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的故事-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一个冬天的早晨,您起床,发现一夜北风之后,天地间白茫茫一片,只有对面那口井是个黑窟窿。这时,您想堆个雪人儿,您说干就干,到您妈喊“二妹子,来吃饭”时,您的雪人儿就堆成了,红红的嘴巴、黑黑的眼睛,后面还拖着一根稻草做的辫子,活脱脱是个小美人儿。
我们就用这个雪人儿来分析形式和质料的问题吧,其实很简单的:雪就是质料,您所捏出来的美人儿形象便是形式了。怎么样?很简单吧!
看得出来,形式与质料存在于同一个具体东西之内,例如上面的雪人儿。每个具体的东西都是如此:都是由形式与质料组成的。这句话有两个含义:
一是说,每一个具体的东西里都含有形式与质料,就像上面的美女形式与雪的质料一样,二者同时包含在一个东西― 雪人儿― 之中。
第二个意思则是用一种发展的眼光来看。亚里士多德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像生物一样,是不断生成长大、发展变化的。具体而言就是在形式与质料的不断交替之中发展的。先是质料,然后形式由质料之中产生出来,产生出来后,形式自身又成了质料,从它身上会产生新的、更高的形式,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发展。
我还是用一个例子来说明吧:
例如您家现在有条老狗,名字叫老白,当然从前您刚养时它是一条小狗,叫小白。这老白是如何在形式与质料的交替中生长发育起来的呢?
126
首先,眼下的老白是形式,上面说过,形式由质料而来,老白的质料又是什么呢?很简单,就是小白,就是那个若干年前在你怀里摇尾巴撒娇的小白。但这小白并不是单纯的质料,因为它也不是一开始就是那样的小白,而是由小白妈妈肚子里的胎儿长大而来的。于是,与胎儿比起来,小白就成了形式,而胎儿就是质料。如此再往下,大家可以一直追下去。
具体事物是由形式与质料共同组成的,那么这形式与质料的关系又怎样呢?是互相平等还是有高低之分?
亚里士多德说,平等是没门的,就像男人与女人一样,形式与质料也有高低之分。
孰高孰低?形式高,质料低。
为什么呢?亚里士多德认为,正是因为在有了形式之后,质料才能成为某种确定的东西,而使质料成为某种确定的东西的形式才是事物的本质。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亚里士多德的话:例如上面的雪人儿,它现在是一个美人儿,人见人爱,但这美人儿的形象是它的形式,而它的质料只是一堆雪,如果二妹子不把它堆成雪人儿,那么它就只是茫茫雪野上一块雪而已,甚至都无法把这块雪与其它的雪区分开来,也可以说,它根本不是个东西。正是形式,美人儿形象,才使它由不是个东西成了个东西,也就是形式使不是东西的质料成了个东西。
所以形式当然比质料高了。
亚里士多德还说,在形成事物的过程中,形式才是惟一的动力,而质料不但不起作用,反而会阻碍事物的形成,就像雕刻大理石像一样,形式― 例如大美人儿维纳斯― 想出来了,可质料大理石却以它的坚硬来阻拦雕像的诞生。
127
最后一点,虽然形式来自于质料,就像前面老白来自于小白、小白又来自于小白妈妈肚里的胎儿,但这个过程并不是无止境的,倘若我们不断地追根溯源,就会发现形式越来越多,而质料越来越少,形式越来越清楚,而质料越来越朦胧,到最后,质料就没了,只剩下纯粹的形式,这纯粹的形式就是神,万物的创造者。
第一推动这个第一推动大家可能听说过,牛顿爵士也把它当做解释宇宙起源的妙法,实际上他是从亚里士多德这里学来的。
亚里士多德是这样开始沉思的:
首先,他自言自语地说,这个宇宙无疑是运动的。其次,任何运动都应当有个推动者,这也是无疑的。我们只要看看世界上的运动就行了,无论是一只苹果从头上掉下来,或者一颗流弹打中我胸膛,有哪个运动没有推动者?
再次,这宇宙万物是运动的,这仍然是毫无疑间的。那么,这宇宙万物的运动也必然有一个开始了!― 这是个三段论,所以它的正确性也是无疑的。
这也就是说,这宇宙有一个诞生、成长的过程。
那么,如果这是对的话,它究竟是如何开始的呢?还有,万物的形成也是一个过程,这过程又是如何开始的呢?形成了一条怎样的链?
