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灵笔录-第24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哥,你别怕不就是看不见东西嘛,小小天天陪着你。”顾小小声音有些哽咽。
韩煜走到我身边,拍拍我肩膀一句话也没说,淡淡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我感激的回笑。
“你不会失明的,你若看不见了,我就是你的眼睛。”云杜若努力在脸上挤出一丝笑容诚恳的说。
我伸出手抚摸着她脸颊心满意足的笑了,看不看的见又有什么关系,身边有这样一群朋友相伴此生足矣。
“我还有多长时间?”我很平静的看向太子问。
“你已经不能重见天日,任何一缕阳光照射到你眼睛的时候,你双目将永远看不见东西。”太子叹口气很肯定的说。
我从地上吃力的站起来,紧握着云杜若的手,环顾一圈仔细看看每一个人,心情很平静和轻松,我并不因为失明而烦心,就如同萧连山说的那样,如果一切都是注定好的,我何必忧心还不如既来之则安之。
“有始有终,这可能是我查的最后一个案子,现在我还没失明,既然所有的秘密都在这帝陵之中,我只希望在我看不见东西之前,找到这里的真相。”我淡淡一笑说。
“扶桑人千辛万苦想找到这帝陵,可在聂浩然的帮助下,他们终于如愿以偿,可为什么又会离开这里?”南宫怡理智的喃喃自语。
“因为他们想要的东西并没在这里。”萧连山意味深长的回答。
“爸,扶桑人也好,您也好,我知道你们都不是为了成吉思汗陵的宝藏来的,这陵墓中到底有什么东西如此重要?”我看向萧连山很诚恳的问。“事已至此您有什么没说的能不能告诉我?”
“不是我不说,而是没必要了,这陵墓很早之前就有人来过,扶桑人在找寻的东西怕是被带走。”萧连山语重心长的对我说。“想要知道这陵墓的秘密,就必须先找到比我们先来这里的人是谁。”
第七十九章 捷足先登
韩煜从地上随便拾起散落的珠宝,环顾四周一圈,这白银覆盖的平台上布满了厚厚的灰尘,韩煜蹲在地上轻轻吹拂尘土,很快一双脚印露在我们眼前。
“帮忙清理这里。”韩煜跪在地上神情专注的说。
我们效仿韩煜的办法小心翼翼清理地面,没用多少时间在被我们清理出的区域中出现密密麻麻的脚印。
太子和南宫怡清理旁边的区域也发现无数大小不一的脚印,萧连山和顾小小也在另一处地方发现了遗留的脚印。
“比我们先来这里的并不是一个人!”我眉头一皱有些诧异的说。“从这些脚印看曾经开启过成吉思汗陵的人数众多。”
我们只是清理了很小的区域就发现这么多脚印,可以试想这诺大的平台上应该布满这样的脚印,成吉思汗的棺椁就安放于此,从地上散落的金银珠宝就能推测,这平台除了是为了设想四极四象七君阵外,另一个用途就是存放堆积数值不清的财富。
成吉思汗一生征战灭掉的国家多不胜数,而掠夺的财富却从未在任何文史中被提及,如果我没估计错的话,那些根本难以用语言去描绘的金银珠宝曾经一定就堆积于此。
“有人开启过帝陵,并且搬空了这里所有的财富,甚至还有成吉思汗的遗骸。”我从地上拾起散落的珠宝看看四周被清理出的脚印震惊的说。
“可这也不对啊,从成吉思汗去世到现在被我们发现帝陵,这几百年来关于成吉思汗陵的位置一直是一个谜。”韩煜摇摇头诧异的说。“如果不是阴差阳错得到鸿虚子遗留的书信,想必我们无论如何也找不到这里,什么人能在我们之前就进入过帝陵?”
