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西方哲学的故事 >

第61部分

西方哲学的故事-第61部分

小说: 西方哲学的故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您有一双敏锐的鹰眼,会发现前面当我们谈纯粹美时,倘若将它的那些特性付诸具体的事物,那么就会发现:我们很难找到具有康德要求的那种纯粹美的事物。当我们说出那些我们认为美的东西时,十个有九个半都是同内容和利害关系等相关的,也不是人人都认为美的,剩下的半个也只停留于两可之间― 严格地说,我们很可能找不出康德所称的那种具有纯粹美的具体事物,例如,我们能找得出古往今来世界各国各民族人人都普遍地认为美的人或物吗?
我相信很难哩。
康德也认为很难,不过他还是举出了一些他认为具有纯粹美的事物,例如花、鸟、海贝、无意义的花边图案、没有歌词的音乐,等等。
472 
其实只要我们稍一“吹毛求疵”,就会用康德的理论剥掉这些所谓纯粹美的东西的“画皮”,然而我们还是不必这样做。因为虽然康德花了不少时间去分析纯粹美,但他自己也并不认为纯粹美有多少。
弄清楚康德的两种美之后,我们还是脱离理论,走进“实际”吧,我们要来分析一下生活中那些具体的美的事物,看看它们究竟是怎么样美起来的。
它们是怎么样美起来的呢?答案是:它们是通过纯粹美和依存美的携手合作而美起来的。
我们知道,任何事物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结合,因此,当它被称为美时,一般而言,总是这二者都有美处。而且在这个由人类来主宰的世界上,它一旦存在,就总是为了某些目的而存在的,总可以满足人类的某些需要,也只有当它们具有这些特性时,人类才认为它们美,否则,“惟利是图”的人类理都不会理它,更不会费心去考虑它美还是不美了。
例如我们觉得那结在树梢上的鲜红的桃子很美,那既是因为它的形式美― 又大又圆又红,也是因为它的内容美― 美味。其实,在这里后者似乎更有用呢。例如在我们乡下有一种李子树,它结的果子叫“苦李子”,满满的一树,黄澄澄的,可我从来没有觉得它美,甚至从不正眼看它,因为它根本不能吃;而红枣,也同样是那么大一颗,还藏在乱七八糟的叶子里,我从小就觉得它挺美呢,其实就“形式美”的观点来看,它未必及得上苦李子美呢。
因此,那些生活中实际美的事物基本上都是纯粹美与依存美的结合:就它的形式而言,它是一种纯粹美;就它的内容而言,则是依存美。
473 
我们要讲的康德的最后一个思想是他关于天才的沉思g 在探讨完纯粹美与依存美之后,康德接着又谈了一下关于自然美与艺术美的间题。
当然,自然美与艺术美本身并不属于一种单独的美,其中自然美是纯粹美,而艺术美则是依存美。只是由于对我们而言,这两个词比它们的母体还要熟悉得多,所以康德要挑出来讲一讲。何谓自然美何谓艺术美这不用多说,我们只要顾名思义就知道了,对这两种美,不知大家认为哪种美更要了不起一些?我想有许多人认为自然美是最高的美,就像牛顿所说的‘; N atureis beautiful 〃 ,一个艺术家无论多么了不起,总得师法自然,他的作品无论多好,顶多只能惟妙惟肖而已。这些话都是有道理的,我本人也认同自然美,例如山川河流之美,是无法超越的,当艺术家自认为无法超越自然时,才想到要别出心裁,从自然无法做到的某些方面来超越自然,以至有“巧夺天工”之说。
不过,康德却不这么认为。他认为艺术美优于自然美,因为艺术能够“美丽地描写自然事物,不论它们是美还是丑。狂暴、疾病、战祸等等作为灾害都能被很美地拮写出来,甚至于在绘画里表现出来。”
康德的这个说法也是不错的,我们从艺术作品中可以看到,在那些艺术家们的笔下,无论什么东西,哪怕是最丑恶的,当用他们的笔描绘出来的时候,总能显出那么一种深邃的美感。在这方面做得最出色的我想是凡高和毕加索。在凡高的那些画上,我们可以看到的其实只是疯狂与痛苦,或者说痛苦得发狂,然而凡高却用他的笔将那些痛苦描绘得如同欧里庇德斯的悲剧一般壮美。至于毕加索,当我们看到他的《 格尔尼卡》 时,怎能不感到自己是在欣赏一部辉煌的史诗?虽然他所描写的乃是一场德国纳474 
粹对无辜平民惨无人道的屠杀!
