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强国梦-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肖志华心里的恶趣味别人是不知道,但他确实给欢迎人群带来了震撼,年轻、英俊,自信而不狂傲,洒脱大方却无轻浪浮躁,远比报纸上肉麻的履历公式和登极加冕般的吹捧实在的太多。
然而,春风丝雨般的欢迎仪式却被一个戴眼镜的年轻记者搅混了,这不仅出乎肖志华和来宾的意料,连卜舫济也没有想到。他请记者来的意图不过是让他们报导一下,从而增加圣约翰学院的分量,为实现他的建大学梦造势而已。
“乔森·肖博士,请允许我提个问题。”这个记者突然钻到肖志华面前,手里拿着个小本本,说话虽然客气,眼中却是挑衅的目光。
肖志华微笑着点了点头,他以为这是仪式上安排上的过场,并未在意。
“作为第一位在美国获得生物医药化学博士学位并且在法学和临床医学都能顺利的华人,说你是天才也许并不算过分。”年轻记者见得到肖志华的允许,不等卜舫济等人反应过来,立刻追问道:“你在学习方面超过了很多洋人,这本来是华人的最大的骄傲,但你现在却是美国国籍,未免让人大失所望。请问,你此次回来是要为美国服务,还是为你的灾难深重的祖国效力?”
记者问的话虽然有些委婉,但是却很严重,他在指责肖志华里通外国,崇洋媚外,甚至可以说肖志华就是一个舍家弃国的汉奸。
周围一片寂静,卜舫济脸色一下变得铁青,这不仅是要诽谤肖志华,也将使圣约翰学院被中国人所指责,他忿忿地指责记者:“你的问题涉及到了政治,乔森·肖博士有权不回答。”
肖志华向卜舫济微微低头示意,然后转向这个记者,脸上平静异常。这一关必须要过,只是没想到会这么早,就在他登上祖国土地的第一天,以这种诘难的方式开始。
“我穿洋服,念洋书,说洋话,入洋籍,可这是朝廷逼的,按照清朝法律,私自出洋不仅要开除国籍,而且要治罪杀头。况且,这与我是否热爱祖国又有什么关系?”肖志口低沉地缓缓说道:“就如朝廷诸公,道貌岸然,衣冠楚楚,谁敢说自己不是大清帝国子民?可他们割地、赔款、屈膝媚外,难道他们就这样爱国吗?你再看看在场的诸位,他们很多人都明了世界大势,具备科学头脑,掌握实用技术,却因为身上洋味太浓而无法与国人融为一体。他们可能正在为祖国效力,却被骂为里通外国;他们主张向西方学习,却被认为是崇洋媚外,他们倡导民主自由,抨击中国现状,却被斥为离经叛道;他们讲革新、求进步,却不得不生活在专制、腐朽、暴政的空气里。”
说到这里,肖志华扫视了一下周围的来宾,果然,他们很多人都露出了心有戚戚的表情。他微笑了,语重心长地继续对记者说道:“年轻人,爱国不是唾骂,不是喊口号,是要做实事的。现在,我可以为国人带来先进的知识,并将无私地授予他们,所以我可以自豪地说我爱国。我学医术,将来可以医治国人的身体,我学法学,将来可以完善国家的制度;我现在为祖国培养人才,将来可以为祖国创造财富,这些并不是每一个高喊爱国的人士能做到的。年轻人,千万不要被表象迷惑;年轻人,思想要更深入一些,更开放一些;年轻人……”
人群有两个年幼的女孩子发出格格的笑声,来宾中看到肖志华年纪轻轻,却是一副老气横秋的模样,一口一个年轻人,把记者已经说得面红耳赤,都不禁莞尔。
“对了,阁下是哪家报馆的?”肖志华对这位记者倒是很感兴趣,起码他敢说,这在大清帝国可是不容易的。
“鄙人是苏报的。”年轻记者红着脸答道。
“苏报,好,好报。”肖志华出人意料地冲记者伸出了大拇指,赞扬道:“针砭时弊、力主改革,屹立于惊涛骇浪、恶毒迷雾之中。难矣,诚可贵矣!”
