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列强时代-第2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既然有朝臣主动提出了海防问题,朝廷也没钱在海州修建连绵成林的炮台工事,吴可既然提出了建设海州的想法自然有解决的法子。
英法美不趁手,不是还有西班牙和荷兰这等国力不强但造船工业不弱的西方三流列强小国么?
别看新任美国公使华若瀚蹦达的欢实,又是跟英法公暗中勾结又是与俄国公使眉来眼去,还不知道暗中达成了多么协议,但想让所有列强国家跟它们一条心却是绝无可能。
只是近海防御,用不着那种吨位超过五千吨以上的庞然大物,人家不可能卖他也没那么多合格水兵操作。
炮台还是要建的,不过没必要建成一座钢铁堡垒,只需在海岸线高地要地修筑几座合用的,再辅以轻便快捷的千吨以下小战舰便可。
果然,派去暗中跟西班牙和荷兰富商联络的人手很快就传来好消息,他们联络的两国商人都答应了清人的采购要求,只不过价钱可能会稍高那么一点点。
这倒无所谓!
怎么说他也执掌两江三省之地,过了手头严重缺钱的时候,拿出几十万两银子采购足够小型军舰还有修筑炮台所需大炮还是没啥问题的。
既然钱不是问题,人家列强商人更是爽快,再拿到了定金之后明言三月后交货,到时候再付清余款即可。
不论是足见近海防御水师,还是建设海州矛头港口都不是一时能做成的事情,他倒也不急先暗中招募水手,同时借用西班牙和荷兰商船训练,莫等以后船来了人还不会开那就闹笑话了。
离开海州,总督行辕路过徐州直接来到了安徽淮北。
进了淮北地界周遭环境又是一变,比起江苏各地淮北地区的治安状况明显好得多。而且路上基本没有流民身影出现,不是被淮北各地方兴未艾的工坊展览,便是加入了乡勇队控制下的田庄做活,总之生活倒是不差。
特别是当年因着训练乡勇队战士工作业能力,随手开辟的那些荒田,此时经过几年耕种竟成了名副其实的良田。
单单就是田庄一项。便能吸收消化流民无数,收获的大笔粮食流入市面之后,粮价想调高都难。
当初从河南收拢而来的上百万流民早已被淮北消化干净,安居乐业很少有愿意再返回河南老家的。因为淮北地区的青壮劳力一向不缺,这才使得淮北一直处于经济高速发展阶段。
之后更有因《保定协议》采购到的价值上百万两白银各种机械设备,由乡勇队牵头开办的各累工厂开工,不仅消化了为数不少的流民青壮,同时更是源源不断的创造着财富和利税。
总督行辕进入淮北地界后,吴可还特意视察了几处运转良好的工厂,虽然工厂环境真的一般般,但是那欣欣向荣的劳动场景,还有一马车一马车往外运送的产品,都说明了这些工厂的兴旺发达。
工农业都发展得如此兴旺,商业自然也差不到哪去。
一路所见市集无不人来人往热闹喧嚣,百姓的精神面貌和衣着打扮也比江苏那边要好不少。多年的安定生活加上手头多少有些闲钱,自然比那些穷得叮当响的流民和贫民们表现要好得太多。
淮北经过现任闽浙总督张亮基和乡勇队多年经营,底子实在厚实得很,就算经历了之前延绵几月的金陵围攻战,市面上一点也都没显得有萧条迹象。
而且乡勇队依旧在淮北各大重镇设立兵营,弹压地方维护地方秩序,使得淮北之地没因换了巡抚便出什么乱子。
当然,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尽管吴可身为两江总督依旧还是安徽巡抚的顶头上司,但安徽巡抚翁同书毕竟不是他的嫡系手下,自然有自己的小心思想想法,明面上不敢破坏吴可之前的布置但暗地里可没少小动作。
吴可对此倒是不很在意,只要翁同书没搞得太过,想要动摇乡勇队在淮北的根基,让他从别的地方捞点好处也好。
因为淮北算得上吴可的根本之地,对这里的情况熟悉得很,所以也没让翁同书和淮北一众官员陪同什么的,只接受了他们的一次接风宴请便打发他们离开,他们想要看看一些比较真实的东西。
在淮北和毫州转悠了一圈,本打算继续向录州方向视察过去,可是天不遂人愿,这是从庐州突然转来一封来自常州总督衙门的急信,告诉了他一个很不好的消息,请他立即回去主持打大局。
吴可不敢怠慢,见信之后便派人给翁同书和二牛打了声招呼,而后转头顺着来时路径原路返回。
来时走走停停花费了一个多月时间,回去时却是快马加鞭一路急赶,不过花费不到半月时间便赶回常州,回到总督衙门后他也来不及休整,第一时间将手下官员召集起来怒问:“这导师是怎么回事,洋人又闹妖蛾子了?”
