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名家解读聊斋志异 >

第2部分

名家解读聊斋志异-第2部分

小说: 名家解读聊斋志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主孙蕙在外作官,族人和仆人们在淄川横行霸道,为非作歹。蒲松龄就毅然

写信给孙蕙,指出事实,并说:“凡此数者,皆弟之所目击而心热,非实有

其事不敢言,非实有其人不敢道也。弟之言无可凭信,即先生问之他人亦必

以余言为诬,但祈先生微行里井而访之焉。倘有一人闻孙宅之名而不咋舌咬

指者,弟即任狂妄之罪而不敢辞。”①他又根据自己的认识,在《聊斋志异》

的许多作品里鞭挞了土豪劣绅所犯下的令人发指的血腥罪行。

《石清虚》写邢云飞有一块玲珑石,曾被某势豪强行夺去,失而复得。

后又有某尚书觊觎它,阴以旁事中伤,邢云飞被收入狱,妻子和儿子献出玲

珑石,他才被释放。《红玉》写退职的宋御史抢走了冯相如的妻子,打死了

他的父亲。《窦氏》写地主南三复欺骗农家女窦氏,始乱终弃。窦女起先对

南三复还抱有幻想。她怀孕生了一个男孩。父亲搒打她;南三复不承认他们

之间的关系;男孩也被父亲扔弃。这时,她勇敢地抱起了弃儿,奔到南家,

对门人说:“但得主人一言,我可不死。彼即不念我,宁不念儿耶?”但是,

满腔哀怨的窦女无法使那玩弄女性的恶棍回心转意。他拒不见她。她只能依

户悲啼,抱儿坐僵而死。在这些作品里,蒲松龄揭露了剥削阶级明抢暗夺,

① 《上孙给谏书》,见《聊斋文集》。

作恶多端,无所不用其极的卑鄙无耻的咀脸,同时又借助于凄凉的氛围的衬
托,用无限的同情心描写了贫弱无依的善良人民受迫害时的惨绝人寰的情
景。他形象地告诉读者:这就是黑暗社会的血淋淋的现实。

人民生活在那样的社会里,很难有力量使自己摆脱不幸的命运。蒲松龄

的伟大之处在于,他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积极地表达了人民群众在现实生

活中所产生的复仇愿望。《博兴女》写某势豪强抢民女,逼淫不从,就把她

缢死,以石系足,沉于深渊。然而,再重的石头也压不息人民心头的反抗的

火种。受害的女子终于变成一条龙,在雨天的霹雳大作的时刻,攫取了仇人

的脑袋。《向杲》写向杲的庶兄被恶霸庄公子打死,他去打官司,对方广行

贿赂,理不得申,又想去行刺,对方戒备严密,无隙可乘。结果,有个道士

授给他一件布袍,穿在身上,人就变成老虎。这样,他才在山岭下咬死了仇

人。可以说,没有那么众多的被侮辱、被损害的人在当时强大的封建势力统

治下,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并且怀有极其强烈的复仇

的愿望,就很少有可能使蒲松龄虚构出博兴女化龙、向杲化虎的情节。所以,

蒲松龄在《向杲》篇末呼喊说:

然天下事之指人发者多矣,使怨者常为人,恨不令暂作虎!
在这阵愤怒的声音里面,我们可以清晰地听出他对当时现状的不满,对
封建社会的不满。

(三)

和封建社会里的大多数知识分子一样,蒲松龄从幼年时期起就走上了那

个时代所规定的读书人所不得不走的道路。他怀着“十载寒窗无人问,一举

成名天下知”的幻想,陶醉在科举登第的美梦里。但是,一个正直的读书人,

生活在那样的社会里,他的真才实学无法受到统治集团的赏识,纵然考中,

也根本无法在有益于国计民生的事业上施展出来。蒲松龄不可避免地在现实

生活中遭到了一次接连一次的挫折。“年年文战垂翅归”①的诗句十分形象地

描绘了他当时的狼狈相。由于现实生活的教育,他逐渐冷静地清醒过来了。

于是,一种怀才不遇、受到排挤和压抑的悲痛以及对“仕途黑暗,公道不彰”

