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横霸美国经济十大巨头(上) >

第44部分

横霸美国经济十大巨头(上)-第44部分

小说: 横霸美国经济十大巨头(上)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认为大企业应该把工人同化过来,为劳资合作铺平道路。在这次美国社会秩
序具有历史意义的发展中,具体行动便是先由皮埃尔任董事长的通用汽车总
公司进行分期付款买汽车的尝试,借此促进生产量,以更多地筹集流动资金。
同时他们鼓励工人购买内部债券,以“能产生收益的财产”的有限所有权的
人都参加管理的“小资本家”思想来加强协调,优化管理制度,拉斯科布对
大企业自由贸易的最大贡献还是他批准通用公司每周工作5 天共40 小时,
他认为每周工作5 天不仅适合由垄断集团统治的合理化的消费社会,而且也
适合由汽车工业技术中最有力量的工具支配的社会。“增加消费的刺激,因
为空闲时间就是消费时间”。这就为资金的流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然而,紧接着的经济大萧条影响之大、造成了非常可怕的局面,许多商
人自杀。杜邦家族虽然并没有受到大的影响,但是罗斯福推行的新政极大地
冲击了杜邦家族等大企业主的利益,使得政府与大财团之间产生了不小的矛
盾。不过新政的冲击,特别是通用汽车工人罢工却促进了杜邦家族“向前看”
和重新检审自身。当新政结束后,杜邦家族也不再继续回到狭隘的家族形式
中去。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随之而来的是冷战开始,美国作为头号经济大
国更加加强了国际扩张,其中重要的一方面便是由那些大公司化的企业财团
的经济扩张。而他们在国内则千方百计平息工人运动,在这方面,财团们利
用在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巨大影响力,促成了一些相关的法令,诸如一个工
厂不能只雇用某一个工会的成员等条款,明显为财团们的限制手法之一,但
确也为平衡和缓和劳资关系有不小的作用。而这一时期,美国又害上生产过
剩的毛病来,即凯恩斯所谓的“缺乏集中的需求”,那么,扩大市场便是医
治这一毛病的良方。消费市场的不足,影响了利润保证,杜邦家族不可避免
地回归到寻求廉价劳动力和政府保护的轨迹上来。于是他们真正开始大举向
南方进军。正好,他们的进军适时地与南方的政治局势协调一致。其时,南
方各州组成一工业联合会,为大公司的扩张,北方财阀的“南侵”大加鼓吹。
自然,杜邦家族会充分利用时机。于是50 年代南方各州成了他们最宝贵的
资本市场。

杜邦公司另一方面在国际上的扩张,得到的巨大支持即是政府的冷战政
策。当时在非洲、中东、亚洲等地,美国的企业财团日益代替了在战争中耗


尽资财的欧洲殖民主义者;忙于清洗战争创伤的欧洲,美国的财团也进行了
多方面的产业及市场控制。“经济稳定”乃是美国外交政策的一个要点。

当然,杜邦的国内迅猛扩张也受到了政府的一些限制和其它财团的阻
碍。比如政府为了在大企业财团中间保持一些平衡,防止像通用汽车公司这
等大型企业完全被杜邦家族所垄断,政府曾以“分散美国唯一最大的集权”
为目的的反托拉斯诉讼案,重点攻击杜邦公司在通用汽车公司的5 亿多美元
的投资,并指控杜邦操纵通用。虽然后来这场官司杜邦未输,却因为继续向
通用投资7 干多万元而最终失去在通用的位置。这项投资时机选择极不合
适,既开罪了政府,又使其它大财团产生警惕。违反了政府的由几个财团联
合控制一些大公司的愿望。杜邦进一步垄断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公司的企图又
遭诉讼。最高法院显然更能接受由多家财团一起控制商业和金融,而非由某
一家垄断的现象。法官们同情新政,懂得必须鼓励资金分散,这又得到政府
中企业界和金融界领袖的支持,虽然杜邦家族竭力反击,终于未能斗过,退
出了通用汽车公司。虽然这次失败,对杜邦家族影响不小。但他们很快转移
战线,开始重大的海外资本扩展计划。