第459章卖猪崽与华工
总督府正堂一番鸡飞狗跳,吴可总算明白发生了何事。
原来就在他四下巡视的当口,上海百姓却是以法船偷偷载运华工出洋为由,殴毙其水手1人,引起租界法国领事强烈不满。
后此事闹得沸沸扬扬,法领事伊担又受不住压力出手截回一运人法船,157名华工获释。
这事在上海闹得沸沸扬扬极为轰动,又涉及洋人的事务江苏官员不敢怠慢,这才第一时间通知吴可,请他回来主持大局。
马的怎么把这茬给忘了?
卖猪崽啊,出洋华工多么讽刺又惨烈的血泪史!
对于别的历史事件可能他不太清楚,但卖猪崽这样被后世影视小说介绍了无数遍的玩意,吴可想忘记都难。
“河水湾又湾,冷然说忧患,念我乡里时,眼泪一串湿衣衫……”
记得前世看过的香港电视剧《大地恩情》的这首主题歌。这首歌唱的,是早期漂洋过海在外国谋生的华工,对故国故乡的思念之情。
当然,吴可所了解的有关卖猪崽的事儿,基本上都是从电视剧小说上获取的信息,可能有些片面有些偏颇,但华工在外洋的日子真的很不好过却是事实。
为了更深入的了解这些事情,吴大总督利用手头资源,迅速找来许多有关方面的资料,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中国人素来安土重迁,不是到了万不得已,一般是不肯离乡背井的,更何况远涉重洋,去到地球的另一方。
皆因山多地少,又地处南海之滨,香山人很早就有人被迫出洋谋生。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的宋代,就有香山人沿着“海上丝绸之路”上的洋船出洋谋生侨居。
宋、元之间的那场著名的崖山海战之后,不少香山乡民为躲避战乱而大量逃亡海外。明朝以及清初,朝廷都实行海禁,规定沿海居民不得私自出海,“片帆寸板不许下海”;不得与外国通商,“敢有私下诸番互市者,必置之重法”。
东南沿海人民,包括香山人民,由于海禁而断绝了生计,反而迫使他们冒险出洋谋生,渐成习惯。
清嘉庆五年,香山居民程世帝等十多人,乘帆船从澳门驶出,“望无涯际之海洋,与汹涌波涛奋斗”,船行月余,历尽惊涛骇浪,来到了只有20来间“亚达屋”的槟榔屿,在这个荒凉的岛上,拖着长辫子的香山人居留垦田,建造着自己的异国家园。
在近代以前,华侨主要集中在东南亚一带。不过,这些背井离乡到海外谋生的华人,却一直被视为“天朝弃民”,“祖国”不仅不关心他们在海外的生死存亡,反而认为他们死了活该,是罪有应得。
乾隆五年(1740年),荷兰殖民者在爪哇屠杀逾万华人,即历史上著名之“红河(溪)惨案”,消息传到国内,乾隆说:“天朝弃民,不惜背祖宗庐墓,出洋谋利,朝廷概不闻问。”
这还算好的,起码那时候出去的国人虽然日子极为艰难,但周遭环境还不至于恶劣到活不下去,通过努力也是能够出人头地的。
后世南洋那么多华人世家巨富,有的历史更是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就是因为南洋之地的环境并没有彻底恶劣到家。
这样的情况,直到道光年间才有了急转直下的巨大变化!
鸦,片战争以后,国门被列强打开。随着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列强也迫使清政府开放人力市场,允许华人出洋做工。
19世纪,由于美洲的开发,以及澳洲发现金矿,需要大量的工人,于是,列强以契约受雇形式,到大清招募工人,这样大清东南沿海人民有了合法出洋打工的途径。
外国列强来华招工者,当然会将工作的地方以及工资待遇说得不错,以吸引华人。
华人作工最为勤敏,耕种甚为得力,故有招工之举。唯出洋时必须定明年限,并言明每日作工不越九点半钟,每月应领洋银四元,每礼拜日止工。该工人是日倘欲作工,得利应归己用。至工人之衣食与往来船费,招工者均应一并发给。若工人在外偶得疾病,招工者必须延医调治,以昭公平。
“马的真够狡猾的!”