亚里士多德想啊想,最后发觉不能无限地将开始往前推,必须找到一个最先的推动者,将世界推动起来。
他又认为,在第一推动者推动之前,这个宇宙也并非空无一物,所以并非真的从无到有创造了世界,而只是推动了世界。这个第一推动者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128
亚里士多德对此有两种略有区别的说法。
第一个说法是,这个推动者,即上帝,乃是一种“力”,但这种力可不是机械的力,而是一种原动力、一种终极的力,是力本身,是宇宙万物的惟一形式,是生命的根本原则,等等。
第二个说法是,这个上帝乃是一种“思想”,因为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没有比思想更好的东西。我们可以将其看做是一个无形无影,但能思想,会创造的圣灵,对我们凡人而言,那是“不可感觉,也不可毁灭”的。
关于这个神的长处还有很多话可以说,例如那完美、那善良,但不说大家也知道那都是些什么。
关于这个上帝最后要说的一点就是:上帝虽然有力,却是位谦谦君子,在创造了世界之后,所做的惟一的事就只是静静地思考。
上帝如何处置其所推动的世界呢?
让它自己运动下去。
至于这个世界,虽然它业已被上帝推动了,但并不是完美的,还既有形式,又有质料,然而他们会不断地朝着更好的形式发展,变得与神愈来愈近,也就是愈来愈美。
但愿如此J
129
第夕七章书七太夕与的故事
这一章我们将讲述一个民族悲壮而又令人悲哀的故事。
这一章我们将讲述一个悲壮而又令人悲哀的故事。这就是犹太民族的故事。
犹太民族创立了基督教。
我们知道,西方文明用另一个名字称呼就是基督教文明。自从基督教诞生并成为罗马帝国国教后,直至现代,西方文明无处不有基督教的影响。举个例子来说,现代许多西方国家,总统上台时是手按《 圣经》 宣誓,他必须忠于三者― 上帝、人民与国家,而每一个普通人,当他在法院宣誓作证时,为了表明他的话是真实可信的,他也是手按《 圣经》 起誓。
总而言之,不了解基督教就不可能真正了解西方文明。那么我为什么不把基督教的故事放到《 西方历史的故事》 中去讲呢?
这是因为,基督教虽然影响了西方文明的方方面面,然而它影响至深的仍然是西方人的思想― 它是通过对人们思想的控制来产生影响的,它自身也正是一种思想。
130
正因如此,与基督教相关的许多历史事件固然属于历史,但其根子仍在思想上。例如十字军东征,为什么要搞这个规模庞大、杀人无数的征讨?我们知道,历史上征服的出发点与契机一般是为了财富与土地,然而十字军东征却不一样,它主要是为了保护基督教的圣地耶路撒冷,那里有耶稣的圣墓和其它许多圣迹。为了这,欧洲的基督徒才不惜使别人,也使自己血流遍野、尸积如山。
这也就是说,基督徒并非为了财富与土地,而是为了他们的信仰!这个信仰正是他们行为的根。
? 即使后来十字军的征讨有些变质了,掠夺财富也在征讨中成了一个事实,我们仍不能否认其主要目的仍是为了信仰,为了基督,而捞财富只是“顺手牵羊”而已。
信仰,我们知道,像宗教一样,是属于人的思想的东西,换言之,是属于哲学的东西。这就是我为什么要将犹太人和基督教的历史都放到这一章来讲的原因。
犹太人是基督教之创立者,所以我们讲基督教之创立当从犹太人之历史说起。
其实这并非我要讲犹太人历史的惟一原因。也因为犹太民族实在是一个很重要的民族,虽然从地域上并不属于西方民族,而源于巴勒斯坦,然而他们所创立的文化却为西方人所接受,成为西方文明的正统。可以毫不犹豫地说:犹太民族对西方文明的贡献殊不亚于西方任何民族,如法兰西人、德意志人、古罗马人甚至古希腊人,等等。
犹太人的祖先,当他们还不曾被称为犹131
太人时,就来到了现在叫巴勒斯坦的地方。
在进一步阅读之前,我建议大家准备一份上面有巴勒斯坦的地图,不用太详细。从地图上大家可以发觉,巴勒斯坦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就是它的易攻难守。它邻接一片平坦的沙漠,平坦得战马可以横冲直撞,沙漠却没有大得可以阻挡这些战马的冲越。
