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天下-第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下一步的任务。
蒙恬见吕布答应的爽快也就放心了,李信的灵柩按理说应该就地掩埋,毕竟在夏季是无法长时间的保存尸身不腐。但是李信除了是地地道道的关中人之外,更是身居秦国的上将军之位,若是将灵柩埋在楚国境内蒙恬担心日后李信的墓穴可能还会遭到楚人的破坏,故此必须派一人护送李信的灵柩回关中去。
护送的人选却不是很好找,毕竟很少有人愿意放着唾手可得的功绩不去拿,而是去带着一个灵柩慢慢走回咸阳去?原先护送李信将军灵柩的任务理应交与李信将军的嫡子李烈去做,但是前些日子李烈染了风寒至今无法行走,所以这个任务也只能另寻他人去做。
而蒙恬找来找去最后还是想到了吕布,最大的原因有两点:一者李信对吕布有大恩,于情于理吕布无法拒绝这个任务的。二者吕布在这次伐楚战役中已经立下太多的功劳,在这种时候吕布让出剩下的那点功劳与别人对他也没有太的影响。
这件事了结之后蒙恬又与吕布谈起了齐国的事情,说起来蒙氏一族原先也是从齐国转投到秦国去的,而吕布在投奔李信的第一天起就对外声称自己是从齐国来的,所以蒙恬对吕布这个小‘老乡’也是格外的亲切。
“奉先以为大王会不会攻打齐国?”蒙恬亲手倒了一杯酒水递给吕布,一边笑呵呵的向吕布问道。
吕布接过蒙恬递来的杯盏,用十分肯定的话语回答道:“大王必定会攻打齐国,而且以吕布之见,攻打齐国的过程想必不会有比燕国困难。”
“哦?齐国的实力在奉先眼里还不如燕国吗?”蒙恬一脸好奇的问道。
吕布摇了摇头:“齐国实力自君王后那时起就已经远超楚国,只是如今齐国君王身边有奸佞之臣围于左右,齐国空有那么强的实力却根本发挥不出来,到最后也难逃灭国之运。”
149功德兼备为皇帝,传国玉玺现人间。
“是蒙恬将军和蒙毅将军啊,来来来,快些进来。Www;”吕布热情的将蒙氏兄弟请进了自己的府宅。
蒙恬和蒙毅将身上沾到的雪花抖落干净,跟随在吕布的身后走进屋内,看了看周围很平常的花草装饰,蒙恬笑问道:“奉先好歹也是一个将军了,怎么连开个给你通报的人都没有?”
吕布哈哈一笑:“我不喜欢那么多人在我周围忙前忙后的,所以早在去年就将府上大半的仆人给弄走了,只留下几个烧买洗刷的老仆在府上,现在这个时候他们正在后面忙着准备午膳呢。。”
蒙毅四处望了望有些奇怪的对吕布问道:“怎么没看到吕泽和吕释之这两个小子?他们不是一直都跟在你的左右么,怎么今天不见了?”
“都在后院习武呢,这些日子我又教了他们几式戟法,他们的精力可都放在这上面了。”吕布笑呵呵的回答道。
三人走到大厅围在火炉旁坐下,吕布从一旁的桌上拿来一壶温热好了的酒水给三人一人倒了一盏,然后才起问道:“两位将军今日大雪天的跑来吕布的府上,想必是有什么事情要说的吧?”
“奉先啊奉先,你这么说好像我们一来就一定是有事情来找你一样,难道我们没有事情就不能来你府上和你说说话吗?”蒙恬自吕布扶持李信灵柩回关中之后,就经常与吕布有着来往。无论是讨论胸中韬略还是对朝中一些政策的商议,蒙毅和吕布在私下里都会有各自的见解,这两人在这些年里倒是相处的极为融洽,蒙毅甚至在一次酒后将吕布引为自己的知己。
吕布敬了蒙毅和蒙恬一盏后,轻笑道:“你若是没有事情的话,从来都是将我唤到明月楼去,就没见你有几次上我府上不谈正事的。”
蒙恬抿了抿手中的热酒,笑道:“今日来访倒也没什么大事,就是天下刚刚平定,大王现在正想将王的称号换去,但是又暂时没想好到底该换哪一个合适的称号作为自己统一天下第一任君王的名号。便让一众大臣下朝后商议一下,到底该选一个什么称号合适,我和蒙毅都觉得你小子心中许多的奇思妙想,所以便结伴来你这你讨一壶热酒暖暖身子,顺便看看以你这头脑能不能想出一个让大王满意的称号来。”
吕布前些日子染的风寒还未好透,今天宫中的朝议他没有去,听到蒙恬的问话才恍然原来秦王嬴政已经开始对自己的称号打主意了,看来‘皇帝’这个风光的名号终于要出现在历史的长河中了,不过这一次提出这个名号的是他吕布这个穿越者!