②的愤怒的感情,不禁在他心底炽热和沸腾了起来。他根据亲身的体会,写下
了众多有名的作品。通过这些作品,他抨击了封建统治阶级给读书人设下的
罗网——以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他从各个不同方面对它的弊端和罪恶作了
广泛而深刻的揭露。这就是他在《聊斋志异》里表现出来的“磊块愁”的另
一个内容。
科举制度本身所固有的腐朽性决定了它所要求的只是头脑麻木的书呆子
——鹦鹉学舌的驯服工具。在蒲松龄看来,举行考试,不过是照例的形式而
已。文章的好坏是由试官随意决定的。他们是科举制度的具体执行人,掌握
着衡文取士的大权。在他们身上,集中地体现了科举制度的腐朽性。试官们
是些什么样的人呢?正像《于去恶》里的于去恶对陶圣俞所介绍的,“略举
一二人,大概可知:乐正师旷、司库和峤是也”。让瞎子和有钱癖的守财奴
之类的人来充当试官,还会选拔出什么样的人材呢?所以,蒲松龄在抨击科

① 《喜笏、筠入泮》,见《聊斋诗集》。
② 《与韩樾老定州书》,见《聊斋文集》。

举制度的时候,首先就把矛头指向他们。

和峤型的试官纳财受贿,贪赃枉法,遵奉着金钱至上的信条。在他们评
定试卷次第的时候,学问只不过被看作是一种附属的点缀品。《僧术》里的
黄生只中副贡的故事揭破了科举取士的秘密:金钱的多寡决定着试生的名次
高低的命运。

师旷型的试官是些不学无术的人。他们唯一的本领就是《三生》所说的
“黜佳士而进凡庸”。《司文郎》描写了一个瞎和尚能以鼻代目,嗅别八股
文的优劣。可是,他所作出的判断和发榜的结果正好相反:优者下第,劣者
却高中了。他叹气说:“仆虽盲于目,而不盲于鼻;帘中人并鼻盲矣!”在
这里,蒲松龄对于那些有眼无珠的试官发出了轻蔑的嘲笑。

而在《三生》里,蒲松龄所流露出来的感情却到达了愤怒的顶端。它写
千万个因为考不取而愤懑死去的士子们在阎罗面前告状诉冤。阎罗判决对令
尹、主司施笞刑。士子们嫌太轻,哗然不满,坚持要抉睛剖心。阎罗不得已
而答应了他们的请求,方才人心大快。读过这些作品,我们不难觉察到,蒲
松龄站在不幸的士子们一边,对试官表现了多么深沉的仇恨。《何仙》和《于
去恶》也是属于这样的作品。

《贾奉雉》同样也含有辛辣的讽刺。贾奉雉“才名冠一时”,屡试不售。

他“戏于落卷中集其■冗泛滥、不可告人之句,连缀成文”,勉强记在心里,

再去应试,竟中经魁。这是一个看来非常可笑的故事。但是,它告诉我们:

这种不合理的现象,在那“聋僮署篆,文运所以颠倒”①的时代,其实倒是一

种合理的存在。

在这样的情况下,必然的结果就是学问渊博的读书人的终身潦倒。《叶
生》里的叶生“所如不偶,困于名场”,最后得出了结论说:“半生沦落,
非战之罪也!”对于这样的读书人,蒲松龄从自己的遭遇出发,显然是怀着
极大的同情加以描写的。

鲁迅曾说过:“因为从旧垒中来,情形看得较为分明,反戈一击,易制

强敌的死命”②。作为一个过来人,蒲松龄对于科举制度的虚伪性、腐朽性有

深刻的体会,所以揭露起来十分有力。

(四)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里所寄托的“磊块愁”,不仅表现为他对封建统

治集团、科举制度的某些不满,而且也表现为他对当时的人情世态、社会现

象以及某些道德伦常观念的不满。

蒲松龄有怀才不遇的苦闷;他的性格又正直耿介,不愿趋炎附势,随波
逐流。因此,他对自己所处的生活环境产生了比较清醒的估计和了解。他注
视着生活的不同的角落,注视着社会上形形色色人物的活动。结果,他发现
了许多不堪入目的现象。他有一首诗表达了他的这种感受①: 

生无逢世才,一拙心所安。我自有故步,无须羡邯郸。世好新奇矜聚鹬,我惟古钝
仍峨冠。古道不应遂泯没,自有知己与我同咸酸。何况世态原无定,安能。。仰随人为悲欢!

