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游戏竞技 电子书 > 古玩人生 >

第190部分

古玩人生-第190部分

小说: 古玩人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都知道于立飞喜欢看书。不管是谁到他的办公室,都会看到他在看书。而且看的,还是古玩方面的书籍。

    “是这样的,下午有个人要过来找吴老鉴定几样古玩。吴老不是在陈村么,你正好有车,我想辛苦你送他过去。”张晋杰说道,于立飞虽然是保卫科的副科长,可是并没有具体工作。现在给他安排一些工作,别人也不好再说什么。

    “没问题,我吃过饭就过去。”于立飞点了点头,说道。

    “好。”张晋杰点了点头。

    “你刚才拿了什么东西去馆里?”蔡梦莹见到于立飞回来吃饭,马上迎上去,问。

    “没什么东西啊。”于立飞装聋作哑的说。

    “没什么东西?你还用得着从保险柜里神秘兮兮的拿出来?”蔡梦莹嗤之以鼻的说道。

    “其实也没什么,那是以前张馆长留在我这里的,现在只是还给他罢了。”于立飞轻声笑着说道。

    “是什么东西?”蔡梦莹好奇的问。

    “一张纸。”于立飞随口说道。

    “一张什么纸?”蔡梦莹更是好奇。

    “你就别问了。”于立飞说道。虽然蔡梦莹不算外人,可是有些事情,越少人知道越好。

    蔡梦莹见于立飞不想说,也没有再追问。于立飞吃过饭之后,就去了博物馆。他才到办公室没多久,就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

    “我好,哪位?”于立飞问,他这个电话号码知道的人非常少,能打进电话来的,一般都是熟人。

    “于科长吗?我是康威浩,张馆长应该跟你说过吧。他说下午要辛苦你送我去陈村。”康威浩笑吟吟的说道。

    “你好,康先生,你在哪里?”于立飞问。

    “我已经到了博物馆。”康威浩说道。

第二百六十一章 捐赠() 
康威浩五十多岁,穿着一身休闲装,提着两个大的密码箱。显然,密码箱里,装的是他想捐赠给博物馆的古玩。于立飞已经听张晋杰说过,康威浩是一个收藏家,这次想捐赠几件古玩给博物馆。可是博物馆接受捐赠,也是要讲究程序的。

    这几年,国内文物艺术品市场可谓风生水起,而公立博物馆收到的私人捐赠却在剧减。没有捐赠也罢了,偶有几则见诸报端的捐赠报道,却又总和“负面”产生关联。比如去年敲锣打鼓捐出去的一件重量级古玩,最终却落得个“赝品”的黯淡结局。

    新中国成立初期,大收藏家们倾家荡产也要给国家捐赠国宝的往事,如今令人怀想之余,平添无限怅惘。看康威浩的遭遇,于立飞也很是嘘唏。人家大老远的来博物馆捐赠,可是却还要他跑到郊区的陈村去请吴文古鉴定真假。这样的态度,换成自己,恐怕早就转头走了。

    “康先生,请上车吧。”于立飞已经跟郑法雷打过招呼,接到自己的电话之后,马上来开车来博物馆的大门口。他很是敬佩康威浩的胸怀,换成自己,未必会有这样的觉悟。

    “好,辛苦你了。”康威浩点了点头,他以为这车是博物馆安排的,很是满意。虽然他到了博物馆之后,还要让他去陈村找吴文古。可是能让吴文古给他鉴定这几件古玩,他也很高兴。

    其实他的古玩,一开始想捐赠给省博物馆。可是省博物馆嫌他的古玩时代不够,没要。另外几件瓷器,则看不准。这让他很是难过,这才想到了市博物馆。可是市博物馆也有自己的程序,首先要入吴文古的眼。等吴文古认可之后,然后再请人估价。最后再是博物馆出面,跟康威浩商量捐赠的细节。

    按照现在的行规,一般对待捐赠者。也不是无偿的。都是按照捐赠物品的市场价,给予百分之三十的报酬。当然,还有相关的荣誉。

    “这是我应该做的。”于立飞点了点头,等康威浩上车之后。他才坐到副驾驶的位子上。

    陈村的古墓已经挖掘得差不多了,吴文古每天的工作更是辛苦。现在的挖掘,已经不能再用铲子,只能用很小的毛刷,一点一点的把地上的土扫去。而且每件古玩,哪怕就是一块残渣,都要小心翼翼的整理和鉴别。

