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主播的秘密花园-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震的鼓励,让岑宇桐振奋,电脑上,李凤轩点开拷好的视频,于震出现在屏幕上,正大力地推车门:“我现在在西净路下穿隧道口,雨很大,我的车熄火了,现在我必须把车门打开……”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
第十七章 扣扉
暴雨停歇后的天空艳阳当头,灾后的城市也已进入修复期,岑宇桐却随着视频中的于震,恍若回到那个险情连连的夜晚。
这是她初次深入地进到新闻事件之中。
她能像于震所说的那样,与他再次合作,进而成为海城电视台的最强主播么?她不会轻易承认,但她的心里却早已认定了这个目标。
理想只有达成之后才能叫理想,否则,就仅仅是空想而已!
打发李凤轩回去,岑宇桐在网上瞎逛了一会。
关于大暴雨的后续新闻还在不停更新:大暴雨给海城带来了近2000万元的直接经济损失,全城有17个镇区街道受灾,受灾人口达1万人,约20处受淹严重,直接导致死亡人数为3人。
海城电视台除了正面的救灾报道之外,也做了一条反思评论报道,放在边角,不是特别尖锐,但存在就是表明态度。
看到这个,岑宇桐不自觉地松了口气。在晕倒之前,郑玉要她去她办公室,以郑玉的作风,肯定是极为不爽岑宇桐又不告而改了她写的串编词,之前就为了那个“屁”的事叫岑宇桐写过检讨。
海城电视台的主持人划归到各部门,责编对主持人有一定的管束力,岑宇桐又是新人,第一次被要求写检讨,也就乖乖地写了。实际上那个检讨似乎也就止于郑玉,并没有更高层的人来严肃地批评她。不过,这事同样令她很不舒服。
舒服不起来啊,谁喜欢为了自认为没错的事写检讨?
电视新闻的监管向来比纸媒要严格,一般来说,灾害还没完全过去时,电视新闻很少会马上跟进反思评论报道,但这次却例外了。这么说来,她在节目中所做的评论并不认为是出格,至少符合新闻规律也符合台里的口径,郑玉应该不会再以此为由再挑事端才是。
意外晕倒当然不算好事,不过,得了三天假,好像还躲了一场郁闷,也不太亏。岑宇桐自嘲地想,果然女人不能显得太强,越是弱小得到的好处越多啊。
鼠标一动,鬼使神差地又点开了收藏夹里《时事》的网页。
不是说了不期待么,怎么又期待了呢?
岑宇桐点开论坛页面,竟然……有更新!
贴子是昨天更新的,于震在论坛贴了几张前夜暴雨的现场图片,很明显是从视频里截图截下来的,有浩瀚的水面,也有救援车闪烁的红灯,岑宇桐不等缓冲完毕、拉到了最后一张,那是一张于震半身入水、坚持播报的照片。而后,再回过头去看前面的。
照片打开很慢,岑宇桐不耐烦地敲敲鼠标,随着图片的打开,她忽然将嘴张大了。
其中一张照片里居然有她!她坐在车顶紧紧抱住摄像机,生怕把机子掉水里的狼狈样子,真的好挫啊!岑宇桐恨不得身在暴雨中的下穿隧道,直接把头钻水里躲羞。
几时才能学会于震那种处乱不惊的大将之风呢!?
羞过以后,又有点骄傲:我,岑宇桐,当新闻发生时,就在现场!
继续把贴子往下拉。于震的这张贴子并没有太多的文字,就是预告了下明天《时事》将播出相关的专题报道。这两天,他一定还在补充采访,后期制作,肯定不可能洋洋洒洒地写一大篇记者手记。
论坛依旧冷清得很,没有人回贴。岑宇桐打了几个字上去:“楼主好样的!坐等播出!”
合上笔记本电脑,她对着十一楼的窗外发了阵呆。身体尚有几分虚弱,李凤轩晚上有赶场的演出,她不能拉着他陪自己,可是,怎么又到了该吃饭的时间呢?
岑宇桐蛮不喜欢叫外卖的,总觉得叫进来吃不够热,并且一屋子的快餐味久久不散,可是不愿动手煮,又懒得出门吃,除了叫快餐,也没别的办法了。
耗了好一阵,才拿起电话。意外的是,还没有拨出去,就有电话进来了。她看着那号码,禁不住有点发抖:这个号码,早上才打过她手机,难道视频没传好?