这个要命的特点就造成了犹太人以后可悲的历史― 只要敌人稍微强大,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占领他们的家园。又因为巴勒斯坦所处的地方恰恰是一片美好的绿洲,物产丰烧,正如《 旧约全书》 上所说,是神赐给犹太人的“流奶与蜜之地”,好东西人人想要,其他民族便纷纷侵入。
犹太人第一次出现在巴勒斯坦大约是公元前1 400 年左右,距现在三千多年了。但这时他们还不叫犹太人,称为海伯鲁人,不难看出海伯鲁人是希伯莱人的另一种译法。
这些海伯鲁人原来居住在沙漠,大约是西亚莽莽黄沙中众多原始游牧民族之一,至于这些尚处于原始社会的游牧民族的起源就无从考证了。
海伯鲁人来之前,巴勒斯坦是古埃及帝国的一部分,埃及人一直对它进行有效的管辖,海伯鲁人到达巴勒斯坦几十年后,埃及人重新征服了巴勒斯坦。这时的巴勒斯坦还有另一个名字― 以色列,二者的地域并不完全一样,以色列可能指的仅是海伯鲁人所住的那部分巴勒斯坦。在公元前1 223 年古埃及的碑铭上有一句话,说:“以色列是荒芜的,五谷不生。”也有的书将这句话说成:“以色列已化为废墟,但它的种族并未灭绝。”第一个译法叫人有点莫明其妙,因为巴勒斯坦在那时不大可能是荒芜的,否则海伯鲁人何以要在那里生活下去呢?何以那132
么多的帝国都想将它占为己有呢?何以《 圣经》 称它是“流奶与蜜之地”呢?我想这段话的意思可能有两个:一是海伯鲁人此时所住的那部分巴勒斯坦地区是荒芜的,因为我们知道,这时巴勒斯坦被埃及人征服了,他们岂不把被征服者赶到荒芜之地去而把“流奶与蜜之地”留给自己呢?二是相对于埃及人的丰饶无比的尼罗河谷来说,海伯鲁人所住的地方即便有草有水,也是荒芜的,因为在这里不能种下五谷,只能牧牛放羊。当然,如果我们采用第二个译法就容易理解多了,海伯鲁人这时被埃及人征服了,征服之战将他们的国家化为瓦砾,然而其人民并未因战争而全部死亡。
不管这段话的意思如何,这句三千年前的铭文是现存所有史书中第一次有关希伯莱人或以色列人或犹太人的历史记载。不管采用哪种译法,我们都可以从中知道这些希伯莱人曾被征服。
此后他们又怎么样了呢?难道被征服者轻易地放走了吗?当然不!我们不妨回顾一下罗马人征服异族后将之怎么办。罗马人怎么办呢?就是让被征服的异族做他们的奴隶。如果以色列人曾被征服了,那么他们八成被埃及征服者拉去做奴隶了,这样其种族才未灭绝。
到这里历史就好解释了,我们都听说过摩西带领犹太人出埃及的故事,以后犹太人的历史就可以从这里开始了,我们从《 圣经》 上可以明明白白地看到以后的一切。
但事情却并不这么简单,根本原因就是这里出现了两种历史― 考古的历史与《 圣经》 的历史。
我们知道,《 圣经》 上面所记载的东西虽然都有历史的影子,但与通过考古所发现的历史不大一样。它上面有些事情,例如上133
帝的创世,是没法用考古学证明的。
那么,我该怎么讲述犹太人的历史呢?
如前所言,我可以采取三种方法:一是依照考古学去讲,二是依照《 圣经》 去讲,三是两者对照去讲。到底采取何种方法呢?我决定用第三种。因为用第一种将会令这章难懂又没味儿。要知道关于犹太人的历史,考古学上并没有太多的证据,就是考古学家们也常得配合《 圣经》 去研究,尤其是摩西后的那段历史。但全按照《 圣经》 又太缺乏史证。因此最好是用第三种,我们以《 圣经》 为线索,再加上考古学成果,这样下来,就会既清楚又不乏历史的真实感了。
下面就是我结合考古学与《 圣经》 得来的犹太人的简单历史,我将以三个名字的起源为线索,由它带我们走进犹太人的历史。
这几个词就是:犹太、以色列、希伯莱。它们分别是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