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生之定三国 >

第357部分

重生之定三国-第357部分

小说: 重生之定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此他选择当老师,也不愿意当官。
    对待这样的知己,自己能做什么呢?
    至于管宁这个人,真是让我气愤
    说起来,管家也曾经是管仲之后,也是一方世家,可惜家道中落。到他这一代的时候,他父亲死了,变卖掉家中的资产也难以安葬,后来乡亲父老见他可怜,又敬重管老爷生前的为人,便大伙凑钱想替他把父亲给葬了。可惜他并不领情,还对别人说自己家里有多余的钱财可以将父亲安葬。面对倔强的他,乡亲们也毫无办法。最后他靠着替人当三年的私塾先生把父亲给葬了。
    这个人自尊心很强,同时他不会接受别人任何一点带着施舍性的帮助,同时他也看不起那些高官,总是一副清高的样子。这就是他最大的缺点,不过有时候我还挺喜欢他这样的缺点,因为和他在一起,总是能听到他对那些朝中高官们最尖酸的评判。
    不过,显然,他不接受乡亲们的援助葬父之事,我却是不大的赞同,毕竟,死者为大,三年后才将父亲下葬,确实有点……不孝啊
    后来我们发现中原要乱了,于是三个人商量今后的出路。
    对于我来说,天下越乱对我越好。要知道,天下不乱,我又如何能施展我胸中所学呢?我很自然地告诉他们,我想去洛阳,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个机会挤身朝廷,可惜他们却商议如何去辽东避难。
    哎,看来相处多年的朋友,就要这样分开了。心中十分的不舍得,可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我的舞台绝不是山野,而是官场,而是战乱的舞台。
    我知道管宁很穷,既然想去辽东,而辽东路远,没钱又怎么可以?因此我故意将金块埋进地里,希望他种地的时候能够发现。果然他种地的时候是发现了我埋下的金块,可惜的是他看得金块竟然一动也不动,反而将金块如同一般的石头一般勾到了一边,还继续种菜。甚至,我检起金块后,其看向我的目光顿时发生了变化
    这本就是我的金块啊
    不过,不想好友有所误会,我不得已,将金块丢到了一旁……
    当天傍晚,我和他两个人各有心事地坐在房间里默默不出声地看书。突然,不知道为什么突然间外面传来非常热闹的喧哗声和锣鼓声。我本来就因为今天的事情觉得心情烦闷,如今有热闹可以看,我自然会出去一瞧究竟。
    外面果然是好热闹,原来是某个大官回家省亲刚好路过这里,一队人马,浩浩荡荡,单是仪仗就有几百人之多。倘若有一日我当了大官,我肯定会比他还要威风,我的官位肯定要比他还要高。我如是想到。想到这里,我不由暗下决心,要在这乱世当中闯出一片天地。
    可是等我回到屋子里继续看书的时候,管宁看了我两眼问道:“外面热闹吗?”
    我当下说道:“热闹,是一个大官的轿子路过这里。单是仪仗就有几百人,威风得很。”
    也不知道是不是我说话的时候,带着几分仰慕之色,或者说是我的心中已经向往这样的生活,这让他看见了,他轻笑一声,也不知道从哪里找来一把匕首,竟然将我们坐着的席子一分为二,然后说道:“你和我不是同一类人,我们也没必要再做朋友了。从此之后,我们的关系,就像是这张席子一样,一分为二”
    难道喜欢做官,这也有错吗?他竟然和我割席断交
    我当时气得脸都紫了,好你个管宁,你清高,你高尚……好好好,道不同,不相为谋
    我记得,我当时非常生气的说道:“不必了,像我这般唯利是图的人,如何敢继续做你管宁的朋友?我明天就走,不打扰你管圣人的清修”
    就这样我离开了多年的朋友,来到了洛阳。
    首先赏识我才华的人是一个叫何进的人,他是当朝大将军,不过他赏识我的原因竟然是因为我的虚名,他想将我收入府为幕宾,却被我拒绝了。
    我虽然希望能混一个一官半职,可是绝不轻卖自己胸中才华。我华歆也要择主,别以为阿猫阿狗就可以使唤我。
    我在洛阳呆了一年多,黄巾军叛乱平息之后,我便回乡了。回到乡里,我到县衙去做了主簿,平日里都是深入简出,我在等待,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一个合适的人。
    果然,在我等待当中,我又遇到了一个人,可惜他又不是我要等的人。
    第二个赏识我的人就是我上级的上级,一个叫王芬的冀州太守。这王芬是一个忧国忧民的老顽固,他拉拢了一帮所谓的名士豪杰,大家聚在一起想要废掉当今皇上,想拥合肥王为帝。
    对于这些傻蛋,我根本没有理会。就凭他们,成不了大气候。
    后来这王芬果然因为事情失败死掉了,而我因为拒绝了参与谋逆的事情出了名,据说皇帝听了很高兴,竟然下令要给我封官。可惜我还不是孝廉。皇帝马上下令让县令表举我为孝廉,没多久就将我升迁郎中。
    对于皇帝这般的厚爱,真让我受宠若惊。这皇帝什么时候变得那么爱才若渴了?他不是一向只爱钱好色不爱才的吗?
