75毫米管退炮系列,山炮则为克虏伯14倍75毫米后装管退炮系列。英国提供巨额贷款后,北洋军更是加大了对先进武器的采购力度,由于已经适应了克虏伯火炮,因此英国人没有强迫北洋军重新选择英制火炮,而是再次向德国订购。
54门火炮在打谷场上显得非常拥挤,刘金标不得不让人推平了十几间打谷场附近的房屋,以容纳所有的火炮。当然,小小的村庄里挤进一万多名军人本来就很拥挤,为此刘金标命令设置三层防御圈,从村庄外五百米的第一层、两百米的第二层,到村庄入口处的第三层。在尘土飞扬下,短时间内一个相对稳固的防御工事成形。
只要不遇到华军的重炮,刘金标就有信心挡住华军的进攻,他手里可以打的牌很多,夜色临近,不利于进攻一方;炮兵齐备、火力强大,还有充足的炮弹、子弹等物资;村庄内就有一口水井,没有水源被断的危险;兵力集中,防御密集,防守阵地很难被敌人突破;天津机器制造局仿制的马克沁机枪每个连都装备一挺,当然,这其中大部分是从德国进口的,另外还有一部分来自法国的哈气开斯气冷重机枪,因为与马克沁水冷不同,因此二十师只装备着马克沁。每个步兵连一挺,再加上每个旅都有一个机枪营12挺,二十师拥有的重机枪数量达到72挺。
还是那个原因,英国人的贷款让袁世凯财大气粗,北洋军的装备不亚于日俄两军的装备,甚至还有超出。这笔贷款让英法德三国的军火工厂大发利市,从子弹到炮弹,从步枪到火炮,绝大部分都要从西方进口,可以说贷款根本没有流出西方,而是转了一圈后进入了军火工厂的口袋。不过,英国人对北洋大量采购德国人的武器腹诽不已,只是现在最紧要的是对付华国,这点无奈也只能暂时忍受了。
村庄名叫后胡庄,二十师这个重装集团将这里变成了一个大刺猬,当从沁阳出发追击至此的第二师加强团抵达此处后,发现竟无处下嘴。而且天色已黑,在不清楚敌人防御细节的情况下,贸然发动攻击并不明智。见北洋军没有离开的意思,加强团将小村庄远远围起来后静待天明的到来。
晚上十一点左右,从信阳出发的华军第一师主力也抵达后胡庄。经受长途奔袭的华军都很疲惫,两军长官见过面并简单商议一番后就命令部队就地驻扎,先休息一晚,明天再做计较。至于后胡庄内的刘金标,当然发现了华军增援部队,不过现在是虱子多了不痒,死猪不怕开水烫,尽管来吧!
第二百六十四章劝降
夜间后胡庄内也不安生,四处巡逻的北洋军士兵,在不断升起的照明弹照耀下,就连路边的羊屎蛋子都看得一清二楚。五月夜间的气温还不高,躺在空地上睡觉的士兵被照明弹刺激的眼皮直抖,尽管困得不行,还是承受不住光亮的刺激。
小村庄只有不到一百户人,就算所有的房屋都住满了人,也不过承载一千余人,剩下的只能躺在空地上。等士兵终于昏睡过去,却猛地被一声巨响炸醒,立刻爬起来、抓紧武器四处查看,等待命令,然后就听到有人大声喊:“华军购驲的在外围开炮,兄弟们上去跟他们拼啦!”
在长官的带领下所有的士兵进入防御阵地,刘金标扣了扣眼屎后也紧张起来,华军这是怎么了,半夜发起进攻,就算有照明弹也难免误伤啊!
事实证明华军根本没有打算进攻,炮弹每隔五分钟落下一发,在村庄外围的第一层阵地上掀起尘土,甚至没有让一名士兵受伤,但就是那么一个接一个的落下,时间比钟表还精准。购驲的就是不想让咱们睡好觉!北洋军士兵们反应过来,这根以前在敌人军营附近敲锣是一个道理,不过人家华军富裕,采用的是开炮这种奢侈的手段。
轰隆隆退回去,该到哪里睡觉去哪里,士兵们在咒骂声中再次慢慢陷入沉睡。一个小时后第二次警报传来,华军炮火突然变得猛烈起来,第一层防御阵地陷入一片火海,紧张的情绪再次在后胡庄里蔓延,没办法,士兵们在军官的吆喝下进入防御阵地。二十分钟后,刘金标大骂一声,挥挥手让士兵们继续休息,华军还是骚扰性的炮击,没有打算进攻。刘金标算是看出来了,就算华军的炮弹落到自己的头上他也不打算醒过来。天大地大、睡觉最大!
