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阀治世-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另外一半地准备留着插种红薯。
赵岩到了田间,利用发酵的方法来提高温度,建了一个简陋的大棚,把红薯小心的种了下去。
红薯越早育苗越好,因为红薯并没有小麦那般有明显的收获期,有农谚说小麦是:种得好不如收得巧。
红薯则是种下的时间越长,产量就越高,但收获时必须把握好温度,在霜降之前必须挖出。以当前这种寒冷的气候来说,红薯的高产还是会受一定影响的,种得更晚,收得更早。
赵岩把红薯需要注意的事情再次给唐正泽说了一遍,具体的种植方式还得他去摸索,赵岩也不是标准的庄稼汉,所知的红薯种植方式也只是依稀记得小时候家里人就是这么做的。
懒得农民,直接插下红薯就不管了。勤劳的农民,则会把红薯精耕细作一番,得到更高的产量。
……
就在这时,军器局前来报告,第一把火枪已经打造出来了。
赵岩连忙丢下田里的事情,赶到了军器局。周铁明和一帮在军中打造过火器的工匠正围在一起,见到赵岩到来连忙问候。
赵岩摆了摆手,问道:“火枪打造出来了?”
“打造出来了。”周铁明连忙让人把一支长一米多的火枪拿了上来。
赵岩拿着这把火枪细细看了起来,这把火枪的枪管用熟铁卷打而成,然后再用水轮机带动的钻头钻成。
火枪与铳是不同的,铳的口径更大,若是按照后世的标准来称呼,明朝广泛使用的铳应该叫手炮。
“试射过了吗?”赵岩翻来覆去的看了一遍,又对周铁明问道。
“试射过了,能打两百多米呢!还没见过威力这么大的火枪。”周铁明欣喜的说道,他所说的米,是赵岩所规定军器局使用的度量标准。
“两百多米?”赵岩眉毛一挑。
“嗯,刚才带人打了十几枪呢!”周铁明很肯定的点头说道。
两百多米?这怎么可能!有效射程不是只有一百二十米的吗?看这把火枪和自己后世造的没什么两样啊!
“那是最远射程吧?真正能伤人的有那么远吗?”赵岩想想释然,最远射程和有效射程自然不一样,估计周铁明测试的是最远射程。
“这倒是没有测过。”周铁明抓了抓头说道。
“马上试,看看多少米能打死无甲的,多少米能打死穿扎甲的,多少米能打死穿棉甲的。还有这种火枪能连续打多少抢才坏,断断续续的又要打多少枪才坏,这些都要测出来。”赵岩说道。
周铁明听了吩咐,连忙带人去测试。
这些日子一直怕引起官军注意,所以被把军队拉出山去。
赵岩见火枪造出来了,心里底气一下足了。
虽然在这时代白刃战还是主要的杀伤方式,但远程打击却也是不可忽略的。
不仅可以打击对方的远程部队,甚至能让对方直接溃败!
赵岩心里暗笑,在这大明,哪个土豪比他还奔放?
——————
昨天看了一个通宵的小说,所以昨天更新不足两千字。今天还有一章!