    于立飞和康威浩到陈村之后,在挖掘现场外面的棚子里,等了半个多小时,吴文古才有时间上来。这个棚子跟于立飞刚来的时候。并没有什么差别。只是现在天气凉了,外面多堆了些东西,让外面的风透不进来。

    “吴老,你好。”康威浩见到吴文古进来之后,很是恭敬的说。吴文古是全省有名的考古专家。同时也是古玩鉴定专家。虽然他也算是个收藏家,但在吴文古面前,只能算是个小学生。

    “康先生,感谢你的慷慨,我们闲话少说,先办正事吧。”吴文古跟康威浩握了握手,马上说道。他在这边的工作。可以说是争分夺秒,可就算这样,他也觉得时间不够用。

    “好的。吴老,这次我带了几样瓷器和一件青铜器,你帮我掌掌眼。”康威浩谦逊的说,他虽然也算是个收藏家。可是在吴文古面前,绝对没有什么资格的。

    “没问题。小于,你等会也帮忙看看。”吴文古看到于立飞也来了,微笑着说。

    “吴老,我主要是来学习的。”于立飞谦逊的说道。

    “于科长。你也会鉴定?”康威浩诧异的问。他一直认为于立飞只是保卫科的副科长,只是陪同自己来陈村找吴文古。没想到于立飞竟然能入吴文古的法眼,他很清楚吴文古的眼界很高,能得到他的认同,殊为不易。

    “我只学了点皮毛。”于立飞谦逊的说。

    “康先生,你要是还想闲聊的话,那我先去墓里再工作一会。”吴文古有些不烦恼的说。他在这里的工作,都是以分秒计算的,只有别人等他,他可从来不会等别人。上次辛清亮来视察,吴文古硬是在下面没上来。搞得辛清亮离开的时候,很是不满。可是吴文古的名气毕竟摆在这里,辛清亮受了一肚子气,硬是没办法发作。

    “不必了,吴老,请您掌眼。”康威浩马上从地上拿起一个密码箱,打开之后,里面摆着三件瓷器,一只釉里红高足碗,一个釉里红的盘子,一个青花瓶子。

    吴文古一看到东西,马上戴上手套,又拿出放大镜和强光手电筒摆到桌上。这才小心翼翼的拿出那个高足碗,其他两样东西,他让康威浩先收起来。很多古玩在鉴定的时候,突然出现意外情况,而损毁。所以他在鉴定别人的古玩时,一次只看一件货。

    吴文古仔细的看着那只高足碗,于立飞自然不会放过这样好的学习机会。他也在旁边,认真的看着。在吴文古上手的时候,于立飞是不能去触碰这只高足碗的。但他也很想测试一下自己的眼力,能不能不碰这只高只碗,就能判断出这只高足碗的真假、年代。

    在很长一段时间,古玩界的人,对釉里红瓷器都有误解,或者说根本就不了解。因为釉里红的烧造,一直断断续续,这一点,跟其他瓷器有点儿不一样。釉里红跟青花创烧的时间与工艺其实差不多,但青花从元代到现在,七百多年从来没有间断。

    而釉里红的烧造,则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在这七百多年里,有很多时期是不烧造的,这就使得不少人,对釉里红并不是很了解。或者,就算是了解,也了解的并不深。

    釉里红创烧于无代,与青花几乎在同一个时期。它烧造的难度比较大,废品率要大大高于青花,这就是为什么时候它数量少的原因。现在于立飞一下子就看到了两件釉里红,他也很是意外,这绝对是一个学习的好机会。

    其实于立飞一直有一个疑惑,为什么釉里红没有一个文学的名字。比如说“青花”,这就是一个文学名字,非常有诗意。其实青花的科学名字,或者说专业名字,应该叫“釉里蓝”或者“釉下蓝”。

    那么“釉里红”,相对应的,也应该有一个很有诗意的文学名字。比如说“红花”,可是叫红花并没有诗意,因为自然界的很多植物,开出来的花,也是红色的。而青花呢,在自然界并没有“青花”这样的物质,所以这个名字,也就很容易传播开来。

    釉里红是以铜为呈色剂,在还原气氛中烧成的。所谓的还原气氛,指的是在烧造的时候,炉子关着火门,闷着火。过去北方话叫“把火封了”,就是这么一个感觉。跟还原气氛相对对应的,就是氧化气氛。就是在烧造的时候,开着火炉子的火门,让氧气充分的进去。而釉里红,就是关着炉子火门烧成的。

