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霸美国经济十大巨头(上)-第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酒会会场布置得异常华丽堂皇,气氛相当热烈。觥筹交错中,帕默尔和
康森愉快地向记者们讲叙着他们开发过程中的种种艰辛和“趣闻”。后来,
比尔·盖茨提议下他们合唱了一首动人的歌,最后,一辆手推车送来500 套
“视窗”软件赠送来宾,把会议欢乐的气氛推向高潮。
就在“超越”电子表格软件推向市场。“视窗”1。0 开发成功之后,比
尔·盖茨就着手在研究微软公司一项重大决策:股票上市。
1985 年4 月,在谢利的提议下,微软公司在华盛顿州的雷特蒙地区开
始修建自己的办公大楼。
“超越”软件开发成功;“视窗”计划终于实施,公司员工对微软公司
充满信心和热情。
谢利向比尔·盖茨建议:时机已成熟,微软公司可在纽约股市挂牌,发
行股票,比尔·盖茨也有此意。
1985 年10 月28 日,比尔·盖茨年满30 岁。为了庆祝董事长生日,微
软公司在仓库里举行了一个别开生面的舞会,参加舞会的员工或穿上滚轴溜
冰鞋,或组成爵士乐队。已经离开微软公司的艾伦那天也回来,在乐队中弹
奏吉他,为他多年的好友盖茨祝福。
就在生日舞会的第二天,盖茨在公司董事会上宣布同意股票上市的提
案。由谢利着手筹备股票上市事宜。
12 月17 日,有关微软公司股票上市的会议在微软公司会议室举行。微
软公司的代表和法律顾问按时出席,这天,大雾笼罩着整个西雅图市,两家
金融公司的代表因此而延误了一大段时间。
等代表们到齐后,盖茨开始发言,他说:
“我个人打算拿出200 万股放在股市上,其他职工预料可出售10%的
股票,合计大约是600 万股,另外包销商有权再择购300 万股,这样,微软
公司上市的股票量约占整个公司股份的12%。至于股价方面,我提议每股
定价15 美元。”
如果以每股15 美元计算,股票上市估计可以为微软公司带来4000 万美
元的收入,但参加会议的顾问们认为,自9 月份以来,业绩优良的软件公司
股票一直上升,他们建议把包销价提高至每股20 美元。
但盖茨认为,当时最好的软件公司莲花软件公司的股票都低于15 美元,
微软把价位定在15 美元已属不易了。
1986 年3 月,正当微软公司股票上市的一切工作准备就绪,证券交易
委员会对微软公司股票上市有关文件的审议有了结果。这时候,股市行情不
断上涨,微软公司股东之一马了以股票包销商的直觉意识到,如果以盖茨原
意,微软公司股票以每股15 美元上市,实在是大大亏待了他自己,于是他
和微软公司股票的投资机构商量后,建议盖茨把股价提高。
“现在股市的形势对我们非常有利,微软公司股票上市之后,很可能迅
速冲上25 美元的价位。”马丁激动地对盖茨讲。
盖茨眼睛为之一亮,显得有几分兴奋,他马上找谢利和帕默尔商议,最
后把包销价提高到21 至22 美元之间,时间定在3 月13 日。
微软预计将售出价值大约4000万美元的股票,其中大约3000万将有200
万股以16 美元每股出售,而剩下的1000 万由原在公司的股东们出售其持有
股获得。
经过多年的配股,此时,盖茨拥有1100 多万股,占总数的41%,艾伦
拥有640 万股,为总数的28%,帕默尔拥有170 万股,谢利拥有40 万股,
西蒙拥有30 万股,盖茨的双亲拥有21 万股。
一夜暴富的奇迹终于出现了。
1986 年3 月13 日上午8 时35 分,微软股票正式在纽约股票交易所上
市。开盘价为25。17 美元。第一次收盘时,共成交360 万股,收盘价为29。25
美元。上市获得巨大成功,让美国商界震惊。
微软公司股票包销商当时打电话给谢利:“我从未见过这种场面,到这
儿的每一个人都买了微软的股禀,而别的股票无人问津。”
著名的《华尔街金融时报》报道:“成千上万的人发疯似的争相将钞票
塞进微软的腰包中。”
一周内,微软公司的股票狂涨至35。50 美元,此时,盖茨的财富达到3。9
