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门纪事-第8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俊的一枝红杏出墙来,如今是压倒无数海棠花。”
袁训微笑:“这话里有话,不过我再怎么压,也压不过你这枝老海棠花。”袁训心想我再新秀,你这花也是老驸马,没有什么地方不如我。
鲁豫轻叹:“老了,不如你们年青人,能跟得上你们就不错。”
袁训莞尔,这个人和自己并不熟悉。虽然以前京中太子党数年,是当差的时候多,和皇亲们兜搭的少。不是办案的时候,从不接触。
见他来到就拿自己调侃,总有原因。
就道:“有话明说,哪里做错哪里改,绕弯子我可就不明白。”
鲁豫对着他打量,袁训坦然任由他看。好一会儿,鲁豫幽幽道:“小袁呐,别人都说你能当差会办事,你比别人聪明。”
袁训失笑:“起句惊耸,这要是做诗,后面必然是好诗句。”
“你文能中探花,武能当将军,”
袁训耸肩头,再笑评:“这两句平平,是别人咀嚼得都没滋味的话。”
“别看你现在闲在家里,你是不愁官职的人。”
袁训愕然,有一会儿没转明白。驸马爷还能愁官职吗?往自己面前说这些话,他难道嫌弃官职不好?
和公主一成亲,他就是驸马都尉。驸马都尉不是实官,但沾公主的光,应该也放过实缺。袁训对鲁豫上门都懵懂,以前没办过的差,对他的算糊涂。
最近上门的像都不是好相与,袁训早就静下的心更沉一层,耐心的寻思他的来意。而鲁豫接着说下去。
“在你这样的年纪时,我也有抱负。但没一件能办成。后来尚公主,不怕你笑话,驸马都尉不是实缺,我觉得这一辈子就没做过正经事情。”
袁训啼笑皆非在心里,尚主还是正经事情吗?
鲁豫露出羡慕:“像你小袁,什么石头城,什么跟什么城,”
袁训顾不上纠正他,忙打断:“那是小王爷调度有方,众家兄弟们在,不然就我一个人,我办不成。”
“那功劳怎么跑你头上的?”鲁豫装作无心的问。
袁训对他一笑:“抬爱呗。”
鲁豫不是为计较他的战功来的,见袁训不说,就转开话题。继续回到他刚才说的:“所以我羡慕你,你总有人抬爱!我呢,我总想办几件事情,等老了走不动回想回想,也就值。”
袁训再犯嘀咕,尚主你还不值吗?袁训心里一乐,我有宝珠,我觉得这就很值。正乱想着,鲁豫道:“好容易我想办件事情,也找到机会,让你小袁抢了去。”
“啊?”袁训诧异:“这从哪里说起?”
“往太子面前送人,不是你吗?”鲁豫反问。
袁训哦上一声,认真把鲁豫看上几眼。
张豪、娄修等人在京里钻营,凡是权贵门都登。皇亲在皇帝面前分三六九等,但在外官眼里,都镀金菩萨似的金碧辉煌。
袁训一开始没看出鲁豫来意,是所有公主门上都有人去。
公主们中最有权势的是瑞庆长公主殿下,她是皇帝的胞妹,但瑞庆殿下和镇南王世子不予理会,就造成别的公主府上人跑得更勤快,还有百官们中有权势的也有这样事情,并不显三长公主门上更突出。
不是鲁豫说出来,袁训还真没料到。再结合鲁豫自己说出来的,他总想办件事情。事情也就很简单的让袁训想明白。
林公孙……
柳至说他到刑部的时候,林公孙就是这样……
林公孙敢诱惑别人,谁在后面为他撑腰……这位驸马当然没这样的能耐,只能是另有其人。
很快,袁训眯眯眼,带笑反问:“不往殿下面前送,可往谁的面前送?”
鲁豫微变面色,像在掩饰什么。袁训并不揭破,也不想听他支支吾吾,再道:“皇上避暑,又为郡王们大动肝火,这件事先呈给太子殿下,太子殿下觉得可以行,再呈给皇上,也免得皇上总是生气不是?”
在听到“皇上避暑”,鲁豫明显松一口气。等袁训说完,附合道:“是是,还是少为这事打搅皇上的好。”
袁训含笑:“所以他们来找我,我带去见太子,也没错不是?”