吕布故意装作思索的神色,片刻之后才一拳击掌轻喝道:“让大王换上皇帝之名如何?”
“皇帝?”蒙恬和蒙毅一脸迷糊的看向吕布,三皇五帝他们倒是知道,但是皇帝是什么意思?
吕布微微一笑:“明日早朝我随你们一齐进殿面见大王,到时候我们就将皇帝这个名号进献给大王,相信大王一定会满意的。”
。。。。。。。。。。。。。。。。。。。。。。。分割线。。。。。。。。。。。。。。。。。。。
次日早朝,秦王第一件事就是问及昨天还未解决的称号问题:“寡人昨日让尔等回去商议的事情可有结果了?”
文臣队列中李斯率先站了出来,向秦王施了一礼后才朗声道:“启禀大王,臣昨日回府后查阅众多记载,上古有天皇、地皇、泰皇,其中又以泰皇最为高贵。以臣下之见大王可改‘王’为‘泰皇’。”
“泰皇?”嬴政有些意动,但是却觉得这个名号还是不够威风,所以并没有急着下定论,而是继续看向底下的文成武将,就是要看看还有没有人有不同的意见。文臣这边好像并没有什么异议,显然李斯在决定将这个称号说出来之前已经与这些人商议过并得到了他们的赞同,而武将队列那边却吵吵嚷嚷,有的甚至还觉得秦王这个名号本身就已经很不错了,不需要再换别的称号。
就在秦王嬴政有些失望的时候,却发现站在武将队列中的蒙恬和蒙毅正频频回头看向身后方向,秦王嬴政顺着他们得到视线望去却发现队列中一个年轻俊朗的少年将军正一脸笑意的站在那儿,可不就是前些日子染了风寒的吕布吗?
“吕卿家,你前段时间不是上报染了风寒么?现在已经养好了?”秦王嬴政拍了拍身前的王案,示意底下众人静下来。
吕布整了整衣冠走出队列,双手向秦王嬴政施了一礼恭声答道:“臣身患的风寒好了**分,已经不碍事了。”
秦王嬴政点了点头,又问道:“以吕卿家之见,刚刚李卿家所说的‘泰皇’之说如何?”
闻听秦王这么问,殿上一众文武全部将视线投向吕布这个在南伐楚国的战役中斩获了许多功劳的少年将军身上,他们想看看这个年轻人会如何回答。
吕布又向秦王嬴政施了一礼:“以臣拙见,‘泰皇’之说虽好,却未必适合大王。”
“哦?那你认为该用什么称号才适合寡人?”秦王嬴政看了一眼下面除了蒙恬、蒙毅兄弟俩之外一片哗然的众文武,面前严肃的对吕布问道。
“臣以为,大王身兼三皇之德行,一统天下平定乱世的不世之功绩又盖过五帝。故此。。。。。。。”吕布说到这里特意停了一下,抬头看向坐在上方王座上的秦王嬴政。
“故此如何?”秦王嬴政已经睁大了双眼,脸色兴奋莫名却不知道在心中正想着什么。
吕布突然抬高声音,大声喝道:“大王德兼三皇功过五帝,故此大王理应将‘王’改为‘皇帝’!!”
吕布一声大喝,殿上一片寂静,片刻之后还是秦王嬴政的开怀大笑打断了平静:“哈哈哈哈,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吕卿家之言甚得寡人之意,寡人理应为这‘皇帝’之号!!”