大家可以从本丛书的艺术卷中鉴赏到这些用色彩写就的史诗。
除了能将丑恶的东西描写得很美,康德认为艺术美的另一个特色就是它具有一种独创性。
什么是独创性?康德说,独创性就是艺术美的不可模仿性。我们可以看到,科学家们的成就,无论它们是多么伟大,例如牛顿的几个定律,还有进化论或者相对论,我们只要通过阅读《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 物种起源》 或者《 运动物体的电动力学》 就可以了解掌握,并且我们可以大言不惭地说,只要我们努一把力,完全可以将它们了解、掌握得像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一样好。这就是科学创造的可学习性。
然而艺术就不同了,无论文学、美术或是音乐,在这些领域之内,那些伟大艺术家们的创作是不可能模仿的,虽然我们可以欣赏、临摹那些伟大的艺术佳作,然而又有谁能说我们可以因之创作出《 伊利亚特》 、《 蒙娜丽莎》 或者《 英雄》 第二?说老实话,那真是墙上挂帘子― 没门!
这种艺术美的不可模仿性就是它的独创性。
艺术美为什么具有这种不可模仿的独创性呢?这时,康德毫不犹豫地说:这是因为那些创造伟大艺术作品的人根本不是普通人,而是同普通人有本质区别的天才!
正因为这些伟大的艺术家们有着对普通人而言匪夷所思的天才,因此他们才能创造出普通人所望尘莫及的天才之作。那么何谓天才呢?康德说:“天才就是那天赋的才能,它给艺术制定法规。”
看到康德老人家这句话,令我们不由对天才们肃然起敬,仿475 
佛他们是九天星宿下凡尘。
确实如康德所言,天才们以其超凡出众的夭赋,给艺术制定了法规:他们不但告诉后来的艺术家们如何创造真正的、有生命力的艺术,而且告诉我们这些艺术的崇拜者如何欣赏真正的艺术之美,就是他们的作品中所展现的美。
我不知大家见过这样的天才没有?要是我见到的话,非得厚起脸皮同他(她)合影留念不可。我相信在墙上挂这样的照片,比挂港台那些转眼就是昨日黄花的影星、歌星之类要光彩得多哩。到这里,我要轻松又略带遗憾地宣布:我只能这样讲完康德了。
最后我想说的是:同艺术杰作一样,哲学杰作同样是不可模仿的,因此它也是一种艺术,也因此像有天才的艺术家一样,同样有天才的哲学家,他们具有天赋的才能,给“哲学”制定法规。纵观整部西方哲学的历史,我想可以称为天才的哲学家并不多,而康德无疑是少数这样的哲学天才之一。
476 
第二二十三毛章幸福人生
黑格尔不再是一个没有生活,只有哲学的人,相反,他享尽人生幸福,甚至有一个私生子。
在花费大量篇幅讲解康德之后,我们要进入另一个伟大哲学家― 黑格尔― 的哲学世界了。我对这位哲学家的尊敬不亚于对康德,他的哲学可能看上去比康德更难懂,然而如果我们仔细地看看,会发现他几乎像康德一样博学而深刻呢。我们还是按照惯例,先讲讲他的生平吧。
话说很早很早以前,在德意志乱七八糟的几百个大小诸侯中,最大的一个奥地利发生了一场宗教冲突,其原因就是以马丁? 路德为首的“叛逆”搞起了一种什么基督教新教,这我们在前面已经说过了。我们也说过了,马丁? 路德搞起他的新宗教之日,也是引发一场新的宗教迫害之时。这些基督新教的信仰者自然被老教的人视为异端,重则被杀了头,轻则被赶出家乡,四处逃命。
在这些逃命者当中有一个人名叫约翰? 黑格尔,一个顶虔诚的新教徒,他选择了同属德意志的另一个邦,一个小不点儿的477 
邦― 符腾堡― 作他的安身立命之处。
符腾堡位于德国西南部,现在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符腾堡州。
黑格尔先生是一个有本事又乐天知命的家伙,到了新地方后,立即将异乡当做了家乡,踏踏实实地过起日子来,若干年后便人财两旺,子子孙孙在这里热火朝天地繁衍生息下来。时光如水,转眼两百来年就流走了,约翰? 黑格尔的后裔中出了一个牧师,他是一个挺受教民们尊敬的家伙,为无数个新生儿施了洗,在这些人当中就有那位同歌德像两颗明星般闪亮天际的席勒。