亿美元,一年后,即1987 年3 月,微软公司的股价上升到每股54。75 美元,
盖茨的个人财富也因而增至10 亿美元,成了举世瞩目的人物,这时他才31
岁。
1986 年3 月,微软公司股票一上市就取得惊人的成绩,这标志着微软
公司正进入一个辉煌的时期。就在这一个月,微软公司的新办公园区在华盛
顿州雷特蒙落成,公司的形象焕然一新。
在微软的股票上市后,盖茨决定突破麦金塔电脑的圈子,杀向IBM PC
个人电脑市场。这样一来,微软公司的产品遇到的第一个劲敌就是老对手“莲
花1—2—3”,盖茨决定用视窗版的超越“与它决一雌雄。”
视窗版的“超越”作为一颗抛向莲花软件公司的“重磅炸弹”,盖茨对
向美国软件霸主挑战怀着不可名状的激动与期盼,他命令原班人马重新集
结,扩充兵马,设计小组共扩至50 人,这一次,他亲自担任“三军主帅。”
1986 年底,测试版的视窗“超越”终于产生了,微软公司立即向美国
和欧洲少数公司提供了这种测试版,获得良好的反应。
1987 年8 月,各公司的财政年度报告纷纷出笼。16 日,微软公司的各
级主管得知微软公司已取代莲花公司成为全球最大的软件公司,不禁欢呼雀
跃起来,这是1983 年以来的一次重大超越。
1987 年10 月6 日,视窗版“超越”正式向世。它一横空出世,就令软
件界大开眼界,一致公认它达到了软件技术的最佳专业水平,一家软件杂志
经过比较测试后,竟不借黄金版面,用一系列醒目的照片为“超越”义务宣
传,声称“超越”代表着人类计算机工具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比尔·盖茨亲自擂响战鼓,微软为宣传视窗版“超越”,投进数以百万
计的广告费,创造了自公司建立以来的最高纪录。1988 年的市场反馈表明,
“超越”取得“诺曼底登陆”似的胜利,已从“莲花1—2—3”手里夺到12%的“疆土”,并且还在不断扩大战果。
当微软公司从与莲花公司的挑战中获得了全球软件业的霸主地位后,比
尔·盖茨又开始向自己提出新的挑战,从“蓝色巨人”的阴影中走出来,独
领风骚。
早在1985 年夏天,微软公司就与IBM 公司签订协议,打算再度携手合
作,开发全新的操作系统——OS/2,这是一种最新的图形显示界面操作系统,
当时,微软和IBM 都一再声称OS/2 将取代MS—DOS 成为新的操作系统标准。
OS/2 最初的设想仅是MS—DOS 的一个扩展版本,在IBM 看来,这仅是
将用户吸引到自己的主机上的一项手段,但盖茨想将OS/2 作为一种能保持
技术领先的新操作系统。当时,IBM 公司正在开发以80286 为芯片的计算机
IBM PC/AT,OS/2 在IBM 计划中,仅是为80286 芯片设计的,而盖茨并不对
此热衷,他认为80286 仅是一个过渡,面对新兴的32 位微处理芯片,必然
有迅速的更新换代产品,他希望IBM 能在英恃尔公司正式开发下一个产品,
一个更为成熟也更具有威力的芯片80386 基础上推出自己的新产品。
但IBM 置若罔闻,盖茨最终没能说服IBM 公司的决策者。
不久,OS/2 开发中的巨大技术难题出现了,80286 微处理器致命的缺陷
导致它很难让那些以旧的MS—DOS 的操作系统为基础的应用软件在新的操作
系统下运行。这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OS/2 必须作出大的修改以纠正80286 芯片的不足。
就此,微软和IBM 不得不投入更多的人力从事这项开发,微软组成了40
人的项目开发队伍,而IBM 为此投入了好几百人。
越来越多的资金被扔进水里,换来的只不过是无休止的讨论、评价、审
议。。以严慎著称的IBM 公司其企业文化的取向与微软自由自在的精神风格
是难以调和的。
盖茨这时意识到:仅仅围绕IBM PC 上搞操作系统是不行的,MS—DOS
将被建立在图形界面操作新技术之上的操作系统取代。新操作系统中必然像
视窗1。0 版那样围绕图形用户界面技术而建立。
盖茨决定抛开IBM 公司,独自搞视窗1。0 版的升级版来真正取代MS—