鲁豫表情更轻松,笑容加深:“我不是说你错,今天来呢,其实是和你商议。”袁训摆出一脸的诚恳:“请说,只要我能帮得上。”
“依你看,郡王们的事情算不算大事?”鲁豫面有认真。
“这不是大事,还有什么是大事呢?”
“依你看,定边郡王经营几十年,就那点儿谋逆不成?”
袁训先顺着他,点点头。
“依你看,东安、靖和、项城三家会伏首认罪?”
袁训装着糊涂:“我对他们不甚了解。”
“依你看,他们就算伏首,他们亲手带出来的兵将不会后患无穷。”
有什么随着话狠刺中袁训的心,袁训笑容撑不下去,黯然沉默。鲁豫没看出来,还以为自己的话打中袁训的心,他黯然是懊恼自己没早看出,鲁豫难免得意:“还有朋党等,他们以后也是大祸之源,小袁,你我都食国家俸禄,理当为君分忧。我明白告诉你,这样的条程我打算上,”
袁训瞥他一眼:“你还没有上过?”
鲁豫微红面皮,打个哈哈混过去:“没有哈没有,我打算上,但是现在呢,我分你一半功劳。这些人再来找你,你让他来找我。”
袁训要是三岁,也就让他糊弄走。但袁侯爷是曾任三品的将军,并不是三岁孩子。眼皮掀起,袁训半带讥讽:“您比太子殿下还要大不成?”
鲁豫讪笑:“太子他还年青不是吗?”
对着他的花白头发看看,袁训一言不发。鲁豫的来意他已弄清,想这个人用心并不地道,话都懒得再说一句。
鲁豫以为他考虑,在他来以前,早料到袁训会考虑。这是件有功劳的事情,防患于未然,他袁侯爷又不傻,怎么会不考虑?
忠毅侯要是傻的,怎么能跟着如今的王爷,以前的小王爷萧观攻下石头城,功劳反而有他一大笔,大过同去的太子党?
那年京里为他议官职,吏部礼部兵部都跟在里面吵,为什么不吵别人的官职?鲁豫不懂军中的事情,他以官场上的阅历来推断,袁训此人不是会抢功,就是会讨好。
就像这件事,他鲁驸马忙里又忙外,好容易才把这事表白到皇上面前,皇上对他的“防患于未然”也听得津津有味,没想到自己蟑螂捕蝉,他黄雀在后,他忠毅侯把人带到太子府上。
让太子殿下一经手,还有他鲁豫什么好处呢?最好不过是个协助太子殿下,就不是他独力承办这事。
鲁豫一直以为和他争的是右丞相马浦,他自己都说,太子年青,其实他想说的是太子殿下太小,所以不把太子放在眼里。
太子才出宫自己有府第,他能办成什么?只有马丞相最近频频会见郡王的人,双方互有防备。
可见做件事情真难,也可见大半生没成就,不是自己全无能。
也许运气差吧,这半路里杀出个程咬金,这个一开始还闭门谢客的忠毅侯,也没见怎么会人不是?他横插一杠,这就买好到太子府上。
袁训刚从太子府上回来,鲁豫就登他府门,是他对这事太过关注,不允许任何人抢功,时时知道张豪娄修等人动向。
他知道以后,脑子一蒙,在家里热锅似蚂蚁般乱转。他有自知之明,知道和袁训硬来不明智。
在新帝登基,明诏示天下太后本是袁氏女,忠毅侯就成天下第一贵的娘家人,在皇后娘家柳家之上。
鲁豫这才肯半吐半露,要分袁训一半功劳。他不放心袁训,因此不会把皇上二字说出,他宁愿多办事,只要袁训把人指给他,告诉那些人,找他鲁驸马最起作用。
找来的人呢,可教化者,教化。心还怀不轨者,由皇上定夺。铲除异心,收伏同道,这是安邦定国的大功劳不是?
忠毅侯是个谨慎的人,自然要考虑,自然不能上来就回答,行与不行。
话说,他也不会说不行,他吃君王薪俸,敢说不行?
鲁豫胸有成竹的静静候着,他只怕没有想到,袁训面无表情在肚子里骂他。
……
这京里锦衣玉食吃饱了撑的卵子疼的富贵闲人,坐家里脑袋让屋瓦砸了,才生出这混帐主意吧!