第五章:造抢造炮
经过几天的测试,火枪的各项数据基本上测试了出来。
最远射程达到210米,170米内能射杀无甲的敌军,140米内能射杀身着扎甲的敌军,至于穿棉甲的,射杀距离则在130米出头。
这些数据和赵岩在后世测试的有些出入,赵岩在后世用来试靶的是一般的钢板,这年头的扎甲显然达不到钢板的防御力。
棉甲是一种比较初级的防弹衣,对翻滚式运动的子弹具有一定的抵挡能力,但效果并不如后世的防弹衣。
但如果套上两件棉甲,射杀距离则下降到了100米左右。若是套上三件!射杀距离不足80米。
100米的距离对于骑兵来说,并不算什么。
100之前的骑兵大多都是小跑阶段,靠近敌人100米后,骑兵一般都进入了加速冲刺阶段,冲上去的时间也就七八秒。
这短暂的时间内,用换排设计的战术,最多也就打出一轮,也就是三次射击,之后火枪兵必须及时后撤。
套上几件棉甲并非不可能,大野猪皮(努尔哈赤)起家之时,就经常让人穿上几层棉甲去冲击明军,这已经是满清的惯用战术了。不过套上三件已经是极限了,再套上一件的话,双手则难以活动。
真要是套上几件棉甲,火枪的杀伤力会减弱很多。
这时就需要长枪兵搏杀,同时这时候就需要长弓兵躲在长枪兵后面进行火力支援了。
长弓兵相比火枪兵的优点就在于能躲在后面射击,但拉开长弓很费力气,所以火枪兵能做的直射就不需要他们了,臂力节省下来在白刃战时再投入战斗。
不过火枪兵还是主要的杀伤手段。
14世纪时,由于当时火药的质量不高,因此也影响了枪的效能。火药在运输过程中,比较重的**沉到了下面,而比较轻的炭则跑到了上面,射击前必须将火药稍稍地重新加以搅和方能使用。另外,在细小的粉末火药颗粒之间缺少足够的空隙,爆炸也就不能充分地进行。由于黑火药存在这些缺点,因此它的用量特别大。往往火药要占据枪管四分之三的容积。当火药装好后,在枪管上面要放一木栓(称为弹底板),最后装上弹丸,这时候弹丸实际上已经放到了枪管的口子上了。由于火药燃烧得又慢又差,因此不得不在枪管内放上一些碎布片和粘土,让火药有足够的燃烧空间,使枪膛内的压力逐渐增大。所以,起初手枪实际上并没有多大的杀伤威力,可以说只是一种心理战的武器。火药爆炸时所产生的巨大声响,烟尘和火光往往使敌人骑兵的马匹惊吓不已。
到了15世纪才发明了粒状火药,才将这一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在大明并不能称之为问题,赵岩也解决了火药方面的问题。
这年代的火枪还是从枪管前面进行装药,一开始人们对这种装弹方式的研究不多,所以射速很低,训练有素的火枪兵一分钟最多进行两次射击。
铁制推弹杆的出现,让火枪兵能在一分钟内进行5次射击,而首先使用推弹杆的是手枪,但这种推弹杆一开始并没有被运用到滑膛枪的装弹中,直到十八世纪腓特烈大帝将它普及到了普鲁士军队当中。
除了推弹杆能提高射速外,还有用纸壳定装的火药,这可以提高火药填装速度。还有用浸油的布包裹的子弹,可以提高子弹填装速度。
这些组合起来,一分钟大概能进行6~7次射击,但必须是经过长期训练的,这种速度已经是前装弹火枪的极限速度了。
子弹可以采用锥型的,杀伤力会比圆形的强上许多。
赵岩花了几天的时间,才将这些东西确定了下来。将目前这种不算太先进的火枪定为了制式武器,确定了火药厂的定装药量,让人制作纸壳火药包,并确定下来了子弹的大小、形状。
子弹改成锥型后,杀伤力果然增加了一些,120米内穿透两层棉甲不成问题。
赵岩把火枪的问题解决后心情大好,他对火枪的研究也仅限于此了,要想让他再弄出什么新型号的火枪那绝对不可能,他可没那么多时间去亲自研究。
所以赵岩在军器局成立了一个‘武器实验室’,让周铁明带人实验制作新的火枪,看看能不能弄出更先进的。并且加快速度制造水轮机和打造火枪。
目前制造出的这种火枪,只能算是前装滑膛枪中比较烂的一种,不过在这个时代已经是非常先进了,特别是赵岩改变了装弹方式之后。但威力远远没有达到巅峰,有效射程在300米的前装滑膛枪才是巅峰,后世的农村都能打制出的火枪,射程都能达到赵岩目前使用的这种火枪,这就是差距啊!
