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华夏春秋 >

第364部分

华夏春秋-第364部分

小说: 华夏春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让所有都有点精神紧张的战士们大吃了一惊,在敌人的眼皮底下休整,这搞什么飞机啊!

苗桥龙是在当天晚上回到军部的,他没有理会参谋们那询问的眼光,将命令重复了一遍之后,就自己去休息了,反正大家都休整,他也要抓紧这个机会好好的休息下。

第二天一早起来,就接到了邀请,军部组织的篮球比赛让他去观看,反正闲着也是无聊,在留下值班的参谋之后,苗桥龙干脆带着军部的指挥人员都去观看了,能够在美国人的眼皮子底下打一场篮球赛,这也算是一种享受吧!

比赛进行得很激烈,快反师与机步师组成的两支精英队伍打得难分难解,参赛官兵的技术都不错,虽然比不上NBA上的那些黑人大汉,但是也让这些在前线战斗了好几天的官兵们放松了下来,就连没参赛的官兵都主动做起了拉拉队员,投入到了比赛之中。

中场休息的时候,苗桥龙正想去慰问一下那些在球场上拼劲十足的部下,突然看到一名值班的参谋朝他跑了过来,赶紧放下了慰问的念头,迎了上去。

开始还在有说有笑的谈论着上半场比赛的官兵一看到军长与参谋低声说了几句,就朝军部赶了回去,这下再也没有了看球的心情,所有人都以为有新的任务了,纷纷朝军部跑去。开始还在比拼谁更厉害的两支球队更是连比赛都不打了,丢下篮球,就跟随人流朝军部跑去了。

“田将军,很欢迎你到我们军来!”苗桥龙接待的是一位看去去很文静,几乎没有多少将军气息的军人,而苗桥龙一发现大批官兵正在指挥室的外面守着,就过去拉下了门帘,连窗户上的帆布都拉了下来。

这一下,开始还很好三的官兵们失望了,他们知道军长严肃起来不好说话,这时候又有谁敢去抛起帘子呢?除非他想被剥一层皮凉快凉快!

正当大家都失望,但是又舍不得离开的时候,政委邵伟正好要去军部,这下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到了这位平时很和蔼的政委身上,希望能够从他这看到一点希望。

“大家都先回去吧,相信有新的任务了,军长会第一时间通知你们的,都回去吧,不要围在这,像个什么样?”政委说完,转身就进了作战室,而那些开始还充满希望的官兵一下又失望了。

出了两个师长,以及直属旅的旅长仍然等在外面,别的官兵都先先后后的离开了,反正等下去也没有他们的事,等着浪费时间,还不如回去把枪擦亮点,为战斗做好准备。

半个小时之后,苗桥龙,邵伟陪着那名同样是少将的客人走了出来,三个等在外面的人赶紧跑了上去。

“你们来得正好!”苗桥龙似乎没有注意到三人一直就等在外面,“现在你们都回去,给我看好你们下面的兵,休整继续,如果出了什么问题,我就拿你们试问!”

三人一愣,这是哪的命令,不说也都知道要管好下面的兵。肯定是军长要支走我们!这是三人的第一反应,当然,他们可不想上当,也就站在了那里。

“快去吧,不然军长发起火来,我都帮不了你们!”邵伟一看到这三个脾气倔强的大校,心里就觉得好笑,这可是军队,怎么一个个就像是小孩子发脾气一样的。

苗桥龙转身横了一眼那三个还有点不甘心的部下,看到三人悻悻然的离开,这才对在一边笑着的那名少将说道:“田将军,我们走吧!”

苗桥龙只带了个开车的勤务兵,然后就与政委以及客人坐上了一辆吉普车,开出了军部的营地。三个躲在不远出的大校一看到军长的车是朝军属防空团的阵地开去,尴尬的笑了下,这才各自回师部了。

来的客人叫田墨,虽然也只是个少将,但是是总参直属的电子设备科的负责人,而且还是个技术型的军官,能够当上少将,那么就可比苗桥龙与邵伟的这个少将牌子要硬多了。

这次,田墨是接到了周国辉的命令,专程带着他们的最新科研产品赶过来的,而他带领的这队技术人员还没有去周国辉那里报道,就被直接差遣到了这里来。

这次,田墨他们三组人带了三台最新研制成功的雷达,而且还都是三台样机,本来是用来做实验的,但是因为西部战场上的情况很吃紧,所以实验还没结束,就被紧急调过了过来。因为还没有装备部队,所以就没有相关的雷达操作员,也就只有让那些负责开发与生产雷达的科研人员来临时充当一回雷达兵了。

