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西方哲学的故事 >

第38部分

西方哲学的故事-第38部分

小说: 西方哲学的故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来,这两本书都同基督教与神学有关。这并不仅仅说明笛卡尔爱好神学,而是有两种可能:一是笛卡尔真诚敬爱神与神学;二是他带着它们并不是为了要读它们,而只是为了避人耳目,免得被人指认是无神论者之类的异端。我们要知道,笛卡尔生活的年代不但有天主教这个一贯强大的组织在迫害一切有异端思想的人,另外还加了一个新教,它虽然在许多方面是新的,然而在迫害异己这方面却是同天主教一样,这我们在前面加尔文那里已经领教过了。对于一个哲学家而言,如果被人发现根292 
本不读基督教神学的两种最高经典― 托马斯? 阿奎那的著作和《 圣经》 ,就很可能同时被新、旧两教指为异端。为了免灾避难,笛卡尔便把那两种书随身携带,甚至会显得他好像经常读一样。笛卡尔虽然读书不多,但却真是一个沉思的天才!众所周知,他一生在两个方面对后世影响极大:一是哲学方面,二是数学方面。哲学方面他被罗素和黑格尔等对哲学史卓有研究的人称为“近代哲学的始祖”;数学方面我们只要说一点就够了,他是我们在中学时就已经学过的《 解析几何》 的创造者。七可以相信这些东西都是他通过沉思而得来的,我真是越想越觉得他伟大。
笛卡尔生平的另一个奇迹是虽然他生下来就被认为快要死了,却一辈子没进过医院。44 岁那年他曾洋洋得意地宣称说,他从来没有“蒙受过值得称为患病的不幸”。
像“三九”药业所言“健康就是幸福”,从这一点而言,笛卡尔的确是个幸福的家伙!
我想这主要是因为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他自小“养生功”练得十分好,人的健康是三分体质、七分保养。保养能让体弱者长寿,不保养则会令体强者短命。所以我奉劝大家多练练养生功。
那么如何养生呢?那方法多得很,我这里只提一点― 制欲。大家都知道,酒色伤人,如果想长命百岁,那最好还是制欲,莫要纵欲纵饮。
制欲正是笛卡尔体弱而一生健康的第二个主因。
笛卡尔是个制欲的人,虽然刚到巴黎有点放纵,但其一生总的来说既不好饮,也不爱色,最大的证明是他终生未婚。这并不说明他是个在家的独身修士,他也有过自己的情爱293 
生涯。只不过我们对他的这段罗曼史所知不多罢了,我们知道的乃是这段情缘为他留下了一个女儿,由于他并没有同那个女子成婚,所以他的女儿是私生的。但笛卡尔不但把这个私生女儿接到了身边,还视之为掌上明珠、心肝宝贝,她的名字叫弗朗西妮。对于父母双亡、深居简出的笛卡尔,小弗朗西妮是他在世上最大的牵挂。他全心全意地爱着她,胜过爱世上其他一切,包括哲学。真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漂亮的小弗朗西妮在5 岁那年的一天突患重疾,一下就死掉了。
笛卡尔被这个突如其来的打击一下弄晕了头,他肝肠寸断,一天天地沉浸在悲哀里,思念着女儿美丽活泼的身影,还有如百灵鸟般婉转动人的娇腔。他甚至于把伟大的事业― 哲学、数学和科学的研究― 抛到了九霄云外,如他的传记作家贝利特所言:“孩子的死使他极为悲痛,这一时的痛苦使他从前那些不朽的思想显得黯然失色。”
笛卡尔自己也说过,这是他一生最大的痛苦,令他整个生命都面临危机。然而他最后还是从痛苦中站起来了,他离开了原来所居之地,那里的每件东西都令他心碎。他搬到了另一个地方― 莱顿城,买了一座美丽的小城堡,小城堡坐落在一个美丽的花园里,一年四季有花开放,争奇斗艳,与青青小草相映成趣。大家看毕可能会想,这个笛卡尔看样子还蛮有钱呢,买得起这么大的房子!
