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水乡人家 >

第614部分

水乡人家-第614部分

小说: 水乡人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腻明晰,却因为不善表达而不容易被人察觉。

    他情不自禁在儿子腮颊亲了一口。

    莫哥儿脸红了,心里有些不自在。

    他都这么大了,爹还抱着他,别人看见了要笑话他的。不过,被爹这样抱着,娘又在旁边,真的感觉很好,所以他决定忍耐。

    他也伸手环住方初脖子,爷俩亲亲热热的。

    清哑看着他们父子,眼神格外温柔。

    一时到前面,见他们来了,立即就开席了。

    宴席是一早就准备的,自然丰盛的很,更有许多江南菜。

    席上诸般热闹也无需细表,一时饭罢,方瀚海便叫了方初去书房说事,清哑和婆婆小姑们喝茶说笑,打发饭后时光。

    说笑一会,严氏见清哑露出疲态,便吩咐她:“你才回来,早些回去歇息吧。有什么事咱们明天再说,不急在这一晚上。”

    清哑便和巧儿等告退了。

    孩子们都被留在前面跟祖父母,不叫打扰他们。

    清哑回房后,热热地泡了一个澡。

    这寒天冻地的,在香香的大木桶里泡着,软绵绵的通体舒泰,身心全部放松,奉州那些事仿佛消散在天际,影响不到她了。

    尚未洗好,清哑差点睡着。

    紫竹怕她冻了,在外催促。

    清哑努力爬起来,任凭紫竹帮自己收拾头发,擦了个半干就倒在床上,一下子就睡了过去,睡眠十分密实,别说梦,连丝缝隙都没有,紫竹帮她盖被子、吹灯等统统不知道。

    方初回来,见清哑睡了,也迅速洗了一回,然后上床,歪在清哑身旁,右手手肘撑在枕头上,静静地打量熟睡的清哑。

    这是家里,帐内放了一颗夜明珠。

    方初喜欢用夜明珠,朦朦的光晕很舒服,不用特意引火点灯,夜里有什么动静照亮也方便,也不用担心没放好引起火灾。

    白莹莹的光芒下,清哑睡颜十分宁静。

    她眉目是舒展的,可见睡得踏实。

    或者说,这个家让她踏实,儿女们令她踏实。

    他轻轻凑上去,在她额头印上一吻。

    细细的发丝,触及他的耳畔,犹如拂过他的心尖。

    他就这么看着她,目光幽深,直到困倦得合了眼,才顺势在她身后躺下,又顺势将手臂揽住她腰,沉沉睡去。

    次日清晨,清哑是被一阵啾啾低语惊醒的。

    睁开眼一看,床帐内亮晃晃的,不是灯光,是天光大亮了。转脸看向扇形隔断门外,适哥儿兄妹几个正在外面矮榻上不知干什么,想是怕惊醒了她,说话声音压得低低的,很小心。

    她收回目光,静静感受了一下——神清气爽。

    睡得好,心情就好!

    她微笑着坐起来,故意低咳一声。

    外面声音顿时消了,三小一齐转头望进来。

    “娘——”

    无悔的叫声百转千回,余韵不绝。

    跟着,精致的玉人儿“蹬蹬”跑进来,撂开帐子对着清哑露出灿烂的笑容,“娘,你醒了?我们等你老半天了。娘,我想你,还想爹。我醒来就找你们。爹不见了。娘还睡着……”

    她一开口,就像清脆的鸟儿鸣叫不停。

    女儿的小脸红扑扑的诱人的很。

    清哑忍不住伸手摸了一下,道:“娘也想你。”

    一面在心里疑惑:爹不见了是什么意思?

    适哥儿和莫哥儿也进来了,站在床前,哥俩端端正正地对清哑行礼,“给母亲请安。”一副孝子模样。

    清哑笑着冲他们招招手。

    适哥儿先回头冲外喊道:“紫竹姐姐,母亲醒了!”

    听见外面紫竹答应了,才笑着走过来。

    莫哥儿早扑到床沿上,看着清哑。

    清哑瞧着高矮不等、长相各异的三个孩子,本来就很好的心情更是飘飘的、暖暖的、柔柔的,问:“你们起来这么早?”(未完待续。)

第1079章 家信

    无悔抢道:“给娘请安。”

    适哥儿笑道:“我们睡得早。不像父亲母亲刚从外面回来,累得很。母亲,你睡好了吗?身上酸不酸?”