田墨他们带来的雷达,从一些性能参数上来看,也许算不上多先进。最大的探测距离只有250公里左右,雷达的体积也很庞大,单单是发射与接收单元就装了四个集装箱,一次性处理目标的数量也不多,只能同时处理50批,最多250个目标。如果仅仅看这些数据,这部新研制的雷达比起美国使用的雷达来讲,实在是落后了不少,但是它却有着一项别的雷达没有的特长,那就是探测具有雷达隐型能力的目标!

早在上个世纪中页,一位罗马尼亚的科学家就发现了多基雷达的工作原理,而当时罗马尼亚是华约阵营国家,所以这项技术很快就被前苏联使用到了军事上,但是当时还没有隐型目标,所以也就没有认识到这种雷达的特殊用途。而因为该雷达的体积确实是够庞大,而且是分散式的,发射与接收单元之间的通信在当时来讲是一个问题,再加上性能确实好不到哪去。所以前苏联在采购了两部之后,也就不再生产这种雷达了,毕竟在当时来讲,那并不是一种实用的装备。而那名罗马尼亚的科学家并没有停止自己的研制工作,因为他相信,自己开发的技术,绝对有重大的用途。

当F…117这种开创了隐身时代的战斗机问世,并且第一次在巴拿马行动中就表现出了极其强大的突防与打击力,这马上就引起了所有国家对隐型战机的重视,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认为这种价格昂贵,维护麻烦,而且还没有空战能力的战斗机将成为未来天空的主宰。

1991年,当海湾战争的第一枚炸弹由F…117投掷到巴格达的时候,隐身战斗机的能力就再没有人怀疑了,而且这枚炸弹不但吹响了美制武器统一天下的号角,同时还重重的扇了快要解体的苏联一记耳光。伊拉克的防空体系几乎就是仿照苏联模式搞的,而且其中还有不少西方世界的设备,可以说是非常强大的了,就算无法与美国苏联这两个超级大国比较,但是比起很多一般的国家来讲,经过了八年两伊战争的伊拉克绝对有着该地区超群的实力。但是在美国的第一轮空袭中,伊拉克的防空系统就崩溃了,而这一切,都是从F…117向伊拉克防空司令部投掷下的那两枚炸弹开始的!

从此,隐身与反隐身,成为了战场上的新矛盾,而在这对矛与盾的较量中,前阶段,矛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几乎没有多少办法来对付隐身武器。

正当很多受到隐身武器威胁国家的科学家想尽办法在寻找能够发现隐身武器的办法时,那名罗马尼亚科学家的研究成果终于有了用武之地,但是此时他已经无法看到自己努力的成果了。

经过严正,双基与多基雷达是现在技术条件下最适合探测隐身目标的雷达。虽然,体积庞大,信号传输困难,以及运动不方便等等的缺点仍然存在,但是它的优点却起到了推动力,大量的科研人员开始对这种被前苏联抛弃了的雷达做着改进工作,很多技术性的问题也被解决了。但是,直到这场战争爆发之前,仍然没有一个国家宣布装备这种雷达,因为确实还有些关键性的技术等待解决,不然即使装备了部队,恐怕都起不到理想的效果。

这次,田墨他们就带来了中国在这方面的最新成果,DJX…1型雷达。当然,这种雷达到底能够有多厉害,那还需要通过实战来检验。

很快,吉普车就到了军属防空团,那些先已经赶到防空团的技术人员已经开始动手安装雷达了,而在他们旁边帮忙的正是团里的那些雷达技术兵。

“苗军长,邵政委,你们俩就不用陪着我了!”田墨还很客气,“有张团长陪着我,这边的事情应该没问题了,你们就放心吧!”