不错,笛卡尔是有钱。前面说过他的父亲是个不小的官儿,还是个贵族,自然有钱,他在笛卡尔年纪不大时就死了,把所有财产留给了儿子。笛卡尔不久便把祖业卖掉了,得到一大笔现款,他再利用这些钱来投资,一年有六七千法郎的收入,在当时虽然谈不上是大阔佬,但足以过上丰衣足食,悠然自得的日子294 
了。
对于笛卡尔,这样的日子最主要的好处就是他可以从此不用为生计操心,可以全心全意地坐下来做学问了。这也是他一生能够取得卓越成就的基本原因之一。
然而,此时发生了一件令人大出意外的事,使没有被痛苦打垮的笛卡尔却被幸运之神击得粉碎。
这个幸运来自于瑞典女王克里斯蒂娜。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笛卡尔由于自己的伟大创造而在整个欧洲赢得了尊敬。尊敬他的不但有学者、市民们,还有许多的贵族阔佬。瑞典女王克里斯蒂娜就是其中一个。
这个克里斯蒂娜女王大家可能听说过,甚至看到过,因为她的经历曾被拍成一部西方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中文译成《 琼宫恨史》 或《 瑞典女王》 。
这个克里斯蒂娜女王堪称当时是欧洲最有名的女士。她的名气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她领导着一个强大的国家,我们在上卷《 西方历史的故事》 中《 天生大肚汉》 一章里已经说过,17 世纪的瑞典是个强大的国家,克里斯蒂娜女王便是领导瑞典强大的君主之一;二是她十分博学,由于环境好,加上天资过人,女王掌握了极为丰富的学识,单说语言,除母语瑞典语外,她还通晓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德语、拉丁语、希腊语等。她不但自己博学,还十分尊敬学者,她的宫廷聚集着大批时称一流的学者和艺术家。她最爱做的事情之一就是同欧洲当时的一流学者们通信,在与她通信的一长串名单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大名,如伏尔泰、卢梭,等等。
虽然罗素曾言,克里斯蒂娜是一个热情而博学的贵妇,自以为她既然是君主,就有权浪费伟人的时间,但事实是,与她通信295 
的伟人们,包括笛卡尔和伏尔泰,无不在信中表现出对能够与女王通信感到极大的骄傲与满足。
女王当然早就听说过笛卡尔的大名,一直想方设法同他拉上关系。她知道笛卡尔是法国人,便将这个重任委予法国驻瑞典大使。大使不负所托,使这欧洲当时最伟大的女人之一和最伟大的男人之一成了笔友。期间笛卡尔曾奉献给女王一部有关爱情问题的著作。
但女王很快就不满足于单纯的笔谈了,她要求同哲学家面谈。怎么面谈呢?女王当然不能在百忙中拨冗来到遥远的荷兰,只能是哲学家去见她,她按她的性格直截了当地发出了邀请。得到女王的邀请之后,笛卡尔甚至也颇有些得意洋洋。大家不要以为哲学家就是什么世外高人,不为名利所动的,实际上相反,只是因为他们往往更难得名得利,所以便刻意显出些淡薄名利的样子。
不过笛卡尔并不愿意真的到瑞典去,他深通地理,也了解自己的身体,知道那遥远寒冷的北国大不适于养生。他给女王写了封信,信中一面说女王“在上帝的影像中被创造得比其他人更加高贵”,另一方面又请求女王不要让他去“沐浴她优雅风度的阳光”。他说:“我已隐居了二十年,而且年纪已经不轻了,所以我恳求殿下赦免我不必要的旅行劳累。”
然而这位女王岂是能够轻易拒绝的人呢?她决不打算就这么赦免了哲学家,坚持要他去沐浴她的阳光。
笛卡尔虽然在部队这所大学校里呆了不少年,但从来没能把他生来的软弱驱逐掉。何况到女王那里又不是下地狱,他好多的哲学同行们正因为他受到这种恩荣而眼睛红得像血一样哩。于是,一经女王再次邀请,他便欣然从命了。
296 
达到了目的的女王为了表达她对哲学家的宠爱,特意派遣了一艘军舰前往迎接他。我们曾听说过专机、专车,现在笛卡尔连“专舰”都坐上了,多神气!这是1649 年9 月的事。路上非止一日,哲学家便到了斯德哥尔摩。女王以她惯有的热情接待了笛卡尔,接着便给他派差事了:教她哲学。然而女王有一个毛病,她认为早晨5 点钟左右脑子最灵敏,所以要哲学家这个时候来给她讲课。大家想想看吧,要笛卡尔先生早晨5 点钟起床,那不是要他的命么?