年轻记者很兴奋,眼睛瞪得溜圆,没想到刚刚回国的美国博士乔森·肖都知道苏报的大名,还给予如此高的评价,这次赚到了,不仅是自己,还有苏报的知名度,发行量,回去定会得到老板的表扬和奖励。
肖志华的回答让这场意外风平浪静,卜舫济急忙拉起肖志华,将他向学院礼堂请去。当然,记者都被拦住了,他可不想再有哪个不开眼的家伙再来添乱。而且,经此一事,他对肖志华的评价更高了,乔森·肖不愧是美国培养出来的具有真正的高雅风范的绅士,知识渊博的学者。
卜舫济为何如此欢迎肖志华,说到其中究竟,看老熟人儿恩格教授的面子只是其中一方面,最重要的是他认为肖志华对圣约翰书院的发展大有益处,对他想要实现的建大学之梦更有推动。肖志华确实是人才,很出名的人才,这在布朗大学,甚至美国国内都是比较认可的,而且他还是个华人,就象他娶了“中国淑女”作老婆一样,肖志华在圣约翰书院执教,应该更能吸引华人新生入校就读。
第一卷 筑基 第五章 圣约翰书院礼堂的演讲
更新时间:2010…9…5 21:33:27 本章字数:2076
圣约翰书院的礼堂里早坐了要目睹第一位华人博士尊容的学生,男的大约有五十多人,坐在左侧,过道由校工隔开,右边则是圣玛利亚女校的女学生,也有二十多个。这些女学生能出校来到此地,也多拜校长黄素娥的努力,她也是卜舫济的“中国淑女”老婆,枕头风的威力,由此可见一斑。
肖志华在校长卜舫济的陪伴下,走上讲台,底下的学生们则是目光炽炽,打量着这位名声在外,又过分年轻英俊的博士,寂静的礼堂响起了阵阵耳语。
卜舫济致辞介绍,肖志华望着下面的学生,目光殷殷,点头微笑。
一阵热烈的掌声响起,轮到肖志华讲两句了,他双手握在一起向学生们摇了摇表示感谢,看似中国古代的拱手礼,但细瞅又不是。掌声住了,肖志华洒脱地笑道:“感谢诸位先生,诸位同学:诸位虽然出于好意,但我还没开口,诸位已经满意得鼓掌,我怕接下来的演讲当不起那样热烈的掌声,就象预先收到了钱却交不出好货色,心中实在是有些惶恐。诸位实在是应该先听演讲,然后随意鼓几下掌捧个场,让我有面子下台才是。”
礼堂里爆发出一阵开心的笑声,那时圣约翰书院和圣玛利亚女校纪律都颇严,哪听过象肖志华这般别致,这般幽默的开场白。不光是他们,连因为好奇而跟进来的几位嘉宾也不由浮起笑容,只是要比学生们矜持一些,而一对夫妇领进来的刚才在校门口发笑的两个小女孩却再次发出了银铃般的笑声。
“在宗教,信仰是忠贞,在学习,它应该是一种执着。”肖志华的话语开始在礼堂里响起,清晰而宏亮,“当学习成为一个民族的信仰,这个民族必将产生更加恒久的文化定力与创造力,引领世界潮流才将成为可能。从大的方面来讲,你们可以说自己是为中华之崛起而学习;从小的方面来说,你们是为日后个人的幸福生活而学习………”
在商言商,在学校面对学生,自然要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但肖志华的讲演却并不枯躁,并没有特别呆板说教的词汇,他条理清楚地阐述了自己对学习的观点:学习是一种信仰;学习是一种责任;学习是一种享受;学习是一种能力。而且在演讲中他还掺杂了几个非常风趣的小段子,妙语如珠每每引起学生们会心的笑声。
“……孔子告诉我们: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个学生要不断地学,不断地想,不断地做,这就是真正教育。”肖志华以剽窃的梁实秋的名言作为演讲的结束,“我认为:最好的幸福,非快乐非荣誉,非财富,而是心灵之活动。这种心灵的活动,这种无法言表的幸福,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中,在反复的思考中才能真正体会。我希望诸位同学能早日感觉到这种幸福,并沉浸在这种幸福之中。”
掌声,礼堂里爆发出比开始更热烈的掌声,肖志华再次用自己独特的手势致谢,这回可真有面子下台了。