① 《司文郎》。
② 《写在“坟”后面》,见《鲁迅全集》第1 卷,第364 页。
① 《拙叟行》,见《聊斋诗集》。

君不见,衣服妍媸随时眼,我欲学长世已短。

他把丑恶的社会现象同自己高洁的理想和志趣对立起来,并且运用批判的

笔,把它们写进了《聊斋志异》。

他在这些作品里,采用了广泛的题材,描写了不同类型的人物。我们读
了之后,无异于看到了一幅封建社会的百丑图。

这些作品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抨击了社会上的黑暗面和虚伪、腐朽的事

物,鞭挞了社会上的渣滓、败类。写得比较好的,例如《金世成》和《金和

尚》,刻画了两个寄生虫的形象,一个是愚弄落后群众,敛集金钱捷于酷吏

的头陀,另一个是儿孙众多的炙手可热、气焰熏天的和尚。最传颂人口的不

能不推《劳山道士》。它讽刺了地主阶级子弟的贪逸取巧。全篇描写有层次,

有转折。故事情节是逐步展开的。开始时,王生拜道士为师,道士指出他有

娇惰不能作苦的缺点,他却愿意留在观中,因为他还没有接触实际,所以还

有一点信心。月余以后,不堪受苦,阴有归志,但见到道士的法术,又生忻

慕之心,归念遂息。又过一月,苦不可忍,在辞归时请道士授法,试术三次

才成。结果,回家试术失败。王生经历的四个阶段,写得清晰分明。随着每

个阶段的转移。王生的思想也在变化着。一环紧扣一环,合情而又合理。直

到王生碰壁,额上坟起的时候,对于他的那种不劳而获的思想所应获得的结

局,我们不禁发出了会心的微笑。

对于当时的读书人的种种庸俗而丑恶的面貌和卑劣而无耻的行径,蒲松

龄也作了不留情的笔伐。《仙人岛》里的王勉,目空一切,却又文才鄙陋,

受尽了一个少女的嘲讪和藐视。《狐联》讽刺了读书人的迂腐。《嘉平公子》

则通过温姬错爱嘉平公子的故事,讽刺了读书人的不通文墨。而在《苗生》

里,三四个缺乏自知之明的读书人得意地朗读着自己的文章,互相阿谀称颂。

苗生厉声大叫:“此等文只宜向床头对婆子读耳,广众中刺刺者,可厌也!”

当他们不听劝阻的时候,苗生就大吼一声,变作老虎,扑杀了他们。这里已

经不是冷静的批判,而是愤世嫉俗的感情的爆发了。

在这类作品中,还有一些是以批判某些男性在恋爱、婚姻问题上表现出
来的恶劣品质为题材的。它们塑造了一系列的丑恶的形象,其中有《毛狐》
里的马天荣,他贪金而得锡,贪国色而得大足驼背的女人;有《丑狐》里的
穆生,他因狐女赂遗渐少而背德负心;有《武孝廉》里的石某,他趁着恩人
酒醉,想杀死她;有《云翠仙》里的梁有才,他为了贪图金钱,装腔作势地
要鬻妻为娼。梁有才,这是一个和话本《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里的李甲相似
的人物,但写来极有个性。

我们可以说,蒲松龄通过这些作品里面关于群丑的描写,在客观上抨击
了他们所赖以存在的封建社会。

(五)

毛主席说过:“从来的文艺并不单在于暴露”①。《聊斋志异》正是这样

的情形。
我们已经说过,蒲松龄对当时的现状不满,对封建社会的某些方面不满。

一方面,他把他感到不满的丑恶现实给予尖锐的揭露,无情的鞭挞。另一方

①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见《毛泽东选集》第3 卷,第893 页。

面,冷酷的人生并没有使他绝望,也没有使他因此产生消沉颓废的情绪。他
用一种执着的态度,坚持着自己所追求的理想,注视着那些在人民群众生活
中涌现出来的美好事物,加以热情的歌颂,把它们作为封建社会所固有的丑
恶现象的对立面,再现在读者的面前。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样作实际上也是
表现了蒲松龄对封建社会的批判。

在这一方面,《聊斋志异》最突出的内容就是对真挚不渝的爱情的歌颂。
属于这类题材的作品为数不少。它们动人地描写了痴心的恋爱的故事,塑造
了种种可爱的青年男女的性格。它们反映了封建婚姻制度的不合理,反映了
当时社会上的广大青年男女在重重的压抑和摧残下所产生的冲破樊笼、打碎
桎梏的愿望和行动。

《阿宝》塑造了一个情种的形象:孙子楚。他生有六个手指。当他向富
翁的女儿阿宝求婚的时候,阿宝不过是开玩笑地说了一句:“渠去其枝指,
余当归之。”他不顾疼痛,用斧砍去枝指。不久,他在清明节出游,路遇意
中人,不觉痴立,魂随阿宝而去,同居三天,才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