    难道皇帝转性了?
    不管如何,我第二次到了洛阳。可是待我到洛阳之后,才发现洛阳已经是风雨飘摇了。因为皇帝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外戚和宦官的争斗一天比一天激烈,朝廷上下的官员都分成了两派。
    原来皇帝有两个儿子,一个皇子协,一个皇子辩,而这两个王子又分别有宦官和外戚亮派势力支持,这皇帝一死,天下必然会大乱。
    本着君子不立危墙之下的道理,我当了三个月郎中,便借我病重为由辞官回乡了。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没待我回到家中,皇帝就驾崩了。新皇继位,我也被国舅爷大将军何进强征入京为尚书令。对于这样的任命,我不知道是该哭还是该笑?
    最后,我还是逗留在了洛阳。想起来,这是我一生当中经历最危险的一段时间。洛阳每一天都有人被杀,而且都是大官,开始是何进杀宦官的党羽,后来董卓进京了,就是杀朝中的大员。
    我很低调,我从不多嘴议论什么。此刻的我,能求的就是自保。
    很显然,董卓对我这样谨慎,毫无背景的人还是很放心的。就这样我平平安安地度过了好几个月,在洛阳最黑暗的岁月里,我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很显然,董卓对我这样谨慎,毫无背景的人还是很放心的。就这样我平平安安地度过了好几个月,在洛阳最黑暗的岁月里,我保住了自己的性命。对于我这个毫无背景的人,董卓还是不介意放我离去的,而我只要求了一个小小的下邽县令,他根本不会在意那么许多。就这样,我逃脱了董卓的控制。
    十八镇诸侯,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并州的黄逍,以及起兵陈留的曹操,还有……
    也正是通过这几次,我发现,学姜太公钓鱼是不合实际的,这个时代坐在家里等别人上门请自己,实在太难遇到明主了。为此,我决定自己去找明主。
    于是我选择了袁术。袁家四世三公,名声在外,就算他不是明主,在他的身边肯定能捞到好处。
    不过没想到,袁术答应给我好处的时候,也给了留下了难题。他答应给我的豫章太守,并不在他的手上。豫章太守之职,朝廷派了朱晧来抢,而如今的豫章太守诸葛玄又有刘表为支持。
    这倒也罢了,凭借胸中的才华,我华子鱼又岂会怕了他们?
    可是,乱世,毕竟是乱世,袁术居然妄想称帝,最后,自然是被众诸侯所灭。然而,袁术死后,荆州也并未恢复和平,江东的孙策,以及荆州的刘表、刘备再次将战场放置于荆州,不久前,刘表大败,荆州的局势,更是明显化。而那北面的袁绍,也是野心勃勃,大肆攻打徐州,恐怕,这豫章也是难保。
    若说现在天下间谁的声名最盛,那无疑于就是天王黄逍自十八镇诸侯齐讨董卓开始,我就一直仔细的注意着众诸侯的一举一动,推敲着哪一个才能是济世的明主。袁绍兄弟,无不是顶着诺大名头,却做着欺世盗名之行的人;而孙策,刚愎自用,或许眼下风头正劲,但终是不得长久;而刘备,虽然说一直以来品行不错,但是,此人却是过于虚假。而唯有天王黄逍,才是如世人所评价的那般,乃不世出的明主
    听说,管宁那么清高之人,都甘心投到其麾下任事,黄逍如何,可想而知虽然,我生管宁的气,但是,对管宁的才华以及他的眼光,还是很了解的,若不是得到他的认可,即便是想强留他,都是万难
    这豫章,朝不保夕,终不是长久的藏身之所,更何况,我又有多少年华可以挥霍?正好,管宁在天都,我就借着探访先友的名义,到天都碰碰运气吧
    虽然,管宁他与我割地划席,但是,这么多年了,我也理解了他的为人如何,他就是那样的人,并不是他的秉性差,如此,我还计较什么呢?
