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东1628-第70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次远东长江舰队在江南劫掠的粮食,已经大大的超出了公司的预期。但是因为粮食实在太多,必须尽快入库,而公司还没有在大明建立起完善的粮食储备系统,只能暂时利用大明各地的官仓、军仓进行储存。
尤其是淮安、徐州、德州、临清四地,因为水路畅达,漕粮往往先集中于这四个地方,然后漕运北京。淮安、徐州、德州、临清作为明朝征收贡粮设于运河沿途的四个转运站,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被后人誉为“明代四大漕运粮仓”。
临清守备区接到战区电报以后,几个负责人心里都暗自庆幸他们成立劳服支队太是时候了。如果组建劳服支队,光是在城内临时雇佣脚夫车夫,就得耗费不少的时间。
据《明史》记载:“宣德中增造临清仓,容三百万石”。砖城里的临清仓始建于宣德四年,当时全国的漕粮定额为四百万石,而临清粮仓所存储的粮食占了四分之三。
临清仓由三个粮仓组成,分别是广积仓、临清仓和常盈仓。粮仓位于砖城西北角,占据整个城市的四分之一。这些粮食主要有谷类、大米和麦子,临清粮仓明朝宣德至永乐年间,粮仓达到鼎盛,时称“天下第一仓”。
如此规模的粮仓想要整理好,并尽可能多的腾出更多的位置,接收大批粮食。其中所耗费的人力、物力绝对不是一个小数。
而且临清守备区兵力有限,临时雇佣大批脚夫、车夫,组织他们干活,也是一件麻烦的事情。如果组织不力,这帮车夫轿夫趁着混乱,都能把一车车粮食偷运到出去。
好在临清守备区的劳服支队已经整训完毕,随时可以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之中。别看劳服公司只有数千员工,但是经过十几天的整训,战斗力绝对不低,起码比得上数倍临时雇佣的民工。
但是整理粮仓也需要大批的马车,好在临清州的码头的车夫大都是本地人。临清守备区找来一帮当地的小吏,四下一招呼就将城内的车夫动员了起来。
这帮车夫虽然都是本地的编户,可这几天没了营生,日子也不好过。这几天大批劳服公司的劳工在城内打扫卫生,一些与劳工们熟识的车夫当然会趁机上前打探。
(未完待续。)
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接收粮食(二)
当城内的车夫得知了这些脚夫的境遇后,全都羡慕的要死。以往在码头上,这帮单纯靠卖力气混日子的脚夫,可是码头上最底层的人,无论是地位还是薪资都无法和有当地人组成的车夫相比。
可是如今这帮粗鄙不堪的脚夫,居然天天能吃上三顿白米饭,这特么还有没有天理了。看着人家身上穿着的新衣服,还有脚上穿的翻毛皮鞋,心里更是非常的不平衡。
所以当他们听到临清守备区雇佣车夫的消息后,全都屁颠屁颠的赶着马车来了。临清守备区对这些车夫只是临时雇佣,为了提高他们的积极性,采用简单的计件工作制,每天的工作结束后,按照他们完成的工作量,分发给他们一定数量的白米。
对于这样的计件工作制,这帮车夫当然是满口答应。干得越多得到的就越多,对任何人来讲都不会有什么抵触心理。
为了抓紧时间做好接受粮食的准备,临清守备区组织劳服支队的数千劳工连夜开工,数千劳服支队的劳工和大批车夫,甚至临清守备区出了站岗执勤的官兵以外,其他人也都加入了进来。
一直干到了午夜时分才收工,第二天清晨又接着干,依然忙碌到后半夜。起早贪黑的干了两天,才算是做好了接受粮食的准备。
可劳服支队的数千劳工也累得精疲力竭,他们简单的吃了一口饭,回到驻地一头就扎在铺位上呼呼大睡。这两天他们都是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除了吃饭睡觉,几乎就没闲着,就算是铁打的人也扛不住。
“嘀嘀……嘀嘀……”
天还没亮呢,赵二噶就被一阵急促的哨音惊醒了。他下意识的爬起来,迅速的穿好衣服冲出了粮仓。