DOS。但目前条件还不成熟。在他的心目中,微软已足够壮大,可以同时从
事于既同IBM 合作开发OS/2,也独自开发自己命名为视窗的新操作系统,
前者不妨虚张声势,后者倒可以韬光养晦,待时机成熟后再说。
盖茨在不动声色之余,还是开始动作。大量精兵强将被派往视窗软件的
开发,只有很少的人还在为OS/2 工作,越来越多的人在为新版的视窗软件
工作。
最终导致了OS/2 命运的是微软公司。在开发OS/2 项目时盖茨不顾IBM
技术人员的反对,坚持用既复杂又粗糙的汇编语言为其编写程序,而不是用
利于建立图形界面的C 语言编程。这正是盖茨的一个计策,他要把OS/2 作
为探测市场的牺牲品,为真正的新操作系统投石问路。
在微软公司能真正领会盖茨意图的只有谢利,谢利在微软事务中坚持视
窗第一,OS/2 第二的原则,他认为,微软必须从IBM 的树荫下走出来。
1987 年10 月6 日,视窗2。0 版和一个视窗386 版正式推出,相比之下,
它比视窗1。0 版最大的优点是兼容了“超越”2。0 版。
看来,微软与IBM 分庭抗礼的形势已经显露出来。
尽管如此,微软与IBM 这一场软件世纪大战的最终裁决权并不在他们自
己手上,而取决于市场选票。
1988 年,OS/2 正式面世。
但是市场并不像IBM 设想的那样乐观。
著名的《软件信函》杂志评论OS/2:“国内市场将对它嗤之以鼻。”
OS/2 遭此败馈,这正中盖茨下怀。
OS/2 的开发没有足够的应用软件支持,这样一个独立的操作系统对用
户而言,是很难接受的。
这表明,这个世界是很难放弃MS—DOS 这个标准的现实,这更使盖茨对
开发与Ms—DOS 相兼容的新一代操作系统软件充满信心。
看来,与IBM 的OS/2 分手的前景越来越清晰了。
就在这个时候,康柏这家机会主义大师公司推出英特尔80386 芯片的微
电脑,从而成为微电脑市场上最先进机型的拥有者。康柏微电脑在市场上的
份额已达到22。8%,与IBM 的39。2%已旗鼓相当了。
当康柏386 一上市,便联络一些做兼容机的硬件商,宣称将在其所售机
型中捆附微软的视窗操作系统。这是盖茨精心策划的联手共御战略,IBM 受
到软、硬夹击。
IBM 公司的高层主管者们颇为恼恨盖茨对其他微电脑厂商的那股热情,
他们觉得盖茨是忘恩负义的人,靠IBM 公司微软才在软件业确立其地位的。
而盖茨确实不想把自己捆绑在IBM 这一辆战车上,他希望微软公司成为
不再为受制于人的软件王国。因而千方百计扩张自己的地盘,无论走哪一条
路,只要达到目的就在所不惜。这正是比尔·盏茨”我要赢”的生存哲学使
然。
有记者这样评论盖茨:当年,微软公司曾经采用连横之术,与IBM 公司
结盟,奠定了MS—DOS 在个人电脑操作系统软件市场上的标准地位,现在则
实施合纵之策,结成联合阵线与IBM 公司抗衡,盖茨是善于变化的机会主义
者。
而盖茨则直言不讳软件业是机会主义者的乐园。他说:
“软件工业发展所需的条件早已存在于美国的价值观和风俗习惯内,美
国文化是好赌之人,勇于冒险的资本家,投入百万计的资金作长线的尝试。
他们把事业前途作赌注,优秀的人才放弃稳定的工作,追求理想或加入一些
具创造性意念的小型公司,纵使最终失败收场,美国人也会为曾付出的努力
庆祝一番。一般对待失败的态度是:“再来一次吧!”
在与IBM 公司的挑战中,微软公司获得了飞速的发展。
1988 年底,微软员工已达到2800 人,会计年度营业额达到5。9 亿美元。
而到1989 年底,微软员工达到34000 人,年度营业额为8。1 亿美元,利润
1。7 亿美元。
一个“微软帝国”真正地在美利坚的土地上崛起了。
为了进一步建成一统天下的霸业,微软加快了“视窗”3。0 版的开发,
微软公司25 位优秀的程序设计师,组成一个名为“胜三团”的开发班子,
在两年半的时光中潜心编写程序,开发成功了“视窗”3。0 版。
为了庆祝“视窗”3。0 版推出,微软公司不惜耗费巨资,在欧美各地举
行大型庆祝活动,这实际上其意义已超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