卜舫济很激动,他感到太值了,乔森·肖博士绝对会成为他实现大学梦的巨大助力,他已经在憧憬着圣约翰书院变成圣约翰大学,成为中国的第一流名校,成为无数中国青年趋之若鹜的“精英学堂”。他竟然有些后悔赶走了记者的举动,要是让他们将乔森·肖博士的演讲刊登于报,是不是更有轰动效应。
真好,说得真好,廖林宜停下记录的笔,眼睛闪着光,盯着正站在致结束辞的卜舫济身旁,脸上挂着微笑的肖志华。
“校长先生,那个女生高高举起了手,可能有什么事情?不如问问她吧!”肖志华小声提醒讲完话的卜舫济。
意外,怎么又出意外,卜舫济校长皱了皱眉,却是不好拒绝肖志华的提议。
廖林宜也不知是怎样一种力量,促使她这么勇敢地在肖志华的目光转过来的时候举起了手。当卜舫济校长招呼她站起来说话时,她只觉得礼堂内的所有眼睛都在注视着她,浑身又麻又痒,双腿发软无力……
“humor,这位同学是问这个词的意思应该如何理解?”肖志华重复了一遍谬林宜的问题。
廖林宜脸红得要滴出血来,但却坚持抬着头望着肖志华,她点了点头表示确认。
肖志华略想了想,他还真不知道幽默这个词移入中国来的要推林语堂,而现在的林语堂才刚刚七岁。
“humor按我的译音,应该是中文的幽默。”肖志华笑着解释道:“在西文用法,常包括一切使人发笑的文字,连鄙俗的笑话在内……在狭义上,幽默则是与郁剔、讥讽、揶揄有区别的。幽默是表示‘心灵的光辉与智慧的丰富’,在各种风调之中,幽默最富于感情。”
廖林宜眨巴着大眼睛,似乎还有不解。
“大家知道古希腊大哲人苏格拉底吧?”肖志华笑着举例,“他娶了个有名的悍妇,常作河东狮吼。有一天苏先生在家招待客人,其妻却吵闹不休,声音震耳,苏老先生忍无可忍,惹不起咱躲得起吧,但与朋友出门。正走到门口,他太太由屋顶倒一盆水下来,正正淋在他的头上。苏老先生抹了把脸上水,对朋友炫耀般的说道:‘我早就告诉过你,雷霆之后必有甘霖。你看,多么准确。’”
沉寂,最先入耳的是银铃般清脆的笑声,然后才是学生们参差不齐的笑声,个人理解能力不同,笑得有迟有快。
“这就是幽默。”肖志华对廖林宜微笑道:“懂了吗?”
廖林宜捂着嘴笑,向肖志华匆匆鞠了一躬,坐下来低着头,双手使劲绞在一起。
………………
第一卷 筑基 第六章 捏了国母的脸蛋
更新时间:2010…9…5 21:33:28 本章字数:2332
接风洗尘,欢迎酒宴自然是少不了的,无论中外,大概都是如此。卜舫济对肖志华印象颇佳,便又特地派人去请来了杏花楼的名厨,为客人精心烹制美味佳肴。
虽然坐船在海上航行让肖志华多少感到疲惫,但对卜舫济的盛情还是却之不恭,而且,对于即将进肚的美食,他还真是垂涎欲滴。要说吃的,还得数中国,西餐,谁爱吃那才是傻瓜呢!
客厅里,稍事洗漱的肖志华稍敛疲态,与众人交谈了一会儿,便坐到一角,喝着香茶,静静想着事情。
“乔森·肖博士,不打扰你吧?”一个浑厚的男音响起。
“哦,不打扰,查理先生请坐。”肖志华转头一看,记得,卜舫济介绍过的,宋大款,又叫查理·宋,既是牧师,又是个商人。
查理·宋中等身材,衣着得体,留着胡子,与肖志华一样,已经完全象个洋鬼子了,给肖志华留下好印象的是他的眼神,忧郁中透出坚强,没有商人那种惯有的狡黠和市侩。
“我在美国的时候也曾经梦想上医科大学,但却没有你那样的好运气。”查理·宋有些羡慕地望着肖志华,语气中有些萧索,转而释然一笑,说道:“而且更没有你那样天才般的智慧和能力,就算学成,也不过是个小医生,能悬壶行医就不错了。”
“查理·宋先生自谦了。”肖志华礼貌地说道:“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我只不过比别人更加知道学习的重要而已。”
肖志才倒不是谦虚,那年月世界医学本来就落后,各国医学教育也不正规,即使在美国上两学期也就毕业了。他携着二十一世纪大学系统学到的医学知识,再去学落后近百年的东西,当然是事半功倍。当然,对于法学,他还是下了功夫的,毕竟对于他来说,这比较陌生。但在信息化爆炸时代出来的人,各种知识都接触到一些,杂而不精,但他接受理解知识的能力却比这个时代的人要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