“喂,你好于震。”思三想四,终是接了起来。
“我在你小区门口,介意我上去看看你么?”
啥?岑宇桐这一惊非同小可:“你,你……”
“我问了刘刃,不过他也不知道你楼牌号。视频收到了,编导正在编呢,我想着,还是登门道个谢、看看你比较合适,就是不知道你会不会觉得不方便。”
岑宇桐当然想说“不方便,非常的不方便,我介意死了!”,但是,人家堂堂大主播,一天内说了三次“介不介意”“方不方便”;她着实没法把拒绝的话说出口:“哦,那你,你等我一会儿。”
报了门牌号,岑宇桐慌里慌张地换好衣物,又理了理床铺,坐立不安地等待于震到来。
开门,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捧鲜花,而后是一篮水果,最后才是于震,他的眼睛里布满红丝,看上去像熬了一夜的样子。
岑宇桐将他让进来:“小单身公寓,又乱,所以不好意思让你来。”
于震环视了下她的屋子,四五十平的小公寓,一个大间里有床有桌有沙发,还有小厨房,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确实不能算非常整洁,因为桌上床上沙发上,都叠了几本书,明显是走到哪看到哪。
岑宇桐见他打量自己的屋,十分羞赧,说道:“太乱了,真是……”
于震笑着,忽略了她的话,问道:“好些了吗?”
岑宇桐不自然地将头发别到耳后:“狠狠睡了一觉,好多了。其实你真没必要特地过来。”
于震道:“宇桐,你是对所有的人都这么冷淡还是仅仅针对我?”
岑宇桐尴尬得很:“我没有那意思,你是我前辈,我怎么敢?我是觉得……”
相对于她的紧张,于震倒是放松地半歪在沙发上,含笑地望着她道:“不管你觉得什么,现今我已经在这儿了,要还不欢迎的话,尽可以赶我出去。”
靠!你都进来了,还让我赶你出去,这什么逻辑啊!有本事,你就别来啊!岑宇桐腹诽着,脸上其实已经露出了不快,可嘴里却勉强地客套着:“我没有不欢迎你,就是不想麻烦你,毕竟你这么忙,电话关心我就很感激了。”
于震笑得更欢了,笑到岑宇桐很是不情愿,怒道:“有这么好笑吗?”
第十八章 《时事》开讲
于震收了笑,说道:“宇桐,你不是善于掩饰自己的人,为什么还想要试图掩饰呢?”
岑宇桐心道,我演技有这么差么,嘴里却道:“我哪有。”
于震说:“好罢。”他静了下来。
太静了,静得岑宇桐非常不自在,只得找话题道:“晚上的节目还在赶后期吧?”
于震“嗯”了一声,不置可否。
岑宇桐又问:“我走之后你拍的画面,没有在后续的新闻中播出,是不是因为上面不给播啊?”天朝的宣传口径,从来把导向关把得严,很多看似出不了什么大问题的报道,也会遭遇封口令,无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也是郑玉一向小心的缘故。所以,没看到于震的后续,岑宇桐想当然地归结于“大环境”。
没想到无心地一问,竟让于震眉头一挑。但他并不回答,疲惫地说道:“昨天熬到现在都在忙工作的事,我实在腻了,别谈这个好么?”
岑宇桐只得“哦”,两人又陷入了安静。
岑宇桐是不知道应该说什么,于震则端着她给的水杯,一动不动地,似乎在想什么,又似乎在放空了什么都不想。
良久,“咕咕”声响。
岑宇桐条件反射般地站了起来,于震打量了她一眼,确认了那“咕咕”之声的来源:“你不会吧?还没有吃中饭么?”
岑宇桐讪讪地默认了。
于震亦站起身来,自嘲道:“对不住,原来我送的都是最没用的,早该给你送个餐什么的,你就不会这么坚持和我保持距离了。”
这个冷笑话不太好笑,岑宇桐暗中评判,不过说的是真相,花会谢,而那一大篮的水果,要是我自己消灭,还没等吃完,怕就全烂喽。
于震自然是没理她的腹诽,径直地道:“走吧,我带你出去吃饭。”
岑宇桐忙说:“不用……”
于震一本正经地道:“你这人怎这么不知好歹啊?昨天还说要我提携你,你就帮我把宁蔚气到饱呢。怎么,不要我提携了?那我找谁气宁蔚去?”
