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之我主沉浮-第2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手?大明缺少造船工人吗?”
“陛下,福州造船厂只是一个中等规模的造船厂,工匠人数不足。”
“那南京、广州的造船厂呢?他们不是有熟练的工人吗?现在南京、广州的造船厂不是暂时停产了吗?将这些熟练的工人抽调过去。”
“那这两个造船厂将来怎么办?”
“现在他们在停产阶段,工人闲着也是闲着,将来恢复生产的时候,再让他们回去。”
“是,陛下。”李春烨觉得朱由检真是大手笔,“如果工人数足够,半年内试验舰应该可以下水。”
“另外,候质不是见过火器局的生产单元吗?让这些造船厂也开始流水线生产,这样很快就能培养大批熟练的工人,造舰的速度肯定会大大加快。”
“是,陛下。”说到火器局,李春烨突然想到后膛枪的事,“陛下,后膛枪已经造出了十万支,应该配发给哪支军队?”
“后膛枪?就是上次说的从后膛入弹的火枪?”朱由检想起来了,李春烨曾经跟他说过。
“陛下,这种枪比燧发枪更加先进,使用的时候,枪下面挂着一个子弹袋,可以装五颗子弹,士兵要是熟练了,这五颗子弹可以在一分钟之内发射出去。”
“后膛枪的战斗力可靠吗?”一种新式武器的诞生,必须经过大量的试验,没有战场的检验,朱由检有些不放心。
“陛下,经过多次验证,质量和工艺上应该没有问题,谁敢拿士兵的性命开玩笑?如果工艺不成熟,火器局也不会批量生产。”李春烨觉得有些奇怪,朱由检一向对新式火器非常热心,今天怎么对后膛枪没什么兴趣?
“后膛枪的子弹,与燧发枪一样吗?”朱由检不希望军队的火器五花八门,万一到打仗的时候,子弹与枪不配套,那就麻烦了。
“陛下,后膛枪的子弹,与燧发枪不一样,两者不能通用。”李春烨似乎有些明白了朱由检不热心的原因了。
朱由检长长地思考了一会,“陕西的军队整编得怎么样了?”
“陛下,西安有了火器制造厂,陕西军队的整编加快了,除了原来整编的五个军,其余的军队全部改编完毕,整为第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三十、三十一五个军,但只有第二十七军配备的了火器,一旦西安火器制造厂生产出足够的燧发枪,立即配给给军队。”
“这样吧,这十万支后膛枪,全部运到陕西,配备个祖大寿的第十三军、第二十八军、第二十九军,原来第十三军的燧发枪,转给第三十军,这样陕西只差第三十一军没有配备火器了,西安火器制造厂的压力会小。”
“陛下,后膛枪可是大明最先进的火器,难道不配备京师军?”李春烨不解,大明立国以来,京师军都是最强大,这样政局才会稳定。
“候质,京师军最近打仗的机会不多,这些新式火器配发给京师军,实在是浪费。”
“陛下,后膛枪配发给陕西军,是否要打鞑靼蒙古了?”
“暂时不会。”其实朱由检最头疼的就是北方的游牧民族,他们利用骑兵的速度优势,时不时地掳掠大明的物资和人口,让大明的北方不得安宁,“鞑靼迟早是要打的,他们牵制了大明的三十万军队,但大明现在要全力支持南海舰队,暂时不会向鞑靼人挑起战争。”
“奥,臣明白了。”
“另外,后膛枪不用生产了。”
“为什么?陛下,后膛枪的射程不输于燧发枪,射速比燧发枪快。”李春烨心说,后膛枪至少比燧发枪先进半代。
“候质,后膛枪只是一种过渡性的火器,它很快就会被新式火枪取代。”
“新式火器?”
