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1937 >

第987部分

大明1937-第987部分

小说: 大明1937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军被突然爆发的**搞得焦头烂额,外面还有明军的猛烈进攻,连**的时间都没有。本来完整的防御部署,全被打乱了。枪口是对准外面的明军还是对准里面的老百姓,完全看外面的情况更严重还是里面的情况更严重。结果整条防线上,每一处苏军的做法都不一样,而横布村里的野战电话线,也早被割成N段了,师联系不上团,团联系不上营,营联系不上连,整个一团糟。再加上头顶上明军俯冲轰炸机叫得跟鬼怪一样,炮弹炸弹凄厉地嘶叫着往下砸……很多地方苏军阵地直接乱了。
    石胜利激动不已,一手抓着望远镜,一手捂着耳麦,急速报告着这一情况。
    ……
    而他的报告也非常及时,师部这时候已经收到了一条报告,说村里好像发生了**。因为那是一辆正在战斗的坦克车长报告的,师部担心因为战场上的混乱情况而造成误报。现在突然收到了坦克团长石胜利的报告,一下子证实了。
    在接下来的一个小时里,明军几个师的师部都接到了类似的报告。哈密周围的十几个村子,基本上都**了。集团军司令部马上命令配属的陆航部队,排除最好的战斗机飞行员,驾驶战斗机在哈密城上空低飞,观察城内的情况。
    很快,陆航部队又报告。哈密城内也乱起来了。苏军开着坦克在街道上扫射百姓,而百姓也像疯了一样,到处袭击苏军……现在明军还没打进哈密城,哈密城内已经开始“巷战”了。明军集团军司令部也来不及请示兰州,当机立断,命令俯冲轰炸机开始轰炸哈密城内,目标就是停在街上的苏军坦克。至于对市民造成误伤,也管不了了。
    一声令下,两个中队的俯冲轰炸机紧急飞到哈密城上空,分散,各自选定目标,开始俯冲投弹。
    城内的苏军坦克并不多,都是**开始之后,紧急从城外抽调进来**的,只有十几辆。现在这些坦克分别占据着城内的主要街道路口,还有菜市场、市中心的清真寺广场这样的空旷地。坦克就停在那里,炮塔吓人的慢慢转着,同轴机枪不时地喷出火舌,射击视野之内所有能看得到的平民。大街上,到处都是尸体,鲜血沿着道路两边的石板已经汇成了小溪。而更多的市民要么躲在小巷里、要么爬上房顶,用缴获的苏军枪支伺机袭击苏军。
    一架俯冲轰炸机扑下来了,带着凄厉的呼啸,三枚炸弹飞速落下,街道上顿时一片浓烟,旁边的房子倒塌,白色的尘土和黑色的硝烟交替翻滚着,遮蔽了半条街。在烟尘中,突然一股大火球窜上天空——坦克爆炸了。
    ':'
    '  '
第210集 收复哈密
    哈密城内的十几辆苏军坦克,转眼之间都在俯冲轰炸机的炸弹下化为废铁。没有了坦克的威慑,隐蔽在房屋内和房顶上的人又都冲出来,重新占领了那些重要街道。明军飞机不断在头顶掠过,发现哪里有苏军聚集,就俯冲下去扫射。而潜伏在城里的间谍,这时候也都置生死于度外了,把平时藏着的电台公然背上,爬上房顶呼叫,为外面的明军火炮报告射击坐标。
    城里的电话线早就没有一段完好的了,现在即使在同一座城里,苏军各单位之间联络也只能靠传令兵。无线电,那只是比较高级别的单位才配备,而且也很容易就被明军侦听。在天上飞机乱窜、地面上到处冷枪暗刀的环境中,城内各处的苏军都有种被隔绝的感觉。他们都被恐惧和紧张包围着,几乎是见到远处有人跑就开枪。有的苏军卡车后面装着马克沁重机枪,在街道上飞速开着,苏军机枪手就像疯了一样,也不管是否受到攻击,只是一路往两边的房子扫射,见到人就追着打。街道两旁的民居墙上遍布弹孔,几乎没有一闪完好的窗子。到处都是中弹倒地的平民尸体,墙上东一片西一片飞溅的鲜血。
    现在苏军已经不是“**”了,已经升级为无差别屠杀了。而城内的百姓现在也已经不再是**,而是为活着而战。不论原先支持不支持**的人,现在都参加进来了。
    ……
