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大唐-第2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346。第346章340江南(二)
一条长龙般的马队在官道上行进着,所有的士兵都骑着一匹马,运载着物资的马车在队伍的中间,部队的行进速度并不是很快。这条长龙马队正是来自武卫军第三师的部队,武卫军是纯步兵部队,他们现在所乘骑的马匹,起到的仅是运输工具的作用。
唐军在京师事变后控制了清军绝大多数的战马,而对于大唐正牌的骑兵部队来说,矮小的蒙古马根本不入他们的眼,但是对于步兵们来说,却能够帮助他们实现骡马化,增加部队的机动能力。以至于,这支出征的武卫军第三师第6旅总共有一万匹战马和骡马可供调遣,仅仅是战马的草料消耗也是个大数目了。
第三师的第五旅人马是走海路的,由大唐的船舶将其送往江南,溯长江口而上,对沿江目标发动攻击。
第六旅的第一战本来是在徐州镇,不过徐州镇居然在他们半道上就投诚了,朝廷兵部命令徐州镇兵马进入山东,然后在山东接受改编,编组新军。这样也是为了避免徐州镇诈降,仍旧在徐州,而武卫军打到苏南之后,徐州镇如果反叛,那么就会切断武卫军的后路。
虽然这种可能性不大,但武卫军还是谨慎以待,避免任何差错。
第六旅的旅长是于鹏溪,之前在古北口兵变投降唐军有功,随后便登上了现在的位置,他也是武卫军中现在级别最高的清人军官。原驻守京城朝阳门的廖玉海也低他一级,担任第一师第二团的团长。
不过在队伍中,于鹏溪并不能做主,因为跟第六旅同行的还有一支唐军部队,荡寇团一个步兵营的兵力,而新任的荡寇团团长夏桂农也在其中。武卫军编制上跟兵部所辖清军不太一样,仍旧是团旅的叫法而不是标协。不过军衔上却比照清军来的。于鹏溪身为旅长,但军衔却仅为中校,夏桂农虽然是唐军团长,但军衔却是上校,要大于鹏溪一级。而实际上夏桂农现在也兼任武卫军第三师的师长。
这当然是一件奇怪的事情,唐军团长同时还是武卫军师长,不过想想武卫军的定位也就不奇怪了。武卫军其实等同于大唐在清的附从军,要积极配合唐军的行动,而以唐军军官同时指挥唐军部队和武卫军部队,显然比较合适。
过了黄河之后此时黄河入黄海而不是渤海,所以黄河也在江苏境内,这支部队的行进变得更加谨慎起来。夏桂农命令派出大唐的侦察兵,提前掌握行进路线的安全。事实证明这种行为是非常有帮助的,在淮安附近,探子回报,有一支民团埋伏在那里,等待袭击武卫军。
之后,又有一名来自大唐军情部门的特工找到夏桂农,向他汇报了相同的信息。
于鹏溪拍马屁道:“师长大人英明啊,叛党不自量力,企图偷袭我军,却不知我军耳目遍布江南,早已将其动静探得一清二楚,反而将计就计,将他们一网打尽。”
夏桂农原本是民国众中一名下层军官,近年来因为表现出色、立下军功,被提拔成为了上校。他的年纪比谢金武等人更年轻,只有三十五六岁,最是精干的年纪。对于鹏溪的拍马,他根本不在意,而是继续问军情特工道:“那些民团有多少人,战斗力怎么样”
特工回答道:“现在江南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萨载也是热锅上的蚂蚁。绿营的势力已经基本上瓦解了,投靠朝廷能继续任职,没有损失,但是对抗我们可能小命不保,这些绿营军将算的清清楚楚,都不打算跟萨载一条路走到黑。只有少数绿营部队被萨载褫夺了军权,由他的亲信统领,才仍旧绑在他的战车上。不过萨载对于绿营军力已经十分不信任了。八旗的军队数量太少,也起不到什么作用。反而是现在萨载最为信任的,就是这大半年来他组建的民团。萨载吸纳了一批当地士子,招募当地民壮,组成了这支部队,近期已经差不多完成了统合,人称江南军。这批江南军虽然训练不够精实,甚至很多都缺乏武器,不过由于被士子们用传统思想影响,加上都是本地同乡,所以还算团结,士气更高一些。在淮安设伏的江南军民团,就是当地人组成的部队,人数约有六千多人,是苏北实力最强的江南军了。不过战斗力没什么保证,我们探查表明,他们甚至连刀枪冷兵器都没有装备够百分之六十,火铳只有二百多支,大都是鸟铳、火绳枪。”