“更新式的火枪,子弹内部装有火药,不再需要燧石,使用非常方便,无论在地面上,还是在马背上,都可以装弹、瞄准。”朱由检想起了立装枪,实际上就是最古老的步枪,“可惜,子弹壳是红铜做的,需要消耗大量的红铜。”
“陛下,火器局已经在研发这种火枪,上次臣去火器局观摩,他们已经在研制,只是还未成功。”
“奥?朕有时间的时候,一定去火器局看看。”听说步枪有了着落,朱由检顿时兴奋起来,一旦步枪研制成功,机枪也就不远了,这种连发的机枪,才是步兵的宝贝。
“陛下……”李春烨支支吾吾。
“候质有什么就直说吧,此处并没有外人。”
“陛下,眼下已经整编出处三十二个新编军,加上马世龙的十万军队、蓟州的十万军队、辽东孙大人的十万军队没有整编,大明军队已经超过一百三十万,加上中五省、南五省还没有整编的府兵,恐怕已经超过两百万了,这军饷就是一大笔银子……”
“嗯。”朱由检微微头,现在燧发枪的生产速度加快,但不能再无限制整编新军了,李春烨的担心是有道理的,新军的军饷比原来的府兵高得多,难怪朝廷赋税收入增大,财政状况却没有根本好转,要不是几次战争的掳掠,恐怕早就入不敷出了,“候质说得对,是要全盘考虑了。”
“陛下,京师的军队,还要整编吗?”
朱由检想了一会,“辽东孙大人的十万军队,现在只是修路工人,孙大人现在担任辽宁省长,已经脱离军队,等第一大道修筑完毕,这十万人全部退役,或者回原籍,或者在辽东落户,总之,全部转为百姓。”
“陛下,这就省去了十万人的军饷。”
“另外,蓟州现在已经不是前线,这十万军队已经不需要了,你去让人这些解散这一支军队,除了极少数特别优秀的士兵或者军官,其余的全部退役,转为普通百姓。”
“陛下,蓟州是京师的北大门,一旦蓟州军队解散,京师的北方不是门户大开吗?”
“候质不用着急,蓟州之北,已经是大明的科尔沁,也有大明的驻军,今天的鞑靼,已非昔日的蒙古铁骑,我不去征服他们,他们就该烧高香了。”
李春烨想到,朱由检早已布局关外,关外有大明的驻军,实际上已经将可能的战线大大北移,无论是否发生战争,京师已经不是国门了,“陛下,这裁撤的二十万军队,已经节约大量的军饷,那马世龙的十万军队怎么办?是裁撤还是整编?”
“京师现在有二十万新军,这十万军队,暂时是用不上了。”朱由检突然想到一件事,“这样吧,这十万军队,择优整编为一个军,由马世龙任军长,其余的士兵,就让他们退役吧。”
“是,陛下。”李春烨暗暗惊叹,朱由检三下两下就裁撤了二十七万军队,光士兵的俸禄,每年就节约一百六十多万两,如果加上武器装备和粮食,应该不少于二百万两。
“候质,这样一来,北五省的军人,全部转为职业军人了吧?他们的战斗力能得到保证吗?”
“陛下,现在军人不但能按时领到俸禄粮饷,待遇和以前那是天壤之别,士兵战斗力已经在北伐和南征中得到初步检验。”
“北五省的府兵已经完全解决了,开年之后,就要解决中五省的府兵了,最好南五省的府兵一道解决,朝廷不能永远留下这颗毒瘤。”
第354章缅人好战
“陛下……”李春烨不知道朱由检又想到哪儿去了。
“候质,新政在北五省试行了这么长时间,大臣们应该放心了吧?”
“陛下是要将新政推广到中五省与南五省?”李春烨不太关心新政,他是国防院长,关心的只是军队,中五省与南五省的府兵,才是他关注的重。
“既然新政运转流畅,又能给朝廷、百姓带来好处,自然要在全国推行。”朱由检已经下定决心了,江南富庶之地,现在缴纳的赋税还不如河北、陕西,无论如何说不过去,他也不怕江南富商反对,大不了强行镇压,现在西夷还未大规模东侵,大明有时间清理内政,“朕打算,开年之后,新政就要向南推行,府兵制初步解决。”
“陛下,中五省府兵数量巨大,这些府兵怎么办?难道也要移民关外?”
“中五省府兵数量虽然不少,但有江南、浙江、湖广这些富庶之地,士兵即使失去土地,暂时还不会挨饿,朕只是先行登记,以后再说。”朱由检的目光有些阴郁,“朕担心的倒是南五省的府兵,广东、福建、云南的府兵已经整编结束,剩余的府兵已经不多,必要时可以移民台湾,但广西、贵州两省,到现在都没有改土归流,更别说府兵了。”
“陛下是要在南方采取行动了?”
“行动肯定有,但朕现在还没考虑成熟,待新年过后再说吧。”
李春烨已经记住朱由检的每一句话,“陛下,南海舰队可能还有战争,国防院应该怎么支持他们?”