事实上,二战以后,在美国化学工业向国外发展的激烈竞争中,虽然出
口业占领先地位,但投资设厂方面却处于落后状态。国内的通货膨胀等因素
大大限制了他们的利润保证;而欧洲市场的复苏和外国廉价劳动力的引诱,
终于使杜邦大步跟上国外扩张的步伐。而美国对不发达国家的经济援助渐渐
获得杜邦家族的理解和赞同。因为这是巨大的有利可图的市场稳定的一个保
证。杜邦公司在某种程度上把自己的命运与美国的命运,连同资本主义的命
运一起紧密地联系在国外扩张上,因此可以说,为了国家的商业利益,要不
惜任何代价保护和扩展海外市场。于是,杜邦也全力支持政府的国外政策,
同时更得利于美国的海外保护政策。

进入70 年代,随着欧洲和日本的经济复兴,作为世界资本的当然主宰
美元逐步失掉了部分光彩,越来越多地被黄金兑换,同时在国外的耗资越来
越大,都成了造成赤字增加的因素。而国外扩张在一定程度上又影响了国内
投资,因此杜邦公司也面临着不少的问题,其中国内流动资金储备的减少便
是一大困难,加上另一些原因,以致于无力挽回杜邦的经纪商行的股权丢失
以及一家杜邦的公司的破产。

不过这些波动并不能说明更多的东西,杜邦家族依然随着美国资本主义
的发展而不停息地大发其财。那时凯恩斯的赤字开支理论风行全国,杜邦家
族则顺势进行改革,类似“借鸡下蛋”的贷款行为以及不局限某一固定的利
润指标等措施使公司稳步发展。而且随着印度支那战争的结束,杜邦家族意
识到民用商品有着更加广阔的前景,而这方面的基础本就雄厚,因此稍加倾
力即可见效。

杜邦家族悠久的发财史,与其他大财团一样,是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的必然产物。如果说他们本身的努力恰好遇上了这个新兴国家的兴旺发展的
话,那么及时跟上时代浪潮则是他们持续壮大的先决条件。比如很长一个时
期里,杜邦家族的经营之道比较封闭,但是当政府将杜邦成员挤出通用汽车
公司管理部门后,表面的损失却给了他们极大的教益;必须进行多种经营。
它首先使村邦家族懂得,大多数工业和金融巨头已经共同认定今后再也不允
许任何一个财团或家族单独控制这个国家最大的公司,旦已获得政府的全力
支持,因此不可能与之对立。其次,促使他们较为自觉地遵循经济集中的自


然规律的支配以及由于促进股份混合的银行及金融市场所起的作用,而去参
与多财团结合体,自然就得开放自己的门,让出一些座次给别的财团的人士。
所以即使这些作法大大违背了家族传统,但却顺应了时代要求,他们不再只
是传统意义上的一个工业家族了。

今天的杜邦们正是在其庞大的化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基础上,把更大
的兴趣转移到利益很大的股票和公债领域中去了,使得杜邦家族的股票多样
化,同时,年轻的杜邦成员也较多地挣脱家族,涌进其它大公司,进行自己
独立的经营,当然主要是金融性质的。“耸立”在威明顿的被称为“世界化
学首都”正以多种形式,多种渠道散射“光亮”。

2。死亡贩子
火药的主要用途大约首先是战争,其次才是所谓的生产建设。作为人药
制造商,杜邦家族能够大获利益,主要便是大发战争财所致。正如两次世界
大战的战火均未烧到美国国上,而作为参战国,被战争刺激起来的制造业,
经济发展以及其他因素,使美国大大地赚了一笔一样,杜邦家族除了没赶上
美国的独立战争而外,自创立公司起,便与内外的战争结下不解之缘,丰厚
的战争“利润”滋养了杜邦,因此,杜邦公司就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安
上“死亡贩子”的“雅号”。

早在1804 年,火药厂刚制造出标有公司标识的产品黑火药时,美国政
府便因一些小的战事需要,由杜邦公司承包了政府的全部火药需要,公司的
吹药销售额从第一年的一万美元猛地上升到第3 年的3。3 万美元;而1805
年第一批出口的4 万磅火药,也是因西班牙的拿破仑傀儡政府镇压反抗的需
要。到了1812 年战争时,美国政府的订货量一下子由上一年的5 万磅提高
到20 万磅,第二年又增到50 万磅,极大地刺激了杜邦公司的生产。1846
年5 月的美墨之战,他们接到了政府更多的订购合同。