    苏军五个师,按说兵力不算少,但防守的是一个狭长区域,面积很小,但是周长很大。一百多公里长,但是有十几公里宽,基本就是沿着哈密周边的绿洲和居民区防守的。这样等于是把兵力分散的非常开,而且还没有多少纵深。明军开始都不太明白苏军指挥官这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完全按照绿洲的形状来设防线,绿洲多长防线就拉多长。那要是绿洲有一千公里长,是不是还要把这五个师平摊到一千公里的防线上去。要是明军指挥官来设防,早就把兵力收缩起来了,整个防守区域长宽比要大致相当,面积增大、周长减少,这样兵力既集中,而且纵深还大。这才是防御之道。
    但是随着明军陆续攻下哈密周边的一些村子之后,渐渐明白了。这些村子里,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人饿死。很多家里还有尸体,看着就像骨头架子一样。之前苏军还派人来抢尸体,运到远处的大漠深处集中埋了。但是这几天明军进攻的紧,苏军只顾得布置防御了,也顾不上抢尸体了,这才让一些新饿死的尸体留了下来。
    从哈密开始,就进入已经大规模饿死人的地区了。苏军沿着绿洲防守,等于就是沿着居民聚集区防守,就是为了掩盖他们制造大饥荒的证据。斯大林强令哈密守军一步不得后退、不惜让十五万军队陷入重围,并不是军事考虑,而是政治考虑。
    他没想到明军这次进攻的这么顺,竟然能逼近到哈密地区。更重要的是,哈密地区只是个开始,再往西进入两疆,饥荒的情况更加严重。明军一旦占领哈密,那么下一个目标肯定是吐鲁番和迪化。而那里,已经是人间地狱了。斯大林知道明军攻入苏联控制区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大曝光,意味着掩盖多年的、各种惨绝人寰的真相,将毫无遮挡的暴露在全世界的闪光灯下。去年秋天明军攻入西伯利亚远东地区后,就是这么做的。斯大林当时深受刺激,苏联苦心自我打造多年的正义形象以更快的速度垮掉,布尔什维克在世界各地的组织,甚至出现了退*党潮。越是媒体自由、信息开放的地方,退*党潮规模越大。
    因此,这次他决心不惜一切代价,一定要捂住这个盖子。上次还并没有这种饥荒,就已经如此了。这次如果再被明军给揭开,后果不堪想象。
    但是他没想到,这次**的作用竟然那么大。主要是时机选得特别好,刚好和明军猛攻的时间卡在一起,让苏军内外无法兼顾。而且苏军防区基本没有纵深,也起了很大的作用。一个村子**起来,几乎就能把整条防区截断一半。而且电话线都被人为毁掉了,苏军指挥部根本不知道各处是什么情况。这都是斯大林呆在克里姆林宫所料想不到的。
    ……
    从23日上午九点左右进攻哈密远郊的战斗打响,到下午三点左右,苏军一百多公里的狭长阵地,已经被明军分割成了六段。而且好几段之间的间隔都是十几公里,因为中间的区域已经被明军占领了。下午四点,攻打哈密县城的战斗开始。哈密城的城墙并不高,也并不厚,虽是地处西域,但由于被明清两朝经营多年,城墙也是按照内地传统的样式修筑的。也就是外面城砖、中间夯土、上面城垛的样式。
    明军调来八门150毫米重型榴弹炮、十六门105毫米重型加农炮,在几十辆坦克和突击炮的掩护下,开始拆城墙。24门重炮压低炮口,对着城墙直接轰击。城头上,苏军架着机枪、迫击炮、反坦克枪拼命还击,但是很快,城头就淹没在一片中小口径炮弹和机枪子弹的海洋中。而被那些24门重炮直接轰击到的位置,则根本谈不上什么还击不还击,连人带墙,直接就被山崩地裂般的大爆炸吞没了。
    仅仅用了十分钟,哈密县城的四面城墙几乎崩塌殆尽,成了一片砖和土混合的丘陵。随着“停火”的命令,所有轻重火炮停止射击,天地间似乎静止了下来。几分钟后,浓密的烟尘变得稀薄一些,这时候尖利的哨子声在明军阵地上此起彼伏地响起,几十辆坦克和装甲车同时轰鸣起来,喷着青烟冲过去,爬上城墙的废墟堆,直接开了下去。
    在后面,更多的明军士兵从装甲车上跳下来,手握自动步枪,呐喊着冲进哈密县城。
    顿时,城中各处枪炮声、喊杀声大作,“冲啊”和“乌啦”的喊声彼此交织着。渐渐的,后者的声音越来越少、越来越没力气了。