这两天他也被累坏了,直到现在全身上下还是腰酸腿疼。昨天干了几个时辰半夜才睡下,到现在也只睡了两个时辰。
此时操场上已经点起了十几堆巨大的篝火,大批远东军官兵也都拿着火把,把操场照耀得如同白昼。
劳服支队的数千劳工只是简单的整理了一下队列,将近一半的劳工就被带出了临清州的砖城,向穿城而过的运河沿岸码头走去。
赵二噶强打着精神,跟着中队的队列急促的走着,虽然在码头上扛了几年活,可还是头一次感觉到这么累呢。
但是他和所有的劳工心里却没有什么抵触的想法,毕竟来到这里每天有三顿管饱的白米饭,大家反而觉得就该干这么累的活,这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而且一直担心远东军带着他们去打仗的劳工,现在心里也踏实了不少。毕竟随军打仗会死人,现在这样干活,就算是再累,大伙咬咬牙也就挺过来了。
劳服支队的数千劳工来到码头,这里也点起了一簇簇篝火,大批远东军正拿着火把在这里列队等候。
此时河面还是一片漆黑,只有在河面来回行驶的几艘内河机帆船上的探照灯,不断地来回扫过。
大批睡眼惺忪的车夫,也被强自动员了起来。一个个不情愿的赶着马车来到了码头。他们都是被远东军从被窝里拎出来的。
这几天他们虽然收获不菲,可也被折腾的够呛。原本以为忙活完了,能好好的休息几天,谁知道又被这帮贼军抓了过来。
这次那帮贼军可没跟他们客气,直接派人挨家砸门,根本没有和他们商量,就直接押着他们来到码头。面对远东军一支支雪亮的刺刀,他们即便再不情愿,可也不敢有丝毫违逆。
“嘀嘀……嘀嘀……”
一阵阵急促的哨音再次响起,正在队列里站着打盹的赵二噶瞬间打了个激灵,从半梦半醒的状态中清醒了过来。
“各单位注意,运粮食从船队马上就到了,大家做好准备……”
随着一个个远东军的官兵来回奔跑着呼喊,劳服支队的各个中队长,都来到队列前向本单位的劳工布置任务。
“嘟……嘟……”
这时,远处的江面上传来一阵阵汽笛声,赵二噶伸着脖子向远处的运河河面望去,只见远处隐约有一束束光柱不断闪烁。
过了一会儿,光束越来越亮,也越来越密集,伴随着一阵阵剧烈的轰鸣声,无数船队抵达了临清州运河码头。
密密麻麻的光束不断划过河面,赵二噶和数千名劳工也清晰的看到了河面上的景象,剧烈的轰鸣声打破了夜晚的宁静,只见连绵不绝船队正缓缓的从运河上驶过。
空中几个庞然大物也缓缓的从空中降了下来,悬停在码头的上空,几道极为刺眼的光束照射在码头上,使得码头上彷佛白昼一般。
面对如此壮观的景象,赵二噶和数千劳工现在已经把自己当作远东的一份子,所以现在他们都感到心潮澎湃。
“船只靠岸了,各单位抓紧卸粮食……”
随着码头上远东军官兵的一声声呼喊,赵二噶和大批劳工“呼啦”的一下的涌上了码头。只见一队由几十艘船连接在一起的船队正缓缓的靠上了码头。
每艘船上都站着几名拿着火把的远东军官兵,正在那里掀开盖在船身上的油布,露出了一摞摞码得高高的粮包。
赵二噶扛起一包粮食,习惯性的颠一颠,然后扛起粮包踩着踏板下了船,把肩头的粮包放在了码头上的一辆马车。几百辆马车在码头上排成了一排,装满了粮食的马车刚刚离开,另一辆马车就被赶了上来继续装粮。
临清守备区这两天也没闲着,胡成和秦二狗等主要负责人,坐在一起研究了很多方案。主要是为了研究出一套有效合理的方法,更好的组织劳工接收粮食,重点是提高劳动效率。
劳服支队的各个中队长、大队长,也在紧张忙碌的间隙,召集了各个小队长,征求这些常年在码头上干活劳工的意见,整理出了一套完善的方法。
事实证明,他们研究的这一套方法,虽然还存在很多不足,但是接收粮食的过程中,确实提高了很高的效率,卸船、装车、运输、入库等各个环节分工明确,运粮马车进出码头的路线,运输的路线都提前进行了设定,工作效率事半功倍。(未完待续。)
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你们工作做得非常好
王和站在一艘内河蒸汽甲板驳船上,这几天他跟随着长江舰队的运粮船队一路来到京杭大运河。