    清哑道:“睡好了。不酸。”

    这些话从小人儿嘴里问出来,格外暖心。

    一时紫竹带着众丫鬟端着水盆手巾进来,伺候清哑起床。

    紫竹一面服侍一面回清哑:“大爷一早就出门了,临走时让告诉大奶奶:他要去处理些买卖上的事,恐怕要几天才能回来。叫大奶奶好生歇息调养几日,凡事有太太在呢。他已经请太太费心了,叫大奶奶不用操心费神。还叫哥儿姐儿们要听话,别惹母亲烦恼,回头他家来知道了要罚的。适哥儿是哥哥,要照料弟妹……”

    一大篇话说出来,适哥儿和莫哥儿都束手听了。

    无悔却撅嘴道:“坏爹爹,又走了。”

    清哑却松了口气。虽然回来后,她表面和他恢复如常,但心底还是有些别扭,若不在众人面前,他们两人单独相处恐怕就没那么自然了,还是得等一段日子,等那件事再淡些才能和好如初。

    又想,他这么匆忙出去,是不是也躲着她呢?

    清哑洗漱完毕,带着儿子女儿们去给公婆请安。

    因年关已近,他们又不是常住京城的,不过是偶然才决定留在京城过年,一应过年需要准备的物事比别人家更繁杂。严氏上房内,进进出出的人就没断过,加上孩子们在里间玩闹,那个喜庆忙碌的气氛很快便将清哑感染了,充实紧张。

    大家忙碌的事不外乎两样:

    一是为过年准备年货和年礼;

    二是为方制定亲准备聘礼。

    两件事既赶到一块,同类的东西便合起来一起准备了。

    早饭后,她婆媳两个在炕上坐了说话。

    那时身边没旁人,严氏便将郭大全托他们带的信交给清哑。

    清哑展开信看,方才知道郭勤和范家姑娘范馨怡的事。

    这是个回绝吴家的借口,若吴家坚持要和郭家结亲,吴青梅只能给郭勤做妾——这个可能性应该不大——郭大全要清哑婉转对吴家说清楚,如何选择由他们自己拿主意。

    严氏一面吃茶,一面看着清哑看信。

    她和方瀚海是后来才知道郭勤和范馨怡的事,隐隐觉得没那么简单。据他们对郭家的评判,那是极为护短记仇的。当年因清哑被坏了亲事,郭家对谢家是恨比天高,逮着机会就将谢家往死里踩。

    郭勤被吴青梅羞辱,郭家怎会甘休!

    吴尚书太托大了,还想通过结亲挽回女儿颜面,以为这是放低了身段,殊不知更令郭家恼怒羞辱,觉得被逼。现在郭勤攀上了范家姑娘,还是在得知吴青梅收了他的扇子以后,不啻于狠狠给了吴青梅一个耳光;吴青梅没了退路,只能给郭勤做妾。若不是凭空冒出石寒天刺杀天子一事,吴青梅等一众贵女抱住一干书生,吴尚书当机立断将女儿许给章怀安,此事还不知怎么下场呢。

    清哑看完沉吟不语。

    严氏放下茶盏,微笑道:“我听说吴尚书将女儿许给一个姓章的应试举人了。就是慈善中心出现刺客的那天,姑娘们被惊吓,然后……”

    她没说完,清哑也明白了。

    她将信折起来,放进袖中。

    这件事算是了结了,不用她再多事。

    郭大全还在信中提到巧儿的亲事,说严纪鹏已经对郭家透了口风,要等严暮阳高中后就向郭家提亲,问清哑这边是如何打算的。

    巧儿的亲事清哑有些犹豫。

    并非她不中意严暮阳,而是严暮阳的母亲梅氏一直瞧不上巧儿,这是一。再有,之前玄武王妃和靖安大长公主都向她透露了想要求娶的意思,玄武王府是为张继,靖国公府是为林熙,这两个少年清哑都见过,印象都还不错。

    既然有另外的选择,清哑当然不想巧儿被梅氏嫌弃。

    但要说起门当户对,还是严家和郭家更适合些,那两家门楣都太高了;且严暮阳和巧儿自小熟识,比别人更亲近一层。

    清哑很是踌躇,比自己嫁女儿还要费心。

    话说回来,巧儿就跟她女儿一样,自然慎之又慎。

    严氏此次进京,受哥哥委托要将巧儿定下来,正要跟她细说商议,就有管事媳妇来回事,只得按下这个念头,另找时间再说。

    横竖清哑是她儿媳,什么时候说都行。

    清哑也没空多想,赵管事媳妇带人送了各式糕点进来,全是京城有名的老字号出产的名点,让太太、奶奶和哥儿姑娘们品尝,觉得哪种好,将数量确定了,她好去下单订做,年底送来。