苗桥龙笑了下,显然他很给这位有着双博士头衔,而且还是国防科技大学教授的年轻将领面子,当然他更不喜欢留在这个文气特重的地方,就对防空团的团长张劭宽说道:“你负责协助田将军,他的命令就是我的命令,明白吗?”张劭宽点头答应下来之后,苗桥龙才带着邵伟离开了。

很快,这部防空雷达的发射单元就架好了,而在10公里外的另外一处防空阵地上,接收单元也已经布设完毕。用电缆将雷达发射单元与1公里外的主站连接好之后,田墨才带着一脸敬佩的那些雷达技术兵朝主站赶去。

雷达本身是一个系统的科学工程,相对来讲,发射与接收单元还算是比较简单的,毕竟雷达的原理已经不再是秘密,在这方面的技术已经无法再取得重大的突破了。而在这两个单元之外,最重要的就是中央处理单元了,这几乎就是电子技术的天下,不但涉及到了计算机的技术,还需要有相关的软件,以及各种处理设备。所以,衡量一部雷达的好坏,其分析与处理能力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当田墨他们赶到主站的时候,那些负责搭建主站的研究人员已经开始在调试雷达了,看来进度不错,雷达很快就进入了正常的工作阶段,测试了5分钟,确认没有问题之后,雷达关机。现在大家都在等待一次机会,一次检验这部雷达的机会。

巴尔喀什,前线机场。

赵隼鹰的病情已经稳定了下来,已经查明是因为药物服用过多,加上猛烈的运动,确切的说应该是在作战时过猛烈的机动,导致胃穿孔。病不算重,但是他可得在病床上躺上十天半个月了,而且还留下了后遗症,今后他这胃,恐怕就不是那么的好使了。

得到了赵隼鹰中队长平安的消息之后,大队的气氛就不再那么的沉闷了。而在12个小时之内,那些地勤人员似乎是卯足了劲一样,根本就没有休息,用坠毁在跑道上的那几架战斗机可以使用的零部件修复了另外2架战机,现在全大队有16架战机可以使用,仅仅是第一战之前的1/3了!

虽然12个小时之内并没有接到新的命令,但是大家的精神一时半刻都没有松懈下来,现在所有的队员心里都憋着一股气。这第一战输得太窝囊了,即使性能再差,这也差得太离谱了吧!双方才一个照面,根本来不及还手,就被干掉了2/3,而唯一的战果还是因为对方的大意,让赵中队拣了个便宜。所以,大家都在焦急的等待着新的出动命令,都想重新去见识见识那些美国对手,要再分个高下出来。

聂鹏举的心情也不好,战机损失了是小事,但是到现在,已经得到正式的就有12名队员阵亡,另外还有5名队员在跳伞的时候受了重伤,加上赵鹏举,最后能够重新飞上蓝天的就只有31人了,一战之后,就少了1/3还多的战友,这让聂鹏举很是内疚,如果能够早一点开始交叉搜索,也许结果就不是这样了!

接到出动命令不到5分钟,全大队的16架战机就冲上了蓝天,在到达巴尔喀什湖西面约50公里的空域时,他们与前来会合的另外两个战斗机大队的43架战机组成了一个大编队。这已经是驻扎前线机场,也是参加过第一轮空战的所有大队能够起飞的战机了。看起来,另外几个大队的损失也不小啊!

飞在最前面打头阵的是杜冰峰大队剩余的22架F…11。这次他们吸取了教训,出了杜冰峰带领的是一个四机空战小队之外,别的都组成了三机编队,而且分得很开,这完全是为了防止再一次受到突然打击,只有分散开来,才能够避免同时受到攻击!

聂鹏举的大队在中间,因为F…15有交叉搜索能力,所以他们在杜冰峰后面约10公里处担任搜索工作,而且在空战开始之后,他们并不会急着参战,毕竟只有他们才能够提供比较完整的空中情报。

在聂鹏举他们后面10公里处是第三个大队的21架F…11,他们将在最关键的时刻投入到空战中去。看来这次空军总部的安排还是很有信心的,毕竟上过一次当,就不能再在同样的问题上吃第二次亏了。

本来,按照计划应该在他们身后约200公里处担任空中指挥任务的预警机因为害怕受到突然打击,向后撤了300公里,那么能够给他们提供的预警范围就只能再延伸200公里了,算上双方准备的时间,这200公里大概也就够了。当然,这只是针对F…15,F…16这一类第三代战斗机而言,对F/A…22,恐怕连20公里的安全范围都无法提供!

很快,战术数据链就将美国空军的情况传了过来。在最前面的还是两个联队的F…15E,F…16因为空战能力并不强,留在了后面。但是几乎每一位看到这种情况的飞行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