长江舰队在江南劫掠了的粮食数量大大的超出了预期,虽然中原战役司令部做出了紧急的部署,动员了黄河舰队和运河舰队的所有船只,以及大批的部队迅速南下支援,将大批江南的粮食运到了江北,但是马上又遇到了粮食的储运问题。
公司刚刚进入中原,还没有建立完善的粮食储备系统,所以还得利用大明在江北的众多粮仓。
运河沿岸的淮安丰济仓、徐州广运仓、德州德州仓和临清临清仓等诸多粮仓的远东军驻守部队,都是两天前才接到电报,所以时间非常的仓促。
王和跟着长江舰队的运粮船队分别去了淮安丰济仓和徐州广运仓,发现当地驻军根本没有完全做好准备,他们也在当地征用了大批的民夫在码头装卸粮食,但是因为时间仓促,组织工作做得都不尽如人意,非常的混乱。
当然,发生这样的情况,王和也理解,毕竟仅有两天的时间,当地驻军部队能做出如此快的反应,已经可以说是尽了最大的努力。
前方就是王和的下一目的地,也是大明最大的运河漕运储粮重地,临清仓。虽然淮安丰济仓和徐州广运仓的情况不是很好,但只要挺过初期的混乱,会慢慢变得好转。
可临清仓就不同了,这可是运河四大仓中最大的一个。每年储存的漕粮占了所有漕粮的一半以上。而驻守在临清州的远东驻军仅有大半个团,人数一千余人。
此次长江舰队北上的粮食,有相当一部分都会存储在临清州。如果临清州没有做好接收大批粮食的准备,势必会造成极大的混乱。
“首长,临清州到了……”
船头一名远东军士官的呼喊声,打断了王和的思绪。他来到船头,拿起望远镜观察着远处临清州码头的情况。
此时已经是清晨时分,河面上的能见度并不好。但还是能隐约看到远处码头上忙碌的情景。让王和感到意外的是,临清码头好像并不混乱。
随着船队距离码头越来越近,王和也清晰的看到了码头的具体情况。之间无数穿着统一服装,外套黄色马甲的劳工,正在有条不紊的在码头上忙碌。虽然停泊在这里的船队很多,但是码头上的各项工作却显得井井有条,有着非常高的效率。
王和看着码头上的情景,也是满脸的惊讶。他当年可是从基层一步步走上领导岗位的,具备丰富的基层管理经验,他也自认具备比较强的工作能力。
可现在临清守备区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动员如此多的当地劳工,并将接收粮食的工作组织的如此完美,那绝对可以用奇迹来形容。
这种工作能力和效率,即便是王和自己,率领远东民委会最优秀的员工,也无法做到如此完美的程度。这也让王和引起了兴趣,非常想看看临清州守备区到底是如何能够做到的。
“嘭……”
随着一声沉闷的响声,王和乘坐的内河蒸汽甲板驳船拖拽的几十条船只缓缓的靠在了临清码头。
王和率先跳下了船,在两名警卫员的保护下来到了码头上。他这一路都没有提前通知当地驻军,而是亲身赶到码头和粮仓进行视察。
此时码头上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无数劳服支队的劳工,纷纷扛着船只上的粮包,将粮食送到码头上停着的一排马车上。
虽然码头上的人很多,但是却组织的很好,没有丝毫的混乱。根本没有淮安丰济仓和徐州广运仓码头那种很多人堆积在一起,严重影响工作效率的混乱现象。
这时,码头上的一名远东军的连长看到了王和,虽然他并没有认出这位远东董事局的常委,但是却猜得出,眼前这位肯定是公司的一个高级首长。
他连忙跑到王和的面前立定敬礼,并大喊道:“首长好……”
王和笑着道:“你们守备区的领导呢?”
“报告首长,几个司令员都在粮仓那边指挥粮食入库,我这就安排人带您过去。”
王和摆了摆手道:“你去忙吧,不用管我,我想自己在码头上转转……”
虽然王和如此说,可那名连长哪敢啊。他连忙向旁边一个机灵的士官使了个眼色,然后紧紧的跟在了王和的身后。
王和回头看了眼那名满脸紧张的连长,苦笑着摇了摇头说道:“你们啊……既然你非得跟着我,那就给我介绍下码头的情况吧。”
那名远东军的连长听了王和的话,连忙指着码头上的劳工说道:“首长,这是我们临清守备区新组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