    清一色瓷白的小碟,只有茶碗口那么大,每样糕点都被切成小指头大的块儿,装在碟内;又有许多银质的小勺,用来品尝糕点。

    严氏忙吩咐叫孩子们,都来尝尝。

    一面对清哑道:“咱们自己家也做,外头的也要买一些。咱们是江南来的,孩子们没吃过京城的糕点,买了吃个新鲜。过年么,各样都准备些,越丰盛才越喜庆。早些定了人家好预备,不然到时候说声要,给了银子人家临时也做不出来。”

    清哑微笑道:“母亲说的是。”

    有了孩子,一切当以孩子为重。

    适哥儿等人都出来了,听说叫尝点心,适哥儿忙对弟妹们道:“快来尝尝。”一面牵了无悔,亲自喂妹妹吃。

    孩子们尝着糕点,叽叽喳喳像鸟儿一样发表意见。

    严氏又和清哑说起其他的年货,也都开列了单子,叫买办去买来,有些却是等江南那边送来,算起行程也快要到了。

    她道:“像各种布匹绸缎、海产河产、江南的干鲜果品干菜干笋和茶叶那些,本来就是从江南那边运来的。或者咱们自己作坊织造,或者庄子上出产,或者在当地市场采买,都比在京城采买方便优惠。

    “我都一一列明了,吩咐他们随后就送上京来。

    “一是咱们自己过年要用;二是为了送年礼。

    “京城这边的亲朋故交,往年年礼都不曾落下,然今年咱们一家子都在这边过年,适哥儿又封了爵,往来应酬怕是要多出好些,年礼也自然要比从前不同。这些都是马虎不得的。”

    人情往来是一门大学问,绝对要花心思的。

    清哑认真听着,仔细看那厚厚一摞单子。(未完待续。)

第1080章 子承父业

    她指着松子香榧等干果单子问:“这些在京城买吗?”

    严氏道:“对。这些东西还是北方产的多,味道也不同,我就省得从南方折腾来了。倒是那些干菜腊味,都是从江南送来,咱们自己吃或者送人都好。京城这边的菜式到底不大合我们的口味,冬天应季的蔬菜也少,咱们南边的人还是愿意吃清淡些。”

    婆媳两个说着话,就听那边孩子们七嘴八舌说“这个好”“那个好”,严氏忙道:“既喜欢,一样来十斤。快别尝了,吃多了存了食。”

    赵管事媳妇忙传出话去,叫采买的每样都来十斤。

    刚将点心撤下去,又有锦绣坊的掌柜娘子送来衣裳。

    于是继吃点心后,孩子们又开始试穿衣裳。

    严氏又对清哑道:“来的时候带了不少衣裳,不过北边不比咱们南边,这边冷的很,还是要再做些合适的大毛衣裳。再者京城这边的时兴样子和南边不同,入乡随俗,按这边的样式做几套,过年是个意思。小孩子们,过年都要打扮的喜庆热闹,才有过年的样子。”

    清哑已经为家里人裁制了过年新衣,且都是她和巧儿设计的新样子,由巧儿带着方家针线上人和丫鬟们亲手制作。

    因为他们这次来京城,只带了两个针线女工和还有两个绣娘,预备给清哑设计打下手用的。这大批裁制衣裳,靠她们几个做肯定不行,所以清哑便没裁那么多。就这样,便是巧儿都亲自动手了呢。

    严氏这批是在京城有名的成衣坊锦绣坊订做的。

    她说几套,其实每个孩子都有十几套。

    再加上大人的,这可是一大笔买卖。

    丫鬟们全部动作起来,为哥儿姐儿试穿衣裳。

    清哑见满屋子花团锦簇、珠翠耀眼,自然不能干坐着,也穿插在孩子们中间,看他们衣裳是否合适,再告诉锦绣坊的绣娘好修改。

    锦绣坊的掌柜娘子面对清哑很紧张,生怕衣裳不入郭织女的眼,若被挑剔了,赚不到银子是小事,砸了招牌是大事。

    巧儿见她头上冒汗,心下明白,暗自好笑。

    严氏很大方,给秋姨娘也做了十几套,连同几套头面首饰,一齐命人送了过去,让她试穿,有不合适的记下来叫改。

    过了一会,秋姨娘便扶了丫头过来,谢太太体恤。

    足忙乱了一个多时辰,才将锦绣坊的人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