第435章 重归于好 丹阳精兵
    第435章重归于好丹阳精兵
    “哈哈,子鱼,怎么到了本王的天都,也不直接来见本王,却是跑到了幼安的府上,此却是为何?难道,以为本王会不见你不成?”
    让管宁将华歆找来后,黄逍上下打量了几眼华歆,随之大笑着说道。
    “岂敢,华歆不过是想先见一下好友,天王大人却是会错意矣”华歆连忙说道。
    “哼”
    却不防管宁在一旁冷哼了一声,华歆脸色顿时一变,有些尴尬的看了眼黄逍随即向管宁说道:“幼安,当年……”
    “哈哈,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既然爱财,看一下又有何妨?爱财而不妄取,意志终能战胜**,约束**,这才是根本。修身之道难道不正是这种挣扎的过程?没有人能够一下子得道成仙。这个过程很真实,最人性,走过了,胜利了,成功了,人的精神也就得到了奇妙的升华,这种升华的根基非常牢靠,是属于现实人生,血肉人生的。它离我们最近,最值得礼赞”黄逍哪还不明白华歆与管宁之间的那点小矛盾,当即大笑着说道。
    虽然别人不一定明白黄逍说的是什么,但是,当事人华歆与管宁却是知道黄逍所指的是什么,当下,两个人的脸,都红了。只听管宁神色不大好的说道:“天王大人,事情非你想的那般,却是……”
    “幼安,难道你还放不下这等心结吗?逍曾听闻子鱼他一次离开,宾客朋友一千多人来送子鱼,赠送了不少礼物和数百两黄金,子鱼照单全收,但秘密在所有礼品上做了记号。临别之际,子鱼把所有礼品堆放一处,对宾友们说:‘本无意拒绝诸君之心,但实在所受太多。我单车远行,携带如此贵重物品恐‘怀璧其罪’,愿诸君为我考虑。’宾友们只得各自收回礼物。如此重礼华歆既毫不动心,又何惜寸金?如此又巧妙地照顾到了情面,其品行,难道幼安你还想不明白吗?”黄逍淡淡的说道。
    “宁与他志向不同,道不同者,不相为谋”管宁顽固的说道。
    黄逍摆了摆手,止住了刚想要说些什么的华歆,微微一笑,说道:“幼安,不知道你可是听说这样的一句话,‘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
    “宁自然听过”这样的话,管宁又怎么会没听过呢
    “呵呵,既然听过,那么看来,子鱼的境界,却是要高于幼安喽”黄逍笑着说道。
    “哼,只怕他本意不是如此吧”管宁冷冷的看了华歆,不屑的说道。
    到了现在,众人已经或多或少的猜出,这管宁与华歆之间,怕是有着不小的矛盾,而恰恰,黄逍似乎知道这二人的矛盾,只不过,令人奇怪的是,黄逍应该是没有见过华歆吧?和管宁的交集似乎也不深,却怎么像是什么都知道一般?
    “不错,华歆与大多数文人一样,是有功利心,入世观念的,学成帝王术,货与帝王家,这难道有错?功利心也有其积极的一面,关键是要建立在何种基础上,要知其有所为有所不为。华歆最初在高唐为一官府小吏,他洁身自好,一到假日就离开官府闭门不出,此间议论平稳,从不以言论攻击他人。华歆有一个同乡叫陶丘洪,也是一个知名人士,自以为见识超过华歆,当时冀州刺史王芬与南阳人许攸、沛国人周旌等联络豪杰之士,密谋废除汉灵帝,另立合肥侯,暗地里派人请华歆、陶丘洪过去共商大计,陶丘洪很高兴,立刻想去,华歆却制止了他。华歆当时以‘夫废立大事,伊、霍之所难。王芬性疏而不武,此必无成,而祸将及族。你决不可往’劝之。其后王芬果然事败自杀,陶丘洪自此方佩服华歆。”
    停顿了一会,黄逍看了看面色有些和缓的管宁,笑了一笑,接着说道:“王芬等当初也曾密邀曹操,也为曹孟德所拒绝,曹孟德拒绝的理由,正与华歆相同,他说:‘夫废立大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