“噗……”岑宇桐被他逗笑了,不便再说什么,乖乖地随他出门。本想在楼下随便找家小店吃点就算了,于震却不同意,说小店里尽是地沟油,病人吃了没好处。岑宇桐向来不太会拒绝别人,只得任他了。
见他开的是一辆沃尔沃,岑宇桐先是一怔,这不是夏沐声的车么?立即想到,他的宝马x5既然“中枪”,肯定是报修去了。
车子启动,车载音响的音乐响起,是一个苍老的男声,岑宇桐不觉又是一怔,是老科恩的《未来》专辑。
莱昂纳德·科恩,这个从年轻时就拥有一把老男人嗓子的人,首先是位小说家和诗人,然后是个唱作人和……和尚,一个特立独行的家伙。他是几乎所有文艺青年都会知道的人物,但对于大众来说却不那么流行。岑宇桐很意外在夏沐声的车上居然听到老科恩,传言中,那可是个吸血鬼啊!
不方便问于震关于夏沐声的事,岑宇桐很快地沉入那老家伙的音乐中去,彻底地……走神了。
放在小说里面,男神带着小粉丝去吃饭,总得发生点啪啦啪啦加深情感的小插曲,
但是岑宇桐与于震的这顿饭却吃得平淡之极。
首先是因为于震已经吃过了,几乎是看着岑宇桐一个人在吃;其次,对于还没痊愈的岑宇桐来说,去吃点清淡的比吃高档西餐要舒服得多,而于震似乎没有意识到这点,岑宇桐又一向不忍拂君意,固而为了装作吃得挺高兴,装得也辛苦。
席中,自称“是工作狂人却并不冷血”的于震接了个电话,之后微露焦躁。岑宇桐体贴地迅速解决了眼前的食物,催着他回去工作。
“宇桐,真是不好意思。”于震抱歉地道。岑宇桐微笑地说没关系,却在心中拼命地赶他走。
午后的时光,她头天睡到足够,不想回去又懒在床上,便让于震把她放在“12点”。当置身吧椅,沈一白只感慨了一句:“年轻真够好,恢复很快嘛。”就不理她了。得此“冷遇”,岑宇桐却觉得比刚才于震的那些花啊果呀高档午餐呀,都要舒心。
左右无事,一直呆到了晚饭后,收看《时事》。
明明是自己亲历的新闻采访,但是于震做出来的最终成品,还是令岑宇桐有如同醍醐灌顶的惊喜。
这期《时事》,标题竟然就是《被雨困住的城市》,一开始引题的,正是当天的现场,直观地将沦陷的城市再度呈现于大众眼前。
无论是于震的播报,还是他们所拍的画面,都有一种沉郁的力量。主播亲身历险,体验式的报道可谓另辟蹊径,也比仅仅采访他人更有冲击力。
但是,《时事》是一档新闻评论类节目,并且每周一播,从时效上来看,有天然劣势,因此只有主播体验式的现场播报是不够的;关键还在于他要怎么评。
批评性报道,最讨巧的办法,就是批评政-府不作为,无论发生何等公-共-危-机-事件,只要骂-政-府,必然受民众欢迎,大家跟着大骂一通,解了心中郁气,仿佛就万事皆安了。
但是骂过之后呢?当然有些会改善,有些却毫无进展,或者进展非常之缓慢。这缓慢有些其实还是政-府不作为,可有些却是必须经过长时间调整的。
譬如目下这场暴雨所带来的城市之殇,所有的批评性言论都直指城市排水系统。
城市排水系统肯定是有问题的,这和城市的急攻近利、规划没有远见有关,不少媒体也拿出了龙应台所说的“从下水道看城市的良心”的理论,但是,要改变这一状况,并非一时一刻就能做到。毕竟海城已经不可能像外国那样,修建地下运河般宏大的地下排水系统了。
《时事》与别的评论不同之处,就在于把“在大环境一时无法改变的情况下,作为我们普通的个人能做什么”这个问题落到实处。
比如,作为普通市民,可以主动地将雨水收集起来,减少雨水进入下水道,减轻城市内涝的压力,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