“海上的战斗,陆军帮不上什么忙,你只要给南海舰队足够的粮食和弹药就行,另外,加快新式舰船的建造。”
“是,陛下。”
“朕忧心的倒是缅甸。”朱由检少见地皱起眉头。
“陛下终于要征伐缅甸了?”
“南海舰队入南洋,只是时间问题,朕必须早做打算,为他们准备更多的基地。”
“陛下,缅甸也是太祖定下的不征之国。”
“不征之国?候质难道忘了,大明与缅甸,已经打了不止一次吧?现在还谈不征之国?”朱由检估计,明军征缅,朝廷反对的声音不会太强烈,他甚至打算,征缅之前,不在朝堂讨论,“候质能给朕说说缅甸的概况吗?”
“那老臣就班门弄斧了。”李春烨早就知道朱由检有征缅的打算,所以他将缅甸的来龙去脉,弄得一清二楚,“大约五千年前,缅甸的伊洛瓦底江地区就有人居住,但缅族人不是缅甸的土著,这里最初的土著,是来自爪哇的矮黑人。”
“矮黑人?”朱由检一愣,难道传说中的矮黑人真的存在?“矮黑人到底长得什么样的?”
“陛下,这只是史料记载,都五千年,谁见过这些矮黑人,再说,缅甸现在早就没有矮黑人了。”
“那现在的缅甸,是向我们一样的黄种人吗?”朱由检依稀记得,南亚人与汉人差不多,好像眼睛特别大,眉骨特别高。
“是和我们差不多,大约春秋晚期,楚国人庄桥进入云南,扩地千里,中原王朝和缅甸之间始有交往,并逐渐形成举世闻名的‘南方丝绸之路’。”
“……”朱由检没有说话,示意李春烨继续说下去,因为李春烨说到汉人与缅甸的关系,他隐隐有一丝期待。
“大约两汉交接的时候,中原地区的哀牢人分为两支,沿着澜沧江南下,一支占据了真腊,也就是明初所谓的老挝宣慰司,另一支进入暹罗、缅甸,在缅甸境内的,现在成为孟人,居住在锡当河流域。”
“孟人是从中原迁移过去的?那他们自己承认吗?”朱由检没想到缅甸与大明竟然还有这样的关系,这正是他要寻找的征伐依据,至于哀牢人,朱由检选择性遗忘了,他们根本不是汉人。
“陛下,这都快两千年了,他们自己恐怕都忘了自己从哪里来的。”李春烨苦笑着摇头,“不过,孟人一直与缅人不和,倒是比较亲近大明。”
“亲近就好。”朱由检在心中盘算着,一旦征服缅甸,先将孟人归化过来,“候质,你继续说,看看还有多少有用的东西。”
“后来,来自青藏高原的藏缅人南迁至缅甸,大约在汉末的时候,缅族人的一支——————骠族人南下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建立骠国,以卑谬为都城。”
“缅族人也是从大明的国土上迁移过去的?那他们应该也是大明的后裔。”朱由检才不管他们是不是汉人。
“陛下,缅族人对大明比较仇视,应该不会承认他们是大明的后裔。”
朱由检心说,只要有征伐的理由就行,管你是谁的后裔,“候质继续。”
“大唐太和六年(公元832年),骠国被同为藏缅人的南诏国所灭,骠人四处逃散,逐渐与叫栖一带的缅人融合,大唐时代的南诏国,陛下应该知道吧?”
“就是那个夹在大唐与吐蕃之间的南诏国?”
“正是这个南诏国。”
“原来他们也是缅人,藏缅人,难怪他们比较亲近吐蕃。”
“与骠国并立存在的,孟人在怒江下游的毛淡棉建立直通国,并且兴建了白古城,骠国灭亡之后,直通国统治了整个下缅甸。”
“这个直通国,可是郑和下西洋是的白古王国?”朱由检多次在大明的典籍中见到白古王国,遇上随口问了句。
“陛下,这还不是那个白古王国,但应该是他的前身。”
“……”
“大约在北宋初年,定居叫栖一带的缅人建立了蒲甘王朝,定都蒲甘,大宋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蒲甘统一缅甸全境,创建了缅甸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蒲甘王朝。”
“缅甸在1044年才建立的统一王朝?”朱由检在心中默算,比汉人可是晚了三千年。
“蒙元至元二十四年(公元1287年),忽必烈率蒙元骑兵入侵蒲甘王朝,使蒲甘王朝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