吴可看到这些资料差点没忍不破口大骂,说得好听还不是等把人哄骗出去,到了自家地盘想怎样就怎样?
平心而论。上述数节,即使放在今天,也比某些无视《劳动法》的黑心老板更体现出人性。但是,说得好听,合同上写得清楚,到了异国他乡,华工们能否享受到如此的待遇吗?
也有许多人,即使穷困无比,也不愿离乡背井,到万里之外“淘金”。有一个词叫“卖猪仔”,如何得来?
溯查招工出洋一事,向来多系从澳门将该不幸之工人载于船中,运往(外国),至于由澳门口运往外国之工人,多被中国人在各地以虚妄之言欺哄,或用力勉强送至澳门,如此是使贩,卖人口之徒可以随意而成其事。
也就是大清本土黑恶势力与官府勾结,欺压良善将之作为猪崽一样的货物买给列强商人以获非法之利!
“哼哼,真真滑天下之大稽,没想到咱们自己人干得出这样的事情来?”
看到某些资料吴可当真气得不行,他也没客气让总督衙门官员一同观看,并直白骂道:“某些黑了心的朝廷官员,以及地方恶霸、土匪,勾结某些无良之洋人,以招工出洋为名,或欺哄,或强抢,将无辜的同胞卖到外国获大部之利,这样的人统统该死,凡是犯到老子手里的一个都别想活!”
这种“卖猪仔”的行为,当时在澳门,在厦门最烈,如英国商人在厦门开办的和记洋行,就常派人用一种印有“和记”字样的大米袋将某些路上的青壮年出奇不意地罩住,强装上船运走。
“大人咱们该如何做?”
堂下不少官员露出气愤填膺之态,他们也被这些血淋淋的现实给惊住了。虽然早有耳闻,但从没想到会有如此惨绝人寰之事!
“哼哼,现在老子鞭长莫及,等以后有了机会自然少不得好好炮制那些生儿子没屁,眼的混蛋,不过大清之民还是洋人一个都别想跑!”
吴可暗子咬牙切齿,满脸狰狞怒道。
“我等支持大人!”
堂下官员齐声表态,这样的事情怎么能忍?
“恩,诸位别的先不去说,先查查咱们两江之地有没有这样的情况出现!”
吴可点了点头一脸欣慰,不过转眼便满脸杀气沉声吩咐:“但凡发现一例便绝不姑息,不管其身后有何人做靠,老子就信不整不死他们!”
这番冰冷充满杀气的言论,可是惊主了堂下不少官员,心中暗暗为某些无良人士捏了把汗,吴大总督这次可动了真怒,谁要是不长眼撞到他手上,几乎想保全性命都难,更会牵连家族跟着一起倒霉。
之后两江官府展开一次轰轰烈烈的排查行动,真真纠出不少暗地里与洋人勾结,或者干脆明面上替洋人招工的买办,吴大总督一怒之下在两江掀起一阵惨烈腥风血雨,当然这是后话暂且不表。
除了以官府名义拿到不少官面上的情报之外,吴可还不甘心又通过秘密渠道,又从租界洋人手里买到一些在洋人那儿众所周知的有关华工的消息。
可是情报内容太过黑暗刺激,实在让人有不忍目睹的感叹。
原来自从19世纪40年代以来,美国三藩市发现金矿,以及修筑横贯美国东西部的大铁路。以契约受雇形式大量招募华工。
广东沿海的人,尤其是邻近澳门、见惯洋人的香山人,则怀着梦想,不畏波涛,来到美洲大陆。
善于吃苦耐劳的香山华工让美国人惊喜不已,于是多方招募,开矿修路。作为苦力,大量华工从19世纪中叶进入美国,充当金矿矿工,充当铁路劳工。
短短不到而是年时间华人移民的人数激增至5万人,其中百分之九十都是青年男子。
见此机会,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招收了第一批50名中国劳工。看到中国人能吃苦、工资要求低,又十分顺从,这家公司便开始大量招收华人,总共有10多万华工参加了美国铁路的修筑。
“呵呵,看到没有!”
吴可扬起手头经过翻译的资料,连连冷笑不已:“咱们的人都被招去替洋人发展实力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