“从这些脚印看也应该有几百年的历史,并不是近代发生的事。”南宫怡蹲在地上仔细看了良久若有所思的说。
“还有一件更离奇的事。”顾小小站起身深思熟虑的说。“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既然我们能找到,有其他人来过这里也不足为奇,可是……”
顾小小说到一半指着这宽敞的平台认真的说,从脚印看进来的人不止一个,数量多到我们无法想象,而这平台上曾经一定存放过堆积如山的金银珠宝,而如今却空空如也只剩下我们脚下零星散落的财宝,能搬空这么多财富不用想也知道需要很多人。
所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但凡任何人见到这么多财富难免会有二心,可看这些脚印进退有条不紊根本不像是哄抢,很明显是有人在组织和命令,极其有秩序分工明确的在搬运。
“人多嘴杂,这么多人搬运如此庞大的财富,这几百年来竟然没有半点风闻泄露出来过。”太子心领神会的说。
“对,我就是这个意思,按理说如此大规模的搬运,其中涉及参与的人这么多,为什么就没有人泄露过半点关于这方面的消息出来?”顾小小点点头回答。
“军队!”萧连山眼睛一亮抬头看我们。“只有军队才能完成这样的事,因为军队要服从命令和指挥,不会像一盘散沙哄抢,来这里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支军队!”
军队!
南宫怡在口中反复念叨这两个字,来回走了好几圈才停在我们面前,她满腹经纶有理有据的告诉我们,自从元太祖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立国漠北,定国号为大蒙古国,到元世祖忽必烈定都汉地,将国号改为大元后,最后直到元惠宗出亡为止,共九十八年。
这九十八年的时间内以帝陵的位置来说,文史中从来没有记载任何一支军队来过此地,即便有军队来也应该是蒙古的军队,可这里毕竟是成吉思汗的帝陵,在蒙古人心中成吉思汗是不容许别亵渎和侵犯的,相信任何一个蒙古人即便知道这里是帝陵,也不会更不敢擅自开启,更不用说是搬运帝陵中的财宝和移动成吉思汗的遗骸。
即便是纪律再严明的蒙古军队,成吉思汗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若有人指使军队开启帝陵必定会引起哗变。
“并不一定要是蒙古军队,其他的军队一样也可以啊。”云杜若问。
“我当然想过这个问题,可事实上,到最后元惠宗出亡元朝覆灭,后面的是明朝和清朝,从平台上遗留的脚印看也有几百年时间,往上追溯也就这两个朝代,可也没有任何一支军队深入过这里。”南宫怡很肯定的回答。
“你们看看这是什么?”韩煜还在地上查询蛛丝马迹,他回来的时候手里拿着一件破旧的衣服,看年代应该很久远,弹去上面的灰尘露出暗红的颜色。
南宫怡蹙眉不语,从韩煜手中接过去看了半天,缓缓张开嘴震惊的说。
“这是军服,而且还是……”
“还是什么?”顾小小急切的追问。
“还是明军的军服。”南宫怡一边看一边诧异的说。“明军的军服长齐膝,窄袖,内实以棉花,颜色所为红,这种军服,学名叫鸳鸯战袄,多为对襟以便乘马,用铜铁制造甲片的形状,多为山字纹,制作精密穿着轻便。”
南宫怡所描述的正是她拿在手中的铠甲,看来我们的推测是对的,曾经的确有一支军队来过这里,将金碧辉煌堆积如山的财富搬运一空,这件铠甲应该是当时遗留在这里的。
“为什么会是明军?”南宫怡蹙眉不展疑惑的喃喃自语。“文史中完全没有明军深入漠北这么远的记载。”
“我想这个是可以解释的,不管到这里的明军是谁统领,获得这么多的财富已经是一件不能公开的秘密。”我来回走了几步若有所思的说。“为什么这几百年来完全没有关于这件事的只言片语,想必当年参与搬运这帝陵的所有兵卒都被屠杀,以此来保存这个惊天的秘密,既然能屠杀这么多人来保存一个秘密,又岂会记录在文史之中。”
“那要是这样的话就简单了,明朝破元而立曾经发兵攻到围剿元朝残余,只要搞清楚谁带兵进攻过这里,不就能缩小范围吗?”云杜若有些兴奋的说。
“明军围剿元军史称北伐,历史上有记载的一共有八次,发动北伐的人正是明太祖朱元璋。”南宫怡想都没想脱口而出。
南宫怡为了你让我们更了解那段历史,巨细无遗的告诉我们,记录在文史中的八次北伐都是从明朝建立之后,虽然元朝失去了对中原的统治,但仍然统治着广阔明朝地图的北方草原地区,全国许多地区如山西、陕西、四川、云南、贵州等,仍归元朝统治,明朝时刻感到重大威胁。