夏桂农点头道:“这么说来,这支淮安民团不足为惧。”
远道而来的武卫军虽然是客军作战,而且成立时间尚短,训练也称不上特别充分,但是由于其军事编制和武器水平,仍旧能够发挥出比这个时代任何清军更强的战斗力。
于是,夏桂农下令道:“于旅长,命令旅部直属炮兵,在接敌前沿布置阵地,我要给这群不自量力打算埋伏我们的家伙一个大大的惊喜。”
于鹏溪道:“确实他们是不自量力啊,在只有数千人的情况下,敢对我们进行偷袭。”
军情处的特工道:“指挥这些民团的,大都是当地的一些读书人。他们自以为熟读兵书,就能当辛弃疾了,他们会觉得,以逸待劳,而且自己是正义之师,军心可用。总之,如果他们强迫自己相信会赢,那么不管现实是怎么样的,都不会避免他们做出愚蠢的决定。”
夏桂农道:“你说的很有道理。”
于鹏溪又问道:“师长,是否展开咱们的部队,在对敌炮击之后,四面合围彻底将他们击破”
夏桂农赞同道:“没错,就是这个样子。不过不用打得太狠,我估计他们会比较快就崩溃,而且那些书生将军们恐怕很难再将他们集结起来,让士兵们主要抓捕他们的为首者,速战速决,我们还要赶去江宁。”
347。第347章341江南(三)
确实如军情处特工所探明的那样,统领淮安的六千江南军的真就是一个从来没打过仗的读书人,盖因其家族势力不小,在招募民团的时候出力甚多,而且还给萨载送了礼,被任命为统领,率领十营民勇。江南军的组建跟绿营不太相同,萨载自任大帅,节制全部的江南军。各地的首领被任命为统领,统帅数营。营是江南军的基本战术单位,有五百到六百多人不等。营下则是哨,相当于连。
这淮安主将自觉读过几本兵书,便抖了起来。此番他受命带领本地民团伏击武卫军,认为自是可以旗开得胜。
他却不知道,萨载本来就把他们这些人当可抛弃的棋子,甚至萨载还要求让男女老少皆视武卫军为仇敌,“齐上阵杀敌”。萨载还传谣称,武卫军都是唐人走狗,所过之处寸草不生,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想要保全自己的家乡,只有拼死跟武卫军作战。
这样的谣言自然是忽悠了一部分人,但是更多的人要么是持怀疑态度,要么就干脆携家带口地离开了。唐人自然不能坐视萨载掌控舆论的风向,大量受雇于大唐军情处的当地人,成为了收费水军,他们拿着军情处给的报酬,散播一些有利于唐军和武卫军的传言,同时大肆的攻击萨载。
水军们的言论五花八门,有些是真的,有些是假的,而且很多人会对军情处提供的材料进行夸大,甚至什么都拿出来说。比如萨载的用心问题,一些水军就提出,萨载是满人,分明不在乎江南汉人的死活。拿着江南人的性命去跟唐军和武卫军拼,却保着他们满城的老老少少。
另外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水军们大肆强调萨载乱臣贼子的身份。这个本来就是很直接的,因为萨载反对的是皇帝和朝廷,这个叛党身份是天然的。他首先不是皇族,而且也没有什么大义放在身边,用得借口老掉牙,而且大部分草民是不关心所谓的道统问题的。
被收买的水军们活动范围和场所都很广泛,普通的茶馆酒楼他们都能高谈阔论,甚至田间地头都可能靠着跟人交谈的时候夹杂私货。收买这些人灌水也根本花不了几个钱,一块银元能买他们说上好几天。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萨载煽动江南人反抗朝廷的企图并没有多大效果,毕竟跟朝廷作对可是要承担巨大心理压力的。
读书人和地主阶级们还尚有一点自己的所谓义理观念和利益需要保护,但是更多的普通人只要不被煽动,就不会造成什么多大祸患。
此时的淮安江南军的那位文人统领,颇为自信地对自己的部将们道:“待武卫军落入我们埋伏之中,大家并肩而上,竞相杀敌,自能取胜。本统领选的伏击地点是纪效新书中所提点的,我军设伏在河岸之南,待武卫军一过河,我们就击敌于半渡,将其一举消灭。”