不过火炮也要开始造了,赵岩只知道一种比较不错的三磅炮的图纸,以及一些榴弹炮的图纸。
这些都属于轻便的大炮,可以用来当做野战炮的。
榴弹炮就不用想了,用这年头的方法打造出的榴弹炮,最轻便的型号竟然比最大的加农炮还要重。
于是赵岩把铁模铸炮的方法,以及3磅小炮的各项数据列了出来,让周铁明尽快把炮造出来。
大炮型号有许多种,不同口径、长度,不同的类型,造成的射速、射程、威力都不同,这需要大量的实验,造出数十种、上百种的大炮,然后再选出最佳的型号作为制式火炮。西方一般把火炮分为几级,有分9级的,有分6级的……
赵岩给出的火炮图纸上的火炮并不是最佳的,毕竟他并没有花大量时间去研究这个东西,只是把理论学会了,随便弄出个型号应付老板,好领票子,结果却穿越到了明末。早知道当初造炮时用心一些,设计出几个超牛13的火炮,直接打几炮把满清鞑子轰上天,省得现在想研究都这么麻烦。
明军的火器、火炮种类很多,就是把那些实验出的大炮一股脑的搬上去,结果造成补给困难。
戚继光就对此作出了对策,只允许使用其中的几种。
“报告长官,有几个外地人在军营外鬼鬼祟祟的,已经被抓获。”这时一个士兵跑了进来,向赵岩报告道。
“什么?”赵岩楞了楞,敢来小爷这里刺探军情?赵岩当场毛了。
几个外地人,在军营外鬼鬼祟祟的还能有什么好事。
lt;ahref=http://p;gt;<;/a>;
第六章:出动剿匪
军营内,三个穿着棉衣的年轻人正被五花大绑,在远处能听出里面不断传出的鞭子抽打声,以及惨叫声。
赵岩听到那声音后微微皱起眉头,加快了速度赶了过去。
马上就看到赵勇拿着个鞭子,不断的在那三个人身上抽着。
“长官。”赵勇看到赵岩来,连忙立正做了个军礼,赵岩摆了摆手,说道:“先不要动刑,问清楚再说。”
“这三个小子不老实,在军营外探头探脑的不说,还想悄悄溜进来。问他们是干什么的,还说是来探亲的。”赵勇言朝那三人冷哼一声。
那三人见赵岩来,知道赵岩是头,连忙哭喊着叫道:“大爷冤枉啊!小的真的是来探亲的,您可不能冤枉好人啊!”
“是啊!是啊冤枉啊……”
就在那三人大叫之时,赵岩接过赵勇手上的鞭子,当头对着那三人抽了过去。连续抽了十几鞭,那那三人打得头破血流,疼得凄厉的叫喊起来。
赵岩脸上露出一丝冷笑,鞭子在手上年轻轻拍着,静看着这三人的惨状。
那三人叫了一会,好似已经没了什么力气,精神萎靡的被捆在木架上,耷拉着脑袋一副半死不活的模样,脑袋、脸上都是鲜血和淤痕。
赵勇却是在边上看得心惊肉跳,他下手时还是往身上抽,公子爷竟然直接当头猛抽,这时候张步云也赶了过来,见到这三人的惨状,大吃一惊的问道:“主公,这是?”
“刚抓到的探子,哼,嘴巴还挺硬的。”赵岩哼了一声,对张步云说道:“文龙你把这三个人带下去分开审问,先招的留他性命,另外两个直接宰了丢山里喂野狗。”
“是,主公。”张步云应了一声,叫来几个士兵,将那面露惊恐的三人拉了下去。
张步云也不懂那么多的审问技巧,将那三人拖下去后,直接上了刑。一时间军营也又响起凄厉的惨叫声。
“招了,我招了。”其中一个率先顶不住了,大声喊道。
张步云走过去看了看那人,淡淡问道:“你想招什么啊?”
“大爷,您放小的一条生路吧!小的再也不敢了,小的再也不敢了。”那人涕泗横流的哭喊着说道:“小的只是宁海洲的夜不收,奉命前来此处探查赵家乡勇规模。”
“奉命?奉谁的命?”
“东路总兵吴安邦。”
“什么?”张步云大惊,连忙跑去报告赵岩。
“东路总兵吴安邦?”赵岩听得不明所以,没想起这号人物。
“吴安邦远是副总兵,镇压孔有德之叛时总兵身死,后由他代任。朝廷刚在正月在登州设了总镇,这吴安邦就是总镇总兵。”张步云说道。
他这么一提醒,赵岩貌似记起来了这号人物,笑道:“一个草包罢了。”
“不过他派夜不收前来刺探,其中必然有些猫腻。”张步云思虑道,赵岩点了点头,“派人到宁海洲多安插些线人,把吴安邦手上的兵马看紧了。”
相比之下,另外两个夜不收就硬气多了,甚至直接拿出官军的身份来恐吓,赵岩淡淡对张步云笑道:“文龙,你的活又来了,把这三个探子赶去采石场劳改吧!”
张步云无奈笑了笑,这美名劳动改造,实则是免费劳动力。
……
没过几日,赵家堡来了一个姓林的山东大商,这姓林的商人是青州人,虽然东三府能卖到好价钱的东西不多,但这姓林的商人竟然能以这些微末价贱之物成为巨富,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