1846 年开战的美国南北战争,为杜邦帝国的基业带来了更大的好运。
就在开战当年,公司即为林肯政府出售了价值230 万美元的枪炮火药,这是
公司自成立以来的最大一笔交易,而此前家族有人曾因销量不够提议暂时关
闭工厂和解雇500 名工人。杜邦公司贮存的大量黑火药远远满足不了战争的
需要。而此时政府硝石又告紧张,杜邦家族成员又冒险为政府购回硝石同时
获得了提炼这些硝石的政府合同。为满足战场所需,杜邦公司日以继夜地生
产,虽然他们在南部的财产被南部同盟夺去而损失了大约15 万美元(其中
一部分在战后得到了补偿)。但战争带来的好处远远大于此。战前他们的年
火药销售额从未突破80 万美元,而1861 年单是卖给政府的火药就是此数的
3 倍左右。

1862 年到南北战争结束的1865 年3 月,公司继续在政府手中获得了近
200 万的销售额,这还不算杜邦公司从提炼硝石中赚的近40 万美元。整个
南北战争的4 年中,杜邦公司获得了100 多万美元的巨额利润,为社邦的事
业打下牢固的基础。

从1s65 年到1898 年的相对平静,彼4 月份的美国西班牙战争在古已开
火而告一段落。战争期间政府每天对褐色棱柱形炸药的需求是2 万磅,而杜
邦公司的生产能力仅日产3 千磅。于是动员工人每天干18 小时,杜邦公司
60 天里就完成订货。而这场极为短暂的战争,也给杜邦带来50 多万美元的


收入。

那场为杜邦家族“挣”来“死亡贩子”称号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于1914
年爆发。在这场战争中,共死亡2300 万人。而在美国却涌现出两万个百万
富翁,共有13 多万美国士兵的生命换得了他们的暴富。早在美国卷人战争
之前,杜邦公司便已卷入:

1914 年8 月至12 月,英国及其盟国就向杜邦公司订购了2162。 13 万
磅炸药。当时杜邦的年产量为840 万磅,6 个月内,所签合同供应炸药的点
数已达这个数目的13 倍。杜邦家族发了大财,到1915 年2 月,协约国与杜
邦订立合同的金额已近6 千万美元。那年杜邦公司的净收入达到5740 万美
元,一年之内又跃升到8210 万美元。

1917 年美国参战,杜邦家族有了更大的赚钱机会。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杜邦家族共获得十多亿美元的毛利,23700 万美元
的净利,使杜邦公司从美国的第三流工业公司一跃而居首位,协约国的炮火
所用炸药的40%都是由它生产供应的,1915 年内签订军火合同总额达34700
万美元,战争把杜邦家族的胃口撑得饱饱的,从而有能力从事更多更大的投
资。

日本入侵中国和欧洲列强间的重新对峙,又开始呈现战争气氛。有了雄
厚实力多向发展的杜邦家族那时声称企业的稳定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全世界
实现公正与持久的和平。但这并不妨碍它在已经拉开序幕的人类至今为止最
大的一场热战中赚钱。事实上,自上次战争以来,杜邦就组成了一个由300
名火药专家参加核心,这些成员一直被列在工资表上,以便从事和平时期化
学品生产的工厂能够迅速转入生产军火。二战期间,杜邦公司生产了405000
万磅火药,相当于战时全国总产量的70%,比杜邦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
产量增加了3 倍。然百,整个战争中,杜邦的火药生产只是它总产量的25%,远远低于上次大战(80%)。但是大部分的非火药生产也是为了战争的
需要:杜邦的尼龙代替了日本丝质降落伞;杜邦阻冻剂使军车能在冰天雪地
里行驶。。,自然,这非常正常,当战争成为第一件大事时,整个国家正投
入其中时,企业的生产也必然投入,获利也是正常的、应当的,无可厚非。
战争的需要,促进了杜邦的发展,其营业利润从1940 年的一亿美元猛升到
1941 年的15800 万美元,战争还导致了股本的进一步集中,使杜邦家族的
股份达到空前的数额,杜邦公司本身的国际股份也获得了收益,战后杜邦仅
在法国就收到了他们战时对法国工业的投资和专利的红利52 万美元,1941
年至1945 年的军工生产期间,杜邦家族获得74100 万美元的营业利润,3
倍于一战期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