但女王的旨意像铁锤一样把他一辈子的老习惯砸得粉碎。从前中午十一二点才起床的哲学家如今早晨5 点就得从温暖的被窝里爬起来,到女王的宫殿里上课去,等他到达时早已被冻得半死不活了。
这样的日子一天天过去,笛卡尔本来就脆弱的健康不久便更加脆弱了。
然而他仍拼命坚持着,直到被彻底摧垮。给他最后一击的是把他同女王拉上关系的那个法国驻瑞典大使。一天大使病了,此时正是隆冬时节。笛卡尔作为朋友,把照顾他看做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他勉强支撑起业已虚弱不堪的身体,每天精心照料朋友。
一段时间后,大使好了,笛卡尔却病了。
这也许是他一生中第一次真的病了,也是最后一次,以后他再也没这个机会了。
儿天后,1650 年2 月n 日早晨,窗外正飘着鹅毛般的大雪,已经病了几天的笛卡尔睁开了双眼,望了望不远的书架,那上面放着他的教材。他动了一下,似乎想站起来,要给女王上课去。
297 
然而那已经超出了他的能力。
他满怀歉疚地看了不远处的王宫一眼,悄悄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298 
第十*章“我思,故我在”
黑格尔说,笛十尔是近代哲学的创立者;罗素说,笛卡尔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共同始祖。
黑格尔在他的《 哲学史讲演录》 里讲解笛卡尔哲学时,一开篇就指出:“勒内? 笛卡尔事实上是近代哲学的创始人。”大家可以看到,黑格尔还在笛卡尔的名字下面加了着重号,以示强调。为什么这么说呢?黑格尔说,这是因为“近代哲学是以思维为原则的”,而笛卡尔是近代哲学家中第一个这样做的人,所以理当是近代哲学的鼻祖。
这当然只是黑格尔的话,他这样说主要是他自己的哲学恰恰也是从思维出发的。但即使从另一个角度讲,笛卡尔也是这样的创始者。这另一个角度就是我们现在大讲特讲的哲学史上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立,从这个角度上看笛卡尔仍然是当之无愧的近代哲学之父。
我们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近代哲学这两大互相矛盾的体系都是从笛卡尔的哲学里诞生出来的。正如罗素在《 西方哲学史》 中所言:
299 
笛卡尔身上有着一种动摇不决的两面性:一面是他从当时的科学学来的东西,另一面是拉夫赖士学校传授给他的经院哲学,这种两面性让他陷入自相矛盾,但是也使他富于丰硕的思想,非任何完全逻辑的哲学家所能及。自圆其说也许会让他仅仅成为一派新经院哲学的创始者,然而自相矛盾倒把他造就成两个重要而背道而驰的哲学流派的源泉。
怎么样,很奇怪吧?一个人怎么能自相矛盾呢?
其实我们一点也用不着奇怪,人恰恰往往是自相矛盾的,就像我们常常有自相矛盾、爱恨交织的心理一样,这正是人类思维的可爱之处。
至于从笛卡尔身上何以会诞生这样截然对立的两个哲学流派也算不上是怪事,中国有句老话:龙生九种,各种各别。笛卡尔生两种不同的哲学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呢!
这当然不是说笛卡尔哲学真的没什么令人惊叹之处,要知道,毕竟这样能创造两种截然对立的流派的哲学家不多,就像只有龙才能生九种,普通人能生么?因此笛卡尔可谓人中之龙。除他之外,哲学史上还有另外一条这样的龙:维特根斯坦。我们将在《 现代西方哲学的故事》 中说他。
丽骊丽飞
笛卡尔最有名的命题当然是大
家熟悉的“我思,故我在”了,但这并不是其哲学的出发点,他一切哲学理论之开端乃是四个大字:
300 
怀疑一切。
或者换言之,一切从怀疑开始。
我们知道,哲学家们在论述他们的哲学以前总是习惯于将某些命题作为基础,然后在这些命题之上构筑起思想之大厦。而这些作为基础的命题并没有经过证明,因此实质上乃是一种假设。不但哲学家们如此,我们也如此,我们在做出某种判断之前总得有判断的基础,然后我们才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起自己的判断。
您也许会间:真的么?我怎么不觉得呢?
我要回答:正是!您之所以没有发觉那些判断的基础就像您在不知不觉中运用了三段论一样。举个例子吧:您给了一个乞丐10 块钱,他感激地连说:“您真是个好人!”这句话就有一个基础命题作为他下判断的基础,这就是:您是个人。
这本是哲学界与日常生活中都常见不过的现象,但笛卡尔认为,这样做是不对的,因为那些人们视之为基础的理念很可能只是一种成见,并非真理。
对于这些可能是成见的东西,当然必须加以怀疑。又由于到处充满了这些成见,因此,我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