黑格尔牧师像其他准许结婚的新教牧师一样,有自己的老婆孩子,他有一个儿子名叫乔治? 鲁德威? 黑格尔,生于1733 年,是个聪明的家伙。黑格尔牧师的这个儿子设法谋到了一个美差,进了符腾堡公国的税务局,做了一名税务官。他娶了一个妻子,据说是一个颇有才情的女子,甚至懂得拉丁文,并且将这些宝贵的知识毫不吝惜地教给她的孩子们。
她一共有三个孩子,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大儿子全名乔治? 威廉? 弗里德里希? 黑格尔。这个弗里德里希也可译成胖特烈,我们在历史卷讲德国的历史时曾讲过叫胖特烈的德意志诸皇或王,德国人为了对他们的王表示尊敬便给自己的孩子起个同样的名,例如我们熟悉的尼采和恩格斯,他们分别叫做弗里德里希? 尼采和弗里德里希? 恩格斯。
这个大儿子就是我们这章所要讲的黑格尔,他于1770 年8 月27 日出生在符腾堡公国的斯图加特城。由于是长子,他最先得到了父母的宠爱,尤其是母亲,从小对他慈爱有加,他也对母亲报以深挚的爱。可惜,他才13 岁时,母亲就弃世了,这留给了478 
他永远的痛。多年之后,当黑格尔已经是一个老人时,他还在母亲的忌日那一天写信给妹妹说:“今天是我们母亲去世的日子,这个日子我永远记得。”
也许正因为失去了母亲那共同的悲哀,黑格尔一家子的关系非常好,无论是父子之间还是兄妹之间,都有很深的感情。他的弟弟比他早死好多年,是拿破仑远征俄罗斯时在无边无际的冰原上留下的几十万冤魂之一。他同妹妹之间的感情非常深厚,他的妹妹说不定是对他这伟大深刻的阿哥感情太深厚了一点,所以看不上其他渺小浅陋的男士,做了一辈子小姐,在黑格尔去世后的第二年便自杀了。临死时留下一封信,信中记载着黑格尔的许多童年往事,成为我们为黑格尔做传的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从她所留下的这封信中,我们知道了黑格尔有一个多灾多难的童年。他6 岁时得了天花,一只脚踏进了鬼门关,不过总算被医生拉回了阳间道。几年后母亲又死了,正当此时,祸不单行,他又患上了痢疾和热病这类可怕的恶疾,他的母亲就死在这些传染病的魔爪之下,他自己又差点跟母亲一起上天堂了。他还得过一种叫“间日热”的怪病,一会儿冷得发抖,一会儿又热得冒汗,那难受劲可想而知,使得正在上学的他不得不回到家里休养了好几个月。
不过,中国有句老话“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也许老天正是想考验一下黑格尔,看他是不是堪当大任,才让他早年屡经痛苦挫折呢。
黑格尔5 岁时开始上小学,两年后就上了中学,据说成绩还不错,特别是对拉丁文与古希腊文情有独钟。这为他以后的哲学事业打下了良好基础,因为对于那时搞哲学的人来说,不懂拉丁479 
文和希腊文就像现在我们中国人搞西方哲学英文、德文皆不懂,或者搞中国哲学读不通文言文一样。
可能由于他是个好学生,得到了一个叫洛弗勒尔的老师的青睐。在黑格尔还是个8 岁的小孩时,老师就送他一套《 莎士比亚全集》 ,共n 巨册,并附上一张纸条,告诉小黑格尔:“你现在还不能学习这些书,但不久你就会读懂它们。”
这个洛弗勒尔先生也是位博学之士,通晓希腊文和拉丁文,也熟悉文学与哲学,从亚里士多德的《 大伦理学》 到贺拉斯的《 歌集》 都耳熟能详。
黑格尔在早年就显示出了两大优秀的学者特征:一是爱观察,二是爱做笔记。他总是仔细观察周遭的一事一物,从花鸟虫鱼的形态到别人的一言一行,并将所感一一记录下来。大家知道有两句至理名言:一句是西方的,叫“生活中不是缺少美,缺少的只是发现”;另一句是我们中国的,叫“烂笔头胜过好记性”。一个人如果有了前一个好习惯,他就总能从生活中找出好东西来,无论是美还是思想;如果有了后一个好习惯,他就总能将这些好东西保留下来,变成自己宝贵的精神财富。如此日积月累,最后定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美、自己的思想来。不但黑格尔如此,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