    可是釉里红对温度要求非常高,最好是在一千三百度左右,上下不能超过十度。如果温度超过一千三百一十度,或者低于一千二百九十度,都有可能失败。如果温度高了,颜色就会飞了,变成白色。如果温度低了,颜色就会变成黑的。当然,这样的温度,现在有了温度计,很容易控制。

    可是在古代,要看出一点儿温差,是非常困难的事。只有具有非常丰富窑工经验的工人,才能看得出来。要知道,不到百分之一的误差,就决定了釉里红的生死。

    元代是釉里红创烧的年代,但因为失败过多,导致它不能发展。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在做一件事的时候,如果有一次失败,一般都不会退缩,会继续实验。但如果总是失败,就容易放弃。毕竟古时候的人,不可能个个都是爱迪生,失败了成百上千次,还是百折不挠。

    釉里红的第二个烧造期,是紧挨着元朝的洪武时期。而且洪武时期,应该是釉里红的旺盛时期。这跟当时的历史时期,是有很大关系的。朱就是红色,而且年号“洪”武,又跟“红”是谐音。再加上朱元璋,历史上参加的是红巾军,导致他对红色极感兴趣。所以现在看到的洪武时期的瓷器,釉里红甚至多于青花。这在整个瓷器历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康先生,这个高足碗,是清朝还是明朝的?”于立飞看了一会之后,见康威浩一个人有些无聊,就走过去,轻声问。

    “这个得看吴老的鉴定。”康威浩很有自信的说,他对这件古玩很有信心。他自己本身就是收藏家,这只釉里红三果纹高足碗,也让不少人见过。

    “康先生,这只釉里红三果纹高足碗还真是不错,你真的有意捐赠给我们博物馆?”吴文古放下放大镜,小心翼翼的碗摆到桌子中央,缓缓的说。

    ps:下旬了,大家手里应该又有月票了吧?给大可投一张吧,感激不尽。

第二百六十二章 釉里红三果纹高足碗() 
听到吴文古认可自己的高足碗,康威浩很是高兴。吴文古是全省知名专家,他鉴定的古玩,虽然不出鉴定证书,可是效果不比那些有鉴定证书的差。他这只碗给不少看过,有一些人说看不准,有些人觉得是雍正朝仿的。甚至还有些人说是,民国仿的。

    “当然是真的。”康威浩很是笃定的说。这只碗现在的行情价,应该在五十万左右。可是当初他收这只碗的时候,只花了一百多块钱。

    哪怕就是博物馆不给他钱,他也愿意把这只高足碗捐赠出来。一个收藏家,如果没有一二件东西捐赠给博物馆,都不好意思跟别人说自己是收藏家。

    “立飞,你也看看吧。”吴文古把手套取出来,放到于立飞面前,说道。他对于立飞在工作和生活方面,不再担心。可是于立飞是不是还像刚来潭州那样,喜欢古玩?只要听听他对这只高足碗的看法,就一目了然了。

    “好。”于立飞没有再谦虚,这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而且他是晚辈,就算说错了,也不用担心什么。

    于立飞戴上手套之后,没有马上上手。他虽然心里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判断,可是还想再证实一下。如果一上手,脑海里马上就会有结果,那就失去了鉴定的乐趣。鉴定古玩,不比赌石。

    赌石一刀见分晓,可是古玩却能学习文化传承。每个时期的物件,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工艺。甚至有的时候,一件古玩,就有一个故事,能发现一段历史,其中的乐趣要大于收藏的价值。

    釉里红是在元代开始烧造的,明初辉煌了一段时间,在宣德就停止了。差不多二百年之后,康乾盛世再度辉煌。随着盛世的结束,釉里红也就结束了。可以说,釉里红的烧造,都是伴随着盛世出现的。

    “立飞。釉里红三果纹高足碗,以前你见过没有?”吴文古问。要是于立飞一窍不通,也不能浪费大家的时间。如果于立飞认识高足碗,能说个一二三,那才是真正的交流。

    “在古玩市场见过新的,在书上也查过一些资料。”于立飞谦逊的说。古玩市场真东西当然有,但新仿、旧仿的东西太多。可以说,不管什么样的东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