明太祖朱元璋决定北伐蒙古残余势力,稳定北部边疆,先后八次北伐遁入漠北的蒙元残余势力。
第一次北伐是明朝为肃清蒙古胡元残余部队而进行的大规模统一战争,元惠宗北逃上都后一直逗留在明的边境地区,并二次南侵以图夺回原来的大都复辟。
朱元璋鉴于北宋末年燕山一带在两年之内得而复失的前车之鉴,决定北征消灭北元,命右丞相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出兵进攻北元,明军此次北征大获全胜,元朝在近塞的残余势力遭到沉重的打击。
第二次北伐明军第一次北征沙漠,可因为轻敌冒进,主力中路军大败,北伐以失败告终。
第三、四、五次北伐均已明军胜出而告终,在第五次北伐结束后,明朝已把辽东纳入明朝势力范围。
第六次北伐的效果最为显著,朱元璋对塞外故元进行的第六次进攻作战,授命十五万人北征北元,北元大败同时根基被动摇,从此一蹶不振再难以和明朝抗衡。
第七、八次北伐事实上已经没有多少战略上的意义,仅仅是对北元残余的扫荡和碾压,北元自此已经没能力和明朝一决高下,这两次北伐均已大胜而告终。
“八次北伐发动的人都是朱元璋。”韩煜自言自语念叨半天,意味深长的说。“八次北伐朱元璋虽然未御驾亲征,可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些授命北伐的将领都是听命朱元璋的,会不会……会不会是朱元璋下令北伐的时候发现了成吉思汗陵,命军队搬运洗劫了这里。”
“有这个可能,历朝历代都是成王败寇,文史中之所以没有记载,这么大的动作又要掩人耳目,除了君王谁能做的到。”云杜若点点头认同的说。“如果说单单是统兵的将领得到这个宝藏,势必会传到朱元璋耳朵里,这些财富也会上交充公,何况除了朱元璋谁能下令封锁这个秘密。”
“这么说得到成吉思汗财富的人是朱元璋?”顾小小惊愕的说。
我一直没有说话,而是转头看向萧连山,或许在我们这些人里,最能回答这个问题的只有他。
“爸,您曾经找到过明十四陵,据说里面的财富也堆积如山,会不会明十四陵中的财富就是成吉思汗的?”
“不可能!”萧连山斩钉切铁的否定了我们的想法。“首先从这平台的面积看,里面的财富完全超出明十四陵数倍都不止,我找到的明十四陵中并没有这么多财富,甚至可以说就连冰山一角都不止,再者明十四陵里面的金银珠宝都是明朝历朝历代积累的,里面的东西传承有序,都是贯穿明代几百年的器物,而成吉思汗陵里面的财富大多应该是异域的,中原的东西应该少之又少,我在明十四陵中并没有看见有多少异域的金银珠宝,所以可以肯定,明十四陵里的东西绝对不会是成吉思汗陵的财宝。”
第八十章 靖难之役
萧连山说的这么确定,如果不是朱元璋的话,我实在想不出到底是谁统领明军来这里带走这么多难以想象的财富,而且还能做到如此隐瞒一点痕迹和风声都没留下。
“如果不是朱元璋,那只有可能是这八次北伐统兵的将领。”太子想了半天深思熟虑的问南宫怡。“这八次北伐都是由谁统兵的?”
南宫怡想了一下如数家珍的回答,第一、第二、第四次北伐朱元璋是命右丞相徐达为征虏大将军统兵北征,第三次率兵的是西平侯沐英,第五次朱元璋命宋国公冯胜为征虏大将军,第六次率兵北伐的是永昌侯蓝玉为征虏大将军,最后两次均有燕王朱棣率兵亲征。
“你对文史甚为熟悉,你看这几个人中谁最有可能统兵来过这里?”太子一本正经的问。
“统兵北伐最多的是徐达,他是明朝开国功臣,智勇兼备,战功卓著,位于诸将之上,官拜丞相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朱元璋称赞其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南宫怡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徐达一生刚毅武勇,持重有谋纪律严明,屡统大军转战南北,治军严整功高不矜,名列功臣第一,明洪武十八年二月卒追封中山王,朱元璋誉之为万里长城,徐达一生忠义也因此最后能善终,朱元璋后来生性多疑屠杀功臣,徐达算是全身而退的人,至于财富方面并没有详述,但如果徐达得到成吉思汗陵的财富,以朱元璋的性格他怕是难独善其身。”
“既然不是徐达,那另外几个人呢