    下午五点半,城中的主要战斗结束了,只剩下几处零星的清剿还在进行。清真寺上方的镰刀锤子旗打着卷落了下来,一面明黄的蟠龙旗升了上去。
    5月23日,疆东重镇哈密,被明军收复。
    ':'
    '  '
第211集 长驱直入吐鲁番
    明军攻下了哈密地区,取得了一年来都没取得的战果,终于在两疆的天山东大门外取得了一大块绿洲区,算是有了一个进疆的前进基地。  接下来,明军集中兵力进攻吐鲁番地区。和哈密地区相比,吐鲁番地区是一个真正的战略要地,无论进攻南疆还是北疆,都绕不过吐鲁番。吐鲁番的北边是雄伟的天山,南边是一望无际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都是军队无法逾越的。如果占领了吐鲁番,向北可以进攻迪化,打通天山山口,取得进入北疆的大门钥匙;如果不过天山,直接向西可以一路长驱直入南疆,也就是进攻天山以南、塔克拉玛干沙漠以北的那一连串绿洲地带:巴音郭楞地区、阿克苏地区、喀什地区,以及沙漠西南面的和田地区。
    明军并没有哈密稍作停顿,仅仅是把参加哈密战役的大部分部队留下来休整,而把大批刚下车的生力军换为进攻部队。养精蓄锐的坦克、养精蓄锐的兵,马不停蹄,闪电般地继续向西推进,连一点喘息的时间都没给苏军留。  这也要仰赖明军充足的运力。在保障哈密战役后勤供应的同时,还能运来那么多后方部队。这在去年的拉锯战中,是根本不能想象的。要是在去年,别说根本打不下哈密,就算打下来,那也已经是强弩之末了,苏军只要一个反扑,明军就被顺着大漠一路赶回去了。
    但是现在,明军不但在哈密稳稳的扎下来了,而且依然后劲十足,继续向前猛冲。
    ……
    哈密县城到吐鲁番县城,公路距离大约400公里,中间大部分地区依然是一马平川的戈壁滩。这一段不但比从酒泉到哈密短得多,而且也肯定好打得多。因为从酒泉到哈密这一段,正是苏军和明军反复争夺、长期拉锯战的地区,双方都修筑有相对完善的固定设防区:绵延的战壕防线、地雷区,等等。但是明军从没有越过哈密过,苏军从没在哈密以西修筑任何防线,也没有埋设任何雷区。这里是被视作后方的。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正因为哈密到酒泉之间是“习惯战区”,双方已经在这里你攻我夺很习惯了,无论明苏哪一方,都把在这一区域内的胜败得失看得不那么严重,指挥的都很淡定,心态都比较放松。但是一旦打过了哈密,对苏军来说,那感觉就好象打进自己家门了一样,心态一下子全慌了,都有一种“完了”的感觉。就好象当年清军打过长江防线、对明军的精神冲击一样。
    明军四个装甲师长驱直入,以比哈密之前快一倍的速度追击苏军。沿途苏军没能组织得起一次有力的抵抗。几场坦克战,苏军坦克也都像没头苍蝇一样,完全没了哈密之前的那种殊死搏斗的劲头。400公里的纵深,明军只用了5天时间就追到了吐鲁番县城下。沿途苏军5个装甲师、5个步兵师,被明军4个装甲师追得一路大溃败,路上到处都是被打散了建制的残兵。远东战役的大规模投降,现在又重现了。
    而且这里的苏军投降浪潮比远东更甚。  苏军在中亚、尤其在哈密以西的驻军,中亚士兵占了至少一半。这些士兵都是在几个中亚加盟共和国土生土长的,很多都是和占领区当地百姓是同一个民族的,说同一种语言。苏联在中亚几个加盟国的统治本来就不稳,当地人和俄罗斯人的民族矛盾相当激烈。那些黑头发、黑眼睛、红脸膛的中亚士兵,本来就很不爽那些从远方派来的黄头发蓝眼睛、苍白皮肤、鹰钩鼻子的俄罗斯干部骑在他们头上。现在又亲眼看到在那些从莫斯科来的、说俄语的“同志们”指挥下,大批说自己语言的同胞被活活饿死,军心早就起了不小的变化。现在,这半数的中亚官兵,成了苏军投降的主力。
    ……
    向小强一行现在刚刚进入哈密地区。他和记者们都是激动不已,正在疯狂拍摄那些被饿死和屠杀的尸体呢,突然接到兰州方东成来的电报,说请亲王殿下带着记者在哈密抓紧调查,前边吐鲁番很快又要拿下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