华军的火炮是第一师带来的,师长吕奉从孝感出发后命令乐非的一团作为先头部队,没想到乐非给力,直接把张作霖的北洋二十一师给拿下。六军一师成了河南观光团。最多是用枪指着二十一师的俘虏威风一下,休整半日后一师接到了北上狙击北洋二十师的命令,这回吕奉不敢让乐非打头了,小伙子年轻气盛,碰上谁都敢干。估计把他们放在北京城外,他一个团的部队都敢直接攻城!
华军这种**型性火力配置让人很无奈,超越时代的火炮、超越时代的火炮拖曳装备,差距之大让不明情况的敌人还想硬碰硬,让知道情况的敌人生不出抵抗之心。从军事角度上看,吕奉的意思是直接炮火洗地,炮兵团的火炮和携带的炮弹可以让后胡庄被炸好几遍,这样下去战斗很容易就会结束。
不过事情不是那么算的,后胡庄里很可能还有不少村民,他们是无辜的。另外内战中死伤的都是华夏子民。而且北洋军也算的上是时代的精锐,不可能采用对日作战时的战术。
华军和北洋军的人数对比为一点三比一左右,用来围困后胡庄兵力上并不占优,如果刘金标一意孤行、就是要突围,那华军还真拿他没什么办法。只是刘金标被吴长纯伤透了心,在迷茫之下决心死战,呆在后胡庄就是不走。
后半夜吕奉也没让后胡庄内的北洋军过舒服,照明弹和炮弹交替骚扰。第二天早上眼皮红肿的刘金标都有了主动攻击的念头,只是华军终于开始试探性攻击,转移了刘金标的注意力。
探测气球升空后为吕奉带来了后胡庄详细的情报。综合之前的信息,可以知道,被围困的北洋军属于北洋第三军第二十师,师长曹锟、副师长刘金标。第三军军长吴长纯,但不知道被围的后胡庄内有哪几名高层军官。二十师两个步兵团、一个骑兵团、一个炮兵团、一个工程营、一个辎重营,总人数一万三千人左右,从探测气球上看,并没有发现骑兵团的踪迹。另外,二十师装备齐整。火力相对强大,火炮、机关枪等数量不少,是个硬柿子。当然,凭借自己的一师,拿下后胡庄不成问题,不过伤亡就不敢说多大了。华军一项以炮火开路,洗刷几遍后再由步兵突击,通过迫击炮、轻机枪、冲锋枪、步枪和手榴弹等组成多层火力,击溃敌人的防御。在拥有装甲部队的时候进攻则是战车和步兵相互配合,不过,大部分部队还没有经历过步坦协统的训练,听说总参也没有将装甲部队扩大的意思。
即使如此华军的火力也让人头疼,更别说还掌握着天空优势,战场对于华军一方来书几乎是透明的,他们可以随时掌握敌人的行踪,并通过空中打击消弱敌人的士气。
只是北伐之前总参下发的一系列注意事项让前线的高层军官们畏首畏尾,尽量降低内战中的死伤,这是总参注明的最根本原则。只是这种纯官僚式的命令根本不符合战场实际,想让马儿跑,又不想让马儿吃草,哪有这样做的道理?
吕奉就处于这样的尴尬中,他根本想不出如何兵不血刃的解决战斗,还让死伤降低到最低。作为基因人,他不会在这种事情上思考太久,也不会顾虑官场上的细节,直接将自己的问题抛给自己的上级。
军方效率很高,一个小时内,这个问题从前线的一师,到第六军军部,再到集团军军部,最后传到总参作战室内。这是第二次北伐中第一次遇到这种问题,相信之后还会不断出现,之前的战斗中信阳的北洋二十一师抵抗并不激烈,在华军的打击下很快投降,这是个例,不能成为普遍现象。
其实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吕梁之前的嘱咐,作为首长,他的每一句话都会被基因人手下们当成不可推卸的命令,必须得到彻底的执行。解铃还须系铃人,这件事从总参再次转移,不过在半个小时后就从吕梁那里回到总参。
前线的吕奉发出请求建议的电文,一个半小时后就收到了准确回复:“首先劝降,然后沉重打击敌人后再次劝降,如若不降,则彻底将其消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