众文武这才反应过来,秦王嬴政否决了李斯辛苦了一夜想出来的‘泰皇’之说,却欣然采纳了大病初愈今日刚刚上朝的吕布所提出的‘皇帝’之说,这让殿上一众文武看向吕布的目光夹杂着钦佩、羡慕甚至是嫉妒。而作为被秦王嬴政直接否决了的李斯,也是回头深深的看了吕布一眼却并没有透露出任何可以看出的的情绪。
“皇帝”称谓的出现,不仅仅是简单的名号变更,还反映了一种新的统治观念的产生。在古代,“皇”有“大”的意思,人们对祖先神和其他一些神明,有时就称“皇”。“帝”是上古人们想象中的主宰万物的最高天神。
“皇”和“帝”两个字结合起来,第一,说明了嬴政其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威,是上天给予的,即“君权神授”;第二,反映了秦王政仅仅是做人间的统治者还不满足,还要当神。可见,“皇帝”的称号,乃是符合秦王嬴政心中最渴望**的一个称号,吕布在这里将‘皇帝’的名号提出来,自然是能一举获得秦王嬴政的欣然采纳。
至此,秦王嬴政做了中国历史上无可争议的第一个‘皇帝’,秦王嬴政当场便决定自称“始皇帝”。在这之后嬴政又向底下的众文武宣布规定:自己死后皇位传给子孙时,后继者沿称秦二世皇帝、秦三世皇帝,以至万万世。
“使之传之无穷”秦王,不,应该改成秦始皇,秦始皇说这句话的时候,那种‘王霸之气’倒是让底下的吕布感叹这才是千古一帝的气魄!
秦始皇嬴政为了使自己这个‘皇帝’的地位神圣化,秦始皇嬴政又采取了一系列“尊君”的措施:
取消谥法。谥法起于周初,是在君王死后,依其生平事迹,给予带有评价性质的称号。但秦始皇认为,像这样“子议父,臣议君”,太不像话,更没意义。他宣布废除谥法,不准后代臣子评价自己。
天子自称曰“朕”。“朕”字的意义与“我”相同,以前一般人均可使用,但秦始皇限定只有皇帝才能自称为“朕”。皇帝的命令叫作“制”或“诏”。任何文字中不准提及皇帝的名字,要避讳。文书上但逢“皇帝”“始皇帝”等字句时,都要另起一行顶格书写,以示尊敬。(规矩真多~)
另外说到只限皇帝使用的、以玉质雕刻的大印才能称为“玺”,秦始皇嬴政将那块从赵国夺来的稀世宝玉和氏璧,交与丞相李斯的手中,让李斯为其雕刻出一个皇帝专用的玉玺来。
李斯拿着稀世宝玉和氏璧回到家中,捉摸了三天三夜之后,召集了许多能工巧匠来到他的府上,李斯亲手撰写下“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虫鸟篆字,并由宫廷御用玉工孙寿刻于其上。这枚由和氏璧改雕而成的玉玺物成之日,天空竟降下七彩霞光,甚至咸阳城内的许多水井之中隐隐传出龙吟之声。秦始皇得到玉玺后大喜过望,当场便下旨将这枚玉玺定为传国玉玺,却不知道这枚传国玉玺的真命主人,却并非是他嬴政苦心栽培的下一任君王。。。。。。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无泪下回分解~~~~~
150中央集权废分封,大业初建休驰道。
上回说到嬴政该‘王’为‘皇帝’,并自称‘始皇帝’意为将要让后代子孙们将他辛苦创立的大秦帝国一世一世的传承下去,一直传承到万万世!
而为了有效地管理国家,也为了替子孙万代奠定基业,秦始皇吸取了战国时期设置官职的具体经验,建立了一套相当完整的中央集权制度和政权机构。wwW;'搜索最新更新尽在
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有左右二员,是百官之首,掌政事。太尉掌军事,不常置。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副贰,掌图籍秘书,监察百官。
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以下,是分掌具体政务的诸卿,其中有掌宫殿掖门户的郎中令,掌宫门卫屯兵的卫尉,掌京畿警卫的中尉,掌刑辟的廷尉,掌谷货的治粟内史,掌山海池泽之税和官府手工业制造以供应皇室的少府,掌治宫室的将作少府,掌国内民族事务和外事的典客,掌宗庙礼仪的奉常,掌皇室属籍的宗正,掌舆马的太仆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与诸卿议论政务,皇帝作裁决。
在此之外,秦国还设立有一些比较重要的官职,比如秦国的博士(博士生?)—“掌通古今”,即通晓古今史以备皇帝咨询,同时负责图书收藏;
秦典属国——与典客一样主管少数民族事务,不同的是典客掌管与秦友好的少数民族的交往,而典属国则负责已投降秦朝的少数民族;
秦詹事——管理皇后和太子的事务。秦王朝建立的这套中央集权机构的政权机构,以后一直被历代王朝所仿效。其中汉代的“三公九卿”,也基本上是照搬秦制。
郡和县都是行政区划的名称,春秋时已经出现,原先县大于郡,战国时郡大于县。秦始皇帝二十六年(前二二一),四海统一,天下初定。大臣王绾等以“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镇之,请立诸子”。始皇将此议交群臣讨论,群臣皆附和王绾之说。
唯李斯列述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