黄淮平原上几乎一望无际,没有什么地势起伏,并不容易设伏。而且这名文人统领是半吊子的水平,想着什么击敌于半渡。却根本顾及不到,在他们没法破坏桥梁的时候,武卫军可以徐徐后退,然后依靠桥梁对他们进行反击。这样的伏击根本无法达到良好的效果,反倒是他们却自以为英明。
于鹏溪对于这些没有丝毫军事经验的家伙,只能报以冷笑了。他一方面将炮兵顶在了前面,就在河流的北岸设置起了阵地,而此时根本没有足够哨探的民团甚至无法掌握武卫军的情况。另一方面,于鹏溪命步兵部队两个团近三千人的兵力,分别在河的上游和下游二十多里处渡河,来了一个大角度包夹住了伏兵的两面。
原本于鹏溪是不懂这些的,不过在武卫军的培训过程中,他已经接触到了许多先进的军事战法。唐军的战术体系一直都遗传了现代共和队中强调机动性的特点,迂回、穿插是所有唐军的必修科目。而武卫军师承于唐军,更是将这类战法作为首要学习的东西。
于鹏溪亲自来到炮兵阵地的前线,笑道:“老子现在也特么算是读书人了,倒要瞧瞧,江南这些读书人厉害,还是老子这个读书人厉害。”
于鹏溪以前是不识字的,不过显然成为了武卫军军官之后,唐人不可能容忍文盲的情况,这段时间来于鹏溪也学了不少文化,自觉现在也是读书人了。对面明显是不会打仗的外行,他是大大的瞧不起。
“傻儿们,趴在河岸的菜地里,先打两轮炮,吓唬吓唬他们吧。”于鹏溪知道,炮击的主要作用不是为了杀伤,而是打草惊蛇。
排成一排的火炮朝着河对岸轰击起来,果然如于鹏溪所料,缺少实际战场经验的民团被这炮击吓得完全顾不得伏击的事情,没头苍蝇一样开始到处逃命。新兵怕炮这个至理名言,恰如其分地体现在了这里。
即便武卫军的炮击根本就不算绵密,而且也不是唐军正规军的105毫米榴弹炮级别,但是仍旧吓得民团够呛。这阵势根本不是他们能够承受的,甚至那位文人统领在看到一枚炮弹落在距离自己一百米的地方,直接炸飞了几个民勇之后,原本的勇气全然涣散。常言道,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带有严重怯懦属性的读书人们,在真正的战场上几乎都是潜在的逃兵。
“快走,快走,武卫军大炮厉害”带头逃跑的也是他。
统领都要跑了,民勇们自然也要跟随。只是他们没跑几步,从后面和左右又杀出来穿着深青色军装的武卫军士兵,他们端着s1步枪朝着这群民勇射击着,使得他们更加混乱。
一场伏击最后似乎变成了被伏击,也是醉人。
最终大部分的民勇都跪地投降了,甚至包括那名文人统领,不过相对于普通民勇,他的下场就差了些,嘉庆可是对他们这些对抗朝廷的家伙十分痛恨,他显然是要被送上京城问罪了。
348。第348章342江南(四)
从各种层面上来讲,萨载招呼起来的民团,在风貌上都要比绿营更好。可是他们仍旧不可能是武卫军的对手,首先他们组建时间大都不超过半年,就算是中世纪冷兵器的战阵他们都不能熟练,而且很多练兵的书生们都是看了兵书随便搞出来的东西,缺乏实战意义。其次,武器上的巨大差距使得这些民团即便士气高昂地面对武卫军,可是武卫军站定之后一顿排枪打过来,大量的死伤都会让他们崩溃。
某种程度上来说,江南军实际类似于另一位面中清末的地方武装,也就是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之流,而且是高度相似。都是汉族文人领军,以传统儒家思想影响,以桑梓同窗等关系进行维系。可以说这是一支典型的旧式军队,再加上此时江南军中并没有如曾李这样的大才,所以军事上没有什么可说的。就算是曾国藩在初战的时候,也吃了不少的败仗,最后是太平天国那边自己内乱,战斗力削弱,再加上外国势力的干涉,湘军才扭转了败势。
而现在的武卫军,是一支官方背景、装备先进、甚至可以说比较训练有素的新式军队,即便它的战术是杂糅了拿破仑时代后散兵线冲击和一战阵地战等多种思想的怪胎,但是无疑也比旧式军队先进好几条街,更跟太平天不可同日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