如果是皇帝的意思,防患于未然,袁训不会说一个不字。但是这位上折子说什么严防,袁训只想骂鲁家十八代祖宗。
袁训生长于边城,离开的时候十一岁,到达京城十二岁。十一岁的年纪,半懂不懂的,对舅父的难处有些明白,不明白的就记在心里。
他是偷听到母亲和舅父说话,记下一句半句的没有忘记。
后来到太子府上,学的是精明强干,当差是勘查官员。人还不算成年,官场上暗黑内幕先装满一肚子。慢慢的体谅到舅父难处,觉察到郡王们虎视眈眈想吞并国公们,一心想回去帮舅父,又不能抛下母亲和姑母在京中。
这才肯答应舅父能定的亲事,内中也有舅父有如亲父的意思在,父母之命,自然不能违抗。
去安家选亲事,掌珠强,玉珠呆,宝珠太稚气,在当时来看没有一个是良配,也非选不可。
袁训那年娶妻,只求一件,性情好伴母亲,他就可以放心离去,回到舅父身边。
他先有一段外官不易的心思,再明了官场上的黑,对鲁豫的话恨之入骨。
这位驸马年纪已老,还扎在官眼里出不来。他常坐京中,只想从事情里弄到官,就没想到受郡王们拖累的人们日子难过。
就没想到那些人大多无辜。
就没想到他们以前、至今、以后,全都忠心,推他们一把,就没命,拉一把,还是国土子民。
朋党?
这位驸马倒说得出口!
他不知道袁训现在最怕听的,就是“朋党”这个词。
袁训拘着龙二龙三少出门,就是怕他们在京里和吴参等人走动过密,落一个“朋党”名,银河水都洗不干净。
就是怕龙二龙三和“朋党”难洗清,他的舅父老国公,也难免遭殃。
袁训自己都不能提,听到鲁豫说出来,内心恨的滚烫如火,还要装着没事人一样,对面那位还在等着响应他的好主意,袁训只想劈面给他一记好巴掌!
……
救人,远比害人好。
要杀人,上战场上杀去,杀人如麻也有理。坐在公主府第,喝着琼浆玉液,吃着山珍海味,黑主意算计着人,这是个什么东西!
从鲁豫的话里,袁训有十足的把握他把林公孙早引见给皇帝,自己的表兄。
柳至以刑部侍郎之职,都不知道林公孙成为眼线的来历,不是鲁豫能做到,只能是避暑中,没有要事不见官员的皇帝。
袁训在十二岁后,相当于皇帝抚养长大。他永远会忠诚于他,但无辜之人应该活命。
昨天晚上抓走到刑部的人,如果有人刑讯下熬不住,供出假话,那他的一生就此玩完。如果他能挺,他不是谋反,鲁豫再怂恿,皇帝也不会杀他。
让抓走的人会不乱招吗?夜里私聚,一身黑衣去青楼里开会,去青楼弄件黑衣裳,跟去青楼当贼似的,看看身份,又不是贼,刑部对这样的事情,上来一定先动刑,动到招出来为止。这里不能怪刑部,他们集会的方式就不对。
鬼鬼祟祟,透着诡异。
又都是郡王们的族人或朋党,又定边郡王才造过反,东安、靖和有人命在身,刑部要是会客气,那就不是刑部。
在这里,倒不算乱动五木。
袁训闭一闭眼,这里不能怪皇帝,不能怪刑部,怪谁呢?就是杀了无辜也是对面这位觉得他办事不错的混账驸马的错!
他和林公孙等人是怂恿的手段,并不是那些人真的该杀。
用别人的脑袋和鲜血,升他们自己的官。这两个,一个是保命,一个是为官。用这样手段,袁训毫无同情,只有愤恨。
……
所以在今天早上,他见到张豪时,有一句话是:“救一个是一个!”见过太子肯表忠心的,至少太子殿下心中有数。那自己私会让抓走的,太子殿下才不会管。
表面上不管这事,背地里为舅父忧心的袁训,他知道自己有太后,但如果朋党论杀的人多,国法大于一切,辅国公说一点伤害也没有,并不可能。
于是,袁训去见葛通。告诉葛通同时得罪两家郡王不明智,斯人已逝,应该是恢复江左郡王的建制为重,报仇这事,公告天下霍君弈是被害,他的部将被害,江左郡王因此战死不是不英勇,这已经